基本信息
书名: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 凯勒自传
:29.00元
售价:19.7元,便宜9.3元,折扣67
作者:(美)海伦凯勒,陈晓颖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20109320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译自美国兰登书屋年版《》,忠实还原,纠正市场上多年的编译版本,还原真实不加工的海伦·凯勒。
1903年,海伦·凯勒的处女作《我生命的故事》出版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甚至将其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吉卜林的《基姆》、卢梭的《忏悔录》同提并论。
这样一部的著作,谁能想到,作者却只是一位岁的盲聋女孩。
《我生命的故事》是一部自传体的著作,详细讲述了海伦·凯勒因一场疾病失去了视觉、听觉,但在安妮·沙利文老师的耐心教育下学会读书认字、认识世界,并以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终成长为教育家及作家的故事,传递乐观、自强的海伦精神。
时隔年,海伦·凯勒传递的乐观、自强的海伦精神依然得以流传,不论是饱受病痛折磨、为生活所苦的残障人士,还是身体健全的正常人,都能从中受到鼓舞,重获信心与希望。
内容提要
本书收录了海伦·凯勒部作品中*为出名的三部:《我生命的故事》《乐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其中,《我生命的故事》译自美国兰登书屋年版《》,忠实还原,纠正市场上多年的编译版本,还原真实不加工的海伦·凯勒。
《我生命的故事》出版于年,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乐观》是一篇哲理散文,发表于年,这正是海伦取得成就的精神支撑;《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年发表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在这篇文章里,海伦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光明的渴望之情。目录
:我生命的故事
1902年,海伦·凯勒的处女作《我生命的故事》出版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被称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甚至被誉为年世界文学上重要的两大贡献之一(年文学上重要的两大贡献是吉卜林的《吉姆》和海伦·凯勒的《我生命的故事》。——美国作家海尔博士)。可谁能想到,这样一部“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的作者竟然是一位岁的盲聋女孩。
:乐观
当人们为海伦·凯勒的毅力和睿智而感动,并惊异于她所取得的成就时,人们不禁想知道支持她的力量是什么,那就是她的人生秘诀——乐观。海伦·凯勒说:“如果一个人拥有乐观豁达的精神,树立远大的目标,即可免于被恐惧束缚。”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是一个盲人,假如上天大发慈悲给我三天光明,我要拿这三天来做些什么呢?你可以一边听我说,一边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你也只剩下三天的光明,你会做些什么?你可以想象一下,到了第三天晚上随着夜幕的降临,你将再也无法看见升起的太阳,你该如何利用这宝贵的三天呢?
译者后记
作者介绍
海伦·凯勒
Helen Keller()
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1880年月日,出生在美国阿拉巴马州塔斯坎比亚;
19个月大时因猩红热失去视力和听力;
7岁,开始跟随安妮·莎莉文老师学习;
1900年秋,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04年月,以优等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掌握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和希腊语五种语言,更是个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盲聋人;
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1965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1968年月日,与世长辞,享年岁。
一生共著有部作品,代表作品:
《我生命的故事》
《我的人生秘诀:乐观》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的老师》
《石墙之歌》
译者介绍:
陈晓颖
1975年出生。
北京林业大学商务英语系副教授。英国巴斯大学口译与翻译专业硕士。2011年获第八届杯翻译竞赛一等奖。
文摘
序言
此书的结构安排匠心独运,它没有按照时间顺序简单罗列事件,而是更侧重于主题的递进和心智的成熟过程。从早期的懵懂无助,到中期与导师相遇后的如沐春风,再到后期作为社会活动家对更广泛议题的关注,每一步的成长都显得那么扎实而有力量。作者对“爱”的理解尤其深刻,那不仅仅是情感上的依恋,更是一种责任、一种理解和一种无条件的接纳。她描述了在沟通障碍面前,如何通过耐心、重复和创造力去架设桥梁,这对于任何从事教育、咨询或人际交往工作的人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个体经验提升到了普遍人性的层面。它告诉我们,真正的障碍往往存在于我们对自身的设限,而非外界环境的限制。读完之后,我彻底明白了,这个世界的美好,并不完全依赖于我们肉眼所见的色彩斑斓,而在于我们用心灵去感知、去创造和去分享的深度与广度。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每次都能带来新感悟的经典之作。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成熟,完全不像是一个在巨大困境中挣扎的人所能写出的文字。它的行文流畅自然,夹杂着古典文学的韵味,却又充满了现代人对自我存在的深刻叩问。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沟通”的探讨。在作者的世界里,沟通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一种近乎于神圣的仪式,每一次的交流都是对人类连接本质的探索。书中对她青年时期在世界各地游历的描写,也展现了她广阔的胸襟和对不同文化的深刻理解。她用有限的感官去体验无限的世界,这种“取舍”之道,为我们这些拥有完整感官的人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反思视角:我们是否因为拥有太多,反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东西?书中对社会偏见的揭露也十分犀利,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挑战了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刻板印象,展现了一个完整、复杂且充满智慧的灵魂。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了一个人的奋斗史,更在于它对人性尊严的维护和高扬。
评分这部作品散发着一种跨越时空的感染力,无论你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能从中汲取到面对挑战的勇气。我发现自己常常在一句优美的比喻或一个深刻的洞察前停下来,反复咀嚼。特别是关于“信仰”的部分,作者对于自身精神支柱的构建描述得极为细致入微,这并非盲目的宗教狂热,而是在理性探索后形成的坚固信念体系。她将理性与感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既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又不失对美好事物瞬间的敏感捕捉。阅读过程中,我的注意力很难从文字本身分散开来,因为作者构建的世界观是如此自洽而又充满张力。这不像是在读一个“名人传记”,更像是走进了一位智者的内心深处,与她一同探讨生命的意义、爱的本质以及如何才能真正活得充实。这本书的后劲很大,合上后,那种对世界万物的感激之情会持续很久,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以更积极、更感恩的态度去生活。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它并非平铺直叙的流水账,而是在关键的转折点上设置了巨大的情感张力。初读时,我以为这会是一本沉重的、充斥着苦难回忆的文字,但事实远比想象中要复杂和激昂。书中关于教育的篇幅尤其引人入胜,那种师生之间建立起来的独特而深刻的联结,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那位启蒙者的出现,如同黑暗中的一道闪电,彻底改变了主人公的命运轨迹。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文字是如何从冰冷的符号,逐渐转化为可以触摸、可以理解的万千景象。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能力令人咋舌,她描述如何通过指尖感知他人的情绪波动,如何将抽象的哲学概念转化为身体可以理解的震动,这些描述充满了诗意和哲理。通篇读下来,我仿佛也参与了她那场与无声世界的搏斗,并最终分享了战胜困难后的喜悦。这种代入感,是许多励志作品难以企及的高度,它不靠廉价的煽情,而是凭借着真实而强大的生命意志力来打动人心。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一出来,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它像一束光,瞬间穿透了我心中那些关于“局限”和“不可能”的阴霾。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漫长而又极富启发性的旅程。书中所描绘的那个世界,虽然是静默与黑暗交织的,但其精神的丰盈和力量却足以撼动任何一个拥有健全感官的人。作者的文字有一种魔力,她不仅仅是在讲述自己的经历,更像是在用一种极其坦诚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一种超越身体桎梏的精神自由。每一个章节都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命的不屈,那种近乎于饥渴的学习劲头,让我这个常常在琐事中感到疲惫的人,不得不停下来反思自己是如何辜负了上天赋予的种种便利。尤其是她描述感知世界的方式,那种通过触觉、味觉、甚至空气的流动来构建完整图景的细腻,简直让人叹为观止。这不只是一本自传,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潜能的宣言书,强有力地证明了心智的力量可以超越一切物质的藩篱。合上书页时,我感受到的不是悲情,而是一种由衷的敬佩和一种重新审视“看见”与“听见”的深刻觉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