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书沐儒风
:49.00元
售价:33.3元,便宜15.7元,折扣67
作者:孔见,尹大玮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010139777
字数:
页码:24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基本的美感,中国人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要领。因此,若不懂中国书法即无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艺术。”这是林语堂先生在《吾国吾民》一书中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恳切叙述,“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见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书法是能集中反映文人特质的艺术形式。他是艺术,又不仅仅是艺术,他还是一种能力,一种知识,一种文化,一种世界观,一种社会责任感。他是一股纯粹的精神的正能量。对于文人来讲,写好字是他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当一名书法家,不是天生的或者幼年就可以的,而是人生践行到一定的阶段的一种自悟、选择。能自悟者必定了然“倍加工学,书法当自悟耳。”(引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文人认为书法更多是修养心性的一门功课,书法创作之目的更多的是抒发胸中逸趣,与社会和时代会意。孔见多年研究中国书法,《书沐儒风》就是通过访谈的形式阐述中国传统书法的文化根壤与价值观的形成历史及环境。
目录
作者介绍
孔见,祖籍江苏扬州,生于北京。原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少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第六届维权鉴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理事、孔子国际名家书画院院长、广西壮族自治区书协名誉主席、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文史研究馆书法院名誉院长、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客座教授。荣获纪念中国书协成立三十周年荣誉奖。其书法作品多次在国家博物馆、、纪念堂、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炎黄艺术馆、中华世纪坛、北京奥运场馆、广州亚运场馆以及日本、欧洲展出。
主要著作:《中国书法艺术通论》《毛兵法十三篇》《各国国防概观》《现代军事训练评估》《孔见书法集》《八桂流韵——孔见咏广西诗书集》等。
尹大玮,200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书法系。先后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杂志社记者、编辑,文化部《文化月刊》杂志社编辑、艺术总监,《中央美术报》副主编,《明周刊》艺术统筹,花城美术馆执行副馆长。
文摘
《书沐儒风》:
为了宣泄和表现一种情绪而选择创作的主旨,从而写出一件书法作品。艺术来源于生活,通过神采的赋予,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与人们产生共鸣,给人一种艺术美的享受。黄庭坚评价苏轼的书法时说:“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耳。”书法技巧通过磨炼是可以圆熟的,而心灵的丰富却是无穷无尽的。小孩子可以把颜真卿的字帖临写得一模一样,但他能够读懂颜真卿的精神和修养吗?他人不能及的就是苏轼高雅的文气。从人类学角度看来,书法并非仅仅作为材料构成和创作方法,而是作为意识系统而存在的。这种意识系统本身便是一条无形的长龙,经时久远地升腾在人们的观念领域里。
今天,中国人对书法的崇与好依然潜藏着宗教般的民族情感和心理认同。
音乐好似书法,无论喜剧还是悲剧题材的作品都需要引人人胜,运用相匹配的节奏和旋律以及其他表现技巧,来明确传达音乐作者的情感与信息,让大家感受到作品中的悲与喜,这样,艺术就产生了。沈尹默说过:“书法是无色彩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音而行音乐的和谐。”任何一门艺术的创作活动发展到可以运用艺术形式和规律来表现一种灵魂和精神时,就可以称之为艺术了,这时也一定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完美结合。“形质次之,神采为上。”一种艺术形式的灵魂主题绝不是狭隘的、简单的、个人的,而应该反映出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尊严、价值观。比如,听京剧、豫剧、黄梅戏就会感觉的各个不同地域的文化味道。
文化味道的品鉴,可以是个人的观感和思考,还会有历史的批评和判定。历代文人书法家之间的相互评价很有味道,玄机百出。前些年在美院读书时就喜欢找这类内容看,听了您的观点,我似乎感觉到在对书法艺术的认识中,只有站在文化的层面上去观照,书法的精神、书艺之魂的轮廓才渐趋明朗。品鉴绝不止于笔、墨、纸、砚,大家更关注作品的意境、书家的精神格调。比如赵孟頫就是位备受争议的人物。明代书法理论家项穆评其书日:“赵孟頫之书温润娴雅,似接右军正脉之传,研媚纤柔,殊乏大节不夺之气。”
清代冯班也说:“赵书精工,直逼右军,然气骨自不及宋人,不堪并观也。”傅山就更为了,他曾告诫子孙:“予极不喜赵子昂,薄其人遂恶其书,痛恶其书浅俗如无骨。”当时清胜明亡,傅山的国破之恨无法释怀,容不得赵孟頫的贰臣行为。可见作书与做人密不可分,“书魂”就是“国魂”。这种因人废书的观点在书史上并不少见。
傅山到了晚年好像又开始钦佩赵孟頫了。有诗:“秉烛起长叹,其人想断肠。赵厮真足奇,管婢亦非常。醉起酒犹酒,老来狂更狂。斫轮余一笔,何处章?”诗中用了“足奇、非常”这些词汇来赞许赵孟頫夫妻。傅山开始理性地看待赵孟頫了,应该是意识到一个文化人对文化的薪火传续的艰难和重要的历史意义。
……
序言
当我看到《书沐儒风》这个书名时,一种淡淡的、带着书卷气的气息便萦绕在心头。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书名,它已经勾勒出一种氛围,一种关于文化传承、精神滋养的场景。我设想,这本书的内容,定然会围绕着“儒家”的智慧展开,但它绝非枯燥的理论说教。我更期待的是,它能以一种更具象、更生活化的方式,展现儒家思想的魅力。或许它会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讲述古圣先贤的处世之道,那些关于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修身养性的智慧,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闪耀,又如何能够穿越时空,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指导意义。书名中的“沐”字,也让我感觉到一种温和的浸润,仿佛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与传统文化的深度对话,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儒风”所滋养,从而在浮躁的时代里,寻找到一份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评分《书沐儒风》这个名字,总是让我产生一种莫名的亲近感,仿佛它是为我而写,为所有渴望在浮躁世界里寻找一丝宁静与智慧的人而准备的。我能感受到“书”的厚重,“沐”的温润,“儒”的雅致,“风”的飘逸,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画面,一幅关于精神沉淀与文化熏陶的美好图景。我大胆地猜测,这本书或许探讨的是如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重拾那些被遗忘的传统美德,如何用儒家思想的智慧来指导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不仅仅是追求物质的富足,更能成为一个有情怀、有担当、有修养的人。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让我们在日常的点滴中,感悟“仁爱”、“诚信”、“礼仪”,并在家庭、职场、社交等各个层面,展现出“儒风”的魅力。这本书,对我而言,可能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良师益友,在人生的旅途中,给予我指引和启发,让我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挑战,更加充实地度过每一天。
评分初见《书沐儒风》这个书名,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位温文尔雅的长者,他坐在摇椅上,手中轻摇一把折扇,谈笑间尽是人生哲理,目光中流露的是饱读诗书的智慧与洞察。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书名,它承载了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精神传承。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定然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息息相关,特别是“儒”所代表的道德伦理、社会责任以及个人修养。或许它会娓娓道来那些古代圣贤的故事,但又不仅仅是历史的陈述,更会深入浅出地解读这些思想在当下的意义。我期待它能引领我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那些先哲们的智慧之光,去领悟“仁、义、礼、智、信”的深刻内涵,并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融入我们的言行举止。书名中的“沐”字,更是让我感觉到一种被滋养、被浸润的温暖,仿佛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与传统文化的亲密对话,最终达到一种内在的充实与平和。
评分《书沐儒风》这个书名,自带一种超凡脱俗的韵味,仿佛一股清流,瞬间能将人从喧嚣的现实中抽离,带入一个更加宁静致远的境界。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文字组合,更像是一个精神图腾,召唤着我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和对人生智慧的探求。“书”代表着知识的积累,“沐”暗示着潜移默化的浸润,“儒”则指向了那博大精深的东方智慧,而“风”则赋予了它一种洒脱而不失底蕴的气质。因此,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很可能是在探讨如何将儒家思想融入现代生活,如何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如何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依然保持一份从容和淡定。我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仁、义、礼、智、信”这些重要的传统价值观,并能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找到实践它们的方法,从而成为一个更有智慧、更有担当、更受人尊敬的人。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书沐儒风》,光是听着就有一种古朴典雅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能闻到书页泛黄的墨香,以及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午后,捧一本书,沐浴着“儒风”,享受一份宁静与智慧。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翻阅,但仅凭书名和这淡淡的意境,便已然勾起了我无限的遐想。我想象着,它或许是一本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儒”的精髓的书,不仅仅是那些古老的经典,更是在现代社会中,如何理解和践行儒家思想,如何在喧嚣的生活中寻回内心的平和与坚守。也许书中会探讨为人处世的道理,如何成为一个有德行、有担当的人;又或许会涉及修身养性的方法,教我们在纷繁的世界里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尚的情操。书名的“沐”字,更是点睛之笔,它暗示着一种潜移默化的滋养,如同春雨润物,温和地渗透,最终达到一种心灵的涤荡和升华。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场关于“儒”的深刻体验,让我在这本书中找到精神的慰藉,以及面对生活挑战的勇气与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