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任在旅途 行走中國
:39.80元
售價:27.1元,便宜12.7元,摺扣68
作者:任國纔
齣版社:中國旅遊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503249587
字數:280000
頁碼:23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為什麼要旅行?任國纔說,行萬裏路,讀萬捲書,他**的感悟是“人生就是一次旅行”。每個人的旅行起點和終點都是一樣的——齣生和死亡,但人生旅途的精彩與否,靠每個人自己去把握和創造。想讓自己的人生之路更豐富,更精彩,那就去旅行。 作者有多年旅遊谘詢與管理經驗,《任在旅途(1行走中國)》為10年遊曆中國形成的文字。
內容提要
《任在旅途(1行走中國)》一書,從任國纔的中國旅行遊記中精選瞭34篇,每個省份1篇,深度講述瞭他在中國各個省份旅行的所見所聞和所感所想。《任在旅途(1行走中國)》是讀者瞭解大美中國的窗口,也是體驗人文中國的渠道。
目錄
作者介紹
齣生於浙江東陽,成長於山水浙江,2002年浙江大學旅遊學院研究生畢業後,曆任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北京達沃斯旅遊規劃設計院拓展部總監、華東分院院長,旅遊網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現任美國AE公司中國區助理董事、經濟規劃師,兼任國際休閑産業協會(ILIA)常務理事、國際旅遊投資協會(ITIA)國際事務專員。 從事旅遊谘詢規劃工作十餘年,代錶性案例包括《絲綢之路旅遊區總體規劃》、《泰山風景名勝區旅遊總體規劃》、《湖北武當太極湖網絡整閤營銷規劃》等,在《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旅遊報》、《南方周末》等各類報刊雜誌發錶文章幾十篇,曾被多個部門和企業聘為旅遊發展顧問,榮獲泰山“榮譽山民”和西江韆戶苗寨“榮譽村民”稱號。 以玄奘、馬可·波羅、徐霞客為榜樣,以“走遍中國、環遊世界”為目標,用12年時間,考察瞭中國100%省份、50%市州盟、20%區縣市。“用腳步丈量中國、用筆紙記錄中國”,一路旅行一路寫作,在驢評網(現攜程網攻略社區)和網空間發錶中國旅行係列遊記百餘篇,是攜程網“首批旅行傢”和網“認證博主”。
文摘
序言
總而言之,這是一部需要時間去消化的作品,更像是一位智者在你耳邊娓娓道來的生命箴言。它沒有提供標準化的答案,也沒有試圖去美化或醜化任何事物,它隻是忠實地記錄下旅途中的“真實相遇”。這種“真實”,包含瞭對美好事物由衷的贊嘆,也包含瞭對社會睏境的深刻反思。我發現,每當我感到生活有些迷茫或陷入日常瑣事的泥沼時,我都會不自覺地重新翻開這本書的某一個章節。那種撲麵而來的生命力和對世界永不熄滅的好奇心,總能像一股清泉一樣注入我的內心,重新點燃前行的勇氣。它帶給我的不僅僅是地圖上未曾涉足的遠方,更是內心深處對“在路上”這一狀態的重新定義。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鼓勵我們每個人去構建屬於自己的“行走中國”的內在圖景,去發現我們腳下這片土地中隱藏的無限可能和深邃底蘊。這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一次對生命廣度的拓寬,值得被反復品讀和珍藏。
評分這本厚重的書籍初捧在手,那種紙張特有的油墨香氣混閤著歲月的沉澱感,讓人不禁對即將展開的文字旅程充滿瞭敬畏。我花瞭很長時間纔將它從書架上取下,因為它似乎自帶一種無形的重量,不僅僅是物理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書的封麵設計簡潔卻又不失韻味,那種留白的處理,仿佛是故意為接下來的內容留下瞭廣闊的想象空間。我記得我是在一個安靜的下午,泡好一杯濃鬱的紅茶,纔緩緩翻開瞭第一頁。那開篇的引言,沒有華麗的辭藻堆砌,卻以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勾勒齣瞭一個時代的側影,讓我立刻被那種樸素而深刻的力量所吸引。作者的敘述節奏一開始就顯得沉穩而有力,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旅人,不急不躁地鋪陳著他眼中所見、心中所感的萬韆景象。我特彆欣賞他那種對細節的捕捉能力,即便是最尋常的街景,經過他的筆觸,也變得鮮活立體,充滿瞭故事感。讀著讀著,我仿佛能聽到遠處傳來的市井喧囂,感受到古老石闆路上殘留的溫熱。這種沉浸式的體驗,讓我徹底忘記瞭窗外的時間流逝,完全沉浸在瞭那片文字構建的廣袤天地之中。這本書,絕對不是那種可以囫圇吞棗地快速翻閱的作品,它需要你慢下來,去品味每一個詞語背後蘊含的深意和情感的張力。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可以說是變化多端,極具辨識度,但又保持著極高的文學水準。有時候,它會突然變得極其口語化,充滿瞭地方的俚語和幽默感,仿佛作者正坐在你身邊,用最真誠、最接地氣的方式與你分享他的見聞,讓人會心一笑,倍感親切。緊接著,下一段可能又會轉為一種近乎古典詩詞的凝練和韻味,遣詞造句之間,盡顯深厚的文學功底。這種在“雅”與“俗”之間自如切換的能力,極大地豐富瞭閱讀體驗,避免瞭長篇敘事容易産生的單調感。尤其是作者處理曆史遺跡的部分,他沒有采用枯燥的說教,而是將曆史的厚重感融入到當下的場景之中,使得那些古老的石頭和殘垣斷壁重新煥發瞭生命力。我常常會停下來,去琢磨某一個動詞或形容詞的選擇,細細咂摸其背後的多重含義。這本書的文字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它證明瞭紀實文學也可以擁有極高的藝術審美價值,它不是冰冷的新聞報道,而是有血有肉的文學創作。
評分閱讀此書的過程,對我而言更像是一場自我對話的契機。在跟隨著作者的腳步穿越不同地域的過程中,我開始不斷地反思自己過去對“行走”和“觀察”的理解。過去總覺得行走就是從A點到B點的位移,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真正的行走,是心與地的深度聯結。作者在描述那些壯麗的自然景觀時,其筆法之雄渾開闊,令人嘆為觀止,仿佛能聽到風穿過山榖的迴響,感受到大地脈搏的跳動。但更讓我震撼的是,當他將這些宏大的背景與人類細微的生存掙紮並置時,所産生的巨大張力。那種“天地悠悠,人生幾何”的哲學思考,自然而然地從字裏行間滲透齣來,無需刻意煽情。我閤上書本,常常會凝視窗外許久,感覺自己對周遭的世界似乎多瞭一層“濾鏡”,不再是匆匆路過,而是開始留意牆角的苔蘚、老房子的梁柱紋理,乃至陌生人臉上那一閃而逝的錶情。這本書教會我如何真正地“看”,如何從日常的瑣碎中提煉齣永恒的意義,這價值,遠超乎對知識的獲取本身。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對這種看似宏大的題材有些望而卻步,總擔心會落入那種空泛的、缺乏個體溫度的記錄窠臼。然而,這本書卻奇妙地避開瞭這個陷阱。它並非僅僅是一部地理誌或風俗誌的簡單集閤,而更像是一部流動的、充滿生命力的“人情側寫”。作者的視角非常獨特,他似乎總能站在一個既超脫又親近的微妙平衡點上,觀察著形形色色的人們。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對那些邊緣人物的描寫,那些在曆史洪流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個體,在他筆下卻獲得瞭令人動容的尊嚴和重量。他的文字帶著一種近乎悲憫的溫柔,卻又絕不矯揉造作,點到為止的共情,反而更能觸動人心。比如,有一段關於某個偏遠小鎮的集市描寫,不僅僅記錄瞭交易的場景,更深入地描摹瞭人們眼神中的期盼與無奈,那種復雜的心理活動,被作者捕捉得絲絲入扣。我甚至能想象齣當時空氣中彌漫的各種氣味,那是隻有真正深入生活的人纔能體會到的質感。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十分巧妙,看似漫無目的的遊走,實則處處暗藏著作者精心設計的綫索和主題的遞進,每一次章節的轉換,都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或認知的刷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