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小黑麥生理生態及遺傳育種研究與應用
定價:50.00元
作者:曹連莆,孔廣超
齣版社:經濟管理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11-01
ISBN:978750961409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4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所涉及的研究成果主要來自石河子大學麥類作物研究所承擔的各類關於小黑麥的科研項目,這些項目先後得到瞭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國傢863計劃、國傢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新疆教育廳及石河子大學等單位多項專項科研基金的資助。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綠洲生態衣業重點實驗室為上述科研項目的實施提供瞭良好的研究條件。
目錄
作者介紹
曹連莆,石河子大學農學院作物育種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持建成石河子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博士點和作物育種學*精品課程,培養碩士生及博士生40多名,獲*及省部級教學成果奬5項。先後主持引育成功小麥、大麥及小黑麥新品種21個,獲省部級科技進步奬10項。發錶論文100餘篇,主編或副主編專著5部。另外,還先後獲*教學名師、全國“五一”勞動奬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勞動模範、農業部有突齣貢獻的中青年專傢、中華農業科教奬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科技進步突齣貢獻奬等17項省部級以上奬勵及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孔廣超,博士,石河子大學農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麥類作物遺傳育種和研究。參加引育瞭7個小黑麥新品種、4個小麥新品種和8個啤酒大麥新品種。主持完成*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3項及廳局級課題6項。目前主持國傢自然基金1項、省部級課題1項、廳局級課題4項。發錶相關論文30多篇,主編或參編專著4部。主持製定瞭3項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方農業標準。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標題,從“生理生態”到“遺傳育種”,再到“研究與應用”,層層遞進,勾勒齣一個完整的作物科學研究圖譜。我尤其對“應用”這部分充滿瞭期待。作為一個關注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糧食安全的讀者,我深知優良品種的推廣對於提高農業生産效率、保障國傢糧食安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探討小黑麥在不同區域和不同用途上的具體應用價值,比如它是否適閤作為飼料作物,或者在特殊食品領域有開發潛力?在遺傳育種方麵,我期待能看到一些具體的育種案例,展現育種傢們如何通過科學的手段,有效地培育齣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小黑麥新品種。而“生理生態”部分,則為理解這些育種成果提供瞭科學基礎,我希望書中能夠清晰地闡述小黑麥的生理特性如何影響其生態適應性,以及這些特性又是如何被育種傢所利用和改良的,整個過程邏輯清晰,內容詳實。
評分我是一位多年從事農業推廣工作的技術人員,深知將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産力的重要性。因此,當看到“研究與應用”這幾個字時,我便立刻被這本書所吸引。小黑麥作為一種具有特殊價值的作物,其在不同地區、不同生産條件下的適應性以及如何通過遺傳育種來優化其錶現,是我一直關心的問題。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介紹小黑麥在實際農業生産中的應用案例,例如,它在哪些地區被成功推廣?解決瞭當地哪些農業生産上的難題?它的産量、品質以及抗逆性相比傳統作物有什麼優勢?同時,我也關注書中關於遺傳育種如何具體指導實際生産的內容,比如,育種專傢是如何根據不同區域的市場需求和自然條件,來定嚮選育適閤當地的品種的?這些實踐性的內容,對於我們基層農業技術人員來說,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樸素,但那種沉靜的綠色和略帶磨砂質感的紙張,總能讓人聯想到廣袤的田野和辛勤耕耘的身影。我一直對農作物改良方麵的內容很感興趣,尤其是那些能夠適應惡劣環境、提高産量和品質的品種。小黑麥,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堅韌和生命力,似乎預示著它在各種條件下都能頑強生長。讀這本書,我期待能深入瞭解小黑麥在不同土壤、氣候環境下的生理反應,比如它如何汲取養分,如何應對乾旱或鹽堿,這些細微的生理機製對於我們理解植物適應性至關重要。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夠展現育種專傢的智慧,他們是如何通過科學的方法,從無數的個體中篩選齣優良的基因,培育齣能夠真正造福農民、滿足市場需求的新品種。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可能是一部關於生命科學與農業實踐相結閤的生動故事。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首先被其厚重感所吸引,這預示著它內容的豐富和深入。我是一名對農業科技發展史略有研究的愛好者,深知作物育種的艱辛與輝煌。小黑麥作為一個相對小眾但潛力巨大的作物,其研究過程本身就充滿瞭挑戰與創新。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遺傳育種的部分,這涉及到基因的奧秘,以及如何通過科學的手段去挖掘和利用這些基因。想象一下,育種傢們如何在實驗室裏,運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精準地解析小黑麥的遺傳密碼,然後將這些知識轉化為實際的育種策略,最終培育齣具有特定優良性狀的品種。這不僅僅是理論的探討,更是實踐的結晶。我對書中可能提及的案例和數據充滿瞭好奇,希望能從中一窺小黑麥品種改良的科學路徑,以及這些研究成果是如何從實驗室走嚮田間,最終實現應用的。
評分這本書的氣質,從書名就可以感受到一種紮實的學術研究風格。我是一名對基礎科學研究有濃厚興趣的讀者,對於那些能夠深入剖析一個物種生理機製的著作,總是會倍加青睞。小黑麥的生理生態,聽起來就是一個充滿探索意味的領域。我很好奇,小黑麥在不同的生態環境中,比如乾旱、貧瘠、甚至帶有一定鹽堿的土地上,它究竟是如何生存下來的?它的根係結構有什麼特點?葉片的蒸騰作用是如何調控的?光閤作用的效率又有多高?這些基礎的生理學問題,往往是理解一個作物特性的關鍵。而遺傳育種部分,更是將這種理解升華為實踐。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闡述育種專傢們如何根據小黑麥的生理生態特點,設計育種目標,運用哪些經典的或現代的育種技術,來剋服其潛在的弱點,強化其優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