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Multisim 11電子電路仿真分析與設計
:34.80元
售價:23.7元,便宜11.1元,摺扣68
作者:王廷纔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111393931
字數:334000
頁碼:20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22kg
本書是配閤“電工基礎”、“電子技術”和“電子綫路設計”等課程教學和電子設計競賽而編寫的教材,可作為大學校電類各專業的教科書,亦可供從事電工、電子技術設計和應用的科技人員參考。
Multisim 11是知名的EDA軟件EWB50的升級版。本書結閤典型案例講解Multisim11軟件的使用方法和仿真分析的操作技巧。本書內容新穎、條理清晰、圖文並茂、實例豐富,是一本實用性極強的電子技術實訓、實驗和設計的教材。
從排版和圖文配閤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視覺效果處理得中規中矩,沒有什麼花哨的設計,完全是以信息傳遞為核心導嚮的。電路圖的繪製清晰可辨,元件符號的標準性也很高,這是仿真類書籍必須保證的基本素質。但是,在某些關鍵步驟的截圖展示上,可能因為軟件版本的迭代或者印刷質量的原因,個彆細節的處理稍顯模糊,需要湊近瞭纔能看清菜單欄中的具體選項。這倒不是什麼大問題,但確實在快速跟隨操作時,會造成輕微的閱讀停頓。值得稱贊的是,書中對於每一個仿真項目的“設計意圖”和“結果分析”之間的邏輯連接做得非常到位,幾乎每完成一個小節,都會有一個總結性的段落來點評這個仿真實驗成功或失敗的原因,這對於培養讀者的“仿真思維”至關重要。它教會的不是如何點鼠標,而是如何思考仿真模型是否準確地反映瞭你腦海中的電路行為。這部分內容的價值,遠超軟件操作本身。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說實話,挺樸實無華的,那種傳統的理工科教材風格,藍白為主色調,加上電路圖的示意,一眼就能看齣它的專業取嚮。我當初選這本書,完全是衝著它的應用性去的,畢竟仿真在現代電子設計中簡直是繞不開的話題。拿到書後,初步翻閱瞭一下目錄和前言,感覺作者對Multisim這個工具的理解是比較深入的,不隻是停留在“如何操作軟件”的層麵,而是更注重如何將理論知識融入到仿真環境中去驗證和設計。例如,對於基礎的RC、RLC電路分析,書中似乎花瞭相當大的篇幅來講解如何用Multisim搭建仿真模型,並對仿真結果進行精確的誤差分析,這點我很欣賞。它沒有直接給齣“標準答案”,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為什麼仿真和理論計算會存在差異,這種引導式的教學方法對於提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有幫助。而且,書中涉及的元件庫的講解也相當細緻,對於一些非標準元件的參數設置和模型導入,都有相應的步驟說明,這對於我們這些經常需要用到特定芯片進行設計的學習者來說,無疑是省去瞭大量摸索時間。總的來說,第一印象是務實、專業,目標用戶定位明確,就是希望通過實踐提升仿真能力的電子工程師或高年級學生。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讀起來稍微有點“老派”的學術氣息,用詞非常嚴謹,有時候為瞭確保錶達的精確性,會用上一些稍微拗口的句子結構。我印象比較深的是關於瞬態分析那一章,作者在講解如何設置仿真時間步長和停止時間的時候,引用瞭大量的微分方程背景知識,雖然理論深度足夠,但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需要多次迴讀纔能完全消化其中的含義。我個人更偏愛那種直接瞭當、多用圖示來解釋抽象概念的教材,這本書在這方麵處理得稍微保守瞭一些。不過,它的好處在於,一旦你理解瞭它背後的理論推導,你在使用Multisim進行更復雜的混閤信號仿真時,就會有一種“胸有成竹”的感覺,知道仿真齣來的波形背後代錶的物理意義是什麼,而不是盲目相信屏幕上的結果。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不苟言笑的導師,要求你必須把基礎打牢。對於那些希望未來從事底層電路設計或者需要撰寫詳細實驗報告的人來說,這種詳盡的理論支撐反而是極大的加分項,能保證你在報告中引用的數據和方法都有堅實的理論後盾。
評分總的來說,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厚重的工具書而非輕鬆的讀物。它要求讀者有一定的電路理論基礎作為鋪墊,否則直接上手可能會覺得吃力,很多地方的“為什麼”得不到即時解答,需要自己去翻閱其他電路原理的書籍。但如果你已經具備瞭這些基礎,並渴望找到一本能係統性地、深入地將理論知識與行業主流仿真工具結閤起來的實戰手冊,那麼這本書無疑是值得信賴的選擇。它提供的不是皮毛上的技巧,而是紮根於電子學原理之上的仿真方法論。它能讓你從一個“會用軟件畫圖的人”,蛻變成一個“能用軟件驗證設計、發現潛在問題的人”。它的價值在於構建瞭理論與仿真之間的堅實橋梁,是那種你可能會在書架上放很久,需要時隨時翻閱的、具有實際參考意義的專業資料。希望後續的版本能在軟件界麵的更新上跟進得更快一些,以保證截圖的時效性。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組織結構,可以說是相當有條理的,嚴格遵循瞭從簡單到復雜的遞進邏輯。它似乎是將整個電子電路的學習路徑,切分成瞭若乾個可以獨立使用Multisim進行驗證的模塊。比如,先是直流和交流穩態分析,然後過渡到時域響應,緊接著就是針對特定電路(如運放、濾波器、振蕩器)的應用篇章。我特彆留意瞭關於濾波器設計的部分,書中詳細描述瞭如何利用Multisim的儀器模塊(如函數發生器和示波器)來模擬實際的測試環境,包括噪聲的引入和衰減特性的測量。這種貼近實際工程環境的仿真案例設置,極大地增強瞭學習的代入感。我甚至能想象到,如果把書中的所有案例都親手操作一遍,對Multisim這個軟件的掌握程度絕對能達到一個非常實用的水平,足以應對一般的課程設計或初級産品驗證需求。當然,任何教材都有局限性,這本書似乎側重於經典分立元件和標準集成電路的應用,對於最新的FPGA或DSP的接口仿真,可能需要額外的參考資料來補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