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近代国人对西方体育认识的嬗变:(1840~1937)
定价:43.0元
售价:29.2元,便宜13.8元,折扣67
作者:张晓军著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568103183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本书通过梳理1840年到1937年这一历史时期,近代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对于西方传入的体育活动认识与理解的变化过程,来分析与解释当前我国各种体育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并进一步以西方体育为切入点来探讨近代以来我国对西方文化的移植以及本土化的相关问题。
这本书的名字真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近代国人对西方体育认识的嬗变:(1840~1937)》,光是听名字就能想象到其中蕴含的丰富历史信息。我一直对中国近代史特别是那个充满变革的时期很感兴趣,而体育作为一个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在那个时代的演变,肯定折射出许多深层次的社会变迁和思想观念的碰撞。1840年到1937年,这跨度近一个世纪的时光,恰好是中国从闭关锁国走向世界、经历内忧外患、不断探索自身道路的关键时期。西方体育的传入,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运动项目引进,它背后一定伴随着价值观、教育理念、民族意识乃至于生活方式的巨大冲击和融合。我想,书中一定详细描述了早期国人是如何看待这些“西洋玩意儿”的,是惊奇、排斥,还是好奇?随着西方思想的涌入,国人又是如何逐渐理解体育的健身、教育、甚至民族主义功能?书名中的“嬗变”二字,预示着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陌生到后来的接受、理解,乃至主动学习和融合,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戏剧性和研究价值。我很期待书中能呈现出那些具体的人物、事件和思潮,让我能更生动地感受到这段历史的脉络。
评分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民族的体育史,往往能窥见其精神面貌的变迁。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个好奇心。它不是简单地介绍一些西方运动项目是如何进入中国,而是深入探讨了国人“为何”接受、如何理解这些运动,以及这种理解又如何反过来影响了当时的社会文化。从最初对体操、兵操等带有军事和健身意味的体育形式的关注,到后来对田径、球类等更具竞技性和娱乐性的运动的接纳,这其中折射出的社会思潮转变,例如从“体格”到“体能”,从“身体”到“人格”的认识提升,都让我印象深刻。书中对民国时期体育的描述尤其让我着迷,那个时期,一边是国家内忧外患,一边又是现代体育的萌芽和发展,这种张力使得体育不仅仅是一种健身方式,更承载了民族复兴的希望。我想,书中一定搜集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才能够如此细致地展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评分老实说,我拿到这本书时,第一反应是它可能讲得会比较枯燥,毕竟是学术研究性质的。但翻开目录,我才发现事情并非如此。它不仅仅是罗列事实,更像是通过“体育”这个独特的切入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大门。从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带来的“强身健体”观念,到清末新政时期体育教育的初步发展,再到民国时期体育事业的兴起与民族抗争相结合,这其中蕴含的社会心理和文化逻辑变化,绝对值得深入挖掘。我猜想,书中会详细分析当时中国人对西方体育的认识是如何从最初的“奇技淫巧”印象,逐渐转变为一种认识到其对国家民族强盛重要性的过程。例如,也许会提到一些士大夫阶层对体育的抵触,或者一些先驱者如何奔走呼吁,将体育作为复兴民族体魄的手段。1937年这个时间节点也很有意义,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更加严峻时期的开始。我想,这本书一定能帮助我们理解,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体育是如何成为一种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力量的。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思想旅程。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将1840年到1937年这段时期,国人对于西方体育认知的每一次细微变化都捕捉得相当到位。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群体对体育看法的区分和对比。比如,书中可能详细描绘了早期传教士和外交官带来的体育活动,在少数精英阶层中的试探性接受;接着又探讨了维新派和革命党如何将体育与“救亡图存”的大业联系起来,试图通过体育来塑造“新民”;再到后来,国民政府时期,体育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学校体育、业余体育蓬勃发展,这些都勾勒出了一幅清晰的认知演变图谱。书中没有回避当时存在的争议和阻力,例如一些传统观念对体育的排斥,或者对西方体育“娱乐至死”的担忧,这些都让内容显得更加真实和立体。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在面对西方文化冲击时,那种既迷茫又渴望进步的复杂心境。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它揭示了“体育”在中国近代转型时期所扮演的远超我们想象的角色。它不仅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一种思想的启蒙,一种民族意识的觉醒,甚至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西方体育概念的简单介绍,而是深入分析了在1840年至1937这近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社会是如何一步步地认识、接纳、并最终将西方体育本土化、融入自身的文化语境的。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清末民初时期,体育与教育改革、与军事强国理念相结合的论述感到震撼,以及后来民国时期,体育在凝聚民族精神、抵御外侮方面所起到的作用。那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从零散引进到系统发展的过程,充满了智慧与艰辛。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在那个充满挑战与变革的时代,体育是如何成为一种推动社会进步、重塑民族形象的重要力量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