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徽州民俗体育文化
定价:78.00元
作者:王国凡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30320983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属于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本书在介绍徽州和徽州文化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徽州的民俗体育项目,徽州民俗体育的文化内涵,徽州民俗体育的困境与走向。此外,本书也专门介绍和研究了滩舞、跳钟馗、打秋千、抬阁、叠罗汉、跳五帝、采茶扑蝶舞等项目,这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徽州民俗体育文化》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徽州古老民风的大门。我被书中关于“徽州竹马”的描述深深吸引。这种将竹马与舞蹈、戏剧巧妙结合的表演形式,在我以往的阅读经历中是很少见的。书中详细讲解了竹马的制作方法,以及表演者如何巧妙地操控竹马,做出各种逼真的动作,仿佛真的骑着骏马在驰骋。更让我感兴趣的是,竹马表演往往与当地的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相结合,成为了一种生动的叙事方式。作者对不同村落的竹马表演风格进行了细致的区分,让我看到了徽州民间艺术的丰富性和地方性。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热闹的乡间集市,看到孩子们兴奋地围观,大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种淳朴而美好的画面感扑面而来。
评分《徽州民俗体育文化》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多才的老者,娓娓道来着徽州大地深藏的秘密。我对书中关于“徽州龙灯”的章节尤为着迷。它并非我印象中单一的舞龙形式,而是根据不同的节庆和地域,演变出了各式各样、各具特色的龙灯。书中对不同龙灯的造型、制作工艺、表演动作以及与之相关的传说故事都做了详尽的介绍,让我领略到了徽州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尤其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作者通过对“水龙”、“火龙”、“板凳龙”等多种龙灯的对比分析,展现了徽州人在不同自然环境下,因地制宜发展出的独特民俗文化。那些充满象征意义的色彩、繁复精巧的结构、以及配合音乐节奏的灵动表演,都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对这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充满了敬意。
评分翻开《徽州民俗体育文化》,仿佛步入了一个充满惊喜的宝藏。书中关于徽州传统摔跤的篇章,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不同于现代竞技摔跤的规则和模式,徽州摔跤更强调的是技巧、智慧和力量的结合,以及对传统礼仪的尊重。作者详细介绍了不同流派的摔跤特点,以及它们在不同场合下的应用,比如在婚嫁庆典中的“压场”表演,又或是节庆时节的“争霸”比赛。我尤其对书中提到的一些传说中的跤王事迹津津乐道,这些故事不仅增添了文献的趣味性,更让我体会到这项运动在徽州人心中的地位。书中的插图和照片虽然不多,但每一张都恰到好处地辅助说明了文字内容,使得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古老的技艺。读到这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徽州人民那种刚毅、朴实的性格,以及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评分这本《徽州民俗体育文化》读起来,仿佛把我带回了那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徽州大地。书的开篇便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描绘了徽州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渊源,勾勒出了这片土地孕育出丰富多样的民俗体育文化的土壤。我尤其被书中对“徽州抬轿”的详细描述所吸引,那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体力活动,更是徽州人集体协作、祈福迎祥的仪式。作者从历史传承、技术动作、参与人群、节庆习俗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剖析,让我看到了这项运动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意义。书中提及的“徽州马灯”更是让我大开眼界,不同于我以往对灯的认知,徽州马灯将表演与竞技融为一体,充满了趣味性和观赏性。我仿佛能听到锣鼓喧天的热闹场景,看到表演者们矫健的身姿,感受到那种全民参与的热情。书籍在讲述这些民俗体育活动时,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而是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致的描写,将这些活动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忍不住想要亲身体验一番。
评分这本《徽州民俗体育文化》的书,真是一次令人难忘的文化探索之旅。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徽州社戏”的描写。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戏剧表演,更是徽州乡村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寄托和文化认同。书中详细介绍了社戏的起源、发展,以及在不同节庆活动中的作用,比如祈福、驱邪、纪念先祖等等。作者对社戏的剧目选择、表演风格、戏班组织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我看到了徽州人民在娱乐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那些关于忠孝节义的故事,在社戏的舞台上得以生动地演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徽州人。书中的一些戏曲片段的描写,更是让我感受到了徽州方言的韵味和表演者的投入,仿佛能够听到那抑扬顿挫的唱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