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技术
定价:46.00元
作者:李小龙 等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5640661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李小龙等编著的《电子技术》介绍了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常用半导体器件,数字电路基础,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时序逻辑电路,基本放大电路,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作用,继承运算放大器的应用,正弦波振荡器,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电路,模拟量与数字量的转换,电力电子技术等。本书适合作为高职高专学校的教材使用。
内容提要
目录
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1.1 半导体基础知识 1.1.1 本征半导体 1.1.2 杂质半导体 1.1.3 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1.2 二极管 1.2.1 二极管的简介 1.2.2 二极管的电压一电流关系 1.2.3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1.2.4 二极管的应用 1.3 特殊二极管 1.3.1 稳压管 1.3.2 发光二极管 1.3.3 光电二极管 1.4 晶体管 1.4.1 晶体管的结构 1 4 2晶体管的放大作用 1.4.3 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及工作状态 1.4.4 晶体管的主要参数 1.5 场效应管 1.5.1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 1.5.2 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 1.5.3 场效应管的使用注意事项 1.5.4 场效应管与晶体管的性能比较 本章小结 习题第2章 数字电路基础 2.1 数字电路概述 2.1.1 数字电路的主要特点 2.1.2 脉冲信号波形及其参数 2.1.3 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 2.2 基本逻辑门电路 2.2.1 三种基本的逻辑关系 2.2.2 三种逻辑门电路 2.3 逻辑运算法则 2 3.1 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法则和定律 2.3.2 逻辑函数的化简 2.4 集成与非门电路 2.4.1 TTL与非门 2.4.2 CMOS与非门电路 2.4.3 TTL三态输出与非门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题第3章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 3.1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3.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3.3 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 3.3.1 加法器电路分析 3.3.2 二进制编码器 3.3.3 二进制译码器 3.3.4 数字比较器 3.3.5 数据选择器 3.4 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一冒险现象 3.4.1 竞争一冒险现象简介 3.4.2 竞争一冒险现象的判断 3.4.3 冒险现象的消除 本章小结 习题第4章 时序逻辑电路 4.1 概述 4.2 基本RS触发器 4.3 同步RS触发器 4.4 主从RS触发器 4.5 JK触发器 4.6 D触发器 4.7 T触发器 4.8 T'触发器 4.9 触发器之间的相互转换 4.10 计数器 4.10.1 二进制计数器 4.10.2 非二进制计数器 4.10.3 集成计数器的应用 4.11 寄存器 本章小结 习题第5章 基本放大电路 5.1 共射级放大电路 5.1.1 放大电路的组成 5.1.2 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5 1.3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5.2 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 5.2.1 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5.2.2 微变等效电路法 5.3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5.3.1 放大电路稳定静态工作点原理 5.3.2 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分析 5.4 射极输出器 5.4.1 电路组成和静态工作点 5.4.2 性能指标分析 5.4.3 射极输出器的应用 5.5 多级放大电路 5.5.1 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 5.5.2 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分析 5.6 差动放大电路 5.6.1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零点漂移 5.6.2 基本差动放大电路 5.6.3 长尾式差动放大器 5.7 功率放大电路 5.7 1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 5.7.2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5.7.3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题第6章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应用 6.1 反馈的基本概念 6.1.1 反馈的定义 6.1 2反馈放大器的组成 6.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类与判断 6.2.1 反馈信号的分类与判断 6 2.2 反馈的四种组态 6.2.3 反馈组态的判断 6.3 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6.3.1 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6.3.2 减小非线性失真和抑制干扰 6 3.3 展宽频带 6 3.4 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本章小结 习题第7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7.1 概述 7.2 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 7 2 1理想运算放大器 7 2.2 比例运算电路 7.2.3 加法运算电路 7.2.4 减法运算电路 7.2.5 积分运算电路 7.2.6 微分运算电路 7.2.7 电流、电压转换电路 7.3 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 7.3.1 比较器 7.3.2 方波发生器 7.4 集成运放的使用常识 7.4.1 兀件的选用 7.4.2 使用时的注意问题 7.4.3 运算放大器的保护 本章小结 习题第8章 正弦波振荡器 8.1 正弦波振荡电路概述 8 1.1 利用正反馈产生振荡 8.1.2 振荡电路的自激条件 8.1.3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 8.1.4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分类 8.2 RC正弦波振荡器 8.2.1 串并联网络振荡电路 8.2.2 其他形式的RC振荡电路 8.3 LC正弦波振荡电路 8.3.1 LC并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 8 3 2变压器反馈式正弦波振荡电路 8.3.3 电感三点式正弦波振荡电路 8.3 4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8.4 石英晶体振荡器 8.4.1 石英晶体特性 8.4.2 石英晶体振荡器 本章小结 习题第9章 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电路 9.1 概述 9.2 多谐振荡器 9.2.1 门电路构成的多谐振荡器 9.2.2 采用石英晶体的多谐振荡器 9.3 单稳态触发器 9.3.1 门电路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 9.3.2 集成单稳态触发器 9.3.3 单稳态触发器的应用 9.4 施密特触发器 9.4.1 概述 9.4.2 施密特触发器的应用 9.5 555定时器及其应用 9.5.1 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9 5 2 555定时器构成施密特触发器 9.5.3 555定时器构成单稳态触发器 9.5 4 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器 本章小结 习题0章 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 10.1 A/D转换器 10.1.1 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 10.1 2主要技术指标 10.2 D/A转换器 10.2 1 倒T型电阻网络D/A转换器 10.2.2 主要技术指标 本章小结 习题1章 电力电子技术 11.1 稳压电源 11.1.1 整流电路 11.1.2 滤波电路 11.1.3 稳压电路 11.2 晶闸管及其应用 11.2.1 晶闸管及其特性 11.2.2 单相可控整流电路 11.2 3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 11.3 交流调压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题附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最近沉迷于一本关于深海生物学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专业著作,简直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充满奇幻色彩的宇宙。这本书的插图简直是艺术品,那些在极端高压和永恒黑暗中生存的生物,形态各异,光怪陆离,完全颠覆了我对生命极限的想象。作者显然是该领域的一线研究者,他对热液喷口周围的化能合成生态系统、生物发光的机制,以及深渊平面上的生物多样性,都有着极其严谨和前沿的论述。阅读过程中,我被那些教科书上很少提及的细节深深震撼了,比如深海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如何扮演着地球碳循环的关键角色,或是某些巨型生物如何利用极低的代谢率来适应资源匮乏的环境。这本书的写作风格带着一种严谨的科学浪漫主义,它既有无可挑剔的数据支撑和实验设计解读,又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和探索的渴望。它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需要一定的生物学基础才能完全领会其精髓,但对于任何对地球未知领域抱有好奇心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本里程碑式的参考书。它让人深刻体会到,我们对脚下这颗星球的了解,依然少得可怜。
评分这本书的篇幅相当可观,内容聚焦于二十世纪初期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及其对社会结构的重塑。我一直对包豪斯、勒·柯布西耶这些名字有所耳闻,但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他们的理论、实践与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全景式的扫描和深入剖析。作者对“形式追随功能”这一核心理念的阐释,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探讨了它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被曲解、被改造,最终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城市景观。尤其精彩的部分是关于住宅标准化和功能主义社区建设的案例分析,书中详尽对比了战后重建时期欧洲和美洲在规划理念上的差异,揭示了乌托邦式的设计蓝图如何在现实的经济和人性考量中步履维艰。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学术化且富有批判性,它不盲目推崇任何一种风格,而是冷静地审视了现代主义在追求效率和理性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比如对地方文脉的割裂、对人性化尺度的忽视。读完后,我对我们身处的现代城市环境,有了一种解构和重估的全新视角。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古代哲学中“时间观念”的比较研究,这本书的文字非常有韵味,读起来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智者对话。它没有落入对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思想的简单梳理,而是巧妙地将焦点放在了东方智慧中对“流变”与“永恒”的独特理解上。比如,书中对印度教中“劫波(Kalpa)”概念的阐释,与希腊人对线性时间进度的线性思维进行了尖锐的对比,那种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的时间观,读起来让人感到心胸为之开阔。作者的笔法非常具象化,他善于用生动的比喻来解释抽象的哲学概念,比如将佛教中的“刹那”描绘成宇宙中最微小却又包含一切的单元,令人印象深刻。这本书的结构组织非常精巧,每一章都像一个独立的“思想沙盘”,允许读者驻足思考。它对“当下”的强调,并非仅仅是哲学的口号,而是基于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深刻洞察。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极具内省价值的作品,它迫使你停下来,认真审视自己是如何度过生命中那些不断流逝的瞬间。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有吸引力,色彩搭配大胆而富有活力,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从内容上看,它似乎专注于欧洲历史的宏大叙事,特别是中世纪晚期到文艺复兴这段时期,那种权力斗争、宗教改革和文化复兴的交织错综复杂,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即便是对那些枯燥的政治条约和王室联姻,也能描绘出背后汹涌的人性暗流。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跨文化交流方面的深度,比如威尼斯与拜占庭帝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如何深刻地影响了整个地中海世界的格局,那种史诗般的张力在字里行间弥漫开来。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并没有将历史人物脸谱化,而是深入挖掘了他们的内心挣扎和动机,让你感觉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与那些伟大的、亦或是可悲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时而如急流般奔腾,时而又像古老的羊皮卷轴般缓缓展开,每一次翻页都充满了期待,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的细节。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沉浸式的历史体验,让我对那个遥远却又深刻影响了我们今日世界的时代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评分手边的这本厚重的书籍,主要探讨的是全球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对冲策略与新兴市场投资逻辑。这本书的特点是数据驱动,逻辑严密,几乎每一页都充斥着复杂的图表、回归分析模型以及案例研究,读起来酣畅淋漓,充满了商业决策的紧张感。它清晰地描绘了“黑天鹅事件”如何从理论假设变成影响数万亿美元资产的现实危机,并详细拆解了企业如何在地缘政治冲突、极端天气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中,构建起具有韧性的弹性供应链网络。我尤其欣赏它对“去全球化”趋势下,近岸外包(Nearshoring)和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这两种新战略的成本效益分析,数据对比非常直观,避免了空泛的战略口号。对于我这样的金融从业者而言,书中关于衍生品工具在汇率波动和原材料价格锁定方面的应用讨论,提供了许多可立即应用的实战技巧。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直接,没有任何冗余的文学修饰,直奔主题,目标明确:为复杂的商业环境提供可量化的决策框架。它无疑是为那些身处高风险商业决策前沿的专业人士量身定做的“战略地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