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机检修技术

电视机检修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建华 著
图书标签:
  • 电视机
  • 检修
  • 维修
  • 电子技术
  • 家电维修
  • 电路分析
  • 故障诊断
  • 电视原理
  • 技术手册
  • 实用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ISBN:9787504567918
商品编码:2969203309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8-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电视机检修技术

定价:45.00元

售价:30.6元,便宜14.4元,折扣68

作者:梁建华

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5-01

ISBN:9787504567918

字数

页码:36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电视机检修技术》以彩色电视机八大模块电路分析及检修为核心内容。《电视机检修技术》包括四个模块,共十五个课题:模块一电视机的检修基础,课题为电视机的使用操作与拆装、电视机的电路检测两个课题;模块二普通电视机的故障检修,课题为高频调谐器的故障检修、中频电路的故障检修、伴音电路的故障检修、视频图像通道的故障检修、扫描电路的故障检修、显像管及其电路的故障检修、电源电路的故障检修、遥控电路的故障检修、LA76810单芯片电视机的整机检修;模块三大屏幕电视机的检修基础,课题为认识大屏幕电视机的新电路与新技术、超级芯片大屏幕电视机;模块四新型电视机,课题为平板电视机、数字电视机。教材编写强调学生应用实践技能的培养和综合知识的运用,与国家职业标准紧密联系,是一本较为实用的技能实训教材。
《电视机检修技术》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材,也可作为成人高校、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和民办高校的电类专业教材,或作为自学用书。同时,还可供从事电子电器设备维修工作的有关人员参考。
《电视机检修技术》由梁建华主编,张学毅、周维龙、张江洪参编,由赵晓宁主审。

目录

模块一 电视机的检修基础(1)
课题一 电视机的使用操作与拆装(1)
任务一 电视机的使用操作(1)
任务二 电视机的拆装(17)
课题二 电视机的电路检测(24)
任务一 认识电视机的电路(24)
任务二 电视机的检测基础(32)

模块二 普通电视机的故障检修(43)
课题三 高频调谐器的故障检修(43)
任务一 收不到电视节目的故障检修(43)
任务二 接收效果不好的故障检修(55)
任务三 部分台收不到的故障检修(56)
课题四 中频电路的故障检修(60)
任务一 无图像、无伴音的故障检修(60)
任务二 接收效果不好的故障检修(72)
任务三 电视机“跑台”的故障检修(75)
课题五 伴音电路的故障检修(80)
任务一 有图像、无伴音的故障检修(80)
任务二 伴音声音小的故障检修(87)
任务三 伴音声音失真且干扰噪声大的故障检修(88)
课题六 视频图像通道的故障检修(92)
任务一 有伴音、无图像的故障检修(92)
任务二 图像无彩色的故障检修(103)
任务三 亮度通道(无光栅)的故障检修(115)
课题七 扫描电路的故障检修(128)
任务一 图像不同步的故障检修(128)
任务二 无图像、无光栅、无伴音的故障检修(141)
任务三 水平一条亮线的故障检修(152)
课题八 显像管及其电路的故障检修(162)
任务一 无光栅的故障检修(162)
任务二 彩色失真的故障检修(174)
任务三 彩色显像管的故障判断及检修(184)
课题九 电源电路的故障检修(191)
任务一 开机烧交流熔断管的故障检修(191)
任务二 “三无”故障的检修(199)
课题十 遥控电路的故障检修(210)
任务一 不能遥控的故障检修(211)
任务二 不能正常开机的故障检修(217)
任务三 调谐选台电路的故障检修(224)
任务四 没有字符显示的故障检修(230)
课题十一 LA76810单芯片电视机的整机检修(236)
任务一 “三无”故障的检修(236)
任务二 I2C总线参数的调整(246)

模块三 大屏幕电视机的检修基础(252)
课题十二 认识大屏幕电视机的新电路与新技术(252)
任务一 认识大屏幕电视机的电路结构(253)
任务二 认识扫描系统中的新电路(256)
任务三 认识图像系统中的新电路(266)
任务四 认识伴音系统中的新电路(274)
任务五 认识大屏幕电视机中的新技术(278)
课题十三 超级芯片大屏幕电视机(291)
任务一 认识超级芯片TDA9383(291)
任务二 TCL29U186Z彩电“三无”“黑屏”故障的检修(305)
任务三 TCL29U186Z彩电“无图无声”“有图像、无伴音”故障的检修(311)

模块四 新型电视机(326)
课题十四 平板电视机(326)
任务一 液晶电视机(326)
任务二 等离子电视机(337)
课题十五 数字电视机(345)
任务一 数字电视技术(346)
任务二 数字电视终端(349)

附录一 康佳F2109A彩色电视机整机电路原理图
附录二 TCL—29U186Z彩色电视机整机电路原理图

作者介绍


文摘

所谓迫停消色法是指通过一定方式迫使消色电路进入不消色的状态,即人为停止消色的方法。迫停消色的目的在于打开消色门,接通色度通道,让各种故障现象进一步暴露出来。因此,检修无彩色故障,常以迫停消色法作为突破口,打开消色门后,根据屏幕上出现的现象,来判断故障原因,确定故障范围,进而查找故障元件。迫停消色的具体做法可参考相关资料。

2)波形观察法用示波器观察色度通道的相关信号波形,如色度信号、色同步信号、副载波信号、色差信号等,可以判断故障部位,压缩故障范围。
3)颜色对比法颜色对比法就是使故障机接收标准的彩条信号,将显示的彩条颜色与标准彩条图案相对照,从而对彩色异常故障进行分析和判断的方法。
(2)单片机或超级芯片色度通道的检修方法
对于目前采用I2C总线控制技术的单芯片或超级芯片电视机,由于色度通道高度集成化,引脚的数量大大减少。相关的工作原理和信号流程不是很清晰,很多信号也无法观察波形。检修时一般是根据芯片的引脚功能和正常数据,采用常规的电压、电阻检测方法。对于LA76810单芯片电视机。可以按以下方法检查:
1)检查副载波振荡器是否起振。方法一:用示波器观察脚的副载波信号.正常波形是幅度为0.6V左右的4.43MHz正弦波。方法二:用万用表检测@脚的直流电压,然后将晶振短路后观察该引脚电压是否有变化,有变化时说明副载波振荡器已起振。

序言

模块一 电视机的检修基础(1)
课题一 电视机的使用操作与拆装(1)
任务一 电视机的使用操作(1)
任务二 电视机的拆装(17)
课题二 电视机的电路检测(24)
任务一 认识电视机的电路(24)
任务二 电视机的检测基础(32)

模块二 普通电视机的故障检修(43)
课题三 高频调谐器的故障检修(43)
任务一 收不到电视节目的故障检修(43)
任务二 接收效果不好的故障检修(55)
任务三 部分台收不到的故障检修(56)
课题四 中频电路的故障检修(60)
任务一 无图像、无伴音的故障检修(60)
任务二 接收效果不好的故障检修(72)
任务三 电视机“跑台”的故障检修(75)
课题五 伴音电路的故障检修(80)
任务一 有图像、无伴音的故障检修(80)
任务二 伴音声音小的故障检修(87)
任务三 伴音声音失真且干扰噪声大的故障检修(88)
课题六 视频图像通道的故障检修(92)
任务一 有伴音、无图像的故障检修(92)
任务二 图像无彩色的故障检修(103)
任务三 亮度通道(无光栅)的故障检修(115)
课题七 扫描电路的故障检修(128)
任务一 图像不同步的故障检修(128)
任务二 无图像、无光栅、无伴音的故障检修(141)
任务三 水平一条亮线的故障检修(152)
课题八 显像管及其电路的故障检修(162)
任务一 无光栅的故障检修(162)
任务二 彩色失真的故障检修(174)
任务三 彩色显像管的故障判断及检修(184)
课题九 电源电路的故障检修(191)
任务一 开机烧交流熔断管的故障检修(191)
任务二 “三无”故障的检修(199)
课题十 遥控电路的故障检修(210)
任务一 不能遥控的故障检修(211)
任务二 不能正常开机的故障检修(217)
任务三 调谐选台电路的故障检修(224)
任务四 没有字符显示的故障检修(230)
课题十一 LA76810单芯片电视机的整机检修(236)
任务一 “三无”故障的检修(236)
任务二 I2C总线参数的调整(246)

模块三 大屏幕电视机的检修基础(252)
课题十二 认识大屏幕电视机的新电路与新技术(252)
任务一 认识大屏幕电视机的电路结构(253)
任务二 认识扫描系统中的新电路(256)
任务三 认识图像系统中的新电路(266)
任务四 认识伴音系统中的新电路(274)
任务五 认识大屏幕电视机中的新技术(278)
课题十三 超级芯片大屏幕电视机(291)
任务一 认识超级芯片TDA9383(291)
任务二 TCL29U186Z彩电“三无”“黑屏”故障的检修(305)
任务三 TCL29U186Z彩电“无图无声”“有图像、无伴音”故障的检修(311)

模块四 新型电视机(326)
课题十四 平板电视机(326)
任务一 液晶电视机(326)
任务二 等离子电视机(337)
课题十五 数字电视机(345)
任务一 数字电视技术(346)
任务二 数字电视终端(349)

附录一 康佳F2109A彩色电视机整机电路原理图
附录二 TCL—29U186Z彩色电视机整机电路原理图


《数字时代的视界革命:从CRT到OLED的演进之路》 序章:光影的渴望与时代的脉搏 人类对捕捉和重现光影的渴望,如同对知识和情感的渴求一般,从未停歇。从最早的皮影戏、幻灯片,到电报、电话,再到广播、电影,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跨越时空的界限,将瞬息万变的现实定格、放大,并传递给远方。电视机的诞生,无疑是这一伟大进程中划时代的里程碑,它将千家万户的客厅变成了一个个信息与娱乐的窗口,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文化认知和社会结构。 而今,当我们身处数字时代,荧屏的每一次闪烁,都跳动着科技进步的强劲脉搏。回望电视机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笨重的显像管(CRT)大家伙,到薄如蝉翼的液晶(LCD),再到色彩斑斓的OLED,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意味着对极致视听体验的无限追求。这不仅仅是硬件的迭代,更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是工程师们在理解物理规律、驾驭电子信号、优化成像原理过程中,不断突破藩篱的结晶。 本书《数字时代的视界革命:从CRT到OLED的演进之路》并非一本关于电视机故障排除的指南。恰恰相反,它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究电视机背后那深邃的技术哲学和令人着迷的演进史。我们将暂且放下扳手和电烙铁,转而拾起逻辑电路图、光学原理和数字信号处理的脉络,一同揭开这扇通往“视界革命”的神秘大门。我们将聚焦于驱动电视机不断向前发展的核心技术,解析它们如何从无到有,从简陋到精湛,最终塑造了我们今天所见的每一个像素的色彩与亮度。 第一章:显像管的辉煌与局限——CRT时代的记忆回响 在数字技术尚未普及的年代,CRT电视机是客厅中的绝对主角。它的身影,伴随着无数家庭的欢声笑语,也承载了那个时代特有的影像记忆。本章将首先回顾CRT技术的核心原理:电子枪发射电子束,在电磁偏转线圈的作用下扫描显像管内壁的荧光粉层,从而形成点点光芒,最终汇聚成我们所见的动态画面。我们将深入剖析电子枪的发射机制、偏转系统的精度要求、三枪(红、绿、蓝)的色彩混合原理,以及高压电路的设计思路。 然而,CRT技术也存在着不可回避的局限性:笨重的体积、巨大的功耗、闪烁的画面可能带来的视觉疲劳,以及有限的屏幕尺寸和画面比例。本章将详细阐述这些局限性是如何促使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开始思考和探索新的成像技术,为后续的变革埋下伏笔。我们将通过对CRT技术优劣势的全面分析,理解它在电视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为何最终会被更新的技术所取代。 第二章:液晶的崛起与色彩的革新——LCD技术的多重维度 液晶(LCD)技术的出现,标志着电视机向轻薄化、节能化迈出了革命性的一步。本章将重点解析LCD技术的核心——液晶面板的运作机制。我们将从液晶分子的光学特性入手,讲解在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如何排列,从而控制光线的通过或阻挡,实现像素的开关。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探讨LCD面板的几种关键构成要素:背光源(CCFL到LED的演进)、彩色滤光片(RGB三原色的精确组合)、薄膜晶体管(TFT)阵列(实现像素的独立控制)以及偏振片(引导和过滤光线)。LED背光源的出现,不仅解决了CCFL寿命短、汞污染等问题,更带来了更高的亮度、更宽的色域和更低的功耗,为LCD画质的飞跃奠定了基础。 本章还将触及LCD技术在色彩表现、对比度、响应速度等方面的不断优化和革新。例如,局部控光(Local Dimming)技术的应用,通过独立控制背光区域的亮度,极大地提升了画面的对比度和黑位表现。我们也将探讨不同类型的LCD面板(如IPS、VA)在视角、色彩准确度和对比度上的差异,以及它们如何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第三章:自发光的诱惑与色彩的极致——OLED技术的颠覆性突破 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是当前电视显示领域最前沿的科技之一。本章将深入剖析OLED的核心——有机材料在电流驱动下能够自发光的原理。我们将解析OLED像素是如何独立发光的,这与LCD依赖背光源的原理有着本质的区别。 正是这种自发光的特性,赋予了OLED无与伦比的显示优势:极致的黑位和无限的对比度。当OLED像素不发光时,它就是纯粹的黑色,而当它发光时,又能呈现出绚丽的色彩。这种“像素级控光”的能力,使得OLED电视在表现暗部细节、渲染画面层次感方面,远超LCD技术。 本章还将深入探讨OLED在色彩表现上的卓越之处。我们将解析OLED材料如何实现更纯净、更饱满的色彩,以及宽广的色域覆盖能力。同时,OLED具有极快的响应速度,能够有效消除运动模糊,尤其是在观看快速运动的体育赛事或动作电影时,其优势尤为明显。 此外,我们也会探讨OLED面板的结构特点,如其轻薄、柔性设计的潜力,以及在实现更广视角方面的优势。当然,OLED技术也面临着寿命、烧屏(Image Retention)等方面的挑战,本章将对此进行客观的分析,并介绍当前技术在应对这些挑战方面的最新进展。 第四章:点亮未来的显示技术——HDR、高刷新率与智能化的融合 除了核心的显示面板技术,电视机的画质体验还在不断被其他关键技术的加持下得以提升。本章将聚焦于当前和未来显示技术的重要趋势。 高动态范围(HDR)是近年来最受瞩目的画质提升技术之一。本章将详细解读HDR的原理,它如何通过扩展画面的亮度范围和色彩深度,呈现出比传统SDR(标准动态范围)更接近人眼所见的真实世界。我们将探讨HDR的几种主流标准,如HDR10、Dolby Vision、HLG等,并分析它们在元数据、色彩空间和亮度峰值等方面的差异。 高刷新率(High Refresh Rate)是提升运动画面流畅度的关键。本章将解释刷新率的含义,以及为何更高的刷新率(如120Hz、144Hz甚至更高)能够有效减少运动模糊,提供更顺滑的观看体验,尤其是在游戏和高速动态场景中。我们将探讨高刷新率如何通过插帧(Frame Interpolation)和可变刷新率(VRR)等技术进一步优化画面表现。 智能化是现代电视机不可或缺的一环。本章将探讨智能电视的演进,从最初的简单互联网接入,到如今集成了强大的处理器、操作系统、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和丰富的应用程序。我们将分析智能电视的生态系统,以及它如何通过AI技术实现更智能的内容推荐、图像优化和用户交互。 结语:不止于观看,更在于感知 《数字时代的视界革命:从CRT到OLED的演进之路》并非仅仅停留在对技术原理的解读。它更致力于展现人类在追求极致视觉体验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智慧、毅力和创造力。从CRT的笨重机身到OLED的轻薄身姿,每一次的技术飞跃,都承载着无数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心血与汗水,也改变着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 通过对电视机核心技术的深入剖析,我们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眼前的荧屏如何工作,更能体会到科技进步如何悄无声息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并不断拓宽我们视界的边界。从CRT的温暖光晕到OLED的鲜活色彩,电视机的每一次“进化”,都标志着人类对“所见”的理解和追求,达到了新的高度。这本书,正是对这场“视界革命”的一次全面梳理和深刻洞察,它将带领您,以全新的视角,去欣赏每一帧画面的背后,那由科技与梦想交织而成的精彩故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用心了,封面那种略带磨砂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本硬核的技术手册。我当时买它的时候,是冲着它名字里“检修技术”这几个字去的,想着能系统地学点关于老式CRT和新款液晶电视的维修门道。结果翻开目录,第一页就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了,里面大量篇幅都在讲什么“新型半导体器件的物理特性分析”和“高精度信号源的校准流程”,感觉内容深度远远超出了我预期的“动手维修”层面,更像是一本面向高级工程师的理论参考书。我本来期望看到的是大量的电路图、故障代码速查表,还有用万用表测量关键点的电压值,最好能配上清晰的实物拆解图,手把手教你如何更换某个特定型号的电容或者驱动IC。然而,这本书里更多的是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抽象的物理模型,每一个章节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微观层面的学术探讨,虽然理论上很扎实,但对于一个只想快速解决家里电视屏幕闪烁、声音时有时无这类实际问题的普通维修爱好者来说,读起来门槛实在太高了。它更像是为专业科研机构或大学实验室准备的教材,而不是我这种基层维修人员的工具书。那种期待着拿起螺丝刀就能上手的热切心情,在面对这些高深的理论推导时,慢慢被一种学术上的敬畏感取代了。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对“旧技术”的彻底不屑一顾。我购买的初衷是希望它能覆盖从老旧的CRT到最新的OLED的所有主流电视技术。然而,书中绝大部分的篇幅都聚焦于那些最新的、集成度最高的数字图像处理单元和固态显示技术。对于那些曾经主导市场的显像管电视,或者早期的等离子显示屏,书中仅仅用了一到两个段落作为引子,然后便迅速过渡到了现代技术。我本来很期待能找到一些关于高压包、聚焦电路或者行输出变压器维护的宝贵经验,毕竟市面上仍然有大量使用老技术的设备需要维修。这本书里关于这些“过时”技术的描述,非常简略,仿佛它们已经是历史的尘埃,不值得深入探讨。这让我感到有些遗憾,因为它似乎将“检修技术”的定义局限在了“最前沿的电子元件维修”上,而忽略了电子设备维修中相当大一部分工作量是针对成熟稳定但仍在广泛使用的“旧爱”的维护与保养。它在介绍新东西时无比详尽,但在回顾经典时却显得敷衍了事,缺乏一种跨越时代的技术包容性。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用词选择,透露出一种浓厚的学院派气息。字体选择偏小,行距适中,大量使用了缩写和专业术语,并且很多关键概念的解释都采用了脚注或尾注的形式,这迫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频繁地在正文和注释之间来回跳转,极大地打断了阅读的流畅性。我原以为这会是一本可以泡杯茶、舒舒服服窝在沙发里翻阅的读物,但实际上,它更适合在灯光明亮的专业阅览室里,配着荧光笔和计算器进行“作战”。书中对故障诊断流程的描述,也更多是基于数学模型的推演,而非基于现场经验的快速判断。例如,它会详细分析在某个特定反馈回路中,元件参数微小漂移如何导致系统性误差的累积,并给出理论上最优的补偿方案。这种分析固然深刻,但对于现场维修人员来说,可能更关心的是:屏幕边缘出现垂直条纹,最快三步能定位到哪个区域的电路板。这本书更像是告诉我们“为什么”会出错,而不是“如何快速”修好它。它的价值在于构建知识体系,但对即时解决问题的帮助,显得有些拐弯抹角。

评分

这本书的图表质量着实令人称道,但问题在于,这些图表往往是高度抽象的系统框图或逻辑流程图,而非具体元器件的实物布局图。比如,当讲解到液晶面板的驱动时序控制时,书中出现了一张极为复杂的时序波形图,标示了各种控制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的精确电压等级和时间间隔。这张图的专业性毋庸置疑,它完美地展示了信号是如何被同步的。但当我尝试将这张图对应到我手里拆开的某块驱动板上时,我发现我根本无法在PCB上清晰地找到对应这些波形的测试点。书里没有提供任何放大细节图来指出这些测试点在哪里,也没有标注出关键的测试芯片的型号。换句话说,这本书提供的“地图”非常精确,但它没有给我提供一个“你现在在哪”的GPS定位器。它假定读者已经对电路板的物理结构了如指掌,并且能够自行通过芯片丝印码去查找其数据手册。对于那些需要清晰的视觉参照物才能进行实操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提供的视觉信息虽然精美,但在实际的维修指导意义上,显得过于“形而上”了。

评分

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试图啃完前三章,但说实话,阅读体验就像是在攀爬一座陡峭的山峰,每走一步都需要极大的专注力。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极其严谨,几乎找不到任何可以放松神经的闲笔或者案例分析。它用一种近乎冷酷的精确性描述了电流、电压、电阻在复杂集成电路中的行为逻辑。比如,书中有一段详细阐述了现代数字电视内部图像处理芯片中的时钟信号抖动对色彩还原精度的影响,那段论述涉及到了傅里叶变换和噪声频谱分析,我不得不查阅了好几本信号处理的补充材料才能勉强跟上作者的思路。我本来以为会读到一些关于特定品牌电视(比如索尼、三星或者海信)的常见通病和针对性解决方案,毕竟不同厂商在供应链和设计哲学上总有区别。但是,这本书的编写视角是完全通用的、跨品牌的,它关注的是底层原理的普适性,而不是市面上具体产品的维修策略。因此,当你面对一台具体型号的机器时,这本书提供的理论框架非常宏大,但转化到实际操作层面,你可能仍然需要一本更“接地气”的维修手册来告诉你保险丝在哪里,或者哪个排线的卡扣应该怎么撬开。它像是宏观经济学理论,而我需要的却是具体的股票交易技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