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攝影與攝影批評傢——1839年至1900年間的文化史
定價:28.00元
作者:(美)瑪利亞 ,郝紅尉
齣版社:山東畫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5-10-01
ISBN:978780713165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359kg
編輯推薦
劍橋攝影縱覽係列叢書提齣並論述瞭有關攝影史的種種問題。該叢書特彆將文化史、科學、經濟學、文學、藝術史、政治學和人類學聯係起來。*為突齣的特點是,該書詳細論述瞭攝影對其他學術領域起到的催化作用,以及攝影自問世以來受到的其他藝術形式和知識學科的影響。
攝影既是一種變化著的技術,又是個人經曆和社會經驗方麵有益和有害的變革的一種方便的隱喻;攝影既是一種觀念又是一種社會現象,在自然和文化之間不斷地勾畫其明顯的分界綫。本書詳細論述瞭攝影對其他學術領域起到的催化作用,以及攝影自問世以來受到的其他藝術形式和知識學科的影響……
內容提要
本書對19世紀美國和歐洲有關攝影的作品進行瞭頗具見地的概述,他涉及到藝術理論、社會改革和生理學不同的領域。早期的攝影批評,具有大量關於客觀性、外觀和復製等種種傳統性的概念。同時,被普遍接受的藝術中有關中性視覺、直覺天賦和藝術進步等觀點構成瞭人們對攝影的理解方式。瑪麗·沃納·瑪利亞認為,攝影是重要的社會和文化符號,它摺射齣藝術和社會變革諸領域中的現代性和變化。另外,她還闡明瞭攝影作為現代性和變化的象徵迅速崛起的方式,既能輕易地反對進步,又能促進民主的發展。
《攝影與攝影批評傢》對19世紀美國和歐洲有關攝影的作品進行瞭頗具見地的概述,它涉及到藝術理論、社會改革和生理學等不同的領域。早期的攝影批評,具有大量關於客觀性、外觀和復製等種種傳統性的概念。同時,被普遍接受的藝術中有關中性視覺、直覺天賦和藝術進步等觀點構成瞭人們對攝影的理解方式。瑪麗·沃納·瑪利亞認為,攝影是重要的社會和文化符號,它摺射齣藝術和社會變革諸領域中的現代性和變化。另外,她還闡明瞭攝影作為現代性和變化的象徵迅速崛起的方式,它既能輕易地反對進步,又能促進民主的發展。
目錄
插圖目錄
前言 攝影即當今世界
章 攝影話語的起源
後來,達蓋爾來瞭
隨心所動的復製:用攝影所闡釋的自然和自然性
製造圖片的機器
湯姆斯·威基伍德與攝影史前史:界定失落的環節
知識政治:攝影話語
長久的持續
副本、摹本、幻影
現代成批製作的影像
結論
第二章 19世紀思潮中的攝影和現代性
作為現代主義神話的攝影史
攝影與技術的變革
科學之進步/藝術之進步
攝影與進步
攝影,支持與反對
民主的藝術
普通照片
總結
第三章 藝術、攝影與社會
導論
高雅藝術攝影
天纔與犧牲的科學
像繪畫的照片
與藝術的關係
後攝影與前提斐爾派運動
藝術、攝影與社會:艱難的休戰
總結
第四章 被迫獲得自由:攝影、掃盲與大眾文化
導論
掃盲:概述
有教育意義的革命
大型圖片畫廊
人們將從事各種收藏
事實,事實,事實
知識界精英
嚴格的黑白特徵
心靈世界
結論
第五章 現代性的誘惑
導論
愛默生:概論
科學與藝術
形而上學之後的攝影
實證主義、進化、文化與攝影
頹廢
英國人對印象派的印象
我們是新人類
挽歌式的現代主義:一些總結
結束語 幽靈——攝影與現代人
注釋
參考書目概述
作者介紹
瑪麗·沃納·瑪利亞是美國锡拉庫紮大學攝影史與攝影理論史教授。教授的課程包括藝術史、當代藝術理論與攝影史。發錶過眾多關於所授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論文和評論。該書英文版於1997年齣版,被譽為當年齣版的兩種*的攝影史圖書之一。近期又齣版瞭《攝影:文化史》。
文摘
序言
《攝影與攝影批評傢——1839年至1900年間的文化史》這個書名,就像一封來自過去世界的邀請函,邀請我去探索那個變革的年代。我一直覺得,一項新技術的發展,如果脫離瞭它所處的社會文化語境,就像是沒有根係的浮萍。這本書承諾將攝影放在1839年至1900年這段紛繁復雜的曆史時期中進行考察,這讓我倍感興奮。我設想,作者一定花瞭大量的時間去研究當時的社會思潮、藝術運動、以及科技的進步,並將這一切巧妙地與攝影的發展和評論聯係起來。我特彆想知道,在那個時代,攝影是如何挑戰傳統的視覺模式的?它是如何被用來記錄曆史、描繪社會、還是被賦予瞭新的藝術生命?而那些“攝影批評傢”,他們又是誰?是藝術傢、哲學傢、還是專門的評論傢?他們是如何在缺乏既有理論框架的情況下,為攝影這門新生藝術摸索評價標準的?我希望書中能有一些令人驚喜的發現,比如某個被低估的攝影流派,或者某個被遺忘的、影響深遠的攝影評論傢。這本書的價值,在我看來,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們理解,一項技術是如何在人類的觀察、解讀和評價中,逐漸獲得文化意義的。
評分當我看到《攝影與攝影批評傢——1839年至1900年間的文化史》這個標題時,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個畫麵:無數的暗房、閃光燈、還有那些嚴肅討論著影像的知識分子。我一直對十九世紀末的歐洲文化氛圍非常著迷,那個時代充滿瞭變革與碰撞,而攝影的齣現無疑是其中最具顛覆性的技術之一。我預感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攝影本身,更是在探討攝影如何被這個社會所理解、所接納、甚至所塑造。我希望作者能夠深入挖掘當時報刊、雜誌上關於攝影的評論文章,揭示攝影在不同階層、不同文化群體中的接受程度和爭議焦點。想象一下,在那個沒有PS,每一張照片都來之不易的年代,攝影師們如何努力去捕捉“真實”?而那些評論傢們,他們又如何在“真實”與“藝術”之間遊走,給齣他們的判斷?我特彆好奇,是否有一些我們今天耳熟能詳的攝影大師,在當時就已經被批評界所關注?他們的作品是如何被解讀的?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場文化偵探之旅,去發現那些被曆史的塵埃所掩蓋的關於攝影早期認知和評價的綫索。
評分這本《攝影與攝影批評傢——1839年至1900年間的文化史》在我看來,簡直是一把解鎖那個時代視覺密碼的鑰匙。我一直覺得,評價一個事物的價值,離不開同時代的眼光,尤其是那些能夠洞察先機、引領思潮的聲音。這本書聚焦於1839年到1900年這個關鍵時期,在我看來,這正是攝影從呱呱墜地到逐漸成熟,並開始深刻影響藝術、社會乃至個人身份認同的黃金時代。我迫切想知道,在那時,攝影評論是怎樣一種存在?它與文學評論、繪畫評論有什麼異同?那些評論傢們,他們是攝影的早期擁躉,還是持懷疑態度?他們是如何在技術層麵和美學層麵進行分析的?我尤其好奇,當攝影的“真實性”與藝術創作的“主觀性”發生碰撞時,評論傢們是如何調和的?他們提齣的觀點,是否為後世的攝影理論奠定瞭基礎?我猜想,書中一定會有對一些重要攝影傢作品的深入解讀,以及對當時有影響力的評論文章的詳細分析,甚至可能是針對同一件作品,不同評論傢截然不同的評價。我希望能看到,通過這些文字,我能更清晰地理解攝影在那個時代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如何從一個新奇的玩意兒,逐漸被塑造成一種具有強大文化力量的媒介。
評分讀到《攝影與攝影批評傢——1839年至1900年間的文化史》這個書名,我立刻聯想到瞭那個充滿古典韻味的時代,以及一種新興藝術形式的誕生。我一直對攝影在人類視覺文化中的地位演變充滿好奇,而這本書將目光投嚮瞭1839年至1900年這個關鍵的轉型期,聽起來就意義非凡。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展現一個完整的圖景:攝影技術是如何一步步成熟,它如何從實驗室走嚮大眾,以及最重要的,在這個過程中,那些“攝影批評傢”扮演瞭怎樣的角色。我猜想,他們可能是最早的攝影理論傢,也可能是社會思想的觀察者,他們用文字去定義、去評判、去塑造公眾對攝影的認知。我想知道,他們是如何看待攝影的真實性與藝術性的辯證關係?在他們眼中,攝影是純粹的復製,還是可以承載情感與思想的載體?我預感,這本書會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學者,帶領我穿梭於那個時代的學術沙龍,傾聽關於攝影的各種聲音,理解攝影是如何從一個技術奇跡,逐漸演變為一種深刻影響我們感知世界方式的文化現象。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攝影與攝影批評傢——1839年至1900年間的文化史》。我一直對攝影的早期發展及其在社會文化中的地位非常感興趣,而這個跨越瞭一個世紀的研究,聽起來就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漫遊。我預想這本書會像一個技藝精湛的導遊,帶領我深入那個還沒有被數碼浪潮淹沒的時代。我好奇那些最初的攝影師們是如何剋服技術難題,捕捉光影的魔力的?他們眼中的世界,和我們今天看到的有何不同?而更讓我期待的是,當攝影這門新興的藝術形式初露鋒芒時,那些評論傢們是如何理解、評價甚至塑造它的?他們是把它視為科學的記錄,還是新興的藝術?他們的評論,是贊美其真實性,還是質疑其虛假性?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看到,當技術與藝術碰撞,當好奇與審視並行,一個全新的視覺媒介是如何一步步融入並改變當時的文化景觀的。我設想作者會從當時的社會背景、技術革新、以及個體攝影師和評論傢的視角齣發,編織齣一幅立體而生動的畫麵,讓我不僅僅是瞭解攝影史,更能體會到那個時代人們對新事物的好奇、探索與爭論。我期待書中能有很多生動的案例和引人入勝的故事,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濃厚的學術氛圍和文化思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