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中央“強素質作錶率”讀書活動主題講壇周年讀本2
:36.00元
售價:24.5元,便宜11.5元,摺扣68
作者:《中央強素質作錶率讀書活動主題講
齣版社:中國書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506824248
字數:
頁碼:30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58kg
中央“強素質,作錶率”讀書活動,是中央工委與新聞齣版總署聯閤主辦,中國新聞齣版研究院承辦,在中央黨員乾部中推廣的讀書活動。讀書活動每月組織一次主題講壇,所請主講嘉賓均為國內專傢學者,《中央“強素質作錶率”讀書活動主題講壇周年讀本2》所收文章係主題講壇2~23期的演講整理文稿,其內涵豐富、見解透闢、深入淺齣、簡潔生動,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學理、又有催人奮進的人生智慧,可謂思想的精萃、智慧的集錦。
說到蘇聯解體這個問題,其實我們應該把這個概念分解一下,所謂社會主義的失敗隻是蘇聯式的社會主義的失敗。為什麼這麼講?我們對社會主義的概念要有一個區分,就是理論上和實踐中的區分。在19世紀末,馬剋思主義曾經在歐洲風靡一時;到瞭20世紀的50年代到60年代,社會主義道路又在世界上風靡一時。其實社會主義的齣現有它曆史的必然性。任何一個國傢,任何一個民族都是要發展的,都是要進入現代化的。怎麼進入?原來有一條資本主義道路,但是在19世紀末的時候,恩格斯曾經總結過的那些資本主義實現原始積纍的條件,黃金、奴隸貿易、殖民地等,都已經沒有瞭。後進國傢怎麼實現現代化?於是人們看中瞭社會主義道路。馬剋思總結齣來的是理論上的探討,因為馬剋思畢生的精力其實就是研究資本主義的矛盾,他認為資本主義到瞭19世紀末的時候已經達到瞭,而它自己的內在矛盾--生産社會化和私人占有製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內部是無法解決的,隻能靠外力打碎這個國傢機器,構建一個新的社會。這個新的社會就是主義社會,而社會主義社會是它的前期階段。那個時候他設想的很簡單,就是消滅私有製。但實際上實現馬剋思這個理想的,不是在馬剋思認為應該實現社會主義的那些國傢。馬剋思《資本論》分析的基礎是英國的經濟,是歐洲發達國傢的經濟。但是,後來實踐馬剋思社會主義理論的恰恰是歐洲落後的國傢:俄國。
於是,齣現在人類麵前的社會主義社會,其實就是蘇聯的社會主義社會。從邏輯上認識這個問題,我們要分清楚,蘇聯社會主義社會的終結不等於社會主義的終結。那麼為什麼蘇聯會失敗?有很多說法,我想至少有一種說法是靠不住的,是沒有道理的。就是過去很多人都說蘇聯社會主義失敗主要是戈爾巴喬夫的叛變。
下麵我談談我的看法,當然學者當中也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這個解釋太簡單瞭。戈爾巴喬夫一個人能起這麼大作用?這就使我們想起恩格斯曾經說過的關於“齣賣論”的一段話,他的大意是講我們很多人在革命運動遭到失敗、追根尋源的時候就說是因為某某人的叛變。“如果一個政黨的全部的本錢就依賴於某個公民的忠誠上,那太可悲瞭”。他講的不是沒有道理的,我們看看中國自己的情況。曆史上很多領導,有逃跑的,有叛變的,但中國黨倒瞭嗎?沒有!把責任歸結於某一個人,這樣的解釋是一種政治情緒,是一種發泄。不錯,戈爾巴喬夫是有責任,麵對危機他處置不當,把蘇共失去政權的根本原因歸結到戈爾巴喬夫一個人的身上,並不是一個科學的看法,不是一個曆史的看法。它會導緻一個什麼結果?又會導緻一個“接班人”的問題。這不還是把整個國傢的希望、整個黨的希望寄托在某一個接班人的身上瞭嗎?蘇聯解體的原因比這復雜得多。
這本書的價值,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它對未來趨勢的洞察力上。雖然我們拿到的是“周年讀本”,但其所探討的核心議題卻具有驚人的前瞻性。作者似乎擁有穿透時間迷霧的能力,提前捕捉到瞭行業發展脈絡中的關鍵節點和潛在的結構性變化。我從中看到的不僅僅是過去的總結,更多的是對未來幾年內我們可能麵臨的挑戰與機遇的預判。這使得這本書超越瞭普通的理論學習材料,更像是一份具有戰略指導意義的航海圖。它不僅提升瞭我的專業認知水平,更重要的是,它激發瞭我對“如何構建可持續的、適應未來變化”的工作體係的思考,這種宏觀層麵的視野拓展,是任何單一技能培訓都無法比擬的。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尤其是封麵和內頁的排版,給我留下瞭非常深刻的印象。從拿到它開始,我就被那種沉穩又不失活力的視覺風格所吸引。紙張的選擇明顯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觸感溫潤,翻頁時發齣的輕微沙沙聲,讓人有一種迴歸閱讀本真的愉悅感。特彆是字體和行距的處理,既保證瞭長時間閱讀的舒適度,又在關鍵部分的重點突齣上做得非常到位,不像有些書籍為瞭省空間而顯得擁擠不堪,這本書的留白恰到好處,讓文字獲得瞭呼吸的空間。裝訂工藝也十分考究,即便是頻繁翻閱,也不會齣現散頁或書脊鬆動的跡象。整體而言,它散發齣一種專業、嚴謹又不失人文關懷的氣質,單憑外在,就已然是一件值得收藏的佳作。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似乎也在暗示著內容本身的深度和分量,讓人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探究文字背後的世界。
評分這本書在思想的深度和廣度上,給我帶來瞭極大的衝擊和啓發。它似乎不僅僅是在陳述一個既定事實或流程,而是在嘗試解構我們習以為常的工作模式背後的底層邏輯。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敢於挑戰傳統觀念的勇氣,那些看似顛覆性的觀點,經過嚴密的推導後,竟顯得如此閤理且富有遠見。閱讀過程中,我數次停下來,閤上書本,陷入沉思,審視自己過去的工作方法和決策過程,從中發現瞭許多盲點和需要優化的環節。這種“自我校準”的感覺,是閱讀一本優秀書籍所能帶來的最高價值。它不是提供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瞭一種更高維度的思考工具,教會你如何提齣更好的問題,從而找到更具前瞻性的解決方案。
評分從閱讀體驗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帶有一種沉澱後的力量感。它不像某些暢銷書那樣追求錶麵的煽動性和激情,而是以一種剋製、內斂但字字珠璣的方式進行錶達。用詞精準,沒有絲毫贅述,每一個段落似乎都經過瞭反復的錘煉,刪除瞭所有不必要的“水分”。這種“惜墨如金”的寫作態度,反而使得那些被選擇的詞語更具重量感。對於習慣瞭碎片化信息輸入的人來說,初讀可能需要一定的適應期,但一旦進入其構建的語言節奏,就會發現這種深度和密度帶來的滿足感是無可替代的。它迫使你慢下來,去品味文字的肌理和作者的意圖,這本身就是對專注力的一種積極訓練。
評分初讀這本書時,我立刻被它那種深入淺齣的敘事手法所打動。作者在構建理論框架時,展現齣瞭極高的邏輯駕馭能力,但最難能可貴的是,他並沒有讓復雜的概念睏在象牙塔中,而是通過大量貼近日常工作場景的案例和生動的比喻,將抽象的原則具象化。我發現自己閱讀的節奏可以非常自然地切換:在需要思考深層原理時,可以放慢速度,細細品味那些精妙的論證;而在麵對具體實踐指導時,又能迅速捕捉到核心要點,仿佛有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耳邊細細點撥。這種行文上的張弛有度,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它不是那種需要反復查閱工具書纔能理解的“硬核”讀物,而更像是一次循序漸進的思維訓練過程,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提升瞭自己的認知框架和分析問題的角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