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廣州藍皮書:2013年中國廣州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
定價:65.00元
售價:44.2元,便宜20.8元,摺扣68
作者:易佐永,楊秦,顧澗清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0974621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59kg
《2013年中國廣州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由廣州大學與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閤主編,作為廣州藍皮書係列之一列入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的“國傢皮書係列”,並麵嚮全國公開發行。本報告由總論篇、社會管理篇、社會工作篇、社會調研篇四部分組成,匯集瞭廣州科研團體、高等院校和部門諸多社會問題研究專傢、學者和實際部門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是關於廣州社會運行情況和相關專題分析與預測的重要參考資料。
2012年廣州社會發展態勢平穩,人民生活持續改善,普惠共享型社會保障體係日臻完善,社會養老保險事業實現瞭曆史性跨越,城市居民養老保險與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實現並軌,醫療保險實現瞭“同城同待遇”目標,城鄉社會保障製度接軌步伐加快,各項社會保險待遇與社會救助水平持續提高,民生福利水平進一步提升。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力度加大,在社會組織發展和購買社會工作服務兩個方麵加快推進。
2013年,廣州市將繼續深化體製改革創新,將在繼續辦好民生十件大事的同時,繼續完善公共教育體係、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在構建覆蓋城鄉全體居民、全民共享普惠的多層次社會保險保障體係等方麵大力推進。
I 總論篇
1 2012年廣州社會發展形勢分析與2013年展望
一 2012年廣州社會發展總體形勢分析
二 2012年廣州市社會發展麵臨的主要問題和挑戰
三 2013年廣州市社會發展態勢與政策建議
Ⅱ 社會管理篇
2 廣州市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專題調研報告
3 廣州市老城區社會服務管理創新研究
4 廣州市荔灣區社會管理改革創新研究報告
5 廣州市越秀區以社會管理創新助推産業轉型升級——以人民街為例
6 地稅部門服務社會管理創新的實踐與思考
7 廣州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8 廣州市越秀區提升街道城市管理水平專題研究報告——以農林街為例
9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廣州共青團工作的思考與探索
Ⅲ 社會工作篇
10 2012年廣州市社會工作發展現狀與2013年展望
11 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服務管理與運行模式研究
12 社會轉型期廣州市黃埔區社區不同群體思想狀況調查報告
13 廣州市越秀區深化社區自治與鞏固基層建設研究報告——以廣州六榕街為例
14 推進誌願服務常態化和規範化發展——廣州市誌願服務現狀調查與對策建議
15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發展社會組織促進轉型的思考與展望
16 廣州增城市事業單位黨建工作調研報告
Ⅳ 社會調研篇
17 2012年度廣州市內公共交通服務及道路狀況市民評價民調報告
……
易佐永,男,廣東鶴山人,現任廣州大學黨委書記。1973年2月參加工作,1975年11月加入中國黨。在職大學學曆(華南師範大學政治教育專業畢業,中山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研究生結業)。1973年在廣州師範學校政工組任宣傳乾事;1976年在廣州市教育局政治部宣傳科任乾事;1980年在廣雅中學任教師、團委書記;1982年5月在廣州市教育局任團委副書記;1982年8月起在共青團廣州市委任常委、部長、副書記(兼市團校校長)、書記(兼市青聯主席、省青聯副主席、十二屆團中央委員);1993年任廣州市委企業工委副書記;1995年任廣州市委辦公廳副主任;1996年任廣州市直屬機關工委書記;2001年任廣州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廣州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2004年任廣州市民政局黨委書記;2007年7月任廣州大學黨委書記。廣州市第六屆市委候補委員,第七、八、九屆市委委員;第九、十一、十二屆廣州市代錶,第九屆市常委會委員。
楊秦,男,1976年2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曆、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現任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委書記、局長。主要經曆:1976~1998年在空軍某部隊服役。曆任戰士、政治指導員、蘭州軍區空軍政治部乾事、軍區空軍黨委秘書、科長、組織處副處長、團政委、旅副政委等職。1998年轉業地方。曆任中國試飛員學院黨委副書記,中飛通用航空公司黨委書記(1999~2002年掛任陝西大荔縣委副書記),廣州市委組織部巡視員、機關黨委書記,廣州市紀委常委、秘書長(2007年兼廣州市紀委、市監察局機關黨委書記),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委書記、局長。
顧澗清,男,現任廣州市社會科學界聯閤會主席、黨組書記,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閤會副主席,廣東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廣州大學、廣西大學等高校客座教授,高級編輯,曾任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城市研究所所長、廣州市委宣傳部理論處處長,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曾獲得廣州市中青年社會科學工作者、廣州市專傢稱號,有關圖書和理論文章獲第七屆、第八屆全國精神文明“五個一”工程奬。獲得國傢有關部門和省、市頒發的成果奬多項。個人專著有《沿海開放經濟簡論》《中國陸橋經濟》《論海州灣的綜閤開發》等。主持多項國傢、省、市社會科學規劃研究課題。
總的來說,這本藍皮書帶給我的感受,是一種“沉甸甸的踏實感”。它不像那些暢銷的城市觀察讀物那樣提供短暫的智力刺激,而是提供瞭一種長效的理解工具。讀完之後,我再去關注廣州的新聞報道或城市規劃公示時,我的解讀視角已經發生瞭微妙但重要的轉變。我不再僅僅關注“發生瞭什麼”,而是更傾嚮於追問“為什麼會這樣發展”以及“接下來可能如何演變”。它成功地將我從一個被動的城市接收者,提升為瞭一個更具批判性思維的社會參與者。它雖然不直接提供解決方案,但它對問題的精準界定,已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這對於理解2013年廣州的社會底色,無疑是極有價值的參考。
評分從學術嚴謹性的角度衡量,這本書無疑是達到瞭相當高的水準。參考文獻的廣泛性和引用的權威性,體現瞭研究團隊在資料收集和方法論構建上的投入。我注意到,它在處理跨學科議題時錶現齣的兼容性令人印象深刻,將社會學、經濟學乃至城市規劃學的視角巧妙地融閤在一起,構建瞭一個多維度的分析框架。這種跨界思維的運用,使得對“社會形勢”的整體把握不再是單一維度的扁平化描述,而是擁有瞭縱深感和層次感。特彆是對於那些政策製定者和學界同仁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紮實的對話基礎和研究起點,它不是終點,更像是一個高質量的論證平颱。
評分翻開內頁,我立刻被那種撲麵而來的信息密度所震撼。它不像一般的通俗讀物那樣追求流暢易讀,而是呈現齣一種強烈的“研究”氣質。這對於我這樣一個試圖從宏觀視角把握城市脈搏的普通讀者來說,既是挑戰也是享受。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城市治理和民生熱點議題的章節。分析的深度明顯超越瞭媒體的日常報道,它試圖去解構那些復雜的社會現象背後的體製性、結構性原因,而不是簡單地停留在個案的描述上。比如,對於特定區域的人口流動趨勢分析,它不僅給齣瞭精確的數據支撐,還試圖探討這種流動對城市公共服務供給體係造成瞭哪些結構性壓力。這種從現象到本質的挖掘,讓我對廣州這座城市的復雜性有瞭更立體、更清醒的認識,避免瞭那種基於直覺或片麵經驗的判斷失誤。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坦率地說,初見之下並沒有給我帶來多少驚喜。那種傳統的、略顯沉悶的“藍皮書”風格,讓我下意識地將它歸類為學術研究或政府報告的範疇。然而,正是這種看似平淡無奇的外錶,反而激發齣我探究其內在價值的興趣。我期待的不僅僅是數據和圖錶的堆砌,更希望看到的是一種對廣州這座特大城市在2013年這個時間節點上,其社會脈絡如何運轉、潛在的張力何在的深刻洞察。畢竟,社會形勢的分析,需要的不僅是嚴謹的統計,更需要對城市肌理有細緻入微的觀察和對未來趨勢有前瞻性的判斷。如果僅僅停留在對過去一年的流水賬式總結,那麼它的價值就會大打摺扣。我更看重它能否為理解當下廣州的社會氛圍提供一把精準的鑰匙,尤其是在經濟結構轉型和社會矛盾日益凸顯的背景下,一本好的藍皮書應當能揭示齣那些隱藏在日常喧囂之下的深層邏輯和發展動力。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在我看來,是極為剋製的,甚至有些冷峻。它幾乎沒有使用任何煽情的筆墨,所有的論斷都建立在紮實的基礎研究之上。這種客觀性,恰恰是社會分析類書籍最寶貴的品質。我喜歡它在分析社會風險和挑戰時所展現齣的那種不迴避、不粉飾的態度。它沒有刻意去渲染矛盾,也沒有過度美化成就,而是用一種近乎手術刀般精確的筆觸,剖開瞭城市發展中那些不易被察覺的“病竈”。這種冷靜的姿態,使得它的預測部分顯得尤為可信。對於一個關心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觀察者而言,知道問題齣在哪裏,比被各種口號式的樂觀所麻痹要重要得多。這本書提供瞭一種祛魅後的真實廣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