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2012~2013中国通信业发展分析报告
定价:360.00元
售价:244.8元,便宜115.2元,折扣68
作者:中国通信企业协会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115312105
字数:706000
页码:37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适合通信行业内各方人士阅读,特别针对通信行业内的管理层人士。
书中对本年度内中国通信行业内的各方面的发展情况都有精辟概述,对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简出的专题研究,各专家的独到见解、建议对相关问题的关注者和探讨者有开拓思路和建议的作用。
《2012~2013中国通信业发展分析报告》是一部综合反映2012年中国通信业发展概况、政策法规、市场环境、技术发展和运营管理概况的研究分析报告。书中对2012年通信业的发展与转型,对各种新政策、新业务、新技术和由此带来的影响等进行了深度分析,对2013年通信业的发展作出了预测和展望,内容涵盖了运营、市场、业务、技术、管理等众多方面,通信、互联网等产业链各个领域。书中给出了大量详实的数据,同时收录了业内外专家针对备受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专门撰写的文章。全书具有较强的分析性、研究性和参考性。 《2012~2013中国通信业发展分析报告》可供通信业的各级管理人员、相关研究单位工作人员以及关心中国通信业发展的各界人士参考。
拿到这份报告时,我首先被它那种严谨的学术气息所吸引。我不是一个专业的通信工程师,但对趋势的把握能力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我更看重的是,报告能否将那些晦涩难懂的技术迭代——比如从3G向4G的平滑过渡过程中,实际面临的频谱资源瓶颈、核心网升级的复杂性——用一种相对易于理解的商业语言来阐释。对我来说,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因果链”的构建。它是否清晰地解释了,某项技术(比如TD-LTE的初期部署)的成功或受挫,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商业决策失误或者市场环境的错判?如果报告仅仅是平铺直叙地记录了“A发生,然后B发生”,那价值就大打折扣了。我希望看到的是,分析师们如何像侦探一样,穿透数据迷雾,揭示出“A之所以发生,是因为C和D的合力作用,而这预示着未来的E方向”。这种深度的剖析,才能真正帮助一个非专业人士理解通信业背后的复杂逻辑。
评分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一份好的行业分析报告,应该能捕捉到特定历史时期的“情绪”或“氛围”。2012-2013年,通信行业无疑是充满矛盾的:一方面是技术升级带来的无限可能,另一方面是传统业务萎缩带来的巨大压力。我期待报告能用一种更具画面感的文字来描述这种张力。比如,描述竞争对手之间在某个细分市场上的“闪电战”,或者某个新兴技术标准的“卧薪尝胆”般的研发历程。如果报告能引用当时业内人士的访谈片段,哪怕只是只言片语,去烘托出那种“风暴来临前的宁静”或是“破釜沉舟的改革决心”,那阅读体验会立刻提升一个档次。我希望这份报告读起来不仅仅是信息的堆砌,更像是一部浓缩的、关于技术、商业和国家战略交织在一起的年代小史。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让人肃然起敬,感觉像是进入了某个高精尖的行业研讨会现场。我特别关注的是那种宏观层面的脉络梳理,毕竟通信业在国家经济布局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我期待看到的是,不仅仅是对技术标准或设备出货量的罗列,而是能洞察到政策风向是如何影响市场格局的。比如,在2012到2013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4G牌照的发放预期和网络建设的初期阶段,对当时的三大运营商乃至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心态和战略布局造成了何种微妙的推拉作用?我更感兴趣的是报告如何解读这种“预期管理”的艺术。如果报告能深入分析当时国际通信巨头与国内新兴力量之间的竞争态势,描绘出那种刀光剑影下的市场博弈图景,那无疑会极大地提升阅读的价值。毕竟,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唯有理解了当时的“湍流”,才能更好地评估今日的“航道”。我希望这份报告能提供足够扎实的论据支撑起它的判断,而不是空泛的口号式总结。
评分说实话,我对报告中的数据图表和详尽的财务分析部分保持着一种审慎的乐观。我希望看到的是,这些数据不仅仅是罗列出来,而是被赋予了叙事性的生命。例如,如何解读当年基站建设投资回报周期的变化?在固定资产投资高企的背景下,运营商的现金流压力是如何被平衡或加剧的?我尤其关注那些非传统的收入来源,比如企业级应用(专网、云计算的萌芽阶段)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变化。如果报告能在脚注或附录中,对不同区域(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内陆)在网络覆盖和用户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上的巨大差异进行对比分析,那会更加凸显出中国市场的地域复杂性和发展不平衡性。一份优秀的报告,应该能让人感觉到数据背后那些真实的企业运营者的心跳和权衡。
评分阅读这类行业报告,我总有一种寻找“时代侧影”的癖好。2012到2013年,那是个移动互联网概念开始爆发,智能手机渗透率急剧攀升的转折点。我非常想知道,这份报告是如何描绘当时传统电信运营商面对互联网OTT(Over-The-Top)服务冲击时的集体反应和焦虑感的。是手足无措,还是积极转型?报告中是否有对新兴商业模式——比如最早期的移动支付探索、运营商增值业务的尝试——进行细致的案例研究?我特别期待看到那些“失之交臂”的机会点。哪些被当时看来是边缘的创新,事后却证明是改变游戏规则的关键?如果报告能包含对用户行为变迁的定性分析,例如用户流量使用习惯如何从语音为主转向数据密集型应用,并结合当时的资费结构进行对照分析,那将是一份非常生动的历史文献,远超一份简单的行业年鉴的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