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模拟电子技术教程
:26.00元
售价:19.0元,便宜7.0元,折扣73
作者:张剑平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7302242796
字数:
页码:24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模拟电子技术教程》是遵照本科电子类专业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编写的,但在内容编排上作了大胆的改革,《模拟电子技术教程》以电路物理过程为主导,在详解必要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自然地引出对应用电路的研究,并对已过时的传统应用电路作了适当的删除。我们的目的是让学习者有明确的目标、清晰的概念和一个轻松的学习过程。
n 《模拟电子技术教程》共6章,分别为“模拟电路及放大器基础知识”、“常见电子元件”、“单管放大器”、“多级放大器和集成放大器”、“用反馈改变放大器的性能”及“常见的应用模拟电路”。书中以楷体字出现的章节是为拓宽知识面而设的自学内容。讲授课时数建议在64~72之间。
n 《模拟电子技术教程》可作为电子类、电气类、自动控制类和其他相近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自学或参考。
这本书在理论阐述上显得过于陈旧和脱节,内容仿佛停留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平。对于现在业界广泛使用的先进工艺和新型器件,例如SOI技术、GaN器件的应用前景或者低功耗设计的前沿思路,书中几乎只字未提,或者只是用一笔带过,完全没有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我理解基础理论的重要性,但一本“教程”理应与时俱进,反映当前技术发展的脉络。当我带着书本上的知识去研究最新的芯片手册时,发现很多基本概念的解释都显得力不从心,无法建立起有效的知识桥梁。例如,在分析运放的频率补偿时,书中给出的方法非常经典,但也显得僵化,对于现代反馈控制系统中的动态特性描述显得力不从心,需要额外阅读大量补充资料才能构建一个完整的认知框架。这使得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历史文献,而非指导未来实践的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简直是灾难级的,纸张薄得像卫生纸,稍微翻动一下都能感觉到它摇摇欲坠。更别提那些插图了,模糊不清,线条粗糙,根本看不出电路图的细节,很多关键的元器件参数印得模模糊糊,简直让人怀疑作者和出版社是不是对“教学”这两个字有什么误解。我记得有一次试图对照书上的图纸焊接一个简单的分压电路,结果因为图示不清,反复比对了好几次才勉强确认了电阻的标注,浪费了我大半个小时。而且,书页的装订也十分松散,才用了不到一个月,几页纸就已经脱落了,这完全不符合一本需要反复查阅和学习的专业教材应有的水准。如果这本教材是用来做传家宝或者收藏品,那它绝对是不合格的,作为日常学习的工具书,它的物理耐用性令人堪忧,这让我在翻阅它的时候总有一种小心翼翼生怕它散架的焦虑感,实在影响了学习的心情和效率。
评分排版和术语的一致性问题是另一个让我抓狂的地方。书中似乎存在多位作者或审稿人,导致同一概念在不同章节中出现多种不同的叫法。比如,某个晶体管的饱和区和深饱和区,在第三章和第八章中分别用了不同的符号来表示其边界条件,这让我在交叉学习和复习时造成了极大的混淆。此外,符号的使用也显得非常随意,例如电容符号,有时用$C$,有时用$C_j$,在没有明确说明的情况下,读者很容易将它们混淆为同一个物理量。这种缺乏统一规范的编辑风格,极大地增加了阅读的认知负荷,我不得不时刻在脑子里进行“术语映射”的工作,极大地分散了对核心概念理解的注意力。一本严谨的理工科教材,其一致性是其专业性的基石,而这本书在这方面表现得非常业余。
评分本书的习题设计简直是故意的刁难,缺乏必要的梯度和层次感。前几章的例题简单到几乎不需要动脑筋,只是简单的公式代入,给人的感觉是作者在凑字数。然而,一进入到复杂系统的分析部分,习题的难度系数却像坐过山车一样陡然飙升,很多题目需要的分析步骤繁琐冗长,甚至超出了初学者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合理完成的范围。更令人沮丧的是,书后提供的答案和解析极其简略,很多关键的推导过程直接被跳过,只有一个最终结果摆在那里。你看着那个答案,完全不知道中间是如何从A点走到B点的,这对于正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最大的障碍。它没有引导你学会如何思考,反而逼迫你死记硬背某些特定的解题套路,这与培养工程思维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评分在内容逻辑的组织上,这本书显得有些散乱和跳跃,缺乏清晰的叙事主线。它似乎是把各个知识点零散地堆砌在一起,而不是将其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在讲解BJT的共射极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时,作者突然插入了一大段关于米勒效应的详细推导,但这些内容在前面介绍放大电路基础时却只是蜻蜓点水。这导致我在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放大器模型时,找不到一个清晰的自上而下的学习路径。读者需要不断地在不同章节之间来回翻阅,试图将那些本应连贯的知识点强行串联起来。它没有提供一个“为什么学这个”的清晰背景,也没有在结束时进行一个有力的总结和升华,让读者学完后,感觉知识点都懂,但就是无法形成一个系统的、可指导实践的能力体系,知识的碎片化程度非常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