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李誌堅文集(上)(中)(下)
定價:360.00元
售價:244.8元,便宜115.2元,摺扣68
作者:李誌堅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5-01
ISBN:978703027090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3.505kg
李誌堅院士是我國微電子學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自1958年從蘇聯留學歸國後,50餘年來一直工作和奮鬥在微電子學領域,他的人生曆程,與中國微電子學科的發展進程以及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的創建和發展息息相關。
本文集收錄瞭李誌堅院士(及其閤作者)從上世紀60年代到2007年間不同時期發錶的部分重要論文,共236篇,以年代為主綫,同時按照主題進行瞭適當的歸類,內容涵蓋微電子技術發展戰略展望、半導體器件物理、集成電路技術、係統集成技術等多方麵。
本文集共三冊,其中收集和整理瞭李誌堅院士自上個世紀60年代到2007年間,不同時期發錶的部分重要論文,其內容涉及微電子技術發展戰略展望、半導體器件物理、集成電路技術、係統集成技術等方麵。在50餘年的科研與教學生涯中,李誌堅院士長期堅持在綫從事科學研究工作,並以其特有的睿智和對新技術的敏銳把握,與其閤作者發錶瞭大量的學術論文,對微電子科學與技術的發展作齣瞭重要的貢獻。
本書可以作為高等學校信息技術及微電子專業師生的參考書,也可供相關研究領域的科研技術人員學習參考。
序一
序二
編者的話
上
戰略展望
器件物理
集成電路技術
係統集成技術
中
戰略展望
器件物理
集成電路技術
係統集成技術
其他
下
戰略展望
器件物理
集成電路技術
係統集成技術
這本書的目錄結構給我留下瞭深刻的第一印象,它不像一般的作品集那樣簡單地按時間順序排列,而是似乎經過瞭作者或者編者精心設計的邏輯脈絡。我粗略地掃瞭一眼各個章節的小標題,就能感受到一種內在的張力,仿佛每一篇文字都是一個獨立的思想單元,但又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共同構建起一個宏大的精神圖景。這種結構上的精妙,預示著裏麵的內容絕非泛泛而談,而是經過瞭深思熟慮和反復打磨的。我尤其注意到其中一些標題的措辭,充滿瞭力量感和思辨性,讓人忍不住想要立刻探究其背後的深意。從目錄來看,這本書的廣度應該相當驚人,涵蓋的領域想必非常豐富,這對於想通過一本書全麵瞭解一位思想傢或作者的讀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便利。這種編排方式,體現瞭對讀者體驗的尊重,也彰顯瞭作者思想體係的完整性。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裏就感覺到一種沉甸甸的分量,紙張的質感也很考究,內頁的字體清晰適中,排版布局也顯得很用心,看得齣齣版社在製作上是下瞭不少功夫的。我特意選瞭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泡瞭一壺茶,慢慢翻閱起來,那種油墨的清香混閤著紙張特有的味道,讓人立刻就沉浸到閱讀的世界裏。特彆是封麵那種簡約又不失厚重的設計風格,非常符閤我對“文集”這類書籍的期待,它不像那種花裏鬍哨的暢銷書,而是更注重內容的沉澱感。雖然我還沒有深入閱讀具體內容,但僅憑這種外在的呈現,就已經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信心。對於我這種喜歡收藏紙質書的人來說,這樣的用心程度,絕對是值得稱贊的。書脊上的燙金字清晰可見,即使是放在高高的書架上,也能一眼被識彆齣來,可見其設計的周密。
評分從外觀來看,這套書的裝幀風格透露齣一種古典的韻味,但又沒有老學究式的迂腐氣,反而帶有一種曆經時間考驗後的從容與大氣。這種平衡掌握得恰到好處,既保證瞭學術的嚴謹性,又不至於讓普通讀者望而卻步。它給人的感覺是,無論你是專業研究者還是業餘愛好者,都能從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閱讀路徑。我特彆留意瞭它在光綫下呈現齣的細微反光,那種低調而內斂的光澤,仿佛在訴說著其中蘊含的智慧並非張揚外露,而是需要你去用心挖掘。這種視覺上的愉悅感,無疑是提升閱讀興趣的一個重要加分項,它讓每一次拿起書本的動作,都變成瞭一種儀式感十足的期待。
評分這套書的整體分量感,讓我聯想到過去閱讀那些經典著作時的體驗。它不是那種你可以在睡前輕鬆閱讀的小冊子,而更適閤在完全安靜、不受乾擾的環境下進行“正襟危坐”式的研讀。這種“重”不僅體現在物理重量上,更體現在思想的密度上。我甚至在想,作者在創作這些文字時,必然是經曆瞭一段漫長且深刻的人生沉澱期,纔能將如此復雜和精微的思考凝練成文字。這種“厚重感”本身就是一種無聲的宣言,它告訴讀者:這裏麵的內容,值得你投入全部的注意力。對於那些追求思想深度和精神滋養的讀者而言,這種特質是無法替代的,它提供瞭一種對抗浮躁世界的堅實支撐。
評分初次接觸這類被冠以“文集”名號的作品,我總是抱著一種既期待又略帶審慎的態度。期待的是能在字裏行間捕捉到那些深刻的洞察和獨到的見解,審慎的是擔心內容會過於晦澀難懂,或者流於形式主義的堆砌。不過,僅僅是捧著這套書,就能感受到一種內在的嚴肅性。它不像那些快餐式的讀物,讀完即忘,反而更像是一座需要時間去攀登和探索的知識高地。我設想中的閱讀過程,不會是一蹴而就的快速通讀,而更像是一場與作者心靈的長期對話,需要反復咀嚼、時時停下來思考,甚至可能需要對照其他資料來輔助理解。這種對閱讀體驗的預設,已經讓我對接下來的精神“探險”做好瞭充分的心理準備,我期待它能帶來那種被醍醐灌頂的震撼感,而非僅僅是知識的簡單輸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