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天工天悟:圍棋古典趣題薈萃
定價:27.00元
售價:18.4元,便宜8.6元,摺扣68
作者:劉乾勝 等
齣版社:人民體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7-01
ISBN:9787500935889
字數:
頁碼:37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天工天悟-圍棋古典趣題薈萃》是一本圍棋古典趣題薈萃,共273題,主要內容有蝴蝶;小鐵網;玄中義玄勢;二子爭功鉛;四老齣山;奇兵勢;十士勢;麯琴沽酒;二子人洞勢;兩撲勢;難測勢;倒拔蛇勢等,另附圍棋術語。
題 蝴蝶
第2題 小鐵網
第3題 玄中又玄勢
第4題 二子爭功勢
第5題 四老齣山
第6題 奇兵勢
第7題 十士勢
第8題 麯琴沽酒
第9題 二子入洞勢
0題 兩撲勢
1題 難測勢
2題 倒拔蛇勢
3題 采鳳翻身
4題 入穴取虎
5題 鳳凰雙翅
6題 迷仙勢
7題 金蟬脫殼勢
8題 鳳凰單翅
9題 平沙落雁
第20題 五氣朝元勢
第21題 六丁神將
第22題 興賢勢
第23題 龍牙勢
第24題 十麵埋伏
第25題 楚漢爭鋒勢
第26題 飛魚勢
第27題 隱微勢
第28題 玄機變通
第29題 日重輪勢
第30題 珍瓏勢
第31題 奪標勢
第32題 雙換骨勢
第33題 大鏇風勢
第34題 爛柯勢
第35題 臨危見機
第36題 四皓下山
第37題 采樵勢
第38題 龜勢
第39題 對麵韆裏
第40題 文昌勢
第41題 存三抱一
第42題 象牙勢
第43題 六伏勢
第44題 金鈎勢
第45題 濾水擒縱
第46題 八仙過海
第47題 通玄勢
第48題 龍歸洞府
第49題 樊噲入項門勢
第50題 孫臏死
第51題 龜尾勢
第52題 神龍脫骨
第53題 養虎勢
第54題 寸心韆裏
第55題 田文度關勢
第56題 猛虎奔林
第57題 大鐵網
第58題 還魂
第59題 魚遊釜中
第60題 六齣祁山
第61題 一將立動
第62題 劉阮入桃源
第63題 高祖在滎陽勢
第64題 金精炫暈
第65題 玉王鈎勢
第66題 錦機錯綜
第67題 神化自然勢
第68題 五子之歌
第69題 清丘勢
第70題 降勢
第71題 小巧勢
第72題 點綽勢
第73題 小巧勢
第74題 枯木重榮
第75題 五龍齣水勢
第76題 五虎人山
第77題 八仙長嘯勢
第78題 明珠齣海
第79題 大箜篌勢
第80題 六國歸秦
第81題 六服歸周
第82題 五通終降
第83題 六鶿退飛
第84題 猛虎驅羊
第85題 岐山走馬
第86題 太乙真人
第87題 昭君陷虜
第88題 細妙勢
第89題 七賢勢
第90題 五鬍賓從
第91題 隱山榖勢
第92題 六道士逢厄
第93題 五龍擺尾
第94題 奇遠勢
第95題 察細勢
第96題 六朝混一
第97題 蛇化龍勢
第98題 五龍閑遊勢
……
從閱讀體驗上來說,這本書的排版和注釋結構非常人性化,體現瞭一種對讀者尊重的態度。我發現它采用瞭雙欄對譯的結構,左側是古譜原文(或高仿圖),右側是清晰的現代白話解析。關鍵在於,解析部分的分寸把握得極好——它既解釋瞭“這個棋子要怎麼走”,更著重於解釋“為什麼要這麼走,以及它蘊含的對局理念”。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沉穩、考究,沒有使用任何網絡流行語或者過於輕浮的錶達,讓人感受到一種久違的閱讀的莊重感。很多地方的注釋,甚至可以看作是獨立的短篇哲學隨筆,讀起來不覺得纍,反而有一種“品茶論道”的悠然自得,讓人忍不住一口氣讀上許久,非常適閤在寜靜的午後,伴著一杯清茶來細細品味。
評分我最近接觸瞭大量關於古代弈學典籍的譯注本,但說實話,很多版本在詮釋上總覺得隔瞭一層紗,要麼是過於學術化,堆砌瞭大量晦澀的注釋,讓人望而卻步;要麼就是過度“通俗化”,為瞭迎閤大眾而丟失瞭原著的精髓。然而,這本書的作者(或編者)顯然對“意境”二字的理解非常深刻。他們似乎並沒有急於給齣標準答案,而是引導讀者去感受那個時代棋手的思維邏輯。比如對某個定式下的“棄子取勢”的討論,書中沒有直接給齣“這是最佳解”,而是引用瞭多位前賢的不同解讀,並配以簡練的批注,讓讀者自己去權衡每一步棋背後的哲學考量。這種啓發式的教學方法,遠比生硬的灌輸更有效,它真正做到瞭讓人在“悟”中前進,而非僅僅在“記”中重復。這對於提高棋局的深度思考能力,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評分這部書的裝幀設計真是一絕,拿在手裏就感覺沉甸甸的,不是那種輕飄飄的現代印刷品能比的。封麵那種素雅的米黃色紙張,配閤著古樸的字體,一下子就把人拉迴到瞭那個講究意境的年代。內頁的紙張選得也特彆考究,摸上去有一種溫潤的質感,看得齣來齣版方在細節上是下瞭大功夫的。我特彆喜歡它在排版上做的處理,雖然是古譜的再現,但一點也不覺得擁擠或者晦澀。每一個棋局的布局、變化圖,都處理得清清楚楚,留白得當,讓人在研讀的時候,眼睛不會感到疲勞。特彆是那些插圖和圖注,不僅精準地還原瞭古棋的韻味,還用現代的製圖方式進行瞭清晰的標注,做到瞭古今結閤的完美平衡。光是把這本書放在書架上,它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那種靜謐、深邃的氣質,比起那些花裏鬍哨的暢銷書,更能讓人心安,值得反復摩挲品味。
評分我一直認為,學習圍棋,最終是要學會如何與壓力共處,如何在復雜的局麵中保持清晰的判斷力。這本書恰恰在那些充滿矛盾和陷阱的古典“趣題”中,提供瞭絕佳的訓練場。這些題目往往不是那種一步到位的死活題,而是需要多層連環思考、步步為營的布局或中盤策略題。它們考驗的不是計算的深度,而是對全局形勢的把握和對變化的預見性。例如書中涉及到“藉形”或“急所點”的那些章節,我反復推演瞭好幾遍,每次都有新的領悟。這種“以古人之智慧,解今人之睏惑”的感覺,是我在其他現代棋書中很少能獲得的。它讓我明白,很多看似是現代棋手開創的思路,其實早就在幾百年前的棋盤上有所體現,隻是錶達方式不同而已。這本書是真正能讓人“活學活用”,將知識轉化為棋力的催化劑。
評分這本書的選材廣度與深度,著實讓我感到驚艷。我原以為它會集中於某幾個特定時期的名局,但翻閱下來發現,它像是一部濃縮的中國圍棋史詩。從早期記載相對模糊的“手談遺篇”,到宋元時期那些側重於“詰棋”和“官子”的精妙推演,再到明清之際那些關於布局理論的係統性梳理,幾乎涵蓋瞭古典圍棋發展的幾個重要階段。這種脈絡清晰的梳理,使得閱讀過程不僅僅是解題,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尤其是一些偏僻的、鮮少在現代棋譜中齣現的奇特棋形,作者也毫不吝惜地展現齣來,這對於那些渴望拓寬知識麵、不滿足於現代定式思維的資深棋手來說,簡直是寶藏級彆的資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