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天工天悟:围棋古典趣题荟萃
定价:27.00元
售价:18.4元,便宜8.6元,折扣68
作者:刘乾胜 等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7-01
ISBN:9787500935889
字数:
页码:37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天工天悟-围棋古典趣题荟萃》是一本围棋古典趣题荟萃,共273题,主要内容有蝴蝶;小铁网;玄中义玄势;二子争功铅;四老出山;奇兵势;十士势;曲琴沽酒;二子人洞势;两扑势;难测势;倒拔蛇势等,另附围棋术语。
题 蝴蝶
第2题 小铁网
第3题 玄中又玄势
第4题 二子争功势
第5题 四老出山
第6题 奇兵势
第7题 十士势
第8题 曲琴沽酒
第9题 二子入洞势
0题 两扑势
1题 难测势
2题 倒拔蛇势
3题 采凤翻身
4题 入穴取虎
5题 凤凰双翅
6题 迷仙势
7题 金蝉脱壳势
8题 凤凰单翅
9题 平沙落雁
第20题 五气朝元势
第21题 六丁神将
第22题 兴贤势
第23题 龙牙势
第24题 十面埋伏
第25题 楚汉争锋势
第26题 飞鱼势
第27题 隐微势
第28题 玄机变通
第29题 日重轮势
第30题 珍珑势
第31题 夺标势
第32题 双换骨势
第33题 大旋风势
第34题 烂柯势
第35题 临危见机
第36题 四皓下山
第37题 采樵势
第38题 龟势
第39题 对面千里
第40题 文昌势
第41题 存三抱一
第42题 象牙势
第43题 六伏势
第44题 金钩势
第45题 泸水擒纵
第46题 八仙过海
第47题 通玄势
第48题 龙归洞府
第49题 樊哙入项门势
第50题 孙膑死
第51题 龟尾势
第52题 神龙脱骨
第53题 养虎势
第54题 寸心千里
第55题 田文度关势
第56题 猛虎奔林
第57题 大铁网
第58题 还魂
第59题 鱼游釜中
第60题 六出祁山
第61题 一将立动
第62题 刘阮入桃源
第63题 高祖在荥阳势
第64题 金精炫晕
第65题 玉王钩势
第66题 锦机错综
第67题 神化自然势
第68题 五子之歌
第69题 清丘势
第70题 降势
第71题 小巧势
第72题 点绰势
第73题 小巧势
第74题 枯木重荣
第75题 五龙出水势
第76题 五虎人山
第77题 八仙长啸势
第78题 明珠出海
第79题 大箜篌势
第80题 六国归秦
第81题 六服归周
第82题 五通终降
第83题 六鹚退飞
第84题 猛虎驱羊
第85题 岐山走马
第86题 太乙真人
第87题 昭君陷虏
第88题 细妙势
第89题 七贤势
第90题 五胡宾从
第91题 隐山谷势
第92题 六道士逢厄
第93题 五龙摆尾
第94题 奇远势
第95题 察细势
第96题 六朝混一
第97题 蛇化龙势
第98题 五龙闲游势
……
我最近接触了大量关于古代弈学典籍的译注本,但说实话,很多版本在诠释上总觉得隔了一层纱,要么是过于学术化,堆砌了大量晦涩的注释,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是过度“通俗化”,为了迎合大众而丢失了原著的精髓。然而,这本书的作者(或编者)显然对“意境”二字的理解非常深刻。他们似乎并没有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感受那个时代棋手的思维逻辑。比如对某个定式下的“弃子取势”的讨论,书中没有直接给出“这是最佳解”,而是引用了多位前贤的不同解读,并配以简练的批注,让读者自己去权衡每一步棋背后的哲学考量。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远比生硬的灌输更有效,它真正做到了让人在“悟”中前进,而非仅仅在“记”中重复。这对于提高棋局的深度思考能力,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评分我一直认为,学习围棋,最终是要学会如何与压力共处,如何在复杂的局面中保持清晰的判断力。这本书恰恰在那些充满矛盾和陷阱的古典“趣题”中,提供了绝佳的训练场。这些题目往往不是那种一步到位的死活题,而是需要多层连环思考、步步为营的布局或中盘策略题。它们考验的不是计算的深度,而是对全局形势的把握和对变化的预见性。例如书中涉及到“借形”或“急所点”的那些章节,我反复推演了好几遍,每次都有新的领悟。这种“以古人之智慧,解今人之困惑”的感觉,是我在其他现代棋书中很少能获得的。它让我明白,很多看似是现代棋手开创的思路,其实早就在几百年前的棋盘上有所体现,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这本书是真正能让人“活学活用”,将知识转化为棋力的催化剂。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一绝,拿在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不是那种轻飘飘的现代印刷品能比的。封面那种素雅的米黄色纸张,配合着古朴的字体,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那个讲究意境的年代。内页的纸张选得也特别考究,摸上去有一种温润的质感,看得出来出版方在细节上是下了大功夫的。我特别喜欢它在排版上做的处理,虽然是古谱的再现,但一点也不觉得拥挤或者晦涩。每一个棋局的布局、变化图,都处理得清清楚楚,留白得当,让人在研读的时候,眼睛不会感到疲劳。特别是那些插图和图注,不仅精准地还原了古棋的韵味,还用现代的制图方式进行了清晰的标注,做到了古今结合的完美平衡。光是把这本书放在书架上,它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那种静谧、深邃的气质,比起那些花里胡哨的畅销书,更能让人心安,值得反复摩挲品味。
评分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排版和注释结构非常人性化,体现了一种对读者尊重的态度。我发现它采用了双栏对译的结构,左侧是古谱原文(或高仿图),右侧是清晰的现代白话解析。关键在于,解析部分的分寸把握得极好——它既解释了“这个棋子要怎么走”,更着重于解释“为什么要这么走,以及它蕴含的对局理念”。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沉稳、考究,没有使用任何网络流行语或者过于轻浮的表达,让人感受到一种久违的阅读的庄重感。很多地方的注释,甚至可以看作是独立的短篇哲学随笔,读起来不觉得累,反而有一种“品茶论道”的悠然自得,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上许久,非常适合在宁静的午后,伴着一杯清茶来细细品味。
评分这本书的选材广度与深度,着实让我感到惊艳。我原以为它会集中于某几个特定时期的名局,但翻阅下来发现,它像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围棋史诗。从早期记载相对模糊的“手谈遗篇”,到宋元时期那些侧重于“诘棋”和“官子”的精妙推演,再到明清之际那些关于布局理论的系统性梳理,几乎涵盖了古典围棋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这种脉络清晰的梳理,使得阅读过程不仅仅是解题,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尤其是一些偏僻的、鲜少在现代棋谱中出现的奇特棋形,作者也毫不吝惜地展现出来,这对于那些渴望拓宽知识面、不满足于现代定式思维的资深棋手来说,简直是宝藏级别的资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