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58包邮 薏苡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9787109229662 石明,李祥栋,秦

满58包邮 薏苡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9787109229662 石明,李祥栋,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石明,李祥栋,秦礼康 著
图书标签:
  • 薏苡
  • 种质资源
  • 农业科学
  • 植物学
  • 标准规范
  • 数据标准
  • 图书
  • 9787109229662
  • 石明
  • 李祥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东宇盛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229662
商品编码:2969281809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7-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薏苡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定价:30.00元

作者:石明,李祥栋,秦礼康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109229662

字数:

页码:6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薏苡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以现有的种质资源和描述规范(小麦、水稻、玉米、高梁等)为参考,结合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多年来在薏苡资源搜集、遗传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方面的经验,规定了薏苡种质资源描述规范、数据规范和数据质量控制规范及其数据标准制定的原则和方法,即优先采用现有数据库中的描述符和描述标准,以便数据库的建立、规范和扩展。薏苡种质资源描述规范规定了种质资源的描述符及其分级标准,数据标准规定了薏苡种质资源各描述符的字段名称、类型、长度、小数位、代码等,数据质量控制规范规定了薏苡种质资源数据采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内容和控制方法,以保证数据的系统性、可比性和可靠性。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薏苡在抗逆性和抗病虫方面的系统性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其抗逆性和抗病虫方面的评价和鉴定,借鉴了高粱、水稻、玉米等作物的评价方法与标准,并根据薏苡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特点等进行了调整。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前言
一 薏苡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制定的原则和方法
二 薏苡种质资源描述简表
三 薏苡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四 薏苡种质资源数据标准
五 薏苡种质资源数据质量控制规范
六 薏苡种质资源数据采集表
七 薏苡种质资源利用情况报告格式
八 薏苡种质资源利用情况登记表
主要参考文献


《满58包邮 薏苡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9787109229662 石明,李祥栋,秦》这本书,顾名思义,聚焦于薏苡这一重要的经济作物,深入阐述了其种质资源的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这本书的出现,对于薏苡的研究、育种、保存和利用,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填补了国内在薏苡种质资源标准化方面的空白,为科研人员、育种专家、农业推广人员以及相关产业从业者提供了一套科学、系统、可操作的工具和指南。 本书的价值所在,体现在其对薏苡种质资源全面而深入的梳理和规范。 薏苡,又称薏米、薏仁,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禾本科植物,在亚洲广泛栽培,其籽实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它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更是药食两用的珍稀品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统一的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薏苡的种质资源在收集、整理、评价和共享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甚至信息失真、数据孤岛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潜力的充分挖掘和高效利用。 本书的问世,正是为了解决这些痛点。 它系统地提出了薏苡种质资源的描述方法,涵盖了形态学、农艺学、生物化学、遗传学以及抗逆性等多个方面。通过明确的指标、精确的测量方法和统一的术语,确保了不同研究者、不同机构收集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和互换性,极大地提高了种质资源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在形态学描述方面,本书细致地规定了茎、叶、穗、颖、粒等各个部位的详细描述要点。 例如,对于植株的高度,不仅要求记录平均高度,还需考虑其变异范围;对于叶片,则需描述其长度、宽度、颜色、茸毛等;而对于最核心的籽实,则详细规定了其形状、大小、颜色、光泽、糙米率、千粒重等关键指标。这些精细化的描述,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更准确地识别和区分不同的薏苡品种,为后续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奠定基础。 其次,在农艺学性状描述上,本书同样遵循了科学严谨的原则。 它关注了薏苡的生育期,如播种到出苗、拔节、孕穗、抽穗、成熟等各个生育阶段的天数,以及整个生育期长短。同时,还深入研究了薏苡的繁殖特性,如分蘖数、每穗粒数、穗型等,这些直接关系到产量形成。此外,还包含了对病虫害抗性的评价标准,以及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描述,例如耐旱、耐涝、耐瘠薄等,这对于薏苡的区域化种植和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更进一步,本书还引入了生物化学和遗传学层面的描述。 这意味着它不仅停留在表型特征的描述,更深入到基因层面的信息。例如,对于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维生素含量以及一些活性成分(如薏苡素)的测定方法和标准都有详细的规定。在遗传学方面,虽然本书主要侧重于描述规范,但其背后蕴含着对遗传多样性评价的考量,为未来利用分子标记等手段进行遗传资源评估提供了潜在的连接点。 数据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信息时代,标准化是实现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高效利用的基础。本书为薏苡种质资源建立了一套统一的数据模型和编码体系,使得不同来源的数据能够集成到统一的数据库中,方便检索、查询和分析。这套标准不仅规定了数据字段的含义、格式、取值范围,还强调了数据采集的流程和质量控制,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这本书的读者群体非常广泛。 科研人员: 无论是从事基础研究的基因组学、育种学专家,还是应用研究的土壤学、植物保护学研究者,都可以从中获益。标准化描述能够让他们更容易地与其他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和整合,加速研究进程。 育种专家: 在进行新品种选育时,需要对大量的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和评价。本书提供的规范和标准,能够确保育种工作者对现有资源有清晰的认识,更有效地筛选优良种质,提高育种效率。 农业推广人员: 了解不同品种的特性,是推广适宜品种、指导农民生产的关键。本书的描述内容,能够帮助他们准确地判断不同品种的适应性和经济性,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种质资源库的管理者: 负责收集、保存和管理薏苡种质资源的机构,将本书作为重要的参考手册,能够更好地进行资源的分类、编目和维护,确保种质资源的长期稳定保存。 相关产业从业者: 如食品加工、医药企业等,对薏苡的品质有特殊要求。了解不同品种的化学成分和加工特性,能够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原料,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 总而言之,《满58包邮 薏苡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9787109229662 石明,李祥栋,秦》是一本具有极高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专著。 它不仅是对薏苡种质资源的一次系统性梳理和规范,更是对未来薏苡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的一次重要推动。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统一的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本书将为薏苡的遗传改良、品种创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坚实的基础,有望进一步挖掘薏苡的巨大潜力,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与福祉。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在薏苡种质资源研究领域迈向了标准化、系统化的新阶段。

用户评价

评分

总的来说,虽然我对这本书的封面和书名感到一丝意外,但深入阅读后,我能够感受到它背后蕴含的严谨和价值。它不是一本用来消遣的书,而是一本需要认真研读的工具书,一本为薏苡种质资源研究者量身打造的“指南”。它所提出的“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是现代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石。我个人虽然不是该领域的专业人士,但我能够从中看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以及标准化数据对于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性。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是像薏苡这样相对普通的作物,其背后也隐藏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科学研究的巨大空间。它可能不会提供惊心动魄的故事,但它会提供清晰的路径,指引着研究者如何系统地认识和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它的价值,体现在它为整个领域建立了一套清晰、统一、可操作的规则,这是对科学传承的巨大贡献。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也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满58包邮”会出现在书名里。这让我有点费解,但同时又觉得有点接地气。也许,这背后隐藏着一种推广的理念,希望让更多的人,包括可能不是专业研究人员,都能接触到这些宝贵的种质资源信息,或者参与到薏苡的保护和利用中来。它可能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也可能承载着更广泛的愿景。我甚至在想,是不是它也涉及到一些关于如何将这些规范化的数据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的建议,比如指导农民如何选择更适合当地环境的薏苡品种,或者如何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来提高产量。虽然书名看起来有点“商业化”,但这反而可能是一种创新的尝试,让科学知识能够以更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我对这个“包邮”的含义充满了好奇,不知道书中是否真的探讨了关于推广和普及的内容。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确实有点……嗯,怎么说呢,有点像是在菜市场买菜时的促销口号,又夹杂着专业术语,让人一下摸不着头脑。封面设计也比较朴实,可能不太吸引眼球。我刚拿到手的时候,心里其实是有点打鼓的,不知道这书到底讲了什么。不过,我一直对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比较感兴趣,尤其是一些不太常见的农作物,所以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了。书的开篇部分,我理解它是在介绍薏苡这种作物,可能还有它的起源、分布,以及为什么需要对它的种质资源进行规范化的描述。这部分的内容,我感觉还是比较宏观的,就像是在铺垫,为后面可能更深入的讨论打基础。我期待它能给我一些关于薏苡的“故事”,比如它在不同地区的独特之处,或者一些历史上的传说,但目前看来,它更偏向于科学研究的范畴,这让我稍微有点意外,不过也说明了它的专业性。

评分

在阅读过程中,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那就是“数据”的力量。这本书不仅仅是描述,它强调的是“数据标准”。这意味着,它不仅仅告诉你应该记录什么,更重要的是,这些记录的数据应该如何组织、如何存储、如何传输,才能真正发挥价值。我联想到现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时代,如果连最基础的数据标准都建立不起来,那么再高级的技术也无从谈起。这本书所做的,就是为薏苡的种质资源数据打下坚实的基础。它可能包含了很多关于如何采集数据、如何录入数据、如何进行数据质量控制的指导。对于那些正在进行或未来可能要进行大规模薏苡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估和利用的研究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宝藏”。它解决了“怎么把信息变成有用的数据”这个核心问题,也为未来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奠定了基础,想想看,如果一个庞大的薏苡种质资源数据库能够建立起来,那将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

评分

当翻到中间的部分,我开始感受到这本书的“硬核”之处。那些密密麻麻的条目、代码、以及各种技术性的术语,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我能理解,这是在建立一个标准,一个大家都能理解和遵循的语言,来描述薏苡的各种“特征”。比如,它可能会区分薏苡的形态特征,像是籽粒的大小、颜色、形状,植株的高度、分蘖数,或者叶片的形状、叶色等等。而且,不仅仅是外部特征,它可能还会涉及到一些内部的,比如抗病性、耐旱性、产量潜力,甚至更深层的遗传标记。这种规范化的描述,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无疑是提高效率、减少误解的关键。我虽然不是专业的育种专家,但也能体会到,如果每个人都用自己的一套标准来描述,那么比较和交流将变得极其困难。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字典”或者“语法书”,为薏苡的种质资源研究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框架。它让我想起我小时候学英语,刚开始也是一堆规则和单词,但掌握之后,就能理解更多的信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