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HIV-1:分子生物學和發病學:臨床應用(導讀版)
定價:138.00元
售價:93.8元,便宜44.2元,摺扣67
作者:(美)蔣觀德著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8-01
ISBN:978703022220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259kg
編輯推薦
《HIV-1:分子生物學和發病學:臨床應用》(第二版)具有以下特色:①是係統綜閤論述抗HIV治療的科學專著,通過大量的臨床試驗,係統論述瞭抗HIV藥物治療、基因治療和疫苗研製的臨床應用、新進展與麵臨的挑戰,為臨床醫生抗HIV治療提供瞭**的科學依據;②全書貫穿一個明顯而突齣的主綫,即通過深入探討HIV-1緻病機製、抗HIV-1藥物作用機理及耐藥産生的分子機製,提齣瞭設計和研製抗HIV新藥的**理念和臨床策略,為抗HIV治療指明瞭方嚮;③隨著對HIV分子生物學和發病機理認識的深入,本書收集瞭大量抗HIV藥物、基因療法的應用及疫苗臨床試驗數據,為讀者提供瞭大量的新資料和新成果,本書實為資料新穎、全麵論述HIV分子緻病機製和HIV治療的性科學專著。
內容提要
2006年,聯閤國統計數據顯示全球HOV感染者為395萬人,其中新發感染430萬,這一年中有29萬人死於。一項聯閤國的預測認為。到2025年,僅在非洲就將纍計奪去8000萬人的生命,HIV-1是研究廣泛的病毒之一。但仍有許多未解之謎。
本書為《HIV-1:分子生物學和發病學:病毒機製》的姊妹篇,HIV領域的*研究者在此描述瞭關於HIV-1錶達與復製分子機製的*理解,為攻剋此病毒提齣瞭*的臨床策略,27個專傢團隊闡明瞭HIV-1與宿主細胞在結構及功能上的相互作用與病理結局,迴顧瞭現有治療方法,並描述瞭動物模型的開發及預防性用藥方麵的*進展。
目錄
1.HIV全球分子流行病學:AIDS流行的起源
Ⅰ.章節總論
Ⅱ.前言
Ⅲ.HIV基因型的分類
Ⅳ.HIV基因型的全球分布
Ⅴ.HIV基因型的檢測方法
Ⅵ.HIV的來源及HIV-1流行的起源
Ⅶ.HIV-1變異與重組的生物學意義
Ⅷ.結論
參考文獻
2.AIDS臨床治療現狀
Ⅰ.章節總論
Ⅱ.HIV藥物
Ⅲ.HIV治療
Ⅳ.結論
參考文獻
3.HIV-1特異性免疫應答
Ⅰ.前言
Ⅱ.HIV-1特異性體液免疫應答
Ⅲ.HIV-1特異性T細胞免疫應答
參考文獻
4.以HIV吸附及侵入為靶點的治療
Ⅰ.章節總論
Ⅱ.背景
Ⅲ.病毒吸附的抑製
Ⅳ.趨化因子受體在HIV感染中的意義
Ⅴ.共受體結閤的抑製
Ⅵ.融閤抑製劑
Ⅶ.病毒侵入抑製劑的耐受
Ⅷ.侵入抑製劑作為微生物殺滅劑的應用
參考文獻
5.HIV-1逆轉錄酶抑製劑
Ⅰ.章節總論
Ⅱ.前言
Ⅲ.靶標
Ⅳ.核苷類逆轉錄酶抑製劑
Ⅴ.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製劑(NNRTI)
Ⅵ.其他HIV-1逆轉錄酶抑製劑
Ⅶ.結論
參考文獻
6.蛋白酶抑製劑的研究進展及抗HIV-1耐藥變異的嘗試
Ⅰ.章節總論
Ⅱ.前言
Ⅲ.針對病毒蛋白酶(PI)的研究
Ⅳ.HARRT、治療中PI的作用和挑戰
Ⅴ.“激動劑”:調整PI臨床有效性的重要策略
Ⅵ.病毒對PI的耐藥性
Ⅶ.拮抗耐藥HIV-1毒株的PI
Ⅷ.結論
參考文獻
7.HIV-1整閤酶抑製劑:新研究和前景
Ⅰ.章節總論
Ⅱ.前言
Ⅲ.整閤:HIV生存周期的重要步驟
Ⅳ.抑製HIV整閤的手段
Ⅴ.處於臨床試驗階段的整閤酶抑製劑
Ⅵ.處於臨床前研究階段的整閤酶抑製劑
Ⅶ.前景
參考文獻
8.微生物殺滅劑:逆轉錄病毒鋅指抑製劑是控製AIDS流行的有效手段
Ⅰ.章節總論
Ⅱ.AIDS流行及微生物殺滅劑的應用
Ⅲ.處於臨床前研究階段的微生物殺滅劑
Ⅳ.理想微生物殺滅劑的特徵
Ⅴ.HIV-1 NCp7的鋅指結構是微生物殺滅劑的潛在靶點
Ⅵ.SAMT、化學型的特徵
Ⅶ.將硫酯用於微生物殺滅劑
Ⅷ.SAMT、NCp7抑製劑的靶嚮特異性
Ⅸ.結論
Ⅹ.附錄
參考文獻
9.病毒的耐藥和適應性
Ⅰ.章節總論
Ⅱ.前言
參考文獻
10.基因療法誘導細胞對:HIV-1感染産生抵抗:來自臨床試驗的經驗
Ⅰ.章節總論
Ⅱ.前言:我們是否需要基因療法
Ⅲ.HIV感染基因療法:來自早期臨床試驗的經驗
Ⅳ.HIV感染基因療法:研究現狀
Ⅴ.HIV感染基因療法: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11.用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方法鑒定潛在藥物靶點:係統方法
Ⅰ.章節總論
Ⅱ.前言
Ⅲ.病毒靶點
Ⅳ.病毒蛋白與細胞蛋白的相互作用
Ⅴ.病毒誘導的胞內改變
Ⅵ.其他手段
Ⅶ.結論
參考文獻
12.從SIV感染猿猴模型中得到的與AIDS疾病快速進展相關的宿主及病毒性因素
Ⅰ.章節總論
Ⅱ.前言
Ⅲ.SIV毒株多樣性
Ⅳ.SIV生物學特性
Ⅴ.猿猴體內SIV的緻病機製
Ⅵ.疾病快速進展獨特的免疫學、病毒學及病理特徵
Ⅶ.影響疾病進展的宿主因素
Ⅷ.病毒基因型/錶型在疾病快速進展中的作用
Ⅸ.總結
參考文獻
13.HIV-1感染的非靈長類模型和緻病機製
Ⅰ.章節總論
Ⅱ.前言
Ⅲ.SCID-Hu Thy/Liv小鼠
Ⅳ.hu-PBL-SCID小鼠
Ⅴ.NOD/LtSz-SCID小鼠
Ⅵ.Rag2-/-γc1/1和NOD-SCID γC-/-小鼠
Ⅶ.具有免疫能力的人源化大鼠和小鼠
Ⅷ.HIV-1 Tg小鼠
Ⅸ.HIV緻病機製的兔模型
Ⅹ.結論
參考文獻
14.HIV-1保護性疫苗的前景
Ⅰ.章節總論
Ⅱ.前言
Ⅲ.目前HIV-1疫苗的開發策略
Ⅳ.結論
參考文獻
15.HIV-1垂直傳播的分子機製和HIV-1在嬰兒中的緻病機製
Ⅰ.章節總論
Ⅱ.前言
Ⅲ.HIV-1垂直傳播的時機和機製
Ⅳ.HIV-1垂直傳播的相關因素
Ⅴ.新生兒及嬰兒HIV-1感染的診斷
Ⅵ.HIV-1垂直傳播的預防
Ⅶ.HIV-1與垂直傳播相關的特徵
Ⅷ.趨化因子受體和HIV-1垂直傳播
Ⅸ.母嬰垂直傳播的HIV-1分子特徵
Ⅹ.與HIV-1垂直傳播相關的基因功能區特徵
Ⅺ.不易産生垂直傳播的HIV-1特徵
Ⅻ.與垂直傳播相關的HIV-1分離株免疫學相關變異分析
Ⅻ.嬰兒HIV-1緻病和疾病進展機製
ⅪⅤ.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16.AIDS相關惡性腫瘤的病毒性病因
Ⅰ.章節總論
Ⅱ.前言
Ⅲ.Kaposi肉瘤
Ⅳ.AIDS相關淋巴瘤
Ⅴ.AIDS相關NHL
Ⅵ.HPV相關腫瘤
Ⅶ.HPV--相關腫瘤的誘因
Ⅷ.結論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名對傳染病學有著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看到《HIV-1:分子生物學和發病學:臨床應用(導讀版)》這本書時,我的目光立刻被吸引住瞭。HIV-1,一個曾經睏擾人類多年的難題,其背後隱藏的分子機製和發病過程,一直是我想深入瞭解的。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HIV-1的遺傳物質,例如它如何利用RNA作為遺傳信息載體,又如何通過逆轉錄酶將RNA轉化為DNA,並最終整閤到宿主細胞的基因組中。同時,“發病學”這部分內容,也讓我對病毒是如何攻擊免疫細胞,特彆是CD4+ T細胞,並最終導緻人體免疫功能衰竭的過程充滿瞭好奇。而“臨床應用”的字眼,更是讓我看到瞭這本書的價值所在,我非常想知道,這些復雜的分子生物學和發病學知識,是如何被科學傢們應用於開發診斷方法、治療藥物以及預防策略的。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HIV-1:分子生物學和發病學:臨床應用(導讀版)》,在我看來,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組閤。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個復雜的疾病,就必須從最基礎的分子層麵入手,瞭解其發生發展的每一個環節。HIV-1,這樣一個在醫學史上留下深刻印記的病毒,其分子生物學特徵無疑是解開其緻病奧秘的金鑰匙。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介紹HIV-1的基因結構、復製周期,以及它如何與人體免疫係統進行復雜的博弈。更重要的是,書名中的“發病學”和“臨床應用”讓我看到瞭理論與實踐的結閤。我希望能夠瞭解病毒是如何一步步摧毀免疫係統,最終導緻艾滋病的發生的,並且更希望知道,這些科學知識是如何轉化為有效的臨床乾預手段的。
評分坦白說,我拿到這本《HIV-1:分子生物學和發病學:臨床應用(導讀版)》時,最吸引我的並非是純粹的科學理論,而是那句“臨床應用”。作為一名對醫學領域抱有極大熱情的人,我總覺得,再高深的科學理論,如果不能轉化為實際的臨床療效,其價值終究是有限的。HIV-1,這個曾經令無數人聞之色變的病毒,其背後龐大的分子生物學和發病學知識,最終的目的,不也正是為瞭更好地診斷、治療和預防嗎?我渴望在這本書中看到,那些關於病毒如何復製、如何攻擊免疫細胞的抽象概念,如何被科學傢們轉化為具體的抗病毒藥物設計。例如,是否會有章節專門介紹不同類型的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以及這些療法是如何針對HIV-1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靶點發揮作用的?我也很好奇,書中會如何闡述病毒的耐藥性問題,以及我們如何應對這一挑戰。
評分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深入淺齣地講解HIV-1分子生物學和發病機製的著作,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眼前一亮。封麵上“分子生物學和發病學”幾個字,就足以勾起我對病毒微觀世界的探索欲望。HIV-1並非簡單的緻病因子,它的每一個分子層麵的運作,都蘊藏著精密的邏輯和驚人的適應性。我尤其關注書中是否會詳細解析HIV-1逆轉錄酶、整閤酶和蛋白酶等關鍵酶的功能,以及它們在病毒生命周期中的作用。此外,病毒如何與宿主細胞的CD4+ T細胞結閤,如何通過逆轉錄將RNA轉化為DNA,再如何將自身基因整閤到宿主基因組中,這些令人著迷的過程,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詳盡的解釋。而“發病學”的描述,則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期待,特彆是病毒是如何逐步瓦解人體免疫係統的,導緻機會性感染和腫瘤的發生。這本書能否提供清晰的病理生理學圖景,是我非常關心的。
評分這本《HIV-1:分子生物學和發病學:臨床應用(導讀版)》當我拿到它的時候,內心是充滿期待的。我一直對病毒學,特彆是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的病毒,抱有濃厚的興趣。HIV-1,作為那個時代的一個巨大挑戰,其背後的分子機製和緻病過程,一直是我想要深入瞭解的。書名中的“分子生物學和發病學”似乎承諾瞭一次對HIV-1生命周期的全麵剖析,從它如何入侵細胞,如何復製,到它如何摧毀免疫係統。而“臨床應用”則錶明,這本書不會止步於理論,還會將這些復雜的科學知識與實際的醫療實踐聯係起來,這對我這樣希望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理解的人來說,無疑是最具吸引力的部分。我對書中是否能清晰地闡述HIV-1的早期感染階段,以及病毒如何躲避免疫係統的監視,並最終導緻艾滋病的發生,充滿瞭好奇。我也很想知道,這本書將如何解釋病毒的變異性,以及這種變異性對治療策略的影響。作為“導讀版”,我期望它能用一種相對易懂的方式來介紹這些復雜的概念,即使是對於非專業人士,也能有所啓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