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基礎(老年大學統編教材)

古箏基礎(老年大學統編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古箏
  • 基礎
  • 老年大學
  • 教材
  • 樂器
  • 音樂
  • 文化
  • 藝術
  • 學習
  • 入門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木垛圖書旗艦店
齣版社: 北京師大
ISBN:9787303230297
商品編碼:29708858282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1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古箏基礎(老年大學統編教材)
  • 作者:編者:沙裏晶|總主編:蔣海鷹
  • 定價:35
  • 齣版社:北京師大
  • ISBN號:9787303230297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齣版時間:2017-11-01
  • 印刷時間:2017-11-01
  • 版次:1
  • 印次:1
  • 開本:16開
  • 包裝:平裝
  • 頁數:178
  • 字數:290韆字

內容提要

沙裏晶主編的《古箏基礎(老年大學統編教材) 》針對零基礎的老年學生,從古箏*基礎的認弦、戴 義甲等開始,由易到難,由淺到深,逐步提高。全書 按課時編排,共60課時,便於學員自學,掌握課時進 度,使老師的教學思路統一清晰。每節課有簡介、導 學、指法標記、要求、訓練方法、樂麯等部分,重點 突齣。
     《古箏基礎(老年大學統編教材)》60課時正閤 一甲子。人生一甲子,是一個循環,*是一個開始。
    很多老年大學的學生學習古箏是一個新的嘗試,心中 存有對古箏的熱愛與夢想。老來有閑暇,按照本教程 的進度,打好瞭基礎,可以繼續往*高層次的學習邁 進,恰恰也是古箏學習的一個新的開始。如環無端, 如環無終,生生不息,學無止境。
    

目錄

**階段 入門
第一課 介紹古箏、學戴義甲、抹托練習
第二課 勾托技法
第三課 大撮技法
第四課 四點技法
第五課 顫音技法
第六課 樂麯《北京的金山上》
第七課 小撮技法
第八課 按4音練習
第九課 按7音練習
第十課 颳奏練習
第十一課 花指技法
第十二課 樂麯《平湖鞦月》(一)
第十三課 樂麯《平湖鞦月》(二)
第十四課 樂麯《步步高》
第十五課 連托、連抹技法
第十六課 樂麯《滄海一聲笑》
第十七課 上滑音技法
第十八課 樂麯《鳳翔歌》
第十九課 下滑音技法
第二十課 上下滑音技法
第二十一課 樂麯《蘇武牧羊》(一)
第二十二課 樂麯《蘇武牧羊》(二)
第二十三課 單手撥弦技法
第二十四課 雙手撥弦技法
第二十五課 分解和弦技法
第二十六課 單手琶音技法
第二十七課 雙手琶音技法
第二十八課 樂麯《知音》
第二十九課 樂麯《紫竹調》(一)
第三十課 樂麯《紫竹調》(二)
第三十一課 托劈技法
第三十二課 紮樁技法
第三十三課 泛音技法
第三十四課 樂麯《漁舟唱晚》(一)
第三十五課 樂麯《漁舟唱晚》(二)
第三十六課 樂麯《漁舟唱晚》(三)
第三十七課 輪抹技法
第三十八課 樂麯《紡織忙》(一)
第三十九課 樂麯《紡織忙》(二)
第二階段 提高部分
第四十課 慢快搖與快慢搖技法
第四十一課 個數搖指技法
第四十二課 一拍搖技法
第四十三課 移位搖技法
第四十四課 樂麯《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一)
第四十五課 樂麯《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二)
第四十六課 樂麯《洪湖水,浪打浪》(一)
第四十七課 樂麯《洪湖水,浪打浪》(二)
第四十八課 樂麯《枉凝眉》
第四十九課 樂麯《茉莉花》(一)
第五十課 樂麯《茉莉花》(二)
第五十一課 樂麯《女兒情》(一)
第五十二課 樂麯《女兒情》(二)
第五十三課 樂麯《彩雲追月》(一)
第五十四課 樂麯《彩雲追月》(二)
第五十五課 樂麯《化蝶》(一)
第五十六課 樂麯《化蝶》(二)
第五十七課 樂麯《高山流水》(一)
第五十八課 樂麯《高山流水》(二)
第五十九課 樂麯《高山流水》(三)
附 完整版樂譜
後記


古箏入門與提高 內容提要 本書是一本係統、全麵的古箏學習教材,旨在幫助初學者打下堅實的古箏演奏基礎,並為有一定基礎的學習者提供進階指導。全書內容涵蓋瞭從樂理基礎知識到演奏技巧、麯目實踐的各個方麵,力求條理清晰、循序漸進,使學習者能夠科學、高效地掌握古箏這門古老的民族樂器。 本書的編寫嚴格遵循音樂教育學的規律,結閤老年大學學習者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需求,語言通俗易懂,圖文並茂。我們深知老年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記憶力、理解力等方麵的挑戰,因此在內容編排上特彆注重實用性和趣味性,力求讓學習過程充滿樂趣。 第一部分:古箏基礎知識與樂理入門 第一章:認識古箏 1. 古箏的起源與發展:簡要介紹古箏的曆史演變,使其對這件樂器的文化背景有一個初步的瞭解。 2. 古箏的結構:詳細解析古箏的各個組成部分,包括琴弦、嶽山、琴碼、弦軸、麵闆、底闆、側闆等,並說明它們各自的功能。 3. 定音與調音:講解如何使用調音器或音叉為古箏調音。不同古箏(如21弦、23弦)的定音標準介紹。 4. 正確的坐姿與持譜:強調正確的身體姿態對於長期練習和演奏質量的重要性,詳細描述坐姿的要點。 第二章:基礎樂理常識 1. 音高與音名:介紹中央C、十二平均律的基本概念,掌握唱名(Do Re Mi Fa Sol La Si)與國際音名(C D E F G A B)的對應關係。 2. 節奏與節拍:講解基本的節奏型,如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其休止符。認識常用的拍號,如4/4拍、2/4拍、3/4拍。 3. 五綫譜與簡譜對照:由於老年學習者可能更熟悉簡譜,本章重點講解簡譜的識讀,並輔以五綫譜的簡單對照,為日後接觸更廣闊的麯目打下基礎。 4. 音程與和弦基礎:初步介紹二度、三度等音程的概念,以及最簡單的三和弦構成。 第二部分:右手基本功訓練 右手是古箏演奏的靈魂,本部分將詳盡闡述右手演奏的基礎技巧。 第三章:基本指法介紹 1. 佩戴義甲:詳細指導如何正確佩戴和粘貼古箏義甲(即假指甲),包括膠布的纏繞方法和義甲的形狀調整,確保佩戴舒適且音色飽滿。 2. 基礎手型:強調保持手部自然放鬆、手腕靈活的“半握拳”手型,這是所有演奏技巧的基礎。 3. 五個手指的名稱與功能:明確大指(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在演奏中的主要作用。 第四章:基礎右手技巧——彈奏法 1. “托”指法(外嚮撥弦):詳細分解“托”的動作要領,包括起指、擊弦、收指的完整流程,注重音色的穿透力和均勻性。 2. “抹”指法(內嚮撥弦):講解與“托”相對的“抹”指法,重點在於手指的內側接觸琴弦。 3. “挑”指法(交替彈奏):介紹如何快速、準確地進行“托”“抹”的連續交替彈奏,這是練習連貫性和速度的基礎。 4. 音色控製與力度變化:通過不同的擊弦角度和力量,訓練齣明亮、圓潤、沙啞等不同風格的音色。 第五章:右手進階技巧 1. “琶音”練習:係統性地練習各種琶音組閤,如上行琶音、下行琶音、大琶音和小琶音,增強手指的獨立性和靈活性。 2. “輪指”入門:這是古箏最具特色的技巧之一。詳細講解如何通過手指的快速、均勻、連貫運動産生持續不斷的音流,從慢速開始練習至流暢。 3. “掃弦”與“撮指”:介紹如何用多個手指同時掃弦以産生豐滿的和聲效果,以及“撮”指法在特定樂句中的應用。 第三部分:左手按弦與音色美化 左手技巧是賦予古箏鏇律生命力和錶現力的關鍵。 第六章:左手基礎按弦法 1. 正確的按弦手型:強調手腕、手臂的配閤,以及手指按弦的位置和力度控製。 2. “按音”技巧:講解如何通過按弦使固定音高升高,這是實現滑音效果的前提。 3. “滑音”練習(上滑音/下滑音):詳細區分“上滑音”(從低音滑嚮高音)和“下滑音”(從高音滑嚮低音)的演奏方法,注意滑奏過程中的音準控製。 第七章:左手揉弦與顫音 1. “揉弦”的類型與要求:區分不同風格的揉弦,如“裏外揉”(手腕帶動手指)和“上下揉”(手指上下運動)。強調揉弦的幅度、速度和均勻性對鏇律情感錶達的重要性。 2. “顫音”的演奏技巧:教授如何通過快速、有力的按壓和放鬆,使音符産生持續的顫動效果。 3. 音準的自我校正:學習如何在演奏過程中根據聽覺反饋,實時調整左手的按壓力度,保持音色的和諧。 第四部分:閤奏與麯目實踐 本部分將所學技巧融入實際的音樂實踐中,通過練習經典麯目鞏固技術,提升樂感。 第八章:雙手配閤與樂麯的初步處理 1. 雙手協調性練習:設計專門的練習麯,訓練左右手在節奏和鏇律上的同步性。 2. 樂麯識譜與指位標記:學習如何根據麯譜標記的指法提示,快速找到正確的琴弦和把位。 3. 演奏中的呼吸感與樂句處理:指導學習者如何像“說話”一樣處理樂句的起承轉閤,避免演奏機械化。 第九章:精選入門與提高麯目解析 本章精選瞭數首適閤老年學習者、技術難度循序漸進的代錶性麯目,並對每首麯目進行詳細的演奏解析: 1. 入門麯目分析:《小星星變奏麯》、《豐收鑼鼓》簡化版(側重右手技巧)。 解析重點:強調節奏的準確性和音色的統一性。 2. 初級技巧融閤麯目:《蘇武牧羊》(側重滑音和左手按弦)、《茉莉花》(側重鏇律的抒情性錶達)。 解析重點:如何將左手的揉弦和滑音自然地融入到鏇律綫條中。 3. 速度與力度控製麯目:《高山流水》(簡化版)(側重輪指的清晰度)。 解析重點:訓練高速樂段中的均勻性控製和樂麯的層次感。 結語:展望與持續學習 鼓勵學習者將所學融入日常生活,保持練習的連貫性。提供關於如何選擇後續進階教材、如何欣賞古箏音樂會等方麵的建議,展望持續學習的樂趣與收獲。 本書特色 老年友好設計:字體適中,排版清晰,圖片標注明確。 注重實用性:所有技巧均配有專項練習麯目,強調即學即用。 文化融入:在麯目講解中穿插民族音樂知識,提升學習興趣和文化修養。 係統性強:從樂理到單指技巧,再到雙手配閤,構建完整的知識體係。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字體選擇,簡直是為我們這些老花眼群體量身定製的,這一點必須給個大大的贊!很多樂譜的五綫譜和簡譜混用時,字體小得像螞蟻爬,讓人看得眼睛乾澀發酸,不得不戴上放大鏡。但這本教材的樂譜部分,每一行之間的間距都拉得恰到好處,字體飽滿清晰,即便是最復雜的十六分音符組閤,也能一眼看清楚,這對我們這些需要大量時間閱讀樂譜的學員來說,簡直是福音。而且,它對於一些常用的“指位標記”和“力度記號”都使用瞭醒目的顔色進行區分,有效降低瞭閱讀的難度和疲勞度。我感覺教材的設計者一定是深入瞭解瞭老年學習者的實際需求,他們知道,對於我們而言,閱讀體驗直接決定瞭學習的持續性。這本教材不光是教我們彈琴,它本身就是一種非常人性化的“閱讀工具”。

評分

這本書最讓我驚喜的一點,是它在文化背景和樂理知識上的講解方式。很多教材的樂理部分都寫得像高等數學公式一樣晦澀難懂,背著死記硬背卻不知道為什麼。然而,這本教材似乎深諳老年學習者的心理,它把樂理知識融入到瞭具體的麯目分析中。比如,在學習《漁舟唱晚》的變奏部分時,教材會跳齣來解釋為什麼這個地方要使用“上行輪指”,這種技法如何模擬瞭夕陽餘暉的效果,一下子就把枯燥的音符和具體的情感體驗聯係起來瞭。它沒有使用太多復雜的術語,而是多用生活化的比喻,比如形容“琶音”像水波紋散開,形容“顫音”像風中的柳枝搖曳。這種“以意帶形,以形帶聲”的教學思路,極大地激發瞭我對音樂內涵的理解興趣,讓我覺得彈古箏不再僅僅是手指的機械運動,而是在用聲音講故事。

評分

我必須得說,這本書的編排邏輯簡直是為老年大學量身定製的,非常注重循序漸進的“慢熱型”教學。它不像某些速成教材上來就要求你拉一堆高難度的琶音,而是花瞭相當大的篇幅來打磨最基本的“勾、托、抹、 टक”這幾個指法的基礎功。我記得第一課就詳細解析瞭“平抬”和“立壓”的區彆,甚至連手指觸弦的角度都用剖麵圖展示瞭,這一點我以前在彆的書上都沒見過這麼細緻的。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說,很多習慣性的錯誤需要更長時間來糾正,這本教材的重復和鞏固練習量設計得非常閤理,不會讓人覺得疲勞,卻能實實在在地把動作“刻”到肌肉記憶裏去。我跟著教材的音頻(雖然我更喜歡自己慢慢摸索,但配套音頻確實很專業)練習瞭半個月,感覺手上的控製力比以前清晰多瞭,尤其是在換把位時,那種不慌不亂的感覺,確實是建立在紮實的基本功之上的。這種“不求快,但求穩”的教學理念,深得我心。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淡雅的米色調,配上行雲流水的書法字體,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作為一名退休多年的老琴愛好者,我找瞭很多教材,但大多設計得過於嚴肅或者排版密密麻麻,讓人望而生畏。這本《古箏基礎》給我的感覺非常親切,拿在手裏厚實卻不沉重,紙張的質感也很好,印刷的清晰度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每一個指位圖和樂譜的細節都展現得淋灕盡緻,這對初學者來說太重要瞭。我特彆欣賞它在內容組織上的匠心獨運,比如在介紹基礎的“搖指”技巧時,它沒有直接堆砌復雜的練習麯,而是先用大圖和非常形象的比喻來解釋手型的放鬆與力度控製,這種“慢工齣細活”的教學態度,讓我這個手部關節有點僵硬的老年學習者感到備受鼓舞。而且,教材裏穿插瞭一些關於古箏曆史和保養的小知識,這些“花絮”讓學習過程不那麼枯燥,每次翻閱都像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先生進行一對一的私教,讓人感覺非常踏實和愉悅。

評分

坦白講,當我看到“老年大學統編教材”這幾個字時,我心裏還是有一絲疑慮,擔心內容會過於陳舊或者保守。但實際閱讀後,這種擔憂完全是多餘的。這本教材在保持傳統嚴謹性的同時,對現代的一些演奏技巧也有所涉及,雖然篇幅不大,但作為基礎教材的補充是恰到好處的。例如,在講到不同指甲(鋼甲與玉甲)的使用感受時,它客觀地分析瞭各自音色的特點,這在很多傳統教材中是很少提及的。更讓我感到貼心的是,教材後麵附帶瞭一個關於“如何保養和清潔古箏”的章節,裏麵詳細說明瞭防潮、防曬的注意事項,甚至是螺絲鬆動該如何簡單處理,這些都是我們在日常練習中經常遇到的“疑難雜癥”,卻很少有教材會如此細緻地教導我們。這說明編者是真正站在長期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的,非常務實。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