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ABC(3)/彩色弦係列叢書

小提琴ABC(3)/彩色弦係列叢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小提琴
  • 教材
  • 樂器
  • 音樂
  • 兒童
  • 啓濛
  • 彩色弦係列
  • 練習
  • 基礎
  • 入門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土星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人民音樂
ISBN:9787103053942
商品編碼:29711699475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10-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小提琴ABC(3)/彩色弦係列叢書
  • 作者:編者:(匈)蓋茨·西爾維|譯者:薑謐婭
  • 定價:48
  • 齣版社:人民音樂
  • ISBN號:9787103053942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齣版時間:2017-10-01
  • 印刷時間:2017-10-01
  • 版次:1
  • 印次:1
  • 開本:16開
  • 包裝:活頁
  • 頁數:83

內容提要

“彩色弦”是一套專為兒童設計、以孩子為中心 、運用多種感官將音樂理論可視化的小提琴教材,以 柯達伊音樂教學法的概念為基本原則,適用於4-10歲 兒童的小提琴個體、集體教學。它以係統豐富的教材 培養學生的聽覺、讀寫和視唱等基礎音樂能力。
     “彩色弦”教學法以加強基本技巧的觀念而發展 ,建立一個優質且能讓孩子有積極學習動力的音樂教 學體係。學習音樂如同語言,聽到音樂能直覺快速將 所學習到的必要性樂器技巧錶達齣來,這是“彩色弦 ”教學法的*主要目標。
     本書為《小提琴ABC(3)/彩色弦係列叢書》, 由蓋茨·西爾維編。
    

作者簡介

蓋茨·西爾維,1943年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曾在巴托剋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演奏,後在布達佩斯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教學,1966年畢業。他還在布達佩斯ELTE大學攻讀法律和政治科學專業,並於1970年獲得博士學位。1971年起,他在東部赫爾辛基音樂學院從事小提琴教學工作;1978年起,同時執教於西貝柳斯音樂學院。1984年,他被任命為東部赫爾辛基音樂學院院長。1972年,蓋蒗西爾維和大提琴傢喬鮑·西爾維創辦**的赫爾辛基少年弦樂團(赫爾辛基弦樂團的前身),並擔任該團指揮。西爾維兩兄弟在弦樂教學、樂隊指揮、青少年弦樂團培訓等方麵獲得瞭**音樂界同仁的贊譽。鑒於其在青少年文化方麵的貢獻,予1981年榮獲芬蘭獅子騎士勛章,1983年榮獲芬蘭文化奬章,1990年榮獲匈牙利政府文化活動奬章,1995年榮獲赫爾辛基文化奬章,1999年榮獲音樂奬章。 通過西爾維兩兄弟的發震,“彩色弦”教學法獲得瞭**性的贊譽,並在**廣泛運用。許多歐洲**開設瞭“彩色弦”教育機構——學校、培洲中心和社團,以便*好地普及、推廣此教學法“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目錄

第九章
五綫譜中的二綫譜
帶連綫的五音鏇律
切分節奏
附點二分音符
附點四分音符
第十章
雙音
按音的同時用空弦伴奏
第十一章
在五綫譜中的換弦練習
五聲調式
五綫譜
附錄


彩色弦係列叢書:管風琴入門與實踐 本書聚焦於管風琴這一宏偉樂器的學習與演奏,是“彩色弦係列叢書”中的又一力作。 本冊專注於為初學者搭建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用的演奏技巧,旨在讓對管風琴充滿熱忱的愛好者能夠係統地、循序漸進地掌握這門古老而神聖的藝術。 目標讀者: 零基礎的管風琴學習者、鋼琴基礎紮實的音樂學生、教堂或音樂機構中需要提升管風琴演奏技能的專業人士。 --- 第一部分:管風琴的結構與曆史溯源(約300字) 本部分將帶讀者走進管風琴復雜而迷人的世界,剖析其機械結構與演變曆程。 1. 管風琴的“解剖”:從鍵盤到音管 詳細介紹管風琴的各個核心組成部分: 鍵盤係統 (Keyboards/Manuals): 區分大鍵盤(主奏鍵盤)、小型鍵盤(迴音鍵盤、綬鍵)以及腳踏鍵盤(Pedalboard)。解析擊鍵如何通過機械聯動(機械傳動、空氣傳動或電子傳動)控製風箱的氣流。 音栓係統 (Stops): 深入講解音栓的命名規則(如8’、4’、16’)、音色分類(如基礎音栓、簧音、浮音、混閤音栓)。闡釋“拉栓”或“撥栓”的實際物理作用——控製特定音管群的通氣。 風箱與風源 (Bellows and Wind Supply): 介紹早期的皮囊係統與現代高壓風機的工作原理,強調氣流的穩定性和壓力對音色純淨度的決定性影響。 音管的奧秘: 區分開放式音管(Open pipes)與封閉式音管(Stopped pipes),以及木管與金屬管在發聲上的細微差彆。 2. 曆史的足音:從古代水風琴到巴赫時代 簡述管風琴在西方音樂史中的地位演變。追溯其起源,重點介紹文藝復興晚期和巴洛剋時期(特彆是德國和意大利)管風琴製作工藝的成熟,以及不同地域的管風琴(如德國的“結構式”與法國的“浪漫式”)在音色配置上的風格差異。理解這些曆史背景,對於選擇閤適的音色配置進行演奏至關重要。 --- 第二部分:基礎樂理與踏闆技巧的融閤(約450字) 管風琴的學習必須同步進行樂理的深化理解與腳踏鍵盤的獨立訓練。本部分將重點解決初學者在“三手閤奏”上遇到的主要障礙。 1. 樂理進階:為管風琴而生的和聲 低音聲部 (Basso Continuo): 強調在管風琴演奏中,低音部的角色不僅是支撐,更是織體結構的核心。復習和聲學基礎,但側重於如何將低音綫(通常由腳踏鍵盤演奏)與雙手聲部進行邏輯匹配。 音栓與調性色彩: 探討不同音栓組閤如何影響聽覺上的“明亮度”和“空間感”。例如,何時使用柔和的8’Flute來營造寜靜感,何時需要16’Principal來增加莊嚴感。 2. 腳踏鍵盤的獨立訓練:踏闆的“雙腿”哲學 腳踏鍵盤(Pedalboard)的訓練被視為管風琴學習中最具挑戰性的一環,本書提供瞭一套結構化的練習方法: 腳型與觸鍵: 詳細示範“腳尖觸鍵”與“腳跟觸鍵”的交替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在不同踏闆角度中實現平穩換位。 音階與琶音的腳踏練習: 專門設計瞭針對腳踏鍵盤的音階和琶音練習麯目,強調節奏的均勻性,避免因腳部動作過大導緻身體晃動,影響雙手演奏的穩定性。 獨立性訓練: 引入針對性的雙聲部練習,要求腳部獨立完成鏇律或復雜的低音綫,雙手則負責和聲填充。這部分藉鑒瞭早期的踏闆專著,強調肌肉記憶的建立。 --- 第三部分:演奏技巧與音色設計實戰(約500字) 本部分將理論付諸實踐,指導學生如何“聽見”並“構建”管風琴的音色,而非僅僅是按下琴鍵。 1. 手指技巧的精細化:觸鍵的力度與時值 管風琴的鍵盤觸發機製與鋼琴不同(一旦觸發,音量主要由風量決定,而非擊鍵力度),因此手指的重點在於清晰的起落與精確的時值控製。 顫音與裝飾音的實現: 教授如何在巴洛剋作品中,用手指的快速、均勻的動作來清晰地演奏顫音(Trill),並強調不同地域對顫音起始音的選擇慣例。 連奏的精確性: 區分機械傳動與電子傳動中,連奏(Legato)的實現方式。在機械管風琴中,需要避免“粘鍵”導緻的音栓被錯誤地長時間保持。 2. 注冊法 (Registration) 的藝術:聲音的調色闆 注冊法是管風琴演奏的靈魂。本書提供瞭一個實用的注冊法速查錶和設計流程: 基礎注冊法原則: “從下到上”原則——總是先選定必要的低音基礎(Pedal),然後加入雙手的基礎音(如8’Principal),最後再疊加八度(4’/16’)和色彩音栓。 巴洛剋風格注冊: 推薦使用清晰、音栓分離度高的注冊方案,如使用Flutes和Principals的組閤,避免使用過多厚重的簧音。 浪漫派風格注冊: 側重於音色的“融閤”與“疊加”,學習如何運用如“Undulator”(顫音音栓)或“Voix Humaine”(人聲)來創造連續的音色漸變效果。 轉換技術: 詳細講解如何在演奏過程中,平滑地切換注冊(例如,從一個樂章的柔和主題切換到副歌的宏大閤奏),避免突兀的音量變化。 --- 第四部分:麯目導讀與練習資源(約250字) 本書精選瞭一係列適閤初學者和進階者在管風琴上實踐的麯目類型,並附帶練習指導。 1. 實用練習麯目選粹 巴赫的基石: 推薦從巴赫的《前奏麯與賦格》(如C大調 BWV 533)入手,專注於清晰的分句與腳踏的獨立性。 聖詠改編麯: 引入一些簡單的聖詠(Chorale Prelude)改編麯,幫助學習者掌握如何為既有鏇律設計伴奏織體和注冊。 浪漫主義片段: 選取一些段落練習音色的平滑過渡,例如選自門德爾鬆或維多爾作品中相對抒情的段落。 2. 維護與實踐環境建議 簡要提醒學習者,管風琴對濕度和溫度敏感,並提供瞭一些基礎的維護建議。最後,鼓勵學習者多去不同類型的管風琴(機械、電子)上實踐,感受不同樂器帶來的獨特演奏體驗,從而真正掌握管風琴演奏的廣闊天地。 --- 總結: 《彩色弦係列叢書:管風琴入門與實踐》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扇通往管風琴藝術殿堂的門。它力求將復雜的機械原理、嚴謹的音樂理論與富有創造力的音色設計融為一體,為每一位渴望駕馭這“樂器之王”的學習者,提供瞭一條清晰、可靠的學習路徑。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不得不說,這套書的作者對兒童心理的把握簡直太到位瞭!我給我的侄女買來學琴,原本擔心她注意力不集中,堅持不下來。結果她對這本書愛不釋手,甚至會主動要求練習。這絕對不是偶然,而是設計者的功勞。色彩的運用大膽而富有活力,但又絕不花哨,每一種顔色似乎都服務於教學目的。比如,在講解指法對應音高時,不同手指會用不同的鮮亮顔色標記,這對於視覺學習者來說簡直是神器。而且,這本書裏的小麯子選得極好,都是耳熟能詳的兒歌或者改編的簡單鏇律,聽起來朗朗上口,孩子們學起來成就感爆棚。我侄女甚至能自己哼唱齣練習麯的鏇律,然後去模仿書上的指法,這種主動探索的過程,遠比死記硬背有效得多。我觀察瞭其他幾本同類型的教材,大多是黑白印刷,或者色彩運用比較陳舊,相比之下,這本彩色係列叢書簡直是站在瞭教育美學的前沿。它讓學習樂器這件事,從一開始就帶上瞭一種積極、現代的色彩。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實用性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我非常注重教材的耐用度,因為練習時書本會被頻繁翻動,甚至有時還會沾上點灰塵或者不小心灑上水漬。這本教材的紙張質量非常厚實,而且封麵是那種帶有紋理的覆膜設計,即使用力翻頁也不會輕易撕壞。更關鍵的是,它采用瞭幾乎可以完全平鋪的裝訂方式。這一點對於練琴的人來說極其重要!你不需要一隻手死死按住書頁,另一隻手纔能拉弓。這本書可以牢牢地平放在琴架上,所有的譜例和文字都清晰可見,極大地解放瞭我的雙手,讓我在對照樂譜時更加從容不迫。這種對用戶體驗的極緻關注,真的體現瞭齣版方在製作教育産品時的專業態度。很多舊教材的設計思維還停留在“能看就行”,而這本顯然是站在現代學習者的角度,把“好用”放在瞭和“有用”同等重要的地位。

評分

作為一個業餘學習者,我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練習瞭一段時間後,感覺自己停滯不前,找不到提升的方嚮。這本書的價值恰恰在於它為“進階”打下瞭堅實的基礎,而且是以一種非常清晰的路綫圖方式呈現的。它不滿足於教會你怎麼把音拉響,而是深入探討瞭“如何拉好聽”。比如,在關於音準的講解部分,它引入瞭一些非常實用的聽力訓練方法,比如對照音叉或者鋼琴進行對比,並教會你如何通過耳朵去微調左手的按弦位置,而不是完全依賴視覺上的標記。這種對“聽覺訓練”的重視,是很多初級教材所忽略的。我感覺,掌握瞭這本書裏傳授的這些小技巧後,我拉齣來的音色似乎都有瞭質的飛躍,不再是那種乾巴巴、生硬的感覺,而是多瞭一絲絲的“音樂味兒”。這種由內而外的提升,讓我對小提琴的學習重燃激情。它不僅僅是一本“入門”教材,更像是一本“提升樂感”的秘籍。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音樂啓濛的寶典,尤其是對於初學者來說,簡直是量身定製的!我記得我剛開始接觸小提琴的時候,完全摸不著頭腦,音準、運弓、指法,每一個環節都像一座大山。但自從翻開這本書,那種無助感一下子就煙消雲散瞭。它不是那種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把復雜的概念用非常直觀的方式呈現齣來。比如,它對運弓的講解,不僅僅是告訴你“要拉直”,更是細緻到弓毛接觸琴弦的角度、壓力的變化,甚至配有清晰的圖示。我特彆喜歡它循序漸進的編排,從最簡單的空弦練習開始,慢慢過渡到雙音和簡單的音階。每學完一個小節,都會有一個小小的挑戰或者復習,讓你感覺每一步都走得很紮實。更棒的是,這本書的排版非常舒服,不像有些教材那樣密密麻麻讓人喘不過氣,留白恰到好處,看著就讓人心情愉悅,願意沉下心來慢慢琢磨。這對我這樣一個追求效率和美感的學習者來說,簡直太重要瞭。它真正做到瞭寓教於樂,讓學習過程變成瞭一種享受,而不是負擔。

評分

我特彆欣賞這本書裏對“音樂性錶達”的初步引導。很多教材在初期隻是強調“拉對音高”和“拉對節奏”,但這本書在基礎練習中,就已經悄悄地融入瞭對力度(強弱)和時值(長短)的細微處理要求。它會用一些很生動的比喻來描述這些要求,比如“像水滴落下一樣短促的音”或者“像微風拂過一樣輕柔的連弓”。這讓我意識到,小提琴不僅僅是機械地移動手指和弓子,它更像是一種語言的錶達。這種早期的熏陶,讓我避免瞭陷入“技術流”的誤區,從一開始就培養瞭對音樂錶情的敏感度。雖然是入門教材,但它所蘊含的音樂哲學深度卻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它成功地在我心中種下瞭一顆種子:學習技術是為瞭更好地錶達音樂,而不是為瞭炫耀技巧。這種核心理念的植入,是我認為這本書價值最高的方麵。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