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雅风美俗丛书:大清余境(一部风趣绚烂的文化简史)
定价:20.00元
作者:张正国,郝昭庆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30310199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丛书是一套精心雕琢的名家小书,又是一部匠心的文化简史。以“雅风美俗”为血脉,以历代民俗、文风、典制、艺文和经子等为筋骨,形塑了一幕幕精神高华、感性绚烂的人生样态和艺术世界。从秦汉的青铜车马、弦歌斧钺,到魏晋的羁旅宴游、清谈品茗,无不气韵深长,情思丰茂。从唐宋的诗文唱酬、山水风物,到明清的残阳晚景、伏流奔莽,无不生气盎然,历历如绘。五千年的文化旅程渗透出的雅风美俗,拥之入怀,化之于心,俯仰之间,风华尽览。
目录
引言
一、旧时堂前燕
1 辫子源流
2 皇帝风雅
3 文风森严
4 长歌当哭
二、感时花溅泪
1 遁入空门
2 埋头书斋
3 寄情山水
4 土浇水栽
5 理不胜数
6 感伤——清代审美精神的主旋律
三、讽时笑含悲
1 夷齐下山
2 科场流红
3 过犹不及
4 官场风尚
5 讽刺——清代审美精神的另一侧面
四、托古抒忧愤——感伤戏剧举例
1 杜鹃啼血
2 神游故国
3 感叹兴亡
4 雕琢技艺
五、曲笔鸣心声——感伤讽刺文学
1 举例
2 吊古伤今
3 谈狐说鬼
4 言明即清
5 以幻写真
六、余境透余香
七、漫液人乍醒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文化简史”这个概念有些保留,总觉得这种题材的书容易流于表面,或者过于学术化。但《大清余境》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轻松、诙谐的语调,将复杂的大清文化脉络梳理得清晰明了,并且充满了趣味性。作者仿佛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导游,带着我们漫步在大清的文化长廊里,不时指点江山,时不时插科打诨,让我们在哈哈大笑中,不知不觉地吸收了大量的知识。书中对各种文化现象的解读,都充满了独到的见解,而且非常贴近生活。我读到了关于当时服饰的演变,关于饮食的讲究,关于戏曲的魅力,甚至还有一些关于民间信仰的有趣传说。这些看似零散的文化碎片,在作者的笔下被巧妙地串联起来,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大清风俗画卷。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雅俗共赏”的风格,既有高雅的艺术品鉴,也有接地气的市井生活,让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乐趣。它让我看到了一个王朝的“温度”,看到了文化是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性格和审美的。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翻开这本《大清余境》的,原本只是随意翻阅,没想到很快就被深深吸引。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不一般”。它不像我们常见的历史书那样,着重于政治、军事、经济的宏大叙事,而是另辟蹊径,将目光聚焦在那些“风趣绚烂”的文化细节上。作者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讲述了大清王朝那些鲜为人知的生活片段和文化习俗。我读到了一些关于当时文人雅士的消遣方式,他们的诗词唱和,他们的茶道闲谈,还有一些关于民间节庆的描写,那些热闹非凡的集市,那些充满创意的娱乐活动,都让我看得津津有味。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那个时代的一些“雅事”和“俗事”,而是将它们并置,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和趣味。例如,在描写帝王将相的奢华生活的同时,也穿插了市井小民的喜怒哀乐,这种视角切换让我觉得非常真实,也更加理解了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它让我意识到,一个王朝的兴衰,不仅仅取决于宏观的政策,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众的生活状态。这本书就像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那个遥远时代的“生活艺术”,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评分《大清余境》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鲜活”。它不是那种让你埋头苦读的教材,而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漫步。作者以一种极其独特、充满想象力的方式,为我们描绘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文化图景。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那些“余境”的挖掘,那些隐藏在历史洪流之下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都被作者一一呈现出来。我读到了关于当时士大夫的雅致生活,他们如何品茗论道,如何赏玩字画,那些细节精致得令人惊叹。同时,书中也描绘了民间社会的各种风俗习惯,那些热闹非凡的庙会,那些充满智慧的民间故事,都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脉搏。作者的语言风格多变,时而诙谐幽默,时而感人至深,时而又充满了哲思。它让我看到了大清文化并非只有一面,而是多姿多彩,充满矛盾又和谐统一。这本书让我对历史的理解不再是冰冷的概念,而是鲜活的生命,充满人情味和烟火气,让人爱不释手。
评分这本《大清余境》读来真是让人惊喜连连!我一直对历史题材的书籍颇感兴趣,但很多时候,那些厚重的史书往往让人望而却步,要么过于枯燥,要么充斥着密密麻麻的年代和人名,让人昏昏欲睡。然而,《大清余境》完全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作者以一种极其生动、幽默的笔触,将大清王朝那些早已被我们忽略的,却又真实存在着的文化风俗徐徐展开。我仿佛置身其中,看着那些达官贵人如何玩转他们的雅趣,品味着寻常百姓家的烟火气息,甚至连那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在作者笔下都变得妙趣横生,充满了智慧的闪光。书中的一些细节描写,比如某个官员的府邸陈设,某个节日的宴饮场景,或是某位名士的聊天内容,都细致入微,如同电影画面般在脑海中浮现。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那些“余境”的挖掘,那些并非史册主线的,却又切实构成了一个时代底色的文化细节,它们像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珍珠,被作者一一拾起,并赋予了新的生命。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大清的认识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冰冷文字,而是鲜活、立体、充满人情味的存在。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时代的“软实力”,看到了文化是如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评分拿到《大清余境》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的书名所吸引——“大清余境”,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探究的意味。读下去之后,我发现它确实是一部“风趣绚烂”的文化简史,而且充满了惊喜。作者的文笔功底深厚,但又不失活泼。他能够将那些枯燥的历史事实,用一种非常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力。书中对大清时期各种文化现象的梳理,都非常细致,而且充满了细节。我读到了很多关于当时生活方式的描写,比如人们的居住环境、社交礼仪、娱乐方式等等,这些细节让我觉得非常真实,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并没有刻意去拔高或者贬低,而是以一种客观、公允的态度,去展现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他能够捕捉到那些容易被忽略的“余境”,并且赋予它们独特的解读。这本书就像一位老者,用饱含智慧的眼神,向你讲述着一段波澜壮阔却又充满温情的历史,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