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风花雪月:日本海军名舰全史:从幕末至现代八百余艘舰艇名称由来及舰历纵览(全3册)
定价:269.80元
售价:183.5元,便宜86.3元,折扣68
作者:唐茜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1680939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与其他国家贯于使用人名、地名和形容词来命名舰艇不同,日本海军舰船有一套相当独特的命名规则——根据舰艇分类来确定名字的属性。比如,虽然同为深海利器,和大型水面舰艇无味的名称相比,日本驱逐舰的命名则关乎“风花雪月”,“桂”、 “岛风”、“白雪”、“秋月”等舰名都浪漫十足。
《风花雪月:日本海军名舰全史:从幕末至现代八百余艘舰艇名称由来及舰历纵览》是一部关于日本海军舰艇名称辞典性质的书籍,凡日本海军入籍的舰艇,以及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大部分舰艇都包含其中。全书分为三册,彩色印刷,近2000张珍贵舰船照片,*面系统地展示了明治初期至如今日本舰艇的发展景况。是国内读者深入了解海上钢铁战士的*手资料,能让我们对今日之日本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本书以单兵装备为主题,共分为五个部分*一部分介绍了*名的“捷克”式在抗战中的应用,包括各种中国自己的改进型,同时还将其与日军的主力轻机枪进行了对比;第二部分*点介绍了英国布伦式轻机枪的全史,包括选型、应用及广泛的改进型,对英联邦军队的使用也进行了介绍;第三部分是二战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的冷兵器、枪、火焰喷射器及单兵反坦克武器;第四部分是对二战日本陆军及海军人员的军刀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后一部分是详细介绍了美军空降兵批量使用的T-10系列伞降装备,包括系统组件、使用方法等。
前言
古国名
山岳名
河川名
汉语祥瑞动物名
一般汉语词汇名
和式词汇名
天文地理名
植物名
禽鸟名
岛屿名
海角、半岛、海峡及其他地名
主要参考资料
唐茜,广西柳州籍,2007年起专职从事日语翻译工作。曾参与译制多部二战题材著作,系“战舰”系列丛书主创之一,尤擅长日本海军相关史料的翻译整理,编著有《日本海军舰载兵器大图鉴》一书。
我发现这本书在资料的广度和深度上,确实达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面对“八百余艘舰艇”这个庞大的数字,我原本以为很多条目只会是一笔带过,但出乎意料的是,即便是那些名气不大的辅助舰艇,作者也尽可能地搜集了相关资料,对其建造背景、任务职能做了详细交代。这对于想要全面了解日本海军体系的专业爱好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例如,书中对一些早期试验舰的记录,那些在现代眼光看来显得粗陋的设计,却清晰地展示了海军技术摸索的艰难历程。翻阅过程中,总能时不时地被某个细节所吸引,比如某艘驱逐舰的舰名命名逻辑,或是某个“无名”水雷艇的特殊战功。这套书不仅仅是罗列事实,更像是一个巨大的、细节丰富的数据库,它把日本海军发展史的每一个角落都照亮了。
评分阅读这套书的过程,简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漫长旅程。作者的叙事手法非常高明,他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流水账式的记录,而是将每一艘舰艇的诞生、服役、辉煌与最终命运,都融入了一种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中。你会清晰地看到,明治维新后日本如何从一个封闭的岛国,一步步建立起一支令人侧目的近代海军,其间的技术引进、人才培养和战略思想的演变,都被细腻地描绘了出来。书中对于舰艇的性能数据、技术特点的阐述,逻辑性极强,读起来丝毫不费力。更难得的是,作者在描述某次海战或某项技术突破时,总能适时地穿插一些当时的政治考量或社会影响,使得冰冷的钢铁机器拥有了鲜活的时代脉搏。这种叙事深度,远超一般的“舰船名录”,它将海军史变成了一部生动的国家兴衰史。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初次拿到手就爱不释手。硬壳精装,配上那个年代特有的厚重感,让人感觉仿佛捧着一份沉甸甸的历史文献。封面和封底的插画选得非常考究,那种水墨晕染的风格,既展现了日本海军的威严,又不失古典韵味。纸张的质感也极佳,油墨印刷清晰,即便是那些老照片和图纸,细节也得到了很好的还原。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的打磨,比如扉页上的那段引文,那种字体选择和排版方式,都让人感受到编者对“历史的厚重感”的追求。要知道,一本军史书籍,如果内容再精彩,但装帧粗糙,那总会让人觉得少了些什么。这部作品在视觉上带来的满足感,已经超出了我通常对工具书的期待,更像是一件值得陈列的收藏品。对于那些和我一样,对书籍本身的物理形态也十分看重的读者来说,这套书的开本和做工绝对能让人满意,翻阅起来也是一种享受,每次把它从书架上取下来,都会忍不住先欣赏一下它的外壳。
评分这本书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对非专业读者也展现了极大的友好度。我尤其欣赏它在舰船命名由来上的处理方式。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而是深入挖掘了背后的文化符号、地域情结,甚至是当时的政治宣传需要。比如某艘巡洋舰的命名,往往能折射出日本帝国主义扩张的野心,或是对某些地域资源的渴望。作者没有回避这些敏感的历史背景,而是将其自然地融入舰船的“传记”中。对于我们这些想了解“为什么是这个名字”的普通读者来说,这种文化层面的解读,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参数罗列变得引人入胜。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去看待那些钢铁巨兽的“灵魂”所在,非常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军事迷的角度来看,这部作品在技术细节的呈现上做到了极致的细致入微。作者对不同时代舰船设计理念的演变有着深刻的洞察力。比如,他会详细对比不同时期战列舰主炮口径的迭代,以及由此带来的装甲防护策略的变化;对水面舰艇和潜艇在战术角色上的侧重转移,也有非常清晰的分析。书中对一些关键的舰船技术规格的图表化处理,清晰明了,非常便于对比参考。我尤其喜欢其中对关键舰型(比如“长门”级战列舰、“雪风”号驱逐舰)的专门剖析部分,不仅有详细的数据,更有对设计缺陷和优势的客观评价,这种平衡的视角非常难得。可以说,它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扎实的基础参考,也让铁甲舰爱好者能找到久违的“硬核”阅读快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