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公共环境标识设计——高等艺术设计专业系列教材
定价:32.00元
售价:21.8元,便宜10.2元,折扣68
作者:赵云川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1-01
ISBN:978750643092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522kg
本书力图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公共环境标识的基本性质、特点、范畴和具体的操作要求进行探讨和表述,对其功能效用、设计方法、设计程序、工艺技术、形式美感等方面也进行了较详尽地分析,并通过中外公环境标识设计的个案以及大量的图片资料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启示。本书可供大学环境设计、装潢设计、展示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专业作教材选用。
章 概述
节 公共环境标识概念和意义
一、公共环境标识概念
二、公共环境标识意义
第二节 公共环境标识的发展与演变
一、标识的起源
二、工商业和城市建设与标识的发展
三、CI导入对环境标识的影响
四、我国城市公共标识的发展与现状
第三节 公共环境标识的功能及类别
一、导向性与交通标识
二、表征性、诉求性与商业标识
三、指意性、示意性与建筑类别、展会标识
四、形象性、象征性与景观标识
第四节 公共环境标识设计特征
一、注重环境性的设计特征
二、注重视觉性的设计特征
三、注重技术性的设计特征
四、注重艺术性的设计特征
五、注重整体性、规范性的设计特征
第二章 公共环境类型与标识系统
节 概述
一、标识与环境
二、环境的分类
第二节 办公建筑环境与标识系统
一、办公建筑类型
二、办公建筑环境的整体设计与环境标识
三、办公建筑环境标识系统
第三节 文化性建筑环境与标识系统
一、文化性建筑概述
二、文化性建筑环境标识系统的主要特点
第四节 商业建筑环境与标识系统
一、商业建筑环境概述
二、商业建筑环境标识系统的主要特点
第五节 交通建筑环境与标识系统
一、交通建筑环境概述
二、交通建筑环境标识系统的主要特点
第三章 公共环境标识系统设计的程序与原则
节 公共环境标识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切入点
第二节 公共环境标识系统设计要素及程序
第三节 公共环境标识系统的制作与安装
第四章 公共环境标识的形态与风格
节 公共环境标识的形态概述
第二节 公共环境标识的形态要素设计
第三节 公共环境标识的风格设计
正文采图
作品赏析
参考文献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的那个绝佳的平衡点。很多时候,我们学习设计理论,总觉得离实际应用有点远,而一些实践类书籍又过于零散,缺乏系统性。但《公共环境标识设计》这本书,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在介绍核心设计原则之后,会立刻辅以大量的案例研究,而且这些案例的选取都非常有代表性,涵盖了城市公共空间、商业空间、交通枢纽、文化场馆等多个领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可达性”的设计章节,作者详细讲解了如何为不同人群(例如视障人士、行动不便者)设计标识,这在很多国内的设计教材中都是比较少见且深入的。书中通过大量的图示和尺寸标注,直观地展示了无障碍设计在标识系统中的具体体现。此外,关于“一致性”和“延展性”的讨论也让我受益匪浅。在设计一个大型项目时,如何确保整个标识系统的统一风格,同时又能根据不同场景进行灵活调整,这本书给出了非常系统的方法论。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教材,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掌握扎实的设计技能,更能培养我们对社会责任和用户体验的深刻理解。
评分作为一名多年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的从业者,我偶然间翻阅了这本《公共环境标识设计》。说实话,我原本以为它可能更侧重于为初学者打基础,但没想到,这本书的内容之扎实、分析之透彻,着实让我感到惊喜。它没有回避那些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设计问题,比如如何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保持标识系统的生命力,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如AR技术)来增强标识的信息传递效果,以及如何处理不同文化符号在跨地域应用中可能产生的误解。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学术化,但又不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语言精炼,逻辑清晰。作者在论述过程中,经常会引用一些国内外权威的设计理论和研究成果,并结合实际项目进行批判性分析,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非常欣赏。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公共环境标识设计的意义,不再仅仅将其视为一种视觉元素,而是将其看作是构建城市形象、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社会沟通的重要媒介。我尤其赞同书中关于“可持续性”的理念,强调设计应考虑到材料的环保性、维护的便捷性以及信息更新的长期性。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框架。
评分我是一个对细节非常在意的人,尤其是涉及到公共空间的设计。这本书在细节上的处理让我感到非常舒服。它不仅仅是展示漂亮的完成品,更重要的是,它会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比如,在讲解色彩的选择时,它不仅仅列举了不同色彩的心理暗示,还会告诉你这些色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表现,以及如何避免色彩在特定环境下的视觉干扰。又比如,在讨论字体的时候,它会从字体的易读性、视觉冲击力,乃至字体的“情感表达”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提供具体的字库推荐和使用场景建议。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故事性”的章节,作者强调公共环境标识不仅仅是提供信息,更应该能够讲述属于这个空间的故事,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它通过一些非常生动和具有创意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将地域文化、历史记忆融入到标识设计中,让冰冷的指示牌变得有温度、有灵魂。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但内容却非常深刻,让我这个非科班出身的爱好者也能从中获益良多。它让我意识到,好的公共环境标识设计,其实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需要设计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扎实的设计功底以及对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艺术院校设计类学生的一剂良药!我当初选择这本书,纯粹是因为看到“高等艺术设计专业系列教材”这几个字,觉得官方出品,质量应该有保障。翻开之后,果然没让我失望。它不仅仅是简单罗列一些公共环境标识的设计案例,而是深入剖析了标识设计背后的逻辑和理念。从色彩心理学在标识中的应用,到字体选择如何影响信息传达的效率,再到不同文化背景下标识设计的考量,这本书都做了非常详尽的阐述。尤其是它提出的“信息层级”概念,让我一下子茅塞顿开,明白了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标识“不好用”,是因为信息传达的优先级没有做好。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到位,不仅仅是展示“好看”的图,更重要的是分析了这些设计是如何在实际环境中解决问题的,比如在人流密集的交通枢纽,如何通过简洁明了的图形来引导方向,又比如在公园景区,如何通过富有地域特色的标识来提升文化体验。这本书的图文并茂,很多细节都处理得非常精致,阅读体验非常好。我觉得,对于任何想要在这个领域深入学习的学生来说,这本书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石。它教会的不仅仅是“怎么做”,更是“为什么这么做”,这对于培养设计师的独立思考能力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符合我这种需要快速抓住重点的学习者。它没有冗长的序言和不必要的铺垫,而是直接切入主题。第一章就提出了“公共环境标识设计的核心要素”,紧接着就逐一深入讲解,比如“功能性”、“识别性”、“导向性”等等,每一个要素都配有清晰的概念解释和丰富的图例。我非常喜欢它在讲解“导向性”时,引入的“信息流”和“行为路径”的概念,这让我能够从用户的实际体验出发,去思考如何设计最有效的引导标识。书中对于不同类型公共空间的标识设计,也有非常细致的区分和案例展示,比如机场的标识设计侧重于效率和国际化,而公园的标识设计则更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和文化元素的体现。这一点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实用,因为它能够帮助我根据不同的场景需求,去调整设计策略。此外,它还提到了关于标识的“维护和更新”问题,这在很多其他教材中都会被忽略,但实际上,这对于一个标识系统的长期有效性至关重要。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能够更加全面和系统地考虑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