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植物病理学 |
| 作者 | 董金皋,康振生,周雪平 |
| 定价 | 59.80元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030472410 |
| 出版日期 | 2016-02-01 |
| 字数 | 618 |
| 页码 | 388 |
| 版次 | 0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共10章,讲述了植物病原物种类、寄主与病原物的互作、侵染性植物病害的发生、流行和预测、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控、谷类作物病害、薯类作物病害、经济作物病害、蔬菜病害、果树病害等主要内容。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农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的专业基础教材,也可供农业从业人员、植物保护、植物检疫工作者等相关领域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刚收到这本《植物病理学》,迫不及待地翻阅了一下,虽然我主要关注的是病害的田间诊断和防治技术,这本书的侧重点似乎更偏向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封面设计简洁大气,科学出版社的出品质量一贯让人放心,纸张触感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很有分量。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其中关于病原菌分子机制的部分,比如它们如何侵染植物、如何产生毒素以及植物如何进行抗性反应等。虽然书中可能不会直接提供具体的病虫草害防治“秘方”,但我相信深入理解这些基本原理,对于我以后解决实际问题会有很大的启发。特别是关于病原菌与植物互作的分子信号通路,这部分内容如果能够写得深入浅出,对我这样的实践者来说将是宝贵的财富,能够帮助我从更深层次理解为什么某种防治方法有效,或者某种病害会如此顽固。我尤其期待书中在植物免疫学和抗性育种方面的内容,这代表了未来植物病害防治的方向,掌握了这些前沿知识,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农业生产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应该能让我在这方面获得系统性的提升。
评分这本书刚到手,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从目录和前言来看,它应该是一本非常全面的植物病理学教材。我个人的兴趣点在于植物抗性机制的研究,尤其是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培育和鉴定具有抗性的品种。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是否深入,是我比较关注的。如果它能详细介绍当前植物抗性育种的主要技术路线,比如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编辑等,并提供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对我来说将是非常有价值的。此外,我也对书中关于植物免疫信号通路和抗性基因的阐述很感兴趣,了解这些深层次的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如何抵御病原菌的侵染,以及如何通过科学手段来增强植物的抗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设计和实施抗性鉴定试验的指导,以及在实际育种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评分收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它厚重的篇幅所吸引,粗略翻了几页,发现这似乎是一本非常“硬核”的学术著作,对于我这种更偏好实践操作的农技推广人员来说,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去消化。我比较期待的是书中关于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的介绍,比如如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如何进行致病性测定,以及一些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虽然我平时接触的更多是直接的田间观察和经验判断,但系统了解这些科学的研究手段,对于提升我工作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至关重要。例如,如果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病原菌鉴定技术,并配以清晰的图示,那我就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尝试运用,而不是仅仅依靠经验。此外,对于一些疑难病害的诊断,如果能提供一套科学的排查思路和方法论,将极大地帮助我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当然,我理解学术著作的特点,可能不会像通俗读物那样轻松易懂,但如果内容足够扎实、逻辑清晰,并且能够引导读者思考,那么即使需要花费更多精力,也是非常值得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我很喜欢,科学出版社的出品总能给我带来惊喜。虽然我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植物病理学的一些基础概念和分类,特别是关于真菌病害和细菌病害的形态特征、传播途径以及常见的防治策略。这本书看起来内容相当丰富,我希望能从中找到关于植物病理学发展史的介绍,了解这项学科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至今的,以及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那些经典案例和重要发现。同时,我也对书中关于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之间复杂相互作用机制的阐述非常感兴趣,毕竟这直接关系到我们理解病害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如果书中能够详细讲解不同类型病原菌侵染机制的差异,以及植物的防御反应机制,我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某些病害会如此难以防治。另外,对于一些具有重大经济影响的植物病害,如果书中能进行案例分析,并深入剖析其发生原因和防治难点,那将非常有启发性。
评分收到这本书,我仔细看了一下目录,发现它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我个人比较关注的是植物病理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特别是如何利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来指导病害的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治。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当前主流的植物病害监测技术,比如遥感、GIS以及大数据分析等在病害监测中的应用。同时,我也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制定科学有效的病害综合防治策略的指导,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以及抗病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结合应用。对于一些区域性、季节性突出的病害,如果书中能有深入的案例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建议,那将非常有帮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病害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更有效地进行病害管理,降低农业生产中的风险,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