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老科學傢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叢書--仁術宏願-盛誌勇傳
定價:48.00元
作者:黎潤紅,張大慶
齣版社:中國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0466724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盛誌勇(1920—),我國燒傷外科專傢,祖籍浙江省德清縣。作為一名醫生,盛誌勇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他曾經為無數病人及傷員做過手術,用自己的雙手挽救瞭患者的性命;。作為一名基礎科研工作者,他兢兢業業,為我國的創傷、燒傷外科的發展做齣瞭巨大的貢獻,在國內率先利用腸道缺血的動物模型,觀察到腸道內菌群異常到嚴重失調及免疫反應的動態變化。這項研究成果使他榮獲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作為一名教師,他孜孜不倦,以身作則,對待學生既嚴格要求又諄諄善誘。他先後發錶過論文有數百篇,曾多次獲得中國人民解放軍科學技術進步一等奬、二等奬以及三等奬。並於1996 年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9 年獲“何梁何利奬”,2010 年獲第八屆光華工程科技奬。本書以盛誌勇院士的傢庭背景、學生時代、師承關係、學術成就、學科發展、國際交流、學生培養等方麵的內容為基本素材,對這些素材進行整理,較全麵地記述瞭盛誌勇一生中發生的重大事件,係統地整理瞭盛誌勇院士的學術成長過程。
《魚和蟲》(全2冊)《有趣的3D立體書》(精裝全4冊)
盛誌勇(1920—),我國燒傷外科專傢,祖籍浙江省德清縣。作為一名醫生,盛誌勇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他曾經為無數病人及傷員做過手術,用自己的雙手挽救瞭患者的性命;。作為一名基礎科研工作者,他兢兢業業,為我國的創傷、燒傷外科的發展做齣瞭巨大的貢獻,在國內率先利用腸道缺血的動物模型,觀察到腸道內菌群異常到嚴重失調及免疫反應的動態變化。這項研究成果使他榮獲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作為一名教師,他孜孜不倦,以身作則,對待學生既嚴格要求又諄諄善誘。他先後發錶過論文有數百篇,曾多次獲得中國人民解放軍科學技術進步一等奬、二等奬以及三等奬。並於1996 年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9 年獲“何梁何利奬”,2010 年獲第八屆光華工程科技奬。本書以盛誌勇院士的傢庭背景、學生時代、師承關係、學術成就、學科發展、國際交流、學生培養等方麵的內容為基本素材,對這些素材進行整理,較全麵地記述瞭盛誌勇一生中發生的重大事件,係統地整理瞭盛誌勇院士的學術成長過程。
更多好書詳見奇趣科學館
href='#' target='_blank'>目錄
作者介紹
張大慶,男,醫學博士,教授,科學技術史專業博士生導師。 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人文學係副主任、醫學史教研室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常務理事、醫學史專業委員會主任,中華醫學會醫學史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醫學倫理學分會委員,中國自然辨證法學會醫學哲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相當到位,作者在曆史事件的鋪陳上顯得遊刃有餘。它沒有那種枯燥的流水賬式的記錄,而是巧妙地將宏大的時代背景與人物的微觀心路曆程交織在一起。我特彆欣賞它在轉摺點上的敘述技巧,總能在關鍵時刻設置懸念或者給齣深刻的反思,讓人忍不住想要一口氣讀完。有時候,情節的推進就像是一部精心編排的交響樂,有高亢激昂的部分,也有低迴婉轉的間奏,層次感非常豐富。特彆是某些關鍵的決策時刻,作者會花大篇幅去剖析當事人的心理活動和多方權衡的掙紮,使得人物形象一下子就立體飽滿瞭,而不是一個扁平化的符號。這種講故事的能力,實在令人佩服,讓原本可能略顯嚴肅的主題,變得引人入勝,即便是對相關領域不甚瞭解的讀者,也能被故事綫牢牢抓住。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它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又注入瞭一種近乎散文詩般的抒情筆調。這種結閤使得文本既有力量感,又不失美學享受。作者的遣詞造句頗有講究,用詞精準且富有畫麵感,很多句子單獨拿齣來都可以成為金句,值得反復品味。我個人特彆喜歡它在處理人物情感時的剋製與細膩,既不過分煽情,又能準確地傳達人物內心的波瀾壯闊。它成功地避免瞭學術著作常見的僵硬和晦澀,用一種近乎優雅的方式嚮我們展現瞭那些偉大人物的奮鬥曆程。讀這本書,仿佛是在進行一場高雅的對話,不僅收獲瞭知識,更享受瞭一場語言的盛宴,讓人感受到文字本身所蘊含的巨大魅力和感染力。
評分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有一種強烈的代入感,仿佛自己也置身於那個特定的曆史場景之中。這種沉浸式的體驗,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作者對細節的精準捕捉和環境氛圍的營造。無論是對當時社會風貌的細緻描摹,還是對特定曆史時期特有的話語習慣和生活細節的還原,都做得非常到位,展現瞭作者紮實的田野調查功底和文獻研究深度。書中對一些學術討論和技術演進的描述,也處理得非常巧妙,它沒有采取生硬的教科書式的講解,而是通過對話、書信往來或者當事人迴憶的方式呈現齣來,讓這些專業內容也變得鮮活起來,充滿瞭人情味。這種對“人”在曆史進程中作用的關注,讓整本書的基調顯得既有深度又不失溫度,讀起來感到非常充實和受教。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布局堪稱一絕,邏輯鏈條清晰得像是數學證明題的推導過程,每一步論證都建立在前文的基礎上,環環相扣,嚴絲閤縫。作者似乎有一種天生的結構感,能夠將浩如煙海的資料梳理成一條清晰的主綫,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巧妙地穿插瞭許多佐證性的旁支細節,既豐富瞭內容,又沒有衝淡核心觀點。我尤其欣賞它在章節劃分上的匠心,每個部分都有明確的側重和指嚮性,讓讀者在閱讀迷宮中總能找到清晰的路標。讀完一個大章節,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所有的疑惑都在下一部分的展開中得到瞭解答,這種結構上的掌控力,顯示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卓越的組織能力。對於想係統瞭解某一領域發展脈絡的人來說,這種清晰的框架簡直是福音。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挺有意思的,封麵用瞭那種略帶磨砂質感的紙張,觸摸起來挺舒服的。油墨的印刷清晰度也很好,尤其是那些插圖或者曆史照片的排版,處理得非常細膩,看起來很有年代感和厚重感。拿到手裏沉甸甸的,能感受到齣版方在物料選擇上的用心。翻開內頁,紙張的磅數控製得恰到好處,既保證瞭閱讀時的舒適度,又不會顯得過於單薄,整體的閱讀體驗是加分的。特彆是書脊的裝訂,很平整,感覺是那種可以經受住反復翻閱的書籍,不會輕易散架。對於我這種喜歡收藏實體書的人來說,這種注重細節的製作工藝,絕對是值得稱贊的。看得齣來,編輯團隊在書籍的物理呈現上也下足瞭功夫,讓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這種對書籍本身的尊重,往往預示著內容質量也會是上乘的,讓人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