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价值评估研究 农业/林业 书籍 |
| 作者: | 李珍 |
| 定价: | 68.0 |
| 出版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8-03-01 |
| ISBN: | 9787511553447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小16开 |
| 内容简介 | ||
| ||
| 目录 | |
| 1引言1.1研究背景1.2研究目的和意义1.2.1研究目的1.2.2研究意义1.3研究范围的界定1.3.1研究范围1.3.2研究对象1.4国内外研究现状1.4.1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概念和法律依据的研究1.4.2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的特点和价值影响因素研究1.4.3在抵押目的下资产评估价值类型选择的研究现状1.4.4抵押目的下资产评估其他要素选择的研究现状1.4.5资产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1.4.6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1.4.7评估方法中参数确定的研究现状1.4.8蒙特卡洛模拟在资产评估中的应用研究现状1.4.9总结1.5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1.6研究方法1.7主要的创新点 2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2.1相关概念2.1.1森林资源与林权2.1.2资产与森林资源资产2.1.3抵押与抵押权2.1.4资产评估与森林资源资产价值2.2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2.2.1价值理论2.2.2博弈理论2.2.3资产评估要素2.3本章小结 3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价值评估在我国的应用现状3.1数据来源3.2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价值评估业务的发展趋势3.3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价值评估的要素选择3.3.1价值类型的选择情况3.3.2评估基准日的选择情况3.3.3评估前提假设选择情况3.4评估方法的应用情况3.5对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价值评估业务发展现状的思考3.5.1理论问题认识不清,评估缺乏准则指引3.5.2评估方法参数选择缺乏科学依据,评估结果随意性大3.6本章小结4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中的价值分析4.1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形成4.2森林资源资产价值的影响因素分析4.2.1自然因素4.2.2经济因素4.2.3法律和政策因素4.2.4社会环境因素4.3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价值评估的特殊性分析4.4本章小结 5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价值评估的理论分析5.1理论分析的总体思路5.2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价值评估的本质和目的5.3价值类型的博弈分析5.3.1价值类型的对比5.3.2博弈论与森林资源资产抵押价值类型的选择5.4其他评估要素的选择5.4.1森林资源资产抵押价值评估的原则5.4.2森林资源资产抵押价值评估的前提假设5.4.3森林资源资产抵押价值评估的评估基准日5.4.4由评估目的和价值类型所决定的评估方法5.5本章小结 6三种方法确定森林资源资产抵押价值的比较与适用性分析6.1市场法在森林资源资产抵押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分析6.1.1市场法应用的基本原理6.1.2市场法计算森林资源资产抵押价值的适用性分析6.2收益法在森林资源资产抵押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分析6.2.1收益法应用的基本原理6.2.2收益法计算森林资源资产抵押价值的适用性分析6.3成本法在森林资源资产抵押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分析6.3.1成本法应用的基本原理6.3.2成本法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应用的特点6.3.3成本法计算森林资源资产抵押价值的适用性分析6.4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的选择6.5本章小结 7三种方法在抵押价值评估中参数的确定方法及存在的不足7.1市场法确定森林资源资产抵押价值参数的选择和存在的不足7.1.1木材销售收入的确定方法及存在的不足7.1.2木材生产经营成本的确定方法及存在的不足7.1.3合理利润率的确定方法及存在的不足7.2收益法确定森林资源资产抵押价值参数的选择和存在的不足7.2.1收入要素的确定方法与存在的不足7.2.2成本要素确定方法与存在的不足7.2.3折现率的确定方法与存在的不足7.3成本法确定抵押价值参数的选择和存在的不足7.3.1重置成本参数的确定方法7.3.2利率的确定与存在的不足7.3.3公式结构问题7.4本章小结 8三种方法在抵押价值评估中参数选择的改进思路8.1市场法计算抵押价值参数的改进思路及确定方法8.1.1市场法计算抵押价值参数的改进思路8.1.2木材销售收入的确定方法8.1.3木材生产经营成本的确定方法8.1.4合理利润率的确定8.2收益 |
这本书的选题非常有现实意义。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盘活森林资源,将其转化为可观的经济效益,是摆在许多地方政府和林业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而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恰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作为一名对林业经济发展和金融工具应用都颇感兴趣的读者,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评估方法,探讨其在抵押贷款中的具体操作流程,以及潜在的风险与规避策略。 我想知道书中是否会详细阐述不同类型森林(如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等)在资产评估时的差异化考量,以及如何量化森林的蓄积量、生长周期、生态效益等要素。此外,对于那些非市场化的森林资源(例如,公益林),书中又将如何构建其价值评估模型?金融机构在进行抵押贷款审批时,会重点关注哪些方面?是森林的产权清晰度?林权证的真实性?还是森林的健康状况和管理水平?我希望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不同地区的森林资源抵押贷款实践,包括成功的经验和遇到的挑战,这样能让我对实际操作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
评分我是一名在金融行业工作的专业人士,长期以来,我们关注的抵押物多是房产、土地、企业股权等,但对于如何将生态资源,特别是占地面积广阔、价值难以短期量化的森林,纳入抵押贷款体系,一直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我迫切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套科学、系统、可操作的森林资源资产价值评估方法论。 我想知道,书中是否会就森林资产的评估标准、评估流程、评估报告的规范性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例如,对于森林的生长年限、木材种类、蓄积量、生长周期、甚至未来的更新能力,如何进行精确的量化和估值?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将森林的生态价值(如碳汇功能、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纳入到抵押贷款的评估体系中,并为其赋予经济上的考量?另外,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如何有效识别和管理森林抵押贷款所面临的潜在风险,例如,林权纠纷、森林资源的非法采伐、病虫害侵袭、自然灾害等,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量化的风险评估模型或成熟的风控策略?
评分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林业工程专业的学生,正在为我的毕业论文选题而烦恼。一直以来,我对森林的价值评估和如何让林业资源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充满好奇。这本书的书名《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价值评估研究》立刻吸引了我。我猜想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性的探讨,应该还会包含一些实操性的内容,比如如何进行森林资产的估值、评估的流程、评估中可能遇到的难点以及如何解决。 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常用的森林资源价值评估方法,例如,基于成本法、市场比较法、收益法等,并且说明在不同的评估场景下,哪种方法更适用。对于森林的非使用价值,如生态服务价值,书中是如何处理的?这部分内容对于评估森林的整体价值至关重要,但往往量化起来比较困难。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量化方法或案例,那将对我撰写论文大有裨益。另外,书中对抵押贷款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是否有深入的讨论?例如,贷款违约的风险,森林病虫害、火灾等自然灾害对抵押物价值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保险等方式来分散风险。
评分在当下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如何将“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是许多地方政府和林业从业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一直觉得,森林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产,其价值尚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这本书的书名,正是我一直以来非常关注的焦点——如何通过金融手段,让森林资源“活起来”。 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森林资源资产的构成要素,以及在进行抵押贷款价值评估时,需要考量的关键指标。例如,书中是否会提供一套量化的评估体系,能够将森林的蓄积量、生长速度、木材种类、林下经济收益、甚至其所带来的生态服务价值(如固碳、释氧、水源涵养等)都纳入考量?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探讨不同类型森林(如商品林、防护林、风景林)在抵押贷款评估中的差异化处理方式。另外,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如何克服对森林资源评估的专业壁垒,如何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和控制机制,防止因自然灾害、病虫害或市场波动导致抵押物价值的剧烈波动,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觉得,我们国家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如何将这些“绿色资产”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却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这本书的名字,直击了这个核心问题。我非常想了解,在目前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下,通过森林资源进行抵押贷款的可行性和潜在空间到底有多大。 书中是否会详细解释,对于不同性质的森林(国有林、集体林、个人林),其资产抵押贷款的程序和要求会有哪些不同?评估森林资产价值,除了其本身蕴含的经济价值(如木材产量)外,是否还会考虑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性、市场需求等外部因素?以及,金融机构在为森林资源提供抵押贷款时,会设置哪些具体的风控措施?例如,如何评估林农或企业的偿还能力?如何确保抵押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森林资源抵押贷款成功案例的分析,尤其是那些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典范,那将非常有启发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