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政治哲學:天道 政道 德道 治道 術道 器道 | 作者 | 葉自成 |
| 定價 | 68.00元 | 齣版社 | 上海財經大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564227821 | 齣版日期 | 2017-08-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作者以國際關係研究者的身份,綜采各傢之長,補闕各傢之短,主要從政道、德道、治道、術道、器道五個方麵來全麵理解、分析、解讀的政治哲學,用現代學術研究話語,論述瞭的本體哲學、政治哲學和人生哲學以及其現代藉鑒意義。全書共七篇27章,體例完整,語言樸實,內容精彩,兼具學術嚴謹性和內容可讀性。 |
| 作者簡介 | |
| 葉自成,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北京大學中國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華夏主義”倡導者 |
| 目錄 | |
| 自序:2500年之憾:政治哲學竟無全解! 一、魏晉之前關於政治哲學的主要評述 二、清未及民國主要對政治哲學的論述 三、新中國以來關於政治哲學的主要評述 四、魏源之嘆:政治哲學無全解 緒篇 :其人、其書、其心、其體及全書概述 一、 其人:中國的思想傢 二、《》其書:三個版本 三、《》其心:政治哲學 四、《》其體:天道、政道、德道、治道、術道、器道六維一體 五、本書體係及概述 篇 從恒道、天道、到人道、吃道 章 恒道永恒,非恒常變 一、一道兩麵,永恒無常 二、恒道玄奧,強為之說 三、道體道用,道性道德 四、微觀之道,道之十喻 五、之道與希臘智慧 第二章 天道:天地無主宰,萬物任自然 一、天地無鬼神,神權政治可以休矣 二、天道自然之宇宙生成論 三、天道自然之宇宙演化論 四、天道自然之宇宙秩序論 第三章 吃亦有道,人道則天 一、“吃”的“恒名”、“非恒名” 二、“吃道”與“吃德” 三、“吃”的“為學”:知識與僞知識 四、“吃”的“正道”和“奇道” 五、“吃”裏麵的政治:有道與無道 六、之道:治大國若烹小鮮 第二篇:政治哲學總論 認識論 方法論 無為論 第四章 四觀識道,的認識論 一、推天道及人道 二、自然理性:為什麼要推天道及人道? 三、四觀識道:感性、知性、理性、悟性 四、四個誤解:反“聖”、反“智”、反“知”、反“學”? 五、認識論的三大局限 第五章 一陰一陽:的方法論 一、陰陽思維 二、陰陽:不僅僅是矛盾、轉化關係 三、《》的陰陽之道 四、陰陽之道:政治的本質、規律 五、陰陽:從治人身到治國傢 第六章:的無為論:政治哲學的總原則 一、什麼是“無為”、“無不為”? 二、什麼是“無為而治”? 三、 “消極無為”與“積極無為” 四、道法自然中人的能動性 第三篇:政道 核心價值觀 第七章 道法自然:自然而然與自由 一、關於“自然”的論述 二、“自然而然”與西方“自由”的共同之處 三、“自然中的自由”與西方“自由”的重大區彆 四、的“無為”與哈耶剋的“自發” 五、的“自然而然”與康德的“道德律令” 第八章 民心為心,百姓四自 一、說“民” 二、以百姓之心為心:天下是百姓的天下 三、以百姓之心為心:百姓是善治的評價標準 四、“以百姓之心為心”必然體現為民四自 五、“民自富”創造經濟的繁榮 六、“民自化”創造文化的繁榮 七、“民自正”創造和諧公正的社會秩序 八、“民自樸”創造安泰和諧的風俗民情 九、“民四自”皮毛,漢唐盛世之精要 十 “民四自”=中國式民治:與西方 “選票民主”的比較 第九章 聖人(得道者)損補抑舉,與民共治 一、什麼是“聖”? 二、誰是“聖人”?--莊子的迴答 三、聖人做什麼:公平正義,損補抑舉 四、聖治與民治是什麼關係? 五、 的“損補抑舉”與羅爾斯的“社會正義” 第十章 平等包容: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 一、的平等觀 二、的包容觀 三、思想影響下的百花齊放、百傢爭鳴 第十一章 道法有則,以法治國 一、道生法,法治是道治的必然 二、平等是法治之魂,法治為平等體現 三、法治在於誠信,無誠信就無法治 四、循名究理、公私分明是法治的關鍵 五、司法獨立是法治的基本條件 六、法律製定:因應民心,與時遷移,簡約去繁 第十二章 天下之道:以無事取天下 一、“天下”五解 二、和平、反戰、自衛原則 三、道治國傢是開放國傢 四、大小國傢平等互利 第十三章 天人閤一:人與自然的和諧 一、天地萬物就是自然 二、人法自然的五層關係 三、與西方自然哲學、自然法、自然主義、自然觀的比較 第四篇: 德道 為官之德 第十四章 政治玄德 一、“道”與“德” 二、天道玄德 三、四不玄德與四無玄德 四、“無心”與“善下” 五、政製之玄德 六、為官之德:反官僚主義 第十五章 倡“恒有欲”之德,遏“可欲”之惡 一、“恒有欲”是天道的德性錶現 二、衝突與災難的根源:“罪莫大於可欲” 三、得道者之“欲不欲”之德 四、治身十守 第十六章 三寶之德:慈、儉、不先 一、慈善之德 二、節儉之德 三、“不敢為天下先”與“敢為天下先” 第十七章 無私、擔責、誠信 一、民有私而官無私 二、勇於擔責之德 三、誠信之德 第五篇 治道: 國傢治理的製度、能力、體係 第十八章 論“治” 一、“治”字的含義 二、道傢三治:無為不治、無為而治、南麵而治 三、五種治製:道治、仁治、義治、禮治、霸治 四、的“道治” 五、治道中的重大陰陽關係 第十九章 道治國傢的體係 一、有限-全能?小-大? 二、聖人-道治:三大職能 三、國防外交安全情報機構 四、立法司法機構 五、社會救助機構 六、國傢財政稅收機構 第二十章 道治國傢的治理能力體係 一、執政者七善之力 二、價值吸引力---柔實力 三、對“勢”的把執力 四、因循應變的創新力 五、當機立斷執行力 六、以史為鑒,執道禦今的能力 七、知人善任的能力 第二十一章 道治國傢的治理體係 一、治人事的六個層次 二、事天—環境治理 三、治身—國傢治理的基礎 四、治傢---慈儉為寶 五、治鄉--甘美安樂 六、治國---無為而治 七、治天下---無事取天下 第六篇 術道:一正一奇 一柔一剛 一小一大 第二十二章 治國之術 一、治術不是“君王南麵之術” 二、一正一奇之謂術 三、正奇之術與軍事、經濟四、正嚮建構與反嚮建構 第二十三章 柔弱勝剛強:柔實力 一、“柔弱”的五種含義 二、“柔弱勝剛強”並非力量弱小戰勝力量強大 三、從“柔弱勝剛強”到“柔實力” 四、中國曆史上十種不同的柔實力 五、柔剛並濟是正道 第二十四章 以小觀大,防微杜漸 一、以小觀大 二、圖難於易,為大於細 三、防微杜漸,防範未然 第七篇 器道:道治國傢如何建? 第二十五章 治國之器道 一、說“器” 二、“法自然”與“器” 三、治國之國器 四、治國之道器如何建?的韆古難題 第二十六章 道器之建:改良路綫 一、莊子學派的消極路綫 二、的改良的思想 三、道治思想對越國政權的改良 四、黃老學派對齊國政治的影響 五、道治思想對漢初政治的影響 六、道傢思想對唐政治的改良 七、改良的局限 第二十七章 道器之建:“介然之夢”與“群眾路綫” 一、的“介然之夢” 二、學與教:道治國傢基礎 三、嚮上:上層路綫 四、嚮下:群眾路綫 五、上下如何結閤:天下樂推? 結束語 “小國寡民”:道治理想,之夢 一、呂思勉之嘆:淹晦數韆年的“小國寡民” 二、“國小民少”說,違反“道法自然”的主題 三、“國小民少”說,違反“無為而治”的主題 四、“國小民少”說,違反的史官身份 五、“小國寡民”:“小國之權,寡民之可欲” 六 “小國寡民”:“三有四其”的自然傢園 七 “小國寡民”:開放與和平的傢園 八、“小國寡民”不是柏拉圖的烏托邦 |
| 編輯推薦 | |
| 此書*魅力在於作者以國際關係研究者的身份,綜采各傢之長,補闕各傢之短,在全球視野下研讀《》思想中的政治智慧,意在從曆史文化的角度,通過挖掘古代中國先哲思想中*有藉鑒價值的部分,重塑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力和理論創造力,期望的政治思想精華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中發揮更大作用。同時,在全球社會治理頻遭睏境的現實中,弘揚政治思想中普適的治理理念,或可成為中國吸引並國際政治哲學研究方嚮的文化曆史基因。 正如所言: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思想的現代價值不言而明,無論是官民關係、戰爭與和平、大國與小國,還是依法治國、可持續發展等方麵,我們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有益的分析和獨到的見解。尤其是思想中的“民自富、自化、自正、自樸”和“以民心為心”,既可以為當今社會治理提供古樸的藉鑒,又為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找到傳統之根源。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的“術道”和“器道”這兩部分,可以說是為我打開瞭一個新的視角。我之前接觸的政治哲學,更多地關注“道”的層麵,即終極的原則和價值,但對於如何將這些原則付諸實踐,如何利用工具和方法來達成目標,則探討得相對較少。這本書在這方麵給予瞭我很多啓發。關於“術道”,作者深入剖析瞭各種政治策略、手段的運用,以及它們可能帶來的後果。這讓我意識到,即便是最崇高的政治理想,也需要巧妙的策略來推動。書中對一些曆史事件的分析,也讓我看到瞭“術”在政治鬥爭中的重要作用。而“器道”,我理解為是指政治的“器物”,包括製度、組織、技術等等。作者在這一部分,探討瞭如何構建有效的政治組織,如何利用製度來保障權利,如何運用技術手段來提升治理效率。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信息技術在現代政治中的角色,這與我日常的認知非常契閤。整本書結構嚴謹,邏輯清晰,從“道”的層麵到“術”和“器”的層麵,層層遞進,讓讀者能夠全麵地理解政治哲學在現實中的應用。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最先被“德道”和“治道”這兩個篇章吸引瞭。我一直認為,政治的根本在於“德”,一個國傢的興衰,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統治者的品德和公民的道德水平。書中對“德道”的闡述,不僅僅是強調個人的道德修養,更上升到瞭社會公德、政治倫理的高度,這讓我看到瞭作者對社會責任的深刻思考。而“治道”則進一步將這些德性原則落實到具體的治理實踐中。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如何平衡集體利益與個人自由的討論,這在現代社會尤為重要。有時候,我們過於強調集體主義,可能會壓抑個體的創造力和活力;而如果過度強調個人主義,又可能導緻社會秩序的混亂。作者在這之間找到瞭一個精妙的平衡點,提齣瞭許多具有建設性的見解。此外,書中對於“治道”的分析,還涉及到瞭權力製約、法律公正等方麵,這些都是一個健康政治體不可或缺的元素。閱讀過程中,我能夠感受到作者在曆史的長河中汲取智慧,同時也結閤當下社會麵臨的挑戰,提齣自己的思考,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感,讓這本書顯得格外有深度。
評分我是一個對曆史和哲學都有濃厚興趣的人,所以這本書一齣版我就迫不及待地想讀瞭。我尤其喜歡它對“天道”和“政道”的解讀,這種將宏觀的哲學原理與微觀的政治實踐相結閤的寫法,讓我覺得非常受用。作者在探討“天道”時,並不是枯燥地講授宇宙真理,而是將其與人類社會的運行規律聯係起來,提供瞭一種超越個體局限的視角。這對於我理解社會變遷和曆史潮流非常有幫助。而“政道”的部分,則讓我對國傢治理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我一直對那些關於權力、正義、閤法性的討論很感興趣,而這本書在這方麵給瞭我很多新的思考。特彆是書中對於不同政體優劣勢的分析,以及如何構建一個更人性化、更有效的治理體係的建議,都讓我覺得非常有啓發性。我會在閱讀過程中,經常停下來,對照現實中的一些政治事件進行思考,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理論,更是在提供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論。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給我帶來瞭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特彆是“德道”和“治道”的論述,讓我對政治的本質有瞭更深的理解。我一直認為,政治的最終目的應該是為瞭實現“德”,也就是讓社會變得更好,讓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書中對“德道”的闡釋,不僅僅停留在個人道德層麵,更是將其提升到瞭政治哲學的範疇,探討瞭如何構建一種符閤道德的政治秩序。而“治道”部分,則將這些道德原則具體化,探討瞭如何通過有效的治理來維護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如何平衡不同利益群體,如何處理社會矛盾的討論。這些都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而作者的論述則提供瞭一種更為深刻和全麵的理解。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政治有瞭更成熟的看法,不再局限於錶麵的現象,而是能夠深入到其背後的哲學根基。這本書無疑是我近期閱讀過的最富有啓迪性的一本書籍之一。
評分這本書我確實看瞭不少,尤其是“天道”和“政道”的部分,讓我印象深刻。一直以來,我對政治哲學這個領域都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很多時候,感覺它離現實生活太遙遠,像是在象牙塔裏討論的問題。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試圖將那些宏大抽象的哲學概念,與具體的社會治理和人生實踐聯係起來。比如,關於“天道”,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對宇宙規律的探討,而是引申到如何理解和順應自然的運行法則,這對於理解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有著重要的啓示。而“政道”的部分,則更是直擊要害,探討瞭國傢治理的根本原則,如何構建一個穩定、公正、有效率的政治體係。讀到這裏,我常常會聯想到現實中的一些政治現象,思考其背後的哲學根源。作者的論述有時候會觸及一些非常深刻的哲學思辨,需要靜下心來反復琢磨,但一旦領悟,便會覺得豁然開朗,對許多政治問題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本書並不是一本輕鬆讀物,但絕對是一本值得深入研究和反復品味的著作。它在提供理論框架的同時,也引導讀者進行獨立思考,這正是好的哲學書籍所應具備的品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