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心經

圖說心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唐] 玄奘法師 著
圖書標籤:
  • 心經
  • 佛教
  • 佛學
  • 禪宗
  • 智慧
  • 人生
  • 哲學
  • 修行
  • 圖解
  • 經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甘肅人民美術齣版社
ISBN:9787552705140
版次:1
商品編碼:12232553
品牌:ZITO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04
字數:2900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佛經之寶:《心經》字數極少,含義極深、傳奇多、影響大,佛教徒將其奉為圭臬,尊為成佛的指南,利生的法寶。

  ★全經解讀:以現代手法圖解玄奘譯本,藉鑒古哲大德的真知灼見,輔以通俗白話譯文,逐字逐句講解,內容翔實,可以讓讀者全麵深刻地領悟《心經》的真諦!

  ★一讀就懂:260字濃縮瞭600捲《大般若經》精華,以一目瞭然的圖錶和生動有趣的手繪插圖解讀經典,左文右圖,圖文並茂,讓沒有接觸過佛經的讀者也能瞭悟其中的智慧。

  ★心經的本質:讓我們在麵對睏頓、挫摺和焦慮的時候,提醒我們,迴到當初,去摸清事物的本質,去悟透它,然後直麵它。

  ★隨書附贈經典手抄本:持經、誦經、抄經就是在積功德。隨書贈送乾隆皇帝所書《心經》手跡,無論從書法技巧還是佛學造詣上都是臨摹的精選之作。


  

內容簡介

  

  《心經》在佛學界廣為流傳,是《大般若經》的一部分,並被認為是600 捲《大般若經》的心髓。260 字的《心經》不但將佛教思想的核心概念完整地呈現瞭齣來,還是治愈心病的經。佛經中說:“佛說種種法,為治種種心。”心就是指我們心中的煩惱。而《心經》就是要治我們的種種心,就叫人找到自心,認識自心,明白自心,打破迷情妄執,沐浴佛化,洗滌我們內心的垢穢,使人心平氣靜,進而擁有超脫的智慧,還我們本來清淨的境界。因此,《心經》可以說是幫助我們找迴自心的佛經。

  書中采用準確簡潔的現代圖解手法,一目瞭然的圖錶和生動有趣的手繪插圖,同娓娓道來的文字相得益彰,讓人們在視覺上的享受中獲得一次心靈的礪煉。


  

作者簡介

  原譯:玄奘法師(602-664),是中國唐代旅行傢、譯經傢和高僧,又稱唐三藏。他與鳩摩羅什、不空、真諦並稱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傢。由於玄奘有較高的漢文化素養,又精通梵文,所以他的譯文流暢優美,且忠於原意。他所翻譯的經、律、論三藏聖典精準,譯經的數量繁多。

  編者:施青石,80後,重慶大足人,業餘醉心研究佛教文化十餘年,曾與人共同編撰佛教普及讀物,後至北京從事媒體工作,吸取現代傳播手法編著《圖說金剛經》《圖說心經》等著作。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名人談心經:

  《心經》雖僅二百餘字,但攝全部佛法。——弘一法師

  《般若心經》講的是每一個人切身緊要的一部經;要認識自己,就要用《般若心經》。般若就是讓我們在這個人間更自在的法門!——星雲大師

  般若法門中《大般若經》有六百捲,都是告訴一切眾生如何以智慧成就法身解脫的法門。而《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一捲,便是六百捲《大般若經》的濃縮精要,至於般若法門精髓的精髓,中心的中心,則是中譯習誦的二百六十個字的《心經》。——南懷瑾

  我以為心經能幫我免除苦難,但是最後發現其實是渡。它不會免除,它幫我渡過。——蔣勛★讀者熱評: 閱讀這本《圖說心經》的過程也是一次靜心養心、修身養性的過程,跳齣令人煩惱的思維模式,感覺心底生齣無限的平靜,如海洋如天空,清透開闊。——雲村空靈

  這本書將《心經》的每個字、每句話都解釋得很詳細,還有相關的圖解,就像思維導圖,讓我能透徹地領悟《心經》的精髓。——一字足以見心

  不管是否有宗教信仰,看完後《心經》都會令人心生歡喜,在躁動的現實生活中平靜下來,從容淡定地生活、體味生活中的美好。——滿池清涼

  《心經》為佛法研習的第一步,也是入門必備之篇。該書剖析透徹,生動有趣,在學習經文的同時,亦被佛法的宏大所感動。此書不可錯過!——不過是心有魔債


  

目錄

第一章《心經》的由來與主旨

1.《心經》的起源:260字來源初探/2

2.《心經》與《大般若經》:二者之間什麼關係/4

3.《心經》最早漢譯本的譯者:鳩摩羅什/6

4.流傳最廣的漢譯本:玄奘法師與《心經》的因緣/10

5.《心經》的七個漢譯本:兩個略本和五個廣本/14

6.兩種《心經》:“廣本”和“略本”的區彆/16

7.《心經》般若思想的核心要義:空/20

8.《心經》的精神:明白並破除執著/24

9.《心經》的佛法道理:因緣所生法/28

10.《心經》的人生觀:人生是苦/30

第二章 與《心經》相關的一些問題

1.探討《心經》人物:佛陀在《心經》中的角色/34

2.《心經》說法盛會:有哪些人參加/38

3.《心經》的說法地點:佛陀與觀自在菩薩在哪裏開示/40

4.王捨城:在佛教史上為什麼如此重要/42

5.《心經》的聽眾:三種對象/44

6.《心經》的性質:是“經”還是“咒”/46

7.密教的般若佛母與心經女神:是否同屬一人/48

8.甚深禪定觀修狀態:觀自在菩薩說法/50

9.人們喜歡《心經》的原因:字句簡短,含義深遠/52

10.《心經》的應用:找迴自己的心/54

11.《心經》的文字:《大般若經》的精髓/56

12.《心經》流通分:與一般經典有何不同/58

13.揭諦揭諦,波羅揭諦:《心經》咒語齣自何處/60

14.《大般若經》的說法地:四處/64

第三章 如何讀懂《心經》

1.掌握關鍵佛法詞匯:體會《心經》世界/70

2.瞭解佛法詞匯梵語原意:解開《心經》經文真義/72

3.讀略本,也要讀廣本:更全麵、正確地認識《心經》/74

4.掌握《心經》的修學次第: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和實相般若/76

5.“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八個字的正確念法/80

6.般若等於智慧:玄奘大師為何不直接翻譯/82

7.《心經》淺解:從字麵上瞭解《心經》梗概/84

8.密教《般若心經》的修持法:日日念,經常念/88

9.密教《般若心經》的數珠法:隨身使用,不染一切諸惡/90

10.密教《般若心經》的念誦法:唱真言的規定/92

11.密教《般若心經》的供養法:置神壇的標準/96

12.密教《般若心經》的抄寫:開發自我的妙法/100

第四章《心經》經文詳解

1.經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106

2.般若智慧已達自在之境:觀自在菩薩/110

3.修習般若波羅蜜多的狀態: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114

4.照見五蘊是空無實體:照見五蘊皆空/116

5.利他、救世、利益眾生:度一切苦厄/118

6.智慧第一的佛弟子:捨利子/122

7.色與空兩者相互依存:色不異空,空不異色/124

8.物質現象為空,空也為物質現象:色即是空,空即是色/128

9.心理層麵的四蘊:受想行識亦復如是/132

10.一切法都是空性:捨利子,是諸法空相/134

11.佛的宇宙觀: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136

12.“空”無五蘊: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140

13.六根為空,六塵也不會影響自身:無眼耳鼻舌身意/144

14.一切世間現象皆為空無: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148

15.十二因緣也是空性:無無明,亦無無明盡/152

16.超越四諦:無苦集滅道/158

17.去除對概念名相的執著:無智亦無得/166

18.依據般若甚深智慧證得空性: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172

19.不畏生死,自然沒有任何恐怖:無掛礙故,無有恐怖/176

20.遠離不閤理的思想行為:遠離顛倒夢想/178

21.一切煩惱都已止息:究竟涅槃/186

22.齣現於三世的一切佛:三世諸佛/190

23.以般若波羅蜜多為前導:依般若波羅蜜多故/192

24.無法超越的完全正覺菩提: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194

25.贊嘆般若有極大的力量: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198

26.般若波羅蜜多是偉大的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202

27.離苦得樂,達到涅槃: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204

28.咒語與經文的分水嶺: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206

29.前往、到達:揭諦揭諦/208

30.直接無任何媒介地證悟空性:波羅揭諦/210

31.一起到彼岸去吧:波羅僧揭諦/212

32.成就圓滿的智慧:菩提薩婆訶/214

第五章 讀《心經》還需瞭解的佛法概念

1.法:一切事物,宇宙萬有/218

2.佛:自覺、覺他、覺行圓滿/220

3.三寶:佛、法、僧/224

4.涅槃:不生不滅,永恒安樂的境界/226

5.緣起:諸法由因緣而起/228

6.十二緣起:探求人生痛苦的根源/230

7.心性:心識本來所具的不變不改體性/232

8.無我:沒有眾生所執為實常的自我/234

9.無常:沒有恒常的存在/236

10.因果相續:因因果果,沒有間斷/238

11.有漏皆苦:佛教對苦的緣起的解釋/242

12.三界唯心:一切現象不離“心”/244

13.發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度眾生的誓願/246

14.大乘:著重有利於大眾的行為/248

15.五乘教法:佛教修行的五種教義體係/250

16.菩薩:將自己和眾生一起解脫齣來/252

17.四攝:攝引眾生歸嚮佛道的四個條件/254

18.八宗:中國佛教的八大宗派/256

附錄一

1.藏文版《心經》與玄奘版《心經》咒語的差異/262

2.《心經》密教化的證據/266

3.不同根器運用三科的修行方法/270

4.鳩摩羅什《大品般若經》與玄奘《心經》比較分析錶/272

附錄二

1.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274

2.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三藏法師玄奘譯)/274

3.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摩竭提國三藏沙門法月重譯)/274

4.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譯)/274

5.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敦煌石室本唐國大德三藏法師沙門法成譯)/275

6.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上都大興善寺三藏沙門智慧輪奉詔譯)/275

7.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宋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詔譯)/275


前言/序言

  編者序

  養療心病的良藥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意遠旨深、韆古傳頌的玄妙經句,即是齣自《心經》。《心經》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又略稱《般若心經》,經文隻有260 個字,在佛界的地位卻舉足輕重。

  它和《金剛經》一樣,在佛學界廣為流傳,是《大般若經》的一部分,並被認為是600 捲《大般若經》的心髓。《大般若經》由唐玄奘翻譯,為大乘般若類經典的匯編,號稱“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其作為大乘佛教的基礎理論,主要說明瞭諸法“性空幻有”的道理。性空,指佛所說的一切法(即一切現象)都沒有實在的自性;幻有,指一切法雖然自性空,但並非虛無,假有的現象仍然存在。《大般若經》認為世俗認識的一切對象,均屬“因緣和閤”,假而不實;唯有通過“般若”對世俗認識的否定,纔能把握佛教真理,達到覺悟解脫的境界。

  260 字的《心經》不但涵蓋瞭洋洋600 捲《大般若經》的微言奧義,還將佛教思想的核心概念完整地呈現瞭齣來。如五蘊、六根、六觸、十二處、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諦、六度、究竟涅槃、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等。如此簡練的經文,包含的佛教內容卻如此豐富,因此被佛教徒信奉為圭臬,尊為成佛的指南,利生的法寶。寺廟的早晚課誦本中都有其編錄,將它作為早晚必誦和常誦的一部經典。

  這部經典最早是由後秦著名法師、譯經傢鳩摩羅什傳入漢地的,名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流傳最廣的漢譯本則是後來玄奘大師翻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曆史上《心經》的漢譯本共有十一種,重要的除瞭以上所說的兩個略本外,還有五個廣本,因為本書中都有涉及,不再一一贅述。

  《心經》的“ 心” 字, 梵文原意是“ 心髒”“ 肝髒”, 引申為“ 核心”“心要”,代錶最精要的法義,《大般若經》的濃縮與精要。另外還有一種含義,那就是心之經,也就是治愈心病的經,這對現代人來說更有意義。

  明朝的王陽明曾說:“山中之賊易治,心中之賊難防。”而這“賊”就是內心的煩惱。佛經中也說:“佛說種種法,為治種種心。”“心”就是指我們心中的煩惱。而《心經》就是要治我們的種種心,讓人找到自心,認識自心,明白自心,打破迷情妄執,沐浴佛化,洗滌我們內心的垢穢,使人心平氣靜,進而擁有超脫的智慧,還我們本來清淨的境界。因此,《心經》可以說是幫助我們找迴自心的佛經。

  《心經》自公元402 年被譯介到漢地,就受到瞭人們的普遍喜愛,但是破譯此經卻遇到瞭很大的睏難,因為這其中涉及很多玄奧艱深的佛學理念,並且此經的特點是文約而義深,除非有高僧大德的指引,否則很少有人能將其中的經義領略透徹。這也難怪在以往的諸多佛典注釋書籍中難見其蹤影,就算有也隻見其皮毛。

  我們在編繪這本書的過程中藉鑒瞭古哲大德的真知灼見,並將圍繞《心經》的諸多問題一一呈現齣來,以期撥開它的重重迷霧,讓人們更為真實地領悟和體會《心經》的真諦。

  書中采取準確簡潔的現代圖解手法,一目瞭然的圖錶和生動有趣的手繪插圖,同娓娓道來的文字相得益彰,讓人們在視覺的享受中獲得一次心靈的曆練。

  2017 年8 月

  編者謹識


《圖說心經》:一部穿越時空的智慧畫捲 《圖說心經》並非一本單純的書籍,它是一場深度的時間旅行,一次觸及靈魂的哲學漫步,更是一場視覺與智慧的盛宴。它以極其細膩、生動的方式,將流傳韆年的佛教經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中的深邃哲理,轉化為一幅幅觸手可及的畫麵,讓古老智慧的光芒,在現代讀者的心中重新點燃。 為何選擇“圖說”?—— 讓智慧躍然紙上 《心經》的文字精煉至極,僅二百六十字,卻蘊含著佛教修行的核心要義,探討著“空性”的終極智慧。然而,對於初學者而言,這些文字往往如同一扇緊閉的大門,其深意難以捉摸。而《圖說心經》正是為瞭跨越這道鴻溝而生。它深知,語言的錶達有其局限,而圖像的力量,卻能直擊人心,超越文字的藩籬,觸及更深層的感受和理解。 本書的“圖說”二字,絕非簡單的圖文並茂,而是將每一個字、每一句話、每一個概念,都賦予瞭生動的視覺呈現。它不僅僅是插圖,更是對經文意境的再創造,是理解的催化劑。編撰者深諳中國傳統繪畫的精髓,融閤瞭山水、人物、花鳥等多種繪畫元素,將佛教的宇宙觀、人生觀,以具象化的方式呈現在讀者眼前。 穿越時空,探尋“空性”的真諦 《心經》開篇即言:“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這是整個《心經》的綱領,也是本書深入探索的起點。 觀自在菩薩的凝視: 書中的“觀自在菩薩”,並非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聖像。她可能是一位在靜謐山林中冥思的修行者,也可能是一位在喧囂塵世中觀察內心起伏的凡人。她的目光,穿透錶象,直抵事物本質。本書通過描繪菩薩不同的姿態和環境,讓讀者體會“觀自在”的涵義:時刻保持覺察,不被外界所擾,而是迴歸內心,體察自身。 五蘊的迷局與解脫: “色受想行識”,是我們感知世界的五種基本要素,也是構成“我”的基石。然而,《心經》指齣,這五蘊並非堅固不變的實體,而是因緣和閤的假象。“色”不僅僅指我們的身體,也包括我們所見的萬物;“受”是感受,喜怒哀樂;“想”是思維,概念和認知;“行”是造作,意誌和行為;“識”是意識,瞭彆一切。本書通過富有想象力的畫麵,將這五蘊的生滅變化,幻化齣各種意象。例如,用流動的色彩描繪“受”的無常,用紛繁的綫索象徵“想”的復雜,用鏇轉的齒輪比喻“行”的造作,用不斷變幻的光影展現“識”的虛幻。這些圖像,並非要我們放棄對五蘊的認知,而是讓我們看到它們並非永恒,從而減少執著。 “空性”的無邊風景: “空”並非虛無,而是事物的本來麵目,是事物沒有固定自性、緣起性空的本質。《心經》說“無眼耳鼻舌身意”,這並非否定感官的存在,而是指齣感官所能觸及的世界,並非實有。書中會用抽象而富有禪意的畫麵來詮釋“空性”。例如,描繪廣闊無垠的天空,卻不見一絲雲彩,象徵著空無一物的清淨;或是用透明的窗戶,映照齣窗外的風景,卻又指嚮窗戶本身的虛幻。這些畫麵,引導讀者打破對“實有”的執著,去體會萬事萬物皆因緣而生的無常與虛幻,從而擺脫因執著而産生的苦難。 次第展開,領悟佛法的精髓 《心經》的每一個詞句,都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圖說心經》也遵循著這樣的邏輯,帶領讀者一步步深入。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無明”是煩惱的根本,是眾生因不明事理而産生的愚癡。《心經》在此指齣,當瞭悟“空性”時,無明自然消散,也無需刻意去“盡”它。本書會用生動的比喻來錶現“無明”的糾纏,如藤蔓纏繞的迷宮,或是暗室中的幽靈。而當智慧的光芒照亮時,這些意象便煙消雲散。 “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然的經曆,但《心經》指齣,這隻是五蘊和閤的顯現,並非永恒的定數。當我們體悟到“空性”,便能超越對生死的恐懼。書中可能會描繪四季的更迭,花開花落,來錶現生命的自然循環,但更強調的是,在這些變化中,蘊藏著永恒的“空性”本質。 “無苦集滅道”: 這是佛教四聖諦的精煉錶達。苦的産生、苦的根源、苦的止息、通往止息的道路,皆是因緣和閤的顯現,其本質亦是“空”。書中會用畫麵來呈現這四層含義,例如,描繪人們沉溺於欲望而産生的痛苦,然後展現這些痛苦的源頭,最後指嚮內心的平靜與解脫。 “無智亦無得”: 最高的智慧,並非某種固定的認知或成就,而是超越瞭“有”與“無”、“得”與“失”的對立。當體悟到“空性”,便不再執著於追求知識或成就。本書會用畫麵來錶現這種“無所得”的境界,可能是一泓清泉,靜靜地流淌,不求迴報;也可能是一位禪師,安然自在,瞭無掛礙。 《心經》中的無上咒語——“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這是《心經》的點睛之筆,是開啓智慧的咒語。它意為“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大傢到彼岸去吧,達到覺悟,圓滿無上”。 《圖說心經》會用極其富有張力的畫麵來錶現這個咒語的力量。它可能是一艘在風浪中前行的船,最終抵達寜靜的彼岸;也可能是一隻展翅高飛的鳥,掙脫束縛,飛嚮自由的天空。每一句咒語,都對應著一幅畫麵,引導讀者跟隨咒語的指引,一步步走嚮覺悟。 “揭諦揭諦”: 強調行動,邁齣第一步,走齣內心的迷茫。畫麵可能展現一個人從黑暗中走嚮光明,或者從雜亂中走嚮秩序。 “波羅揭諦”: 指嚮“彼岸”,即覺悟的境界。畫麵可能描繪一個從苦海彼岸的眾生,正奮力劃嚮覺悟的彼岸。 “波羅僧揭諦”: 強調“大傢”,覺悟是普渡眾生,而非獨善其身。畫麵可能展現無數身影,共同邁嚮光明,相互扶持。 “菩提薩婆訶”: 達到究竟的覺悟,圓滿無上正等正覺。畫麵將展現極緻的平靜、祥和與光明,一切圓滿。 不僅僅是經典,更是生活的指引 《圖說心經》並非是束之高閣的哲學讀物,它的智慧,直接關乎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 緩解焦慮與壓力: 在現代社會,人們普遍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焦慮。《心經》中的“空性”智慧,能夠幫助我們認識到,許多煩惱源於我們的執著和分彆。通過圖畫的引導,讀者可以學會放下不必要的擔憂,減輕對得失的患得患失,從而獲得內心的平靜。 提升人際關係: 當我們能夠以“空性”的視角去看待他人時,便能減少嗔恨與抱怨,增進理解與包容。書中描繪的畫麵,會讓我們看到眾生的苦樂,從而生起慈悲之心,以更平和的態度麵對人際交往中的衝突。 找到生命的意義: 在短暫的人生旅程中,我們常常迷失方嚮。《心經》的智慧,指引我們超越物質的追求,去探索更深層的生命價值。本書通過精美的畫麵,展現生命的無常與美好,鼓勵讀者珍惜當下,活齣生命的精彩。 實現心靈的自由: 最終,《圖說心經》的目標,是幫助讀者實現心靈的自由。當不再被欲望、恐懼、執著所睏擾,當我們能夠如實地看待世界,我們便能獲得真正的自由,活齣自在的人生。 《圖說心經》是一次視覺的震撼,是一次智慧的啓迪,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它將古老的智慧,以全新的方式呈現在我們麵前,讓我們在欣賞精美畫麵的同時,也深刻地理解《心經》的精髓,並將這份智慧,融入我們的生活,成為指引我們前行的明燈。這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扇通往智慧彼岸的窗戶,一幅描繪人生終極幸福的畫捲。

用戶評價

評分

初讀之下,我立刻被作者那如行雲流水般的敘事筆觸所吸引。他似乎擁有化腐朽為神奇的魔力,能將那些看似深奧、晦澀的理論,用最貼近生活的語言娓娓道來,仿佛一位慈祥的長者,在暖黃的燈光下,耐心地為你解開人生的種種睏惑。書中對諸多哲理的闡釋,並非是枯燥的術語堆砌,而是巧妙地融入瞭大量的曆史典故和生活化的場景模擬。舉個例子,書中關於“空”的探討,作者沒有直接拋齣高深的定義,而是通過講述一個古代匠人的故事,讓他如何在極簡的工具中創造齣絕世之作,從而讓“空”不再是虛無,而是蘊含著無限可能性的空間。這種敘事的高明之處在於,它尊重瞭讀者的理解能力,並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引導我們去思考更深層次的命題。讀完某個章節,往往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仿佛迷霧散去,看見瞭遠方的燈塔。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一種漸進式的、螺鏇上升的探索過程。我發現自己不是一次性讀完,而是會反復咀嚼其中的某一段話語,每次重讀都會有新的領悟,仿佛書中的文字具有生命力,會隨著我自身心境的變化而展現齣不同的麵嚮。初讀時,我可能隻關注到錶麵的含義,理解為一種行為準則;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再次翻開同一頁時,我開始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更深層次的生命哲學。這種“常讀常新”的特性,證明瞭它內容的永恒價值,而非一時新奇。它像一個智慧的導師,在你的人生不同階段為你提供恰如其分的指引。最終,它促使我開始審視自己的生活目標,思考“何以為人”這一終極命題,從而讓我的日常決策,都帶上瞭一層更為審慎和有意識的底色。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場長期的內在革命,遠超一本普通書籍的價值。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淡雅的水墨風格,配閤著古樸的字體,一看就知道這本書不是那種快餐式的流行讀物,而是沉澱瞭曆史厚重感和文化底蘊的精品。我特彆喜歡它在細節處理上的用心,比如紙張的質感,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散發著一種淡淡的書香,讓人忍不住想立刻翻開它,沉浸在文字的世界裏。內頁的排版也極為考究,字距、行距都把握得恰到好處,即便是初次接觸這類題材的讀者,閱讀起來也不會感到吃力或枯燥。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放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種格調的體現。每一次拿起它,都感覺像是在進行一場儀式,是對知識的尊重,也是對自己內心世界的梳理。這種對形式美的追求,無疑為閱讀體驗增添瞭極大的愉悅感,使得每一次翻閱都成為一種享受,而非任務。那種從指尖傳遞到心底的觸感,是很多現代印刷品無法比擬的,可見齣版方在製作過程中傾注瞭多少心血。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最大觸動,在於它提供瞭一種極其堅實的情感支撐和精神錨點。在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我們的大腦時刻處於超負荷運轉的狀態,焦慮和迷茫如同無形的枷鎖,緊緊束縛著我們的靈魂。這本書像是一劑強效的鎮靜劑,它教導我們如何與內心的喧囂和解,如何從外界的紛擾中抽離齣來,重新聚焦於自身最本質的需求。它不像某些心靈雞湯那樣空泛地鼓吹“積極嚮上”,而是提供瞭一套更為內斂、深邃的自我對話工具。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無常”的論述,作者不是讓人去逃避變化,而是教會我們如何與變化共舞,認識到一切皆是流轉,從而放下對既有狀態的執念。這種深刻的洞察力,讓我在麵對生活中的挫摺時,心態明顯平和瞭許多,不再為得失而過度糾結,真正體會到瞭“隨遇而安”的境界。

評分

與其他同類書籍相比,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令人稱贊,但它絕不是象牙塔裏的清談。作者顯然是做瞭極為紮實的案頭工作,每一個觀點都有其齣處和邏輯推演,但同時,他又能跳脫齣純粹的學院派窠臼,將這些古老的智慧與現代社會的運作模式進行有趣的對接。比如,書中對“定力”的剖析,不僅迴顧瞭古代禪修的傳統,還巧妙地聯係到當代職場人士如何抵禦“多任務處理”帶來的注意力分散。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讓這本書具有瞭極其廣闊的適用範圍,無論你是學生、職場精英,還是尋求內心平靜的退休人士,都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點和實用的方法論。它不是讓你成為一個隱士,而是讓你成為一個在紅塵中修行、清醒且強大的現代人。這種平衡感把握得非常好,既不失深度,又充滿實操性。

評分

讀書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量。多讀一些好書,能讓我們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提高我們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對於各科學習,都有極大的幫助。

評分

很好很好哈哈哈還好還好還好還好

評分

米販子態度很強硬,畢竟,滿場都是賣米的人,隻有他們是買傢,不趁機壓價,更待何時?

評分

消費京東商城數年,深知各産品琳琅滿目。然,唯此寶物與眾皆不同,為齣淤泥之清蓮。使吾為之動容,心馳神往,以至茶飯不思,寢食難安,輾轉反側無法忘懷。於是乎緊衣縮食,湊齊銀兩,傾吾之所有而能買。東哥之熱心、快遞員之殷切,無不讓人感激涕零,可謂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當仁不讓世界充滿愛。待打開包裹之時,頓時金光四射,屋內升起七彩祥雲,處處皆是祥和之氣。吾驚訝之餘甚是欣喜若狂,嗚呼哀哉!此寶乃是天上物,人間又得幾迴求!遂沐浴更衣,焚香禱告後與人共賞此寶。人皆贊嘆不已,故生此寶物款型及做工,超高性價比之慨,且贊吾獨具慧眼與時尚品位。産品介紹果然句句實言,毫無誇大欺瞞之嫌。實乃大傢之風範,忠義之商賈。

評分

想要的書兩套。送朋友一套。大傢都要求讀奌易經,苦於難懂。這下孑好瞭。很快即可入門。喜歡的快入手,早讀早受益。

評分

★ 趣味性強,隨翻隨讀

評分

於是我寫下瞭一小段話,給我覺得能拿到我五星好評的賣傢的寶貝評價裏麵以示感謝和尊敬! 首先,寶貝是

評分

書的質量非常好,相關於心經的方方麵麵介紹的很詳細,在京東活動是買的,京東給力,書也給力,值得推薦

評分

今購的東西,不由得精神為之一振,自覺七經八脈為之一暢,與賣傢您交流,我隻想說,産品實在是太好瞭,你的高尚情操太讓人感動瞭, 本人對此賣傢之仰慕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海枯石爛,天崩地裂,永不變心。交易成功後,我的心情是久久不能平靜, 自古英雄齣少年,賣傢年紀輕輕,就有經天緯地之纔,定國安邦之智,而今,天佑我大中華,滄海桑田5000年,神州平地一聲雷,飛沙走石,大霧迷天,朦朧中, 隻見頂天立地一金甲天神立於天地間,花見花開,人見人愛,這位英雄手持雙斧,二目如電,一斧下去,混沌初開,二斧下去,女媧造人,三斧下去,小生傾倒。 得此大英雄,實乃國之幸也,民之福,人之初也,怎不叫人喜極而泣……看著交易成功,我竟産生齣一種無以名之的悲痛感——啊, 這麼好的賣傢,如果將來我再也遇不到瞭,那我該怎麼辦?直到我毫不猶豫地把賣傢的店收藏瞭,我內心的那種激動纔逐漸平靜下來, 可是我立刻想到這 麼好的賣傢,倘若彆人看不到,那麼不是浪費心血嗎?經過痛苦的思想鬥爭,我終於下定決心,犧牲小我,奉獻大我。 我要以此評價奉獻給世人賞閱,我要給好評……評到所有人都看到為止!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