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PLC与变频器技术项目实训
定价:24.60元
作者:杨玲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2-01
ISBN:9787040334463
字数:
页码:2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等职业学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教学用书
内容提要
《PLC与变频器技术项目实训》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是根据相关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并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写而成。
《PLC与变频器技术项目实训》主要内容包括FX系列PLC的应用、FR系列变频器的原理与操作、数据通信三个模块,以及相关实训。
《PLC与变频器技术项目实训》可作为职业院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教材,亦可供机电类工程人员在维修电工中高级工和技师培训及考证训练时使用,也可作为生产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解决问题的参考指南。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排版和资料的配套性来看,这本书也达到了专业级的标准。清晰的流程图、准确无误的硬件选型建议,以及附带的电子资源中那些可供下载和参考的源代码文件,极大地节省了我的前期准备时间。我最讨厌的就是那种印刷质量差、图表模糊不清的教材,根本无法用于实际参考。但《PLC与变频器技术项目实训》的图文排版非常考究,关键代码块和接线图都用高对比度的方式突出显示,阅读体验顺畅。此外,书末的几个综合性大项目,几乎涵盖了现代制造业中常见的几种典型应用场景,比如物料搬运、包装流水线模拟等。完成这些项目后,我感觉自己已经具备了独立承接小型自动化改造任务的能力,这对于一个正在寻求职业突破的学习者来说,是无价的财富。
评分老实说,我期待的是一本能让我真正“上手”的书,而不是一本只能放在书架上落灰的“参考大全”。这本实训教材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的结构设计简直就像一张精心铺设的技能攀升阶梯。从最基础的I/O点配置、梯形图的逻辑构建,到更复杂的运动控制和数据处理模块,每一步都有配套的实验项目作为支撑。我之前在其他地方学到过变频器的基础参数设置,但总觉得空泛,直到我做了书中关于“恒压供水”的那个项目,我才真正理解了PID控制在实际应用中的微妙之处。书里对不同品牌PLC的编程环境差异也做了适度的介绍,这让我意识到,技术是相通的,但工具的使用却需要针对性。最让我惊喜的是,它没有回避工业通信协议的复杂性,而是用非常直观的图示解释了Modbus等协议的帧结构,这对于准备进入自动化行业的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
评分这本《PLC与变频器技术项目实训》的厚度和内容深度,真让我对实际操作环节充满了信心。我过去接触的教材,要么过于理论化,公式堆砌,让人望而生畏;要么就是实例过于简单,做完后感觉自己只是在走马观花,真正遇到复杂问题就束手无策了。但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务实,它似乎是直接把工厂里的生产线拆解开来,然后用项目制的方式引导我们去理解PLC和变频器是如何协同工作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者来说,那些看似复杂的控制逻辑,在这里被分解成了若干个可以独立攻克的“小关卡”。我特别欣赏它在故障排查这一块的详尽描述,这才是区分理论学习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关键所在。当你在仿真软件里把程序跑通了,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但真正的考验往往在于现场调试,这本书似乎预料到了这一点,提供了大量的“如果…那么…”的场景分析,这对于培养我们的工程思维大有裨益。我感觉我不是在看一本教材,更像是在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做学徒,一步步深入到设备控制的核心。
评分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足,也许是内容实在过于丰富,初次接触时可能会因为信息量过大而感到一丝压力。这本书的知识密度非常高,几乎没有水分,每一个章节都紧密围绕着“实训”这个核心目标展开。它要求读者不仅要动手操作,更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去支撑,这对于那些只追求速成的人来说,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时间。但这恰恰也说明了它的深度和专业性。它不是一本“快餐式”的读物,而更像是一部需要反复研读、不断实践的工具书和指南。它推动着学习者不断挑战自己的认知边界,去探索从简单的逻辑判断到复杂的伺服控制之间的技术鸿沟。总而言之,这本书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教材范畴,更像是一份贴合工业前沿、结构严谨的工程实践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不仅仅在于教会你“怎么做”,更在于让你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很多技术文档只会告诉你某个指令的功能,但这本书却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解释背后的设计哲学。比如,在处理安全连锁逻辑时,它强调了冗余设计的重要性,这让我对程序健壮性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注意到书中对电气原理图的绘制和解读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这在很多纯软件导向的教材中是被忽略的。一个优秀的自动化工程师,绝不能脱离电气基础空谈软件逻辑。书中对变频器参数的讲解,细致到连电机参数的精确输入对节能效果的影响都有涉及,这种对细节的打磨,体现了编撰者深厚的现场经验。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停下来思考,如果我来设计这个系统,我的优化点会在哪里,这本书极大地激发了我主动思考的欲望,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既有知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