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陈式太极拳功夫架与竞技推手
定价:39.80元
作者:陈有刚,李拴成著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3498242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以前我认识的各路英雄好汉,在做出版时多是比较保守的,一是守住“传统”不变,二是守住“*”不露。现如今,很多武术名师在我这里出书已经不是这样二守了,他们更多的是为了推广太极文化而好无保留。陈有刚老师这本书,汇集了他几十年的经验,有学有教,能毫无保留的给大家,纯是出于对太极拳的热爱。小编在此感谢毫无保留的老师们。
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两大部分四个章节。部分全面讲述了老架一路功夫架的特点、健身作用和动作分解及要点。第二部分重点讲述对抗性太极推手的训练方法及技术,这也是广大有志于推手对抗的朋友为关注的部分,所以,这一部分作为了本书的重点。
目录
章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功夫架概述...................................24
一、陈式太极拳的源流及传承…………………………………………………………25
二、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功夫架的特点………………………………………………26
三、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功夫架的桩功………………………………………………28
第二章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功夫架.......................................32
一、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功夫架动作名称……………………………………………33
二、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功夫架动作解析……………………………………………34
第三章 陈式太极拳竞技推手的训练方法.................................128
一、基本功训练………………………………………………………………………129
二、素质训练…………………………………………………………………………143
三、竞技技术教学与训练方法………………………………………………………145
第四章 陈式太极拳竞技推手(散手)的主要招法.........................146
一、捋加采……………………………………………………………………………147
二、迎门靠……………………………………………………………………………148
三、大背………………………………………………………………………………150
四、胯背………………………………………………………………………………151
五、挑闪………………………………………………………………………………153
六、过腿摔……………………………………………………………………………154
七、走化(一)………………………………………………………………………156
八、走化(二)………………………………………………………………………157
九、挒劲………………………………………………………………………………159
十、拿腕………………………………………………………………………………160
十一、合步压腕………………………………………………………………………162
附录 陈式太极拳传承表..............................................164
后记................................................................165
作者介绍
陈有刚:男,国家武术七段,1958年生于河南省温县徐吕村,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陈有刚七岁随其叔父、陈式太极拳大师陈庆州习练陈式太极拳,深得叔父口传身教。后经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等大师分别亲自多方指教,使其全面、深刻、系统的掌握了陈式太极拳的拳理拳法。特别是在竞技性推手训练及跌、拿、走化方面,陈有刚更是出类拔萃、硕果累累、蜚声太极拳坛。李拴成:男,国家武术七段,1949年出生。12岁拜当地名师李万和习“子路八卦拳”,1984年从陈小旺大师、陈正雷大师学习“陈式太极拳”。出版有《子路八卦拳》及《 陈氏太极拳的内气及练习方法》等武术专著及论文。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我最初是冲着“推手”那部分内容才决定购买的,因为相比套路练习,实战应用的技法对我更有吸引力。这本书在阐述推手技巧时,处理得非常成熟和老道,没有过多渲染那种花哨的“一招制敌”,而是着重于“听劲”和“化劲”的内功基础训练。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去描述如何通过特定的站桩和定步练习,来培养对来力方向和力度的微妙感知,这一点非常关键。他将推手比喻成一场复杂的“动态博弈”,强调的是“知己知彼,后发制人”的智慧,而不是单纯的力量对抗。书中还穿插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小窍门”,比如在特定角度下如何利用身体的“空档”来瓦解对手的结构,这些经验之谈,往往是教科书上难以记载的“心法”。读完这部分,我立刻去和武馆里的同伴切磋,那种对来力的捕捉和随势引化的能力,确实有了肉眼可见的进步,感觉自己终于抓住了推手技艺的精髓所在,而不是停留在僵硬的招架上。
评分整本书的行文风格给人的感觉是沉稳、内敛而又充满力量的,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注重分寸感。他从不使用夸张的辞藻来鼓吹陈式太极的“无敌”或“天下第一”,而是以一种非常谦逊、实事求是的态度,引导读者去体会这种武学体系的自洽和完整性。在讲解完复杂的理论和技法后,每一章节的末尾都会有一个简短的“内省与体悟”小结,鼓励读者回归自身的感觉,去感受气血的流动和身体的反馈,这种引导方式非常有利于培养习武者独立思考和内省的能力。我发现,这种由外向内、层层深入的叙事结构,使得学习过程充满了一种探索的乐趣,让人感到自己不是在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主动地与古老的智慧进行对话。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教授了具体的动作,更在于它培养了一种看待问题、处理矛盾的哲学视角,对于提升个人心性修养,亦有潜移默化的助益,这才是真正优秀的武术著作所应具备的品格。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深沉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字体,散发出一种内敛而又厚重的古典韵味,初次拿到手里,就感觉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武术教材,更像是一部沉淀了岁月智慧的典籍。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相当考究,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色,不仅对手眼非常友好,阅读起来也倍感舒适,长时间翻阅眼睛不容易疲劳。尤其要提的是,书中对每一个动作的图解,简直是精雕细琢,摄影师和绘画师的功力可见一斑。每一个招式的分解动作,都用多角度的特写和清晰的箭头指示,甚至连脚尖的微小转动、眼神的望向都标注得一丝不苟,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救星般的存在。我记得我以前买过一些其他出版社的太极书,图示模糊不清,常常需要反复揣摩才能领会一二,但这本书不同,它仿佛有一位耐心的名师在你身边,手把手地指导你,那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读者的负责。这种从外到内的品质感,极大地激发了我学习的兴趣,让人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去探究其中蕴含的深厚内功。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沉浸在第一章节对“浑圆一体”理论的阐述中,这本书在理论深度上远超我预期的纯粹的招式讲解。它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口诀罗列上,而是深入剖析了陈式太极拳中“棚、捋、挤、按”这些基本劲力的哲学基础和物理原理。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古代典籍和现代生物力学概念来佐证其观点,比如讲解“捋”劲时,书中竟然细致地分析了杠杆原理在人体关节上的应用,这使得原本感觉虚无缥缈的内劲,变得有迹可循、可以量化。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不迷信传统、敢于用现代科学思维去重新审视和解读传统武学的勇气。这种跨界的融合,不仅拓宽了我的理解维度,更重要的是,它为我提供了一套可以反复检验和实践的认知框架,而不是仅仅满足于“照猫画虎”。读完这部分,我再回顾自己练习时的一些疑惑,比如为什么有时候使劲了反而不对力,立刻就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本书的理论部分,绝对是值得反复研读的宝典,它让太极从“拳脚功夫”上升到了“智慧功法”的层面。
评分这本书的版式设计,是其专业性的绝佳体现,它完美平衡了阅读的流畅性和技法学习的严谨性。在讲解复杂的套路动作时,排版师采用了左右分栏的布局,左侧是细腻的文字描述,详细拆解了呼吸、意念和步法的配合;右侧则并列放置了高清的、不同阶段的分解图片。这种“文图互证”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更令人称赞的是,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侧重方向和重心的转移,作者甚至加入了虚拟的力线图,用细小的虚线箭头来标示内气的运行轨迹和身体重心的投影,这种可视化处理,是任何传统文字教材都难以企及的优势。我发现,当我对着镜子练习时,可以随时翻到相应页码,对照那些精确到毫米的细节调整自己的姿势。这种对细节的近乎偏执的关注,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参考书,更像是一个可以随时随地携带的、个性化的“私人教练”,它教会的不仅仅是“怎么做”,更是“为什么这么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