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和+-×÷的数学旅行:25段抽丝剥茧的数学探索

123和+-×÷的数学旅行:25段抽丝剥茧的数学探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大卫·伯林斯基David Berlinski 著
图书标签:
  • 数学
  • 科普
  • 儿童
  • 益智
  • 探索
  • 思维训练
  • 算术
  • 趣味数学
  • 教育
  • 亲子阅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141055
商品编码:2972937282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123和+-×÷的数学旅行:25段抽丝剥茧的数学探索

:38.00元

售价:25.8元,便宜12.2元,折扣67

作者:大卫·伯林斯基(David Berlinski)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2-01

ISBN:978730814105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数学家向来设想数学就像一个城市,城市天际线矗立著三座雄伟的高塔。这三座雄伟的建物分别致力於“几何”、“分析”和“代数”,探究的对象各是空间、时间及符号和结构。本书诉说的正是这个数学城市的故事,主人翁是自然数、0、负数和分数。 文笔如诗的数学家伯林斯基在这部**力作中,选择了*基础的问题:数字是什么?加减乘除究竟是怎样运作的?几何和逻辑又是什么?伯林斯基致力发掘看似单纯的问题下的数学之美和复杂性,以浅显的方式说明这些多变又难以掌握的概念。 本书带领我们深入*基本的数学世界,揭露隐藏的奥妙。书中呈现许多历史轶事,涉及各时代*的数学家,读者一窥数学诞生的奥祕,刻画为数学带来献礼的人物,并探索数学对我们为何如此重要。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穿越时空的谜团:失落文明的密码与古老智慧的启示 一部融合了历史考证、符号学解密与哲学思辨的宏大叙事,带你潜入人类文明深处的知识矿脉。 本书并非寻常的探险记录,而是一次对人类认知边界的深度溯源。我们聚焦于那些在浩瀚史书中被遗忘的角落,那些关于“信息”、“结构”与“秩序”的早期尝试。我们的旅程始于美索不达米亚的泥板,穿梭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迷宫,最终抵达玛雅文明的星辰图谱之中。 第一部分:无声的语言——符号的诞生与权力结构 在文字尚未完全定型的前史时期,人类如何记录、传承和控制信息?本书的开篇,将着眼于早期符号系统的形成。 一、泥板上的权力:苏美尔楔形文字的经济学基础 我们不从语言学角度切入,而是从“计量与核算”的视角审视楔形文字的起源。早期的符号系统,其核心驱动力并非叙事,而是对“剩余价值”的管理。我们将分析特定的楔形符号组,揭示它们如何精确地描绘了谷物、牲畜的分配,以及神庙在早期城市国家中的经济霸权。这是一种“被许可的知识”,其复杂性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控制机制。 二、神谕与几何:古埃及的“意图性”书写系统 埃及象形文字,常常被视为艺术与宗教的结合体。然而,本书将深入探讨其在建筑测量与历法制定中的“工程学意义”。我们将特别关注那些刻在墓室墙壁上的铭文,它们不仅仅是祈祷词,更是对法老“宇宙秩序维护者”身份的结构性确认。这些符号,与其说是记录历史,不如说是重申永恒的结构。我们细致比对不同时期金字塔群的布局与特定星象的对应关系,试图还原设计者在宏观尺度上对“时间与空间”的绝对控制。 三、沉默的图书馆:印章与行政效率的早期模型 在两河流域,滚印(Cylinder Seals)是身份与契约的物理载体。这些微小的艺术品上,雕刻着复杂的、重复出现的图案。这些图案的意义,超越了简单的标识。它们代表着一种“可验证的信誉体系”。本书将通过对数千枚印章碎片的交叉比对,构建一个早期商业网络的可视化模型,论证在没有中央集权印刷术的时代,如何通过“物理媒介的稀缺性”来维护交易的可靠性。 第二部分:宇宙的织布机——古代的数学与宇宙论 人类对“可计算性”的探索,往往是伴随着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敬畏。本部分将探究不同文明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嵌入其世界观之中。 四、巴比伦的天空记录:复利与长远规划的思维模型 巴比伦人对行星运行的精确预测,远超其工具的简陋程度。这不是偶然的观测,而是基于“位值系统”的深度应用。我们将详细解析少数几块保存完好的数学泥板,展示他们如何利用六十进制的优势,处理长达数个世纪的观测数据,从而实现了在当时看来近乎神迹的预测能力。这种能力,体现了对“长期趋势”进行建模的早期尝试。 五、德尔菲的箴言: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音律与和谐 从两河的泥板转向爱琴海的哲学思辨。毕达哥拉斯学派坚信“万物皆数”。本书着重分析他们如何将“比例关系”(Ratio)从纯粹的几何学领域,扩展到音乐、天文乃至伦理领域。弦长与音高的精确对应,揭示了一种深刻的信念:宇宙的“内在和谐”是可以被清晰量化的。我们将探讨这种“数即万物”的观念,如何影响了后世西方形而上学的走向。 六、迷失的历法:玛雅数字系统的“零”与“周期性” 玛雅文明在美洲发展出了一套独立且高度精密的数学系统。他们的“零”的概念的独立发展,以及基于二十进位的历法设计,展现了与欧亚大陆截然不同的思维路径。本书将侧重分析《德累斯顿抄本》中记录的“金星周期”,探讨玛雅祭司如何通过对复杂周期的计算,构建出一种“循环往复的宿命论”时间观。这种对周期性的痴迷,与他们对线性时间流逝的淡漠,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第三部分:遗失的链条——炼金术、哲学与知识的隐秘传承 在科学革命到来之前,知识的传播往往遵循着非正规的、隐秘的路径。本章将追溯那些在主流历史叙事中被边缘化的思想流派。 七、亚历山大图书馆的灰烬:文本的脆弱性与知识的断裂 我们探讨知识在历史冲击下的存续问题。亚历山大图书馆的焚毁,不仅仅是建筑的损失,更是“知识网络的瘫痪”。我们将研究那些在动荡中幸存下来的少数手稿,分析它们是如何通过宗教团体、私人收藏家,以“碎片化”的方式延续其思想命脉的。这些幸存的文本,往往是经过了重重筛选和“意识形态净化”后的产物。 八、炼金术士的坩埚:从“转化”到“化学”的思维转折点 炼金术常被简化为对黄金的痴迷。然而,从更深层次看,它代表着一种对“物质本体”的早期探究。本书关注炼金术士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操作细节”——温度控制、反应时间、物质形态的描述。这些看似神秘的记录,实际上包含了对化学过程的早期直觉性理解。我们将解构特定的炼金术符号,探究它们如何作为一种“加密的科学语言”,保护了那些在教会监管下难以公开传播的实验性知识。 九、中世纪手稿中的“边际注释”:学术对话的隐秘空间 在手抄本时代,真正的学术争论往往发生在“文本的空白处”。本书将分析几份重要的中世纪哲学手稿的边际批注(Glossing)。这些看似随意的涂写,实则是不同学者之间跨越时间、空间进行的激烈辩论。通过解读这些“对话的痕迹”,我们可以重构出知识在封闭社群中“自发演化”的复杂生态。 结语:未完待续的探寻 我们最终会发现,人类对秩序、结构与信息的追求,是一个跨越数千年、从未间断的宏大工程。那些古老的符号、晦涩的比例、破碎的文本,共同构建了我们今天认知世界的基石。本书的目的,是点亮历史的侧影,引导读者看到“如何思考”的演变,而非仅仅记录“思考了什么”。真正的旅程,永远在下一页被翻开之前。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了,简单的数字“123”和基础的数学符号“+-×÷”组合在一起,让人立刻产生好奇。书名“数学旅行”更是点睛之笔,暗示着一次充满发现和惊喜的旅程。我一直觉得数学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但这本书似乎打破了我的固有认知。从内容上讲,它不是那种枯燥的定理推导,也不是复杂的公式演算,而是更像是在玩一场智力游戏,将数学的趣味性和逻辑性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场景中。我特别喜欢它“抽丝剥茧”的学习方式,这意味着它不会一下子抛出大量晦涩难懂的概念,而是循序渐进,一步步引导读者去理解和思考。这种学习过程让人感到自信,也更容易激起学习的兴趣。我期待着在这趟“数学旅行”中,能够重新认识数学,发现它隐藏的魅力,甚至找到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数学思维方式。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单单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全新的看待事物角度的启迪。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复杂事物简单化的书籍情有独钟,而《123和+-×÷的数学旅行:25段抽丝剥茧的数学探索》正是这样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书。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弄玄虚的术语,而是用最朴实、最真诚的语言,带领我们走进数学的世界。我非常欣赏它“抽丝剥茧”的学习理念,这意味着它注重的是过程,是思维的锻炼,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这对于我这样喜欢深度思考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场盛宴。这本书的书名就很直接地揭示了它的核心内容,从最基础的数字和运算符号开始,逐步深入,展开一段段精彩的数学旅程。我期待着能在这本书中,看到数学如何从最简单的元素出发,构建出我们所熟知的世界,并且理解它在其中的运作规律。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我通往数学殿堂的大门。

评分

老实说,我拿到这本书时,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因为我一直不是一个擅长数学的人。但翻开第一页,我就被它独特的叙事风格吸引住了。它不像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个老朋友在娓娓道来,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着一个个数学故事。我惊喜地发现,原来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数学概念,竟然可以和我们的生活如此贴近。它通过一些巧妙的例子,将抽象的数学原理变得具体易懂,甚至让你忍不住拍案叫绝。书中的“25段”探索,听起来就充满了内容,而且“抽丝剥茧”这个词,恰恰说明了作者在编排内容时的用心良苦,旨在让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每一个环节。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123”和“+-×÷”这些基础元素的深入探讨,因为有时候,最简单的东西往往蕴含着最深刻的道理。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帮助我克服对数学的恐惧,甚至爱上这门学科。

评分

说实话,看到这本书名的时候,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场充满惊喜的冒险。那个“123”和“+-×÷”的组合,仿佛是一个神秘的密码,预示着里面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数学奥秘。《25段抽丝剥茧的数学探索》这个副标题更是抓住了我的心,它暗示着书中充满了细致入微的讲解,能够帮助我一步步解开数学的谜题。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数学学习不在于死记硬背,而在于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思想。这本书的“抽丝剥茧”正是这种学习理念的体现,它鼓励读者去探索,去发现,去独立思考。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会如何将最基础的数学元素,编织成一段段引人入胜的“数学旅行”。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数学的全新方式,一种能够激发我内在探索欲望的方式。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巧妙,用最简单的数字和符号,勾勒出了数学的广阔天地。书名《123和+-×÷的数学旅行:25段抽丝剥茧的数学探索》更是直击人心,让人立刻感受到一股探索未知的召唤。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看似枯燥的学科变得生动有趣的书籍充满好感,而这本书似乎正是我的菜。它不是那种堆砌公式、讲解理论的传统数学书籍,而是以“旅行”和“探索”的方式,引领读者走进数学的世界。我特别喜欢“抽丝剥茧”这个词,它暗示着这本书的内容详实且循序渐进,能够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渐理解数学的精妙之处。我期待着在这趟“数学旅行”中,能够看到作者如何将最基础的“123”和“+-×÷”这些元素,转化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和智慧的启迪。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是知识的充实,更是一种学习数学的全新视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