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区域货币合作理论与路径
定价:49.00元
售价:33.3元,便宜15.7元,折扣67
作者:习辉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04959874
字数:
页码:2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区域货币合作理论与路径》一书以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和其区域化特征的梳理为起点,结合当前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调整、国际货币合作与货币竞争及区域化发展趋势等诸多因素,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分析区域货币合作的理论原因、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其对国际货币体系均衡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此理论和实践背景下,通过总结欧元区、东加勒比海、海湾地区等目前区域货币合作的经验,分析东亚货币合作的理论根源和经济利益,进一步研究东亚货币合作深化过程中的合作机制,探索实现路径,估算其优区域储备库和优共同货币篮子,并提出了中国在区域货币合作过程中的地位和金融战略。相信这本著作能够把目前区域货币合作的理论和国际实践较为系统地、完整地介绍给国内的读者,同时为决策者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习辉,女,汉族,1978年出生,2011年中央财经大学博士毕业,师从吴晓灵教授,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9年作为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英国杜伦大学访学一年,师从张志超教授。1999年起先后在中国人民银行襄樊中心支行,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反洗钱中心、研究生部工作。近年来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文章十余篇,出版专著2本。
一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美元与黄金的汇兑关系解除后,美元的稀缺程度减轻,5DR并未如设计的那样成为主要储备资产取代美元和黄金,国际储备多元化发展趋势已定。虽然美元仍然是主要的国际货币,但其在国际储备中的占比在逐渐降低,德国马克、欧洲货币单位和日元、瑞士法郎等其他货币开始成为国际储备资产。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发展中国家官方外汇储备90%由六种组成:美元60%,其余是日元、德国马克、英镑、瑞士法郎和法国法郎(R.Gilpin,1989)。同时,虽然黄金被非货币化,但黄金仍然被各国中央银行紧握手中,成为重要的储备资产。
储备的多元化改变了过分依赖单一国家货币的局面,发展中国家开始根据本国情况自主选择外国资产,根据国际经济形势变化调整国际储备结构,多种外汇币种可供选择,也一定程度解决了外汇储备供求关系紧张问题。但是,这些外汇的产生仍然是货币发行国家的逆差。“特里芬两难”问题得到缓解,从一个主权货币到几种主权货币,但问题仍然存在。这些主权货币的币值稳定和其逆差带来的贬值问题依然存在,多种储备货币的稳定性需要国家间的宏观政策协调。由于各国货币软硬变换频繁,外汇储备在集中货币之间转换,再加上国际游资对汇率变化进行投机,外汇市场剧烈波动,加大了各经济体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货币数量和利率汇率政策决策的难度。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薄弱、管理货币的政策经验缺乏及物质、人才和技术的储备不足,在国际贸易和储备管理方面面临重大挑战,管理国际储备的成本大幅增加。20世纪80年代美元和日元汇价变化之战,使持有美元和日元的发展中国家遭受意外损失。此外,持有美元储备的日元债务的发展中国家,美元贬值使得外汇储备损失的同时,债务负担加重;随之而来的发达国家联合干预使美元对日元升值,又导致另一些发展中国家再度受到汇率风险。对于发达国家对汇率的操纵,发展中国家只能承受其带来的汇率风险。
二是汇率制度安排多样化。牙买加体系给与了浮动汇率以合法地位,允许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并存,各国可根据经济情况自主作出本国汇率安排,国际货币体系从此进入以浮动汇率为主体的多种汇率体制共存的阶段。到20世纪80年代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全部施行浮动汇率制度,有联合浮动和单独浮动两种形式。其他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货币或是独立自由浮动;或是钉住美元、英镑等某一强势货币;或者是联系SDR、欧洲货币单位等“一篮子”货币,采用联系汇率(或钉住汇率)制度。
……
篇 导论
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篇 区域货币合作理论
章 优货币区理论
节 优货币区的衡量标准及发展
第二节 优货币区分析方法
第三节 优货币区(OCA)的欧元区案例
第二章 关于东亚货币合作的研究
节 OCA标准在东亚的适用研究
第二节 东亚的货币合作和货币竞争研究
第三章 优国际储备理论
节 国际储备简述
第二节 国际储备充分性测度模型
第三节 优储备理论模型发展脉络
第四章 汇率制度理论和共同货币篮子
节 汇率制度理论及新发展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研究
第三节 东亚共同货币篮子的研究
第四节 优共同货币篮子的测度模型
第五节 优共同货币篮子模型的发展脉络
第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节 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体系
第二节 经济一体化的组织类型
本篇小结
第三篇 区域货币合作的国际实践
第六章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与东亚货币合作历史演进
节 金本位下的国际货币体系(1870-1936年)
第二节 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1976年)
第三节 当代国际货币体系与区域化趋势
第四节 世界上的五大货币合作区
第七章 欧元区货币合作实践
节 经济一体化和货币联盟
第二节 优货币区标准与欧元诞生
第三节 欧元成功运行十年
第四节 欧元区面临的挑战
第八章 东加勒比区域组织及货币合作
节 加勒比共同体
第二节 东加勒比国家组织
第三节 东加勒比中央银行
第九章 非洲区域组织及货币合作
节 非洲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第二节 非洲的货币合作现状及前景
第三节 非洲法郎的由来及演变
第四节 西非经济货币联盟
第五节 西非货币区
第六节 西非经济货币联盟与西非货币区比较
第十章 海湾国家的货币合作
节 海湾合作委员会及货币合作
第二节 海合会经济一体化进程
第三节 海合会货币合作前景分析
本篇小结
第四篇 东亚货币合作路径及实证
第十一章 东亚货币合作的政治经济分析
第十二章 东亚货币合作的货币理论分析
第十三章 渐进的合作路径及制度安排
第十四章 东亚优区域外汇储备库规模
第十五章 东亚优共同货币篮子估算
本篇小结
第五篇 中国的货币战略
第十六章 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战略
参考文献
后记
《区域货币合作理论与路径》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的是那些在多边谈判桌上,各国代表为了一套共同的货币规则而唇枪舌剑的场景。我的期待是,这本书会以一种非常严谨的学术态度,系统性地梳理区域货币合作的理论演变,从古典经济学关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早期设想,到后来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再到当前区域性货币安排的兴起。我猜想书中会涉及大量的经济模型和计量分析,用来验证不同理论的有效性,比如分析货币联盟对成员国贸易成本、通货膨胀水平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书中会不会探讨一些非传统的区域货币合作形式,比如货币互换协议、区域支付系统,甚至是某种形式的“数字货币区”。对于“路径”这个词,我理解它意味着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会详细分析各国在走向区域货币合作过程中所经历的实际步骤,包括如何进行法律法规的协调、金融监管的对接、以及如何处理国家主权和货币主权之间的微妙关系。我相信,这本书会以一种非常务实和前瞻性的视角,为读者揭示区域货币合作背后错综复杂的理论逻辑和实际操作的难题。
评分读到《区域货币合作理论与路径》这个书名,我脑海里闪过的是经济史上一幕幕波澜壮阔的画面。我想象这本书可能会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详细阐述最优货币区(OCA)理论的经典框架,比如蒙代尔提出的弹性汇率、资本自由流动、财政转移支付等标准,并可能进一步讨论新展的理论,比如非对称冲击、劳动力的迁移以及文化认同等软因素的影响。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深入研究那些区域货币合作的具体案例,不仅仅是泛泛而谈,而是能够深入到每一个区域的形成背景、制度设计、政策执行以及最终成效。例如,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在推动区域货币合作方面的努力,又或者非洲区域经济共同体在货币一体化进程中遇到的瓶颈,都可能是书中探讨的重点。我想象作者会详细分析这些合作模式的内在逻辑,是基于共同的贸易利益,还是为了抵御外部金融风险,抑或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关注到货币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搭便车”现象,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来维护合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这本书的书名给我一种预感,它将是一次对区域货币合作深层机制的系统性梳理,提供丰富的理论养分和实践启示。
评分听到《区域货币合作理论与路径》这个书名,我立刻想到的是,这一定是一本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当前全球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在货币领域如何互动与博弈的著作。我脑海中勾勒出,书中会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区域货币合作的动因,比如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提升区域整体经济竞争力、以及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争取更大的话语权。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各种类型的区域货币合作安排,从松散的汇率协调到紧密的货币联盟,并对它们的成功与失败进行案例分析。比如,中日韩三国在推动区域货币合作方面的尝试,又或者拉美地区在建立共同货币过程中遇到的挑战,这些都可能成为书中讨论的素材。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关注到“路径”这个关键词,这意味着作者会详细分析实现区域货币合作的各个阶段和关键步骤,包括如何建立信任、如何进行制度设计、以及如何克服政治阻力和利益分歧。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会是一次对区域货币合作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考察,为我们提供一个理解复杂国际金融关系的全新维度。
评分《区域货币合作理论与路径》这个书名,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它似乎提供了一个观察全球经济合作的新视角。我设想,这本书会从理论层面,深入探讨区域货币合作的根源性问题,比如为什么各国会选择在货币领域进行合作,合作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我猜测书中会涵盖许多关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讨论,但也会涉及更多前沿的理论,例如区域内货币基金的建立、跨境支付系统的互联互通,甚至是数字货币在区域合作中的角色。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解析“路径”这个词。它是否会详细介绍不同区域货币合作模式的演进过程,从早期的探索到成熟的实践?我期待书中能够包含大量的历史案例,比如欧洲共同体时期的货币协调,以及亚洲金融危机后,各国对区域金融合作的反思和实践。我猜测作者会深入分析这些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探讨在不同地区、不同政治经济环境下,区域货币合作的适用性。这本书的书名预示着它将是一次对区域货币合作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梳理,并为未来区域货币合作的发展提供宝贵的洞见。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是《区域货币合作理论与路径》,听到这个名字,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中,各国为了应对外部冲击、促进区域贸易和投资而探索货币领域合作的宏大图景。我想象中,这本书会深入剖析各种区域货币合作的理论基础,比如汇率协调、货币联盟、共同货币的优劣势,以及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经济体中的实践经验。我很期待书中能对像欧洲货币联盟(EMU)这样成功的案例进行细致入微的解构,分析其形成过程中的政治博弈、经济动因以及面临的挑战,同时也能考察那些未竟的尝试,从中吸取教训。此外,我猜想作者还会探讨新兴经济体在构建区域货币合作框架时可能遇到的独特问题,例如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金融市场的成熟度、以及国家主权与合作意愿之间的平衡。从“理论”到“路径”,这个书名暗示了其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我相信这本书会为政策制定者、学者以及对国际金融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视角,帮助理解当前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格局下,区域货币合作的潜力和局限性,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