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科学钓鱼300问(第2版)
定价:19.00元
售价:13.3元,便宜5.7元,折扣70
作者:海音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2-01
ISBN:97875082564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281kg
这是一本为钓鱼爱好者提供科学垂钓方法和钓技的通俗读物。本书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较为系统地讲解了钓鱼必需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包括钓具的选择与使用、饵料的配制方法、鱼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垂钓场点与水域的选择、实用垂钓技巧、常见淡水鱼的垂钓方法、钓鱼安全与身心保健等。 本书不仅是您钓鱼的宝贵指南,也是您获取垂钓知识与技巧的重要渠道之一,愿广大钓者能从中受益。
编 钓鱼与相关科学知识的关系
1.参加钓鱼活动为什么有益于身心健康?
2.科技进步与钓鱼活动有什么关系?
3.为什么说钓鱼技法的基础是科学知识?
4.钓鱼者需要学习和掌握哪些科学知识?
5.参加钓鱼活动为什么要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作指导?
6.怎样提高钓技?
第二编 科学选择和使用钓具
一、鱼竿
7、鱼竿有哪些种类
8、初学钓鱼者怎样选用渔具
9、碳纤维竿的性能特点是什么
10、玻璃纤维竿的性能特点是什么
11、怎样挑选鱼竿
12、怎样保护手竿
13、怎样保护海竿
14、什么是鱼竿的调性
15、怎样使用两用竿
二、鱼钩
16、什么是宽门钩和窄门钩
17、使用长柄钩好还是短柄钩好
18、怎样选用鱼钩
19、怎样绑鱼钩
20、怎样保护鱼钩
三、鱼线
21、常用的鱼线有哪几种
22、鱼线的型号在使用时有什么意义
23、怎样配置鱼线
24、为什么不宜用卷曲的线
25、长脑线的优点是什么
26、钓线以多长为好
27、齐竿线的优越性是什么
28、使用齐竿线时怎样投钩
29、长竿短线的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
四、铅坠
30、怎样巧妙使用手竿铅坠
31、使用海竿铅坠应注意哪些问题
五、浮漂
32、浮漂的作用是什么
33、不同材质的浮漂各有何性能
34、浮漂造型有什么使用意义
35、浮漂有几种样式
36、怎样选用浮漂
六、太空豆
七、连接环
八、支竿架
九、打窝器
十、手竿的长度
十一、手竿绕线轮
十二、清障工具
十三、几种科学的组钩方式
第三编 科学配制和使用饵料
一、科学配制饵料的重要性
二、诱饵的配制
三、诱饵的气味与成分
四、常见的诱饵配方
五、诱饵的使用技巧
六、钓饵的科学配制
七、各种气味饵
八、添加剂
九、蘸饵
十、科学的挂饵方法
十一、钓饵的使用技巧
十二、科学使用商品鱼饵
十三、海竿使用的饵料
第四编 几种实用的钓鱼方式方法
一、手竿底钓
二、悬钓
三、浮钓
四、插竿钓
五、海竿钓
六、卡钩钓
七、拖钩钓
八、台湾钓法
九、悬坠钓
第五编 鱼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
一、鱼的器官及其功能
二、鱼的生活习性
三、氧气是影响鱼生存的致命因素
四、气温水温与鱼的生活
五、水质对鱼生活的影响
六、水生植物与鱼的生活
七、风向风力与鱼的生活
第六编 垂钓的科学方法与技巧
一、科学地选择钓场
二、科学地选择钓点
三、池塘钓
四、肥水塘、老塘难钓鱼之谜
五、在生水中钓鱼
六、在溪流中钓鱼
七、堰坝钓
八、江河钓
九、水库钓
十、夜钓
十一、钓鱼也要讲辩证法
十二、垂钓窍门
第七编 常见淡水鱼的科学钓法
一、鲫鱼
二、鲤鱼
三、鲢鱼、鳙鱼
四、草鱼
五、青鱼
六、鳜鱼
七、鲇鱼
八、黄鳝
九、(鱼感)鱼
十、罗非鱼
十一、黄颡鱼
十二、黑鱼
十三、淡水白鲳
十四、马口鱼
十五、红眼鳟
十六、泥鳅
十七、鲈鱼
十八、虾
十九、翘嘴(鱼白)
二十、鳊鱼
二十一、鳖
第八编 保护自然环境注重身心健康
这本《科学钓鱼300问(第2版)》光看书名就让人心生期待,毕竟“科学”二字在咱们钓鱼圈子里,那可是重量级的标签。我入手这本书大概有小半年了,说实话,它给我的冲击力比我想象中要大得多。我一直以为钓鱼就是个经验和运气的结合体,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在哪里抛竿”或者“用什么饵料”,而是深入到水流、温差、溶解氧量这些硬核的科学原理中去。比如,它对不同天气系统下鱼类的行为模式做了非常细致的解析,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气压变化对鱼鳔的影响,以前我总觉得下雨前鱼口会变好,现在我才知道,这背后是有精确的物理学依据的。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很多看似玄乎的钓鱼现象,都能在这里找到合理的解释,让人豁然开朗。作者的文笔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钓鱼爱好者的那种接地气,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它不是那种堆砌理论的教条手册,更像是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耐心地手把手教你如何用科学的头脑去理解和驾驭自然。这本书简直是钓友们的“武功秘籍”,让你的每一次出钓都充满了理性的决策,而不是盲目的试错。强烈推荐给所有不甘于只做“碰运气”钓手的同仁们。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非常用心,拿在手里质感就很棒,一看就是下了真功夫的。我尤其欣赏它在内容组织上的逻辑性,它不像一些工具书那样把所有知识点零散地堆砌在一起,而是形成了一个非常流畅的学习路径。从基础的水域环境分析,到高级的饵料化学反应,再到不同目标鱼的生物学特性,层次分明,循序渐进。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其中关于“目标鱼类营养需求与诱食剂应用”那一块的内容,我以前配饵料全靠感觉和坊间的秘方,效果时好时坏。但读了这本书后,我开始尝试根据不同季节和鱼的活动周期,精确调整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甚至学会了如何通过添加特定的天然氨基酸来模拟鱼群的“天然食物信号”。这种基于生物化学的配饵方法,真的让我的中鱼率有了质的飞跃。更别提那些实用的图表和公式了,它们不是那种让人头疼的数学题,而是简洁明了的决策工具。对于那种追求钓技精进、不满足于现状的老钓友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知识深度,绝对值回票价。它让钓鱼从一种单纯的休闲活动,升华成了一种结合了生态学、化学和物理学的综合实践。
评分我是在一次钓鱼论坛上听人推荐的这本书,当时还有些将信将疑,毕竟现在市面上的“钓鱼秘籍”太多了,很多都是换汤不换药的重复内容。然而,当我真正翻阅《科学钓鱼300问(第2版)》时,我立刻意识到自己淘到宝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适合快速查询和深入学习相结合。如果你只是想找个快速解决当前问题的办法,可以直接跳到相应的问答部分,效率极高。如果你想系统性地提升自己的理论基础,它后面的延伸阅读和实验指导部分更是宝藏。我特别喜欢它对“目标水域的底质对饵料扩散速度的影响”那一节的分析,以前我总觉得泥底和沙底差别不大,但读完后才知道,底质的孔隙率和吸水性直接决定了你的窝料和诱饵在水底的“留存时间”和“扩散半径”,这对打窝策略至关重要。这本书教会我,成功的钓鱼不是凭感觉,而是精密的计算和对环境的精确控制。它就像一个高精度的导航系统,帮你在复杂的钓鱼海洋中,找到最高效的前进路线。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教你钓到鱼”,它是在教你“如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和行动”。
评分说实话,作为一个已经钓了快二十年的老钓友,我很少会给一本新书这么高的评价,但《科学钓鱼300问(第2版)》确实让我感觉找到了“失落的知识碎片”。这本书最妙的地方在于,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以往很多理论书籍太偏学术,让人望而却步;而很多实践指南又过于草率,缺乏深度。这本书则完美地找到了平衡点。例如,书中详细阐述了“光线穿透深度与不同鱼类视觉敏感度”的关系,这直接指导我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选择抛竿的深度和颜色选择。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涉及到一些比较前沿的“声波诱鱼”的初步探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但作者敢于将这些未被大众广泛接受的、具有前瞻性的理念写进去,足见其广阔的视野和严谨的研究态度。这本书不光对提高我的钓技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和探索欲又被重新点燃了。它让我明白,钓鱼的乐趣,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对未知世界的解密过程。
评分拿到这本《科学钓鱼300问(第2版)》,我第一感觉就是“干货太多,得慢慢消化”。我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人,通常看钓鱼书最怕的就是那些空泛的、王婆卖瓜式的描述,但这本书完全没有这种毛病。它所有的论述都有明确的数据支撑和实验佐证,读起来让人信服力十足。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电子诱鱼器械的科学性辨析”那一章。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号称能“吸引”鱼群的电子设备,我以前也买过,效果嘛,只能说差强人意。但这本书从电磁波对水生生物神经系统的影响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清晰地指出了哪些设计是基于伪科学,哪些设计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以及如何通过更科学的频率和强度来优化效果。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是真正体现了“科学”二字的价值。它教会我如何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市场上的各种钓鱼产品,而不是人云亦云地跟风购买。这本书,与其说是教你钓鱼技巧,不如说是在培养你一种科学的思维模式,让你真正理解水下世界是如何运作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