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通信係統教程
定價:35.00元
售價:23.8元,便宜11.2元,摺扣68
作者:瀋其聰,李有根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11122477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99kg
本書從通信係統的應用和發展齣發,圍繞現代通信的關鍵技術和典型應用係統,全麵、係統地介紹瞭現代通信係統的基本組成、工作原理、技術、性能指標和實際應用。內容包括通信係統概述、通信係統的技術基礎、光縴通信係統、短波通信係統和超短波通信係統、數字微波通信係統、衛星通信係統、數字移動通信係統和現代通信網。
本書適閤作為普通高等院校通信、電子、信息和電氣類專業本(專)科教學用書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供其他相關專業學生或工程技術人員使用。
齣版說明
前言
教學建議
章 通信係統概述
1.1 通信的概念與發展簡史
1.1.1 通信的基本概念
1.1.2 通信的發展簡史
1.1.3 模擬通信與數字通信
1.2 通信係統基礎知識
1.2.1 通信係統的基本組成
1.2.2 模擬通信係統模型與基本問題
1.2.3 數字通信係統模型與基本問題
1.2.4 通信係統的主要性能指標
1.3 通信網基礎知識
1.3.1 通信網的概念
1.3.2 通信網的構成與基本結構
1.3.3 通信網的分類
1.3.4 現代通信網的主要研究內容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2章 通信係統的技術基礎
2.1 信源編碼技術
2.1.1 信源編碼的作用和理論基礎
2.1.2 語音編碼技術
2.1.3 圖像編碼技術
2.2 數字調製技術
2.2.1 調製的概念和作用
2.2.2 調製的實質和分類
2.2.3 數字調製的基本方法
2.2.4 新型數字調製技術及其特點
2.3 信道復用技術
2.3.1 信道復用的概念
2.3.2 信道復用的方法及基本原理
2.3.3 PCM基群幀結構
2.3.4 數字復接技術
2.3.5 數字復接標準
2.4 交換技術
2.4.1 交換的概念、功能和分類
2.4.2 電路交換技術
2.4.3 分組交換技術
2.4.4 ATM交換技術
2.5 其他通信技術簡介
2.5.1 數字基帶傳輸技術
2.5.2 擴展頻譜通信技術
2.5.3 數字通信係統中的同步技術
2.5.4 差錯控製編碼技術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3章 光縴通信係統
3.1 光縴通信概述
3.1.1 光縴通信的概念
3.1.2 光縴通信的特點
3.1.3 光縴通信的發展過程
3.2 光縴傳輸原理及特性
3.2.1 光縴的結構和分類
……
第4章 短波通信係統和超短波通信係統
第5章 數字微波通信係統
第6章 衛星通信係統
第7章 數字移動通信係統
第8章 現代通信網
坦白說,我拿起這本書時,主要是衝著它在數字調製解調部分詳盡的介紹去的。市麵上很多教材對MPSK和MQAM的講解往往止步於星座圖和誤碼率公式,但《通信係統教程》在這裏的處理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它不僅清晰地界定瞭相乾解調和非相乾解調的優劣勢,還巧妙地引入瞭判決反饋均衡(DFE)的概念,並用非常形象的例子說明瞭它如何剋服多徑效應帶來的碼間串擾。書中對於最佳接收機(維特比算法)的推導過程,我足足看瞭三遍纔真正理解其中的動態規劃思想,作者的邏輯鏈條非常緊密,每一步的數學推理都像是環環相扣的鎖鏈,嚴密到讓人不得不佩服。更難得的是,它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通過對噪聲模型(如瑞利分布、萊斯分布)的深入分析,將理論性能與真實世界的復雜環境聯係起來。這本書的份量很足,光是翻閱和消化其中關於同步技術的部分,就花瞭我不少時間,但這種紮實的學習過程,絕對是為未來的專業研究打下瞭最硬的底子。
評分這本書的獨特之處還在於它對“信道”本身的建模和分析極具深度。它沒有將信道視為一個簡單的衰減器,而是將其解構為一係列復雜的物理過程。關於多徑傳播和衰落的討論,簡直是一場精彩的概率論盛宴。書中對瑞利信道和萊斯信道模型的構建過程,以及如何利用這些模型來模擬城市峽榖環境或室內環境,講解得非常透徹,幾乎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從物理現象過渡到數學模型。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時變信道特性的處理,它清晰地區分瞭頻率選擇性衰落和快/慢衰落,並由此引齣瞭時域均衡和頻域均衡的必要性。這種對信道建模的重視,為後續學習OFDM(正交頻分復用)這種基於多載波的復雜技術打下瞭堅實的認知基礎。讀完這部分內容,你會發現,通信係統的性能瓶頸往往不在於你用瞭多先進的編碼算法,而在於你對你所處的“戰場”——信道的理解有多深。這本書教會我的,就是如何去“偵察”和“理解”這個戰場。
評分我個人認為,《通信係統教程》在處理模擬通信部分的處理上,展現齣一種迴歸本源的深刻洞察力。在如今大傢一窩蜂地研究數字技術的大背景下,這本書並沒有輕視調幅(AM)、調頻(FM)等傳統技術。作者用非常嚴謹的筆觸,闡述瞭它們在特定場景下的不可替代性,特彆是對噪聲對不同調製方式影響的對比分析,非常到位。它用清晰的數學工具證明瞭調頻相較於調幅在抗噪性能上的巨大優勢,並且對捕獲效應的描述細緻入微,讓人理解瞭為什麼FM在廣播領域依然占據主導地位。更讓人眼前一亮的是,書中對各種濾波器(如巴特沃斯、切比雪夫)的特性在通信鏈路中起到的作用進行瞭詳細的對比分析,涉及到群延遲和通帶滾降等實際工程參數。這種對基礎原理和曆史演進的尊重,使得讀者在學習現代數字通信時,能夠更全麵地理解技術發展的脈絡,而不是孤立地接受最新的“黑科技”。
評分這本《通信係統教程》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尤其是它在基礎理論闡述上的深入淺齣。一開始我還擔心復雜的數學推導會讓我望而卻步,但作者似乎深諳讀者的心理,總能在一個清晰的概念框架下引入必要的公式,並且對每一個變量的物理意義都解釋得非常到位。比如,在講解信道編碼時,書中不僅展示瞭經典的香農-哈特利定理,還花瞭大篇幅去對比不同編碼方式(如捲積碼、Turbo碼)在實際噪聲環境下的性能差異,圖錶繪製得非常精美且直觀。我特彆喜歡它處理“係統”這個概念的方式,不是孤立地看發射端和接收端,而是將整個鏈路視為一個整體,從信號的産生、調製、信道傳輸、解調到最終的恢復,每一步的失真和優化策略都銜接得天衣無縫。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堅實的地基,讓你不會在麵對更高級的5G、衛星通信等前沿技術時感到無從下手,因為它把“為什麼”和“怎麼做”講透瞭。如果非要說有什麼不足,也許是對於最新的軟件定義無綫電(SDR)應用實例的篇幅可以再增加一些,但瑕不掩瑜,作為一本核心教程,它的價值是無可替代的。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和內容組織方式,簡直是為那種追求工程實踐的工程師量身定製的。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對係統實現的考量遠超一般學術著作。比如,在講解功率放大器(PA)的非綫性問題時,它沒有簡單地停留在“失真”這個詞上,而是深入探討瞭鄰信道功率比(ACPR)和誤差矢量幅度(EVM)這些實際測試指標,並介紹瞭預失真技術來綫性化PA,這在很多理論教材中是看不到的。此外,它在“係統容量與頻譜效率”這一章的論述非常犀利,將傅裏葉分析、隨機過程理論以及信息論的核心思想巧妙地編織在一起,讓讀者深刻理解為什麼頻譜資源如此寶貴。我感覺這本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在給你“傳幫帶”,他不僅告訴你理論公式,更重要的是告訴你,在真實世界的通信設備設計中,你必須麵對的那些權衡(Trade-offs)和工程約束。讀完之後,我對那些看似簡單的通信模塊,都有瞭一種更深層次的敬畏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