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便秘中西医防治300问
定价:23.00元
作者:陈士奎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2-01
ISBN:97875082782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便秘中西医防治300问》以问答形式,较为全面系统、简明扼要地介绍有关中西医防治便秘的**知识和**方法。鉴于便秘对人体健康所造成的危害和痛苦,重点介绍了如何预防便秘的发生,如何防微杜渐,如何做到早诊断、早纠正、早治疗,治愈后如何防止复发等方面的知识。让患便秘的人知道如何解除便秘的痛苦和危害;让健康人知道如何保持大便正常,使身体更加健康。编写**版《便秘中西医防治300问》目的还在于:尽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防治便秘、保障健康的科学知识普及到全民,让广大民众充分认识预防便秘,对保障健康、增强体质的重要意义和科学方法,主动自觉地、积极愉快地参与以预防便秘、强身健体为目标的各种适当的健身运动,科学地调配膳食,保持心理平衡,克服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等,以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质。
内容提要
《便秘中西医防治300问》由临床擅长诊治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专家陈士奎撰写。以问答的形式,全面、系统、简明地介绍了便秘的基础知识、中医学论便秘、便秘与全身性疾病的关系,以及便秘的病因、检查、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囊括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的*知识。《便秘中西医防治300问》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知识性强,科学实用,不仅适合便秘患者及其家属阅读,也是健康人群预防便秘、保障健康及护佑儿童胃肠道健康的有益读物,同时可供农村与社区医护人员、健康管理人员参考。
目录
一、便秘的基础知识
二、中医学论便秘
三、便秘与全身性疾病的关系
四、便秘的病因
五、便秘的诊断
六、便秘的治疗
七、便秘的预防
作者介绍
陈士奎,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教授。临床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统疾病,并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理论研究,是我国的中西医结合专家。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部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委员会及临床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四届、第五届副会长兼秘书长、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等。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等杂志编委。主编或参加编写的著作10多部,其中主编《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发展中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国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等为其代表性著作。曾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医学论文150多篇。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叙事逻辑和知识点的组织方式,简直就是为初学者量身打造的“导航图”。作者显然花费了大量精力梳理了复杂的医学概念,用一种极其清晰、循序渐进的方式展开。我发现,它并不是简单地堆砌术语,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答场景,将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理论,转化成了日常生活中可以理解和应用的常识。每当我对某个环节感到困惑时,往下翻阅几页,往往就能找到一个更深入但又非常平易近人的解释,这种流畅的过渡让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和一位耐心且知识渊博的导师对话。它成功地避免了那种生硬的教科书式的说教,而是采用了一种更具引导性的、探索式的学习路径,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让人能够真正沉浸其中,主动去构建知识体系,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灌输。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布局实在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现代感的设计风格,拿在手里就感觉内容会非常扎实可靠。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字体选择的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长时间阅读的舒适度,又没有那种老旧医学书籍的刻板印象。内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光线不好的地方阅读起来也不会觉得刺眼。而且,这本书的开本设计非常人性化,既能保证信息量的充足展示,又方便携带,偶尔在通勤路上拿出来翻阅也毫无压力。装订方面,看得出是用料考究,书脊的结构非常坚固,即便是频繁翻阅,也不担心散页或损坏。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追求,在现在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让人愿意收藏和反复阅读。整体而言,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对书本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充满了信心,这种视觉和触觉上的良好体验,无疑为接下来的深度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到让我惊叹,它完全超越了理论介绍的范畴,更像是一本高阶的家庭健康手册。我特别欣赏它对不同阶段、不同人群所面临的具体困扰,提供了详尽到近乎手把手的指导。无论是日常的饮食调整、生活习惯的微小改变,还是在特定症状出现时该如何初步应对,书中的建议都具有极强的落地性。我试着按照书中的一些建议调整了自己的作息和饮食结构,效果立竿见影,这让我对书中所阐述的理念深信不疑。它不是那种读完后束之高阁的参考书,而是那种需要时刻放在手边,随时可以查阅、随时可以实践的“行动指南”,真正做到了将知识转化为改善自身健康的实际力量。
评分从文学和表达技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成熟老练,专业性十足却又不失文采。作者在阐述复杂概念时,常常会引用一些精妙的比喻或者历史典故来辅助说明,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愉悦感。它不像某些专业书籍那样干巴巴、晦涩难懂,而是充满了学者的洞察力和文字的张力。阅读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该深入时深入剖析,该总结提升时则寥寥数语点明精髓,让人感觉知识的吸收效率极高。这种兼具学术深度和阅读美感的文字风格,让原本可能略显沉重的健康主题变得引人入胜,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让人愿意投入更长的时间去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精妙思想。
评分我个人对这种跨学科整合的尝试非常感兴趣,这本书在处理问题时展现出的那种中西医并重的角度,简直是太令人耳目一新了。很多时候,西医的分析方法提供了清晰的病理机制,而传统中医药的调理思路则给出了更具整体观和个体化色彩的解决方案。书中对不同治疗方案的对比和权衡,分析得非常客观,并没有盲目推崇任何一方,而是基于临床效果和个体差异进行审慎的论述。这种平衡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健康管理和疾病应对的认知边界。它教会我的不只是具体的“怎么做”,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这么做”背后的哲学思想,让我能够更全面、更立体地看待身体的运作和疾病的恢复过程。这种融合的智慧,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