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甘薯品質性狀的基因型與環境效應研究
定價:34.00元
售價:24.8元,便宜9.2元,摺扣72
作者:陸國權
齣版社:氣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3-09-01
ISBN:978750293632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糧食、工業原料和飼料用作物。甘薯生産的目的主要是為瞭獲得優質産品。甘薯品質涉及塊根及其澱料一係列理化特性,這些理化特性直接關係到産後利用的途徑和效果,因而在其生産和利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甘薯的品質受基因型、環境等多種因素製約,具有多變性和可調控性。
本書在總結對甘薯品質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著重對甘薯品質性狀的基因與環境效應進行深入探討和研究。較係統地介紹瞭在甘薯品質性狀的測定方法和篩選方法、品質的基因型差異、環境效應和基因型與環境互作效應以及品質性狀間相關性等方麵的*研究成果。
本書可供農業科研部門、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甘薯加工銷售部門等廣大科技人員參考,也可供中等、高等院校農學、農産品貯藏加工等學科專業的師生參考。
序
前言
英文提要
章 引言
第二章 甘薯品質性狀及其國內外研究動態
2.1 甘薯品質的概念
2.2 甘薯品質性狀有其分析方法
2.3 甘薯重要品質性狀的篩選
2.4 甘薯品質性狀的基因型差異
2.5 甘薯品質性狀的環境效應
2.6 甘薯品質性狀的基因型與環境互作效應及其品種品質穩定性分析
2.7 甘薯品質性狀的相關性
2.8 甘薯品質研究的問題及其展望
第三章 甘薯重要品質性狀測定方法研究
3.1 甘薯澱粉含量測定方法的改進及其標準化研究
3.2 甘薯蛋白含量測定新方法研究
3.3 甘薯品質的近紅外光譜分析方法研究
3.4 甘薯澱粉RVA特性測定方法的標準化研究
第四章 甘薯重要品質性狀的篩選和確定
4.1 甘薯樣品材料的獲取及其品質分析
4.2 甘薯重要品質性狀的篩選和確定
4.3 存在問題及今後發展趨勢
第五章 甘薯品種的品質特點及其差異
5.1 甘薯試驗材料的獲取及其分析
5.2 甘薯品種品質性狀的特點和差異
5.3 存在問題及今後發展趨勢
第六章 甘薯重要品質性狀的基因型與環境效應
6.1 甘薯試驗材料的獲取及其分析
6.2 甘薯重要品質的基因型與環境效應
6.3 存在問題及今後發展趨勢
第七章 甘薯主要品質性狀的相關關係
7.1 研究材料的品質分析及其統計分析
7.2 甘薯重要品質性狀的相關關係
7.3 存在問題及今後發展趨勢
第八章 甘薯優質專用品種的産業化開發利用
8.1 甘薯品質性狀的基因型與環境效應研究所取得的主要進展
8.2 甘薯優質專用品種的産業化開發利用
附錄1 專業縮寫詞
附錄2 圖錶索引
中文參考文獻
外文參考文獻
陸國權,1963年齣生於浙江金華。1984年畢業於原浙江農業大學農學係作物遺傳育種及種子專業,獲農學學士學位。1987年畢業於北京中國農科院研究生院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獲農學碩士學位。現為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農學係副教授,在職博士。 1984-87年分彆在中國農
我是一名對植物科學充滿好奇心的學生,平日裏喜歡閱讀一些關於作物研究的書籍。當我看到這本書的題目——“甘薯品質性狀的基因型與環境效應研究”時,我的興趣立刻被吸引瞭。我對“基因型”和“環境效應”這兩個概念感到非常好奇,它們是如何影響甘薯的品質的呢?我想到,這本書可能會深入淺齣地介紹甘薯的遺傳基礎,以及不同的生長環境(比如光照、水分、土壤肥力、溫度等)對甘薯的生長發育和營養成分産生的影響。我希望作者能夠用清晰易懂的語言,結閤生動的實例,來解釋這些復雜的科學原理。或許書中會有一些關於如何通過科學育種來改良甘薯品質的建議,或者如何根據不同的環境條件來選擇閤適的甘薯品種進行種植的指導。這本書的閱讀,對我理解植物的生長奧秘,以及如何利用科學手段來改善農作物品質,將會帶來很大的幫助。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甘薯品質性狀的基因型與環境效應研究》讓我聯想到瞭一幅科學探究的畫麵。我仿佛看到研究人員在實驗室裏進行精密的實驗,在田野裏辛勤地記錄數據,他們是如何抽絲剝繭,揭示甘薯那令人贊嘆的品質背後所隱藏的科學秘密。這本書的主題涉及到遺傳學和環境科學的交叉領域,這本身就充滿瞭挑戰和魅力。我猜測,書中會詳細闡述研究的科學方法論,包括如何設計實驗、收集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以及如何解讀基因和環境因素對甘薯各項品質指標(如口感、營養成分、儲存性等)的影響。對於一個對科研過程充滿興趣的讀者而言,瞭解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構建其研究體係,得齣令人信服的結論,本身就是一種知識的享受。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來一些前沿的學術觀點,甚至可能引發我對甘薯育種和栽培方法的全新思考。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第一印象。整體色調偏嚮大地色係,主視覺元素是一張飽滿、色澤誘人的甘薯特寫,仿佛能聞到泥土的芬芳。書籍的字體選擇也頗為講究,標題“甘薯品質性狀的基因型與環境效應研究”采用瞭有力而又不失學術嚴謹的襯綫字體,而副標題則用瞭更簡潔現代的無襯綫字體,層次分明。我注意到書脊上的信息也十分清晰,便於在書架上快速找到。雖然我還沒有翻開書頁,但單憑這精心設計的封麵,就足以激發我對內容的期待。它傳遞齣一種紮實、專業且具有科學價值的信息。我尤其好奇封麵上的甘薯品種,是否就是書中重點研究的對象之一?這種細節的呈現,往往預示著作者在整個作品的打磨上都投入瞭極大的心血,從外觀到內涵,力求完美。一本好書,往往從“顔值”開始,便能吸引讀者的目光,而這本書無疑做到瞭這一點。
評分我一直對農作物的遺傳改良和環境適應性問題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像甘薯這樣具有重要經濟和食用價值的作物。瞭解到這本書的研究主題是“基因型與環境效應”,這正是我想深入瞭解的領域。我預想這本書可能會探討不同甘薯品種在生長過程中,其內在的基因差異如何與外部環境因素(如土壤類型、氣候條件、栽培技術等)相互作用,最終影響到甘薯的産量、澱粉含量、維生素C含量、糖度、口感等一係列重要的品質性狀。作者是否會對這些性狀進行量化分析,並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來解釋這些相互作用?我想象中,書中可能會引用大量的實驗數據、圖錶和統計分析結果,來支撐其研究結論。對於我這樣的讀者來說,能夠通過閱讀這本書,更深入地理解基因和環境如何共同塑造作物的品質,無疑會非常有啓發性。
評分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越來越依賴科學研究來解決實際問題。對於農業生産而言,瞭解作物基因型與環境的互動關係,對於培育齣適應特定地區、具有優良品質的作物品種至關重要。這本書的書名直接點明瞭其研究的核心——“甘薯品質性狀的基因型與環境效應研究”。我猜測,這本書的作者應該是一位在作物遺傳學或農學領域有著深厚造詣的專傢。他們可能通過長期的田間試驗和實驗室研究,收集瞭大量的數據,並運用先進的統計學方法和分子生物學技術,來揭示甘薯品質性狀形成的復雜機製。我期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結論,例如,在某些特定的氣候條件下,應該選擇哪些基因型的甘薯品種進行種植?如何通過優化栽培管理來最大化特定基因型甘薯的品質?這樣的研究成果,對於提高甘薯的産量和品質,保障糧食安全,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