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百年帽饰
定价:100.00元
作者:(英)霍普金斯 ,马辛路,钟跃崎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01-01
ISBN:978750641458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没有帽饰,我们就没有文明。”本书我们穿越百年岁月,以十年为档,聚焦帽子的流光溢彩。同时揭开帽子历史的盖头,让我们邂逅其间的大师和盛事,刻画了数十年的明星偶像,也阐述了传统制帽工具和技艺的精髓。书中由世上精美的帽饰形象汇聚而成,穿插着美不胜收的图画,令人啧然。由于帽子反映了社会和政治原状,《百年帽饰》也据此探寻着帽子的功能和地位,并审视着帽子在20世纪生活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原年帽饰》一书见闻广博、笔墨酣畅,刻画了数十年间的明星偶像,亦撷取《时尚》杂志中一百年间涌现的时尚先锋。书中区分了制帽者和女帽设计师、男帽和女帽、平顶硬 草帽和贺帽到极富创意的世界*女帽设计师们的*作品,《百年帽饰》由世上精美的帽饰形象汇聚而成。书中资料涉及广泛,紧扣时尚信息,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目录
序言
前言
帽子:保护头部、表示身份抑或显现虚荣?
1900~1910 世纪之初
富于幻想的帽子 女权运动者和蓝袜社 《时尚》
一项新型运动:驾驶汽车 亚历山德拉皇后 保罗·普瓦雷 圆帽
1910~1920 沧桑巨变
战争中的女性 体育运动中的女性 早的钟形帽
纽约:美国时装中心 玛丽·璧克馥 戴安娜·库珀女士
加布丽埃勒·夏奈尔 高顶大礼帽
1920~1930 痴情帽事
女帽业、纽约和哈蒂·卡内基 格洛丽亚·史璜生 让·帕图
让娜·朗万 圆顶硬礼帽
1930~1940 回归冷静
帽子为20世纪30年代的服装增添意趣 美国时装设计的兴起
格蕾塔·嘉宝 克劳德·圣·西尔 莉莉·达歇
埃尔莎·斯基亚帕雷利 软呢帽
1940~1950 后燹战火 百废待兴
战争时期的装束 帽子照亮战时阴影 《时尚》评说 电影世界
卢顿与英国草帽业 草编学校 梅·韦斯特 英格丽·褒曼
马琳·黛德丽 阿黛尔·利斯特 克里斯汀·迪奥 贝雷帽
1950~1960 黄金岁月
“新外观”的怀旧之情 服务于淑女外观的帽子和手套
比比帽:夜晚使用的轻盈帽型 皇家阿斯科特赛马会:
佳帽良马,济济一堂 奥黛丽·赫本 波莱特 奥格·塔鲁普
平顶硬草帽
1960~1970 青春 希望 音乐
多姿多彩、放任自流的60年代 男设计师
米歇尔公司的秘密 拉·圣·卡特琳 奥托·卢卡斯
曼哈顿的约翰先生 杰奎琳·肯尼迪 卡特琳娜·德诺芙
1970~1980 觉醒幻灭 太平情愫
时尚消亡——风格万岁! 垂式帽子和式外观
三世纪的传统 格雷厄姆·史密斯 让-夏尔·布罗索
弗雷德里克·福克斯 巴拿马帽
1980~1990 彰显富贵 纵情消费
从朋克装到女装男性化 生活在物质世界里 绅士制帽者
戴安娜王妃 菲利普·萨默威尔 戴维·希林
斯蒂芬·琼斯 牛仔帽
1990~2000 花园锦簇 解语盛事
帽名注释
译者注释
作者介绍
苏西·霍普金斯,去往伦敦之前,曾在维也纳学习时装设计,并为巴黎高级时装业工作。在伦敦数载,她一直是一名成功的女帽设计师,拥有女帽设计的硕士资格,是伦敦时装学院的高级讲师。在为私人设计帅饰的同时,也在她的个人工作室内教授研究生课程。苏西居住在伦敦和法国,
文摘
序言
作为一个对欧洲服饰文化有长期关注的爱好者,我必须说,这本书在资料的详实度和广度上,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以为它会侧重于某一特定时期或某一类帽子的介绍,但它展现的是一个跨越百年、包罗万象的宏大图景。书中引用的那些一手资料和罕见的历史文献,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立体而丰满的帽饰世界。从宫廷贵族的华丽礼帽到工人阶级的实用便帽,各种社会阶层的缩影都清晰可见。这种深度的挖掘和广度的覆盖,使得本书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每次阅读,总能发现一些我之前未曾留意到的细微之处,这让我对帽饰的研究又有了全新的认识和启发,感觉像是完成了一次专业级别的深度研修。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文化解读上的独到视角。它不仅仅停留在“这是什么帽子,怎么做的”这个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帽饰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承载的符号意义和权力象征。比如,某些特定花饰或羽毛的运用,背后隐藏的政治宣言或者性别角色的定位,都被作者挖掘得淋漓尽致。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一顶小小的帽子是如何折射出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的。这种将物质文化提升到思想文化层面来探讨的处理方式,让这本书的内涵一下子变得深邃起来,远非一般的时尚图鉴所能比拟。它促使我跳脱出单纯欣赏外表的习惯,转而关注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动力。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和行文风格实在是太引人入胜了。它不像那种枯燥的学术专著,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时尚史学家在娓娓道来。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描述细节之处,如同在描摹一幅细腻的油画,对于帽饰的材质、工艺、乃至社会意义的解读都极其到位。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历史事件与帽饰变迁之间的关系时所展现出的洞察力,那种将社会文化背景融入到对一顶帽子审美的剖析中的写法,非常高明。读起来,节奏张弛有度,高潮迭起,读完一章后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迫不及待想知道下一顶“明星帽子”的故事。这种将历史的厚重感与时尚的轻盈感完美结合的叙事方式,着实让人拍案叫绝,体现了作者非凡的文字驾驭能力。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种题材的书籍通常抱持着谨慎的态度,因为很多同类作品往往流于表面,空泛地堆砌图片。然而,《百年帽饰》完全没有这种问题,它展现出的是一种严谨的“物件史观”。作者对每一件帽饰的生命周期,从设计、制作、流行、衰落到最终被博物馆收藏的全过程,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追踪。这种时间跨度上的连贯性和对物件命运的关注,给我的冲击力非常大。它让我意识到,每一个历史遗存的物件都有其自己的“传记”,而这本书就是这些无声物件的集体口述史。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历史的肌理”有了更真切的把握,它教会我如何通过一个具体的、微小的文化载体去理解一个宏大的时代变迁,体验极佳,值得反复品读。
评分《百年帽饰》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精美的封面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魅力的时代。我拿到书后,就被那种沉甸甸的质感所吸引,纸张的触感也十分考究,看得出出版方在细节上花了心思。从这本书的排版布局来看,作者显然对视觉呈现有着独到的见解,那些插图和历史照片的运用恰到好处,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艺术的美感。特别是关于不同历史时期帽饰风格演变的图文对照,简直是视觉盛宴,让人忍不住一页页翻下去。这本书的装帧本身就是对“帽饰”这一主题的一种致敬,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放在书架上都显得格外有品味。这种对书籍形式的重视,无疑提升了阅读的整体体验,让人在翻阅过程中,仿佛能触摸到那些逝去的时尚痕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