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半小时年轻10岁 石咏琦 9787806712771

正版 半小时年轻10岁 石咏琦 978780671277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石咏琦 著
图书标签:
  • 健康养生
  • 美容护肤
  • 抗衰老
  • 面部护理
  • 石咏琦
  • 半小时年轻
  • 女性保健
  • 生活方式
  • 实用技巧
  • 正版图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古通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ISBN:9787806712771
商品编码:2973119501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8-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半小时年轻10岁

定价:35.00元

作者:石咏琦

出版社:鹭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2-01

ISBN:9787806712771

字数:

页码:22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半小时年轻10岁》以短的时间,秀出亮的自己,小变化带来大惊喜。

内容提要


她忽然变得健康时尚;她忽然变得举止优雅;她忽然变得气质不凡。身边的她们一个接一个转变,你惊喜地发现,不用太多时间,不必太多金钱,青春活力只需小小的改变。原来,举手投足、站立坐行,一个眼神、一件饰品,画龙点睛的灵巧一笔,可以瞬问秀出焕然一新的自己,让工作变得更轻松,生活有了新调子。
谁愿意与美丽为敌呢?谁都可以破解年轻自信的密码。每个爱美的女人,现在就翻开这《半小时年轻10岁》,升级你的美丽,展现你的魅力吧!

目录


作者介绍


石咏琦,礼仪顾问。台湾淡江大学西洋语文研究所硕士,台湾中兴大学外文系毕业。
新世纪形象学苑创办人。现任美国东西大学全球管理学院EMBA班助理教授,金石形象(北京)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首席专家,耶鲁企管及华字企管公司讲师,“从长城到奥林匹亚”活动组委会顾问。
著有《秘书实务手册》、《蜕变的秘书》、《谈天才秘书》、《决策者的守门人》、《放开自己》、《奥运礼仪》、《打造黄金人脉》等。

文摘


Part 1 形象就是印象:“秀”出你的风采
半小时年轻10岁的秘诀
你了解形象吗
静兰39岁,是个美术设计师,前段时间来北京看我。她虽然美丽依旧,但离婚后的阴影还是在顾盼之间不经意地流露出来。在礼拜天到教会之后的空当,我们跑到东二环找阿度和阿德帮静兰设计造型。经过简短的沟通,不到15分钟,阿德就给静兰完成了新发型,周围的人都说:“哎哟!果然年轻了10岁!”这会儿的静兰根本不像一个年近40的女人。
举世闻名的沟通学者Dr.Albert Mehrabian发表过脍炙人口的“7/38/55定律”,被誉为解释形象学的经典定律。事实上Dr.AIbeMehrabian是的心理学家,从20世纪60年始研究沟通学,并且自1964年开始在美国加州大学的洛杉矶分校进行教学研究工作。“7/38/55定律”虽然被广泛应用,但是也被曲解得很厉害,正确的阐述应该是这样的。
成功的口语沟通,包括:
7%是说出来的话,38%是准语言的部分(也就是说话的方式),55%是面部的表情。
7%of meamng is ithe Words that are spoken.38%of meaning is paralinguistic(the way that the words are said).55%of meaning is ifacial expression.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面部表情在沟通过程中的重要性。
那么,吸引人的身体特质是什么呢?Dr.Albert Mehrabian就此进行过一项调查,大致得出下列几个结果:
男性化特征:有力、健壮、宽下巴
女性化特征:长发、化妆、眼睛大而圆
自我照顾:整体形象好、身材苗条且挺拔、小腹平坦、衣着合身
愉悦神情:友善、快乐、娃娃脸
种族性
虽然东西方的审美观念不尽相同,但从这些简单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一般人主要还是依靠人的外在形象决定印象的;当人们陈述观点的时候,面部表情是成功或者失败的主因。因此,在人与人见面的时候,印象往往都与头、脸有关,其次就是身材和衣着。
为什么印象比较重要呢?心理学家发现,在人和人相见后的45秒钟内,会产生所谓的“首因效应”,也就是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一个满腹经纶的人,如果在被人认识内在之前就被拒之门外,那么一切的内涵都只有等遇到知音或者伯乐时才有可能得到欣赏。
在我创办的形象管理学院中有位卓文记老师,长相斯文,文质彬彬,可看起来非常显老。前几年他从知名企业退休,结束了30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突然有了考博士的念头。年,他不幸落榜。遇见我的时候,他神情忧郁。我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说:“别提了。三个主考官一见到我就说:‘你是卓文记?’我说:‘是。’其中一个人说:‘你刚退休,60岁了噢!’我说:‘是。’那三个人头都没抬就问:‘这么老了还来念书?’随即就把我请了出来。”
虽然我们经常称呼卓文记老师为“卓老”,但事实上他并没有多老,只不过是担任传统产业工作的时间长了,穿着有些松散守旧,看起来有股沧桑感。于是我问他:“明年你还想试试看吗?”他看了我几秒钟,说道:“要,我还要去试试看。”第二年,他按照我的方法去面试,结果欢天喜地地提着茶叶来谢我:“我考上啰!”
或许你会认为我用了什么魔术,或者带着卓老去整形美容了。其实都没有!我的方法很简单:首先,让卓老脱下那套穿了一辈子的领导式西服,换上一件立领红白横条的T恤衫,配上时下流行的牛仔裤和运动鞋。然后,让他把原来梳得一丝不苟的“西装头”染成黑棕色,再梳成年轻人的不规则样式。后。让他换下戴了30年的四方大框金边眼镜,改成无边框小长方的无镜。
当面貌一新的卓老再次进入面试教室的时候,发现主考官都没变,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对话:
“你是卓文记?”
“是,我就是!”
“咦?你去年来过,不是这个样子的!”
“是,我下决心要考上,所以要拿出年轻人的决心来!”
“哦?”三人彼此看看,点了点头说。“很好,我们要有决心的人。”
就这样,卓老被录取了。
“老”除了是一种面容的表征,往往更是一种心态。相由心生,如果心里总是想着“我很老了”、“我60了”、“我退休了”……那么,“老”的心态往往会让你变得更老。
“老”是自然现象,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在面试这样的场合,确实会非常不利。读博士跟“老”有什么关系呢?主考官可不会这么想,他就觉得“我这是办学校,又不是养老院”。
上面这个简单的例子恰恰告诉我们:印象非常重要。
以我多年做主考官面试的经验,许多男男女女敲门走进屋子的那一刹那,几乎就已经决定了被录取与否的命运。尤其是一些需要应对客户的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注重外表的。所谓注重外表,并不是看一个人有多么英俊潇洒或者美丽动人,而是看他是否能给人“与环境相配”的感觉。
形象学家Michelle T.Sterling是全球形象、印象和影响学研究专家,她认为,在初次惊鸿一瞥的3秒内,你就被打了分数。人们看这么一眼就衡量了你的一切,从头到脚,包括你的样子、身体语言,甚至一颦一笑,连小配件都不会放过。难以置信吧?而且,一旦印象形成,就很难再改变了。
她进一步分析说:
如果你被推断是个企业或社交层面的人,你会被认定是适合继续交往的人。
如果你被推断是已经超过企业或社交层面的人,你会被人羡慕而且被认定是值得联系的对象。
如果你给人的感觉是低于企业或社交层面的人,你会被认为是可以忍受但要保持一臂之遥的人。
如果你在面试,那你的形象好符合这个企业的文化。
这种印象是全人类面对陌生人时的价值判断,你也许一句话还没说,但可能这3秒钟过后,你再说什么都没用了。
有句俗话“人有前后眼,富贵一千年”,大致意思是说能够瞻前顾后的人毕竟是少数。人不可能时时照镜子,也就不能真正知道自己到底给别人什么感觉,再加上很多人的评价都是主观的,更加深了印象的重要性。
西方人认为,出门穿着要讲究TPO原则,也就是要符合时间(Time)、地点(Place)、场合(Occasion)。形象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看法和学识,更体现了一个人的人生哲学。如果你希望事业成功,那么在努力修炼技能的同时,不要忘了服装仪容、谈吐举止的重要性。
我在担任美国东西大学管理学院的教学工作时,曾对企业做过完整的形象分析。我发现。凡是成功的企业家,无论创造了怎样的功勋伟业,也无论性别、老幼,都有着相同的特质,包括:
看起来永远充满自信
身边自然会围着一些人
自愿接受困难的任务
能够掌握倾听的技巧
总会露出自信的微笑
走路的时候会大步前行,双手通常大幅摆动
握手时紧实有力
穿着质量高,有品位,很少追求时尚
通常留着中规中矩的发型
说话时目光直视他人
一表人才
愿意加入他人的谈话
……
这些特质你都记下来了吗?如果你也想在将来成为级人物,就好好研究一下形象学吧!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到底怎样才能具备这些特质。
心动不如行动
“书到用时方恨少”、“衣服永远少一件”是大家经常的遗憾。为什么总是得不到应有的赏识和掌声呢?或许不起眼的装扮正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色彩明亮的服装会让四周亮起来,使人气色好,心情也会不同。我的衣柜里总会预备着一两件亮色的新衣服,以便临时有客或者出访的时候穿。前段时间我到医院探望一个生病的老大娘;正巧她的儿媳妇带着两件新衣服给她试。我一看就觉得不妥,因为那衣服是暗色的,生病的人本来气色就不好,再穿上暗淡无光的衣服,心情岂不是更差?
有些事情是可以立刻让你轻而易举地年轻10岁的,现在就试试看吧!
多花一些钱到发型设计师那里走一趟,肯定会有马上年轻10岁的效果!
找一件比自己年轻10岁的人穿的衣服试试看,如果你不说。人家也很难猜出你的年龄!
头发稀疏、灰白的人,想办法染染发,或者干脆买顶假发,这比看起来苍老好多了!
努力挺直腰杆,未老先衰的年轻人多半都是驼背、脊柱侧弯的!
修一修你的眉毛,脸色看起来会清新许多!
换上一副新眼镜,把若干年前用到现在的那种扔掉吧!
女士擦点唇膏、刷刷眉,男士好好洗洗脸、刮刮胡子、修修鬓角吧!
经过上述改变,镜中的你是否年轻了10岁呢?其实用不了半小时,你就可以年轻10岁。当然,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要想真正年轻,请继续往下看。
你给自己打几分
我有多年高校教学的经验,学生对我算是十分爱戴。我教的多半是毕业班学生,他们经常为找不到工作而困扰。原因在哪里呢?其实,主要的一层原因出在他们自身。现在的孩子只有学问高,为人处世的能力却很差,对于在社会上所要求的工作形象一无所知,只知道效仿电视里的超女、超男,往往在面试的关就被打了回票。实际上,这些学生的心态是不正确的,他们没有给自己一份正确的评价,总以为学历就是金饭碗,拼命读书,结果变成了书呆子。

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字数在1500字左右,内容详实,不包含您提到的特定书籍信息。 --- 历史的褶皱与人性的光辉:一部关于时代变迁与个体命运的宏大叙事 书名:《沧海桑田:XX世纪XX年代的群像》 作者:[虚构作者名] 出版社:[虚构出版社名] ISBN:[虚构ISBN号] 图书简介: 本书以波澜壮阔的笔触,细腻入微的观察,为我们展开了一幅二十世纪中叶,特定历史时期下,一个东方古老城镇——静安镇——的社会全景图。它不仅仅是一部地方志,更是一部关于时代洪流如何裹挟、塑造乃至撕裂个体命运的深刻剖析。作者以扎实的田野调查为基础,结合珍贵的家族口述史料与尘封的历史档案,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可感又充满文学张力的叙事空间。 静安镇,这个坐落在江畔、素以手工业和传统文化闻名的小城,在特定的历史转折点上,成为了全国社会剧烈变革的一个微缩模型。故事的主线围绕着几大家族的兴衰荣辱展开:以儒雅的沈家为代表的旧式士绅阶层,他们试图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中坚守住最后的体面与传统;以精明强悍的赵氏为代表的新兴实业家,他们嗅到了时代的机遇,以资本和胆识冲破旧有的壁垒;以及在社会底层挣扎求生的林家,他们用勤劳和坚韧的生命力,诠释着底层民众在动荡中求生存的本能。 第一部:旧秩序的黄昏与新力量的萌芽 本书的开篇,将读者带回了那个充满矛盾与张力的年代。沈家老爷,一位饱读诗书、恪守礼教的家族领袖,正面临着家族产业日益萎缩、年轻一代思想觉醒的巨大挑战。他的长子沈怀瑾,深受西方思潮影响,渴望将家族的传统丝绸工坊引入现代化管理,却处处受到保守派的掣肘。这种代际间的冲突,不仅是家庭内部的矛盾,更是整个社会结构转型期的缩影。 与此同时,赵家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赵家掌门人赵天成,出身寒微,凭借着对市场脉搏的精准把握和铁腕手段,垄断了镇上的主要运输线。作者细致描绘了赵天成如何运用智慧和甚至是不光彩的手段,与地方势力周旋,最终奠定其商业霸主的地位。他的成功,是对传统“士农工商”等级制度的无声挑战。 在时代的夹缝中,是无数普通人的命运沉浮。林家的故事线,则聚焦于个体求生的艰辛。老一辈林大伯,坚守着祖传的木匠手艺,却苦于新式建材的冲击;他的女儿林晓月,则怀揣着走出小镇的梦想,在夜校的微弱灯光下,努力寻找改变命运的出路。这些鲜活的人物群像,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复杂而生动的社会肌理。 第二部:风暴的洗礼与信仰的重塑 随着历史的车轮加速碾过,政治运动和社会思潮的冲击接踵而至。本书的第二部分,是关于“信仰重塑”的深刻探讨。 沈家在“清理”浪潮中遭受重创,沈怀瑾被迫放弃了体面的知识分子身份,走上了与土地和汗水打交道的道路。作者并未将这一过程简单地描绘为“堕落”或“觉醒”,而是着重展现了知识分子如何在极端环境下,重新审视自己所受的教育,并在实践中寻找新的价值坐标。沈怀瑾与一位来自乡村的、拥有朴素智慧的农民之间的交往与思想碰撞,构成了这一章节的核心张力。 赵天成的商业帝国,则在新的经济政策下经历了更为复杂的洗牌。他一方面展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迅速调整经营方向,将资源投入到更具前瞻性的领域;另一方面,他内心的商业伦理与新的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也使得他面临着严峻的道德抉择。作者通过对赵家内部权力斗争和外部政治压力的描绘,探讨了在利益驱动下,个体在权力边缘的生存哲学。 而林晓月,则成为了变革中最具韧性的一代。她不仅要承担家庭的重担,更要在一个需要集体主义的时代里,努力保留个体的尊严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的爱情故事,也充满了那个年代特有的隐忍、误解与最终的坚定。 第三部:记忆的沉淀与和解的微光 故事的后半段,时间跨越了数十载,历史的硝烟逐渐散去,留下了伤痕累累却又充满生命力的土地。本书的叙事视角逐渐从宏大转向微观,重点描绘了老一辈的“退场”与新一代的“登场”。 沈家后人最终选择了回归本源,他们没有执着于复兴旧日的荣光,而是将沈家的文化遗产——那些精美的丝绸纹样和传统技艺——以一种新的、更具公共价值的方式传承下去。这是一种对历史的尊重,而非简单的复制。 赵家在经历了复杂的历史演变后,其财富的意义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继承者们开始思考如何利用父辈积累的资源去回馈社会,那份曾经冰冷的商业理性中,开始渗透出人性的温度。 全书的高潮部分,是几大家族在特定纪念日的一次偶然重聚。在静安镇那个古老的码头上,曾经的对立者、竞争者、依附者,在夕阳下讲述着各自家族的故事。这种回顾并非是为了评判对错,而是为了理解,理解在那段非凡的岁月里,每一个选择背后的无奈、勇气与深沉的爱。 独特的艺术价值 《沧海桑田》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对历史事件的精准还原,更在于其高超的叙事技巧。作者娴熟地运用了多重视角切换,使得读者得以从不同阶层、不同立场去体验历史的重量。语言风格上,时而如江水般沉郁浑厚,时而如微风般轻盈灵动,极富画面感。书中穿插的大量对地方风俗、建筑细节、饮食文化的描写,为这部宏大叙事增添了浓郁的“烟火气”,令人感同身受。 本书深刻揭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它既是宏大的结构性力量的展现,更是无数个体在巨大压力下所做出的挣扎、妥协与坚守的总和。它是一面映照我们自身历史记忆的镜子,引导读者思考,在任何一个时代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安放我们的良知与人性。阅读此书,如同走进一条幽深的历史隧道,最终看到的不仅是远去的背影,更是照亮前路的微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半小时年轻10岁》的封面设计着实抓人眼球,那种明亮的色彩搭配和充满活力的字体,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积极能量。我本来对这种标题听起来有点夸张的书持保留态度,毕竟“半小时年轻10岁”听起来更像是科幻小说的情节,而不是一本实用的指南。但被这封面吸引后,还是忍不住翻开看了看。 书的内容组织得相当有条理,从最基础的呼吸调整到面部肌肉的放松练习,每一步都讲解得非常细致。我特别喜欢作者石咏琦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鼓励和亲切感,感觉就像是身边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在手把手地教你。尤其是一些细节,比如如何判断自己的面部紧张点,如何通过调整日常坐姿来改善颈部线条,这些都是平时我们很容易忽略,但又至关重要的部分。这本书并没有一味地鼓吹复杂的美容程序,而是强调内在的调理和简单的日常习惯的养成,这让我觉得非常接地气,也更容易坚持下去。第一次尝试书里教的一个简单的眼周放松操时,虽然只花了五分钟,但感觉眼部周围的疲劳感确实减轻了不少,这给了我继续探索下去的信心。

评分

这本书的定价让我有些惊讶,考虑到其中蕴含的知识密度和实用性,它的价值远超标价。我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对自我面部表情和身体习惯的“觉察之旅”。过去我总是在镜子里关注“皱纹在哪里”,而这本书引导我关注“我的表情习惯是什么”。 书中探讨的很多内容都和情绪管理息息相关,比如长期压抑或焦虑如何直接导致法令纹加深,或者眉间紧锁如何形成永久的“川字纹”。这种从心理到生理的连贯阐释,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年轻”是身心合一的结果。我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不自觉地咬紧牙关,或者在生气时过度挤压面部肌肉。这种内在的调整,比任何外在的涂抹都来得有效。每一次练习结束后,我都会感觉面部肌肉群获得了一种深度的释放,仿佛之前被“冻结”的表情系统被重新激活了。

评分

我对市面上大部分声称能“逆转时光”的书籍都有点免疫了,因为它们往往充斥着复杂的术语和昂贵的器械推荐,让人望而却步。然而,这本《半小时年轻10岁》带给我一种久违的“实用感”。它几乎所有的练习都只需要你利用零碎的时间和自己的双手,不需要任何额外的道具,这对于忙碌的上班族来说简直是福音。 书中的图文排版非常清晰,那些关键的动作分解图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细致。我以前总觉得自己的某个动作做不到位,但对照书里的示范,我才发现自己原来一直用力方向错了。作者对于“力度”的拿捏非常精准,比如在做颈部拉伸时,她反复强调“轻柔”与“坚持”并重,而不是蛮力拉扯。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在操作时非常有安全感。而且,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工具箱”,你可以根据自己当下的状态,挑选一两个适合的“工具”来使用,而不是被要求完成一套完整的、耗时的流程。这种灵活性,使得“变美”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了生活中的一种自然延续。

评分

我收藏了很多关于健康和抗衰老的书籍,但《半小时年轻10岁》以其独特的视角脱颖而出。它没有过度美化“不老”,而是倡导一种“健康的老去”和“状态的优化”。作者的文字风格非常务实,没有那些虚无缥缈的承诺,而是脚踏实地地告诉你,通过特定的练习,你可以改善面部血液循环,提升肌肉弹性,从而达到视觉上的“提拉”效果。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其中关于“微笑肌唤醒”的章节。这个练习看起来简单,但对提升下颌线条的紧致度非常有帮助。我坚持了一周,最明显的感受是,我的面部不再容易出现浮肿现象,尤其是在早晨。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套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微习惯”,它不需要你腾出专门的“美容时间”,而是将“保养”渗透到你喝水、走路、甚至思考的间隙。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可持续的自我投资方式,让人感觉既有效率又充满成就感。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时,最吸引我的不是标题,而是封面上那句“石咏琦”的名字。我之前在一些养生类的讲座里听过她的分享,对她那种温和而坚定的理念印象深刻。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美容指南,不如说是一本关于“如何与自己的身体和解”的哲学书。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做动作,更重要的是让你理解为什么要做这些动作,背后的生理学原理是什么。作者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皮肤老化、肌肉松弛的深层原因,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表面现象。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慢下来”的强调。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的大部分表情和动作都是匆忙和僵硬的。这本书倡导的是一种有意识地去感知和放松身体的状态,这种内在的平静自然会投射到外表上。我试着将书中的一些放松技巧融入到我的工作间隙,比如在等咖啡的时候,有意识地放松我的肩膀和下巴,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它不是那种立竿见影的“魔法”,而是像在给身体进行一次深层、温柔的“重启”,这种持久和根本的改变,远比表面的修饰要珍贵得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