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一針一綫貴州苗族服飾手工藝-(第2版) | 齣版社: 中國紡織齣版社 | 齣版時間:2018-04-01 |
| 作者:鳥丸知子 | 譯者:蔣玉鞦 | 開本: 12開 |
| 定價: 168.00 | 頁數: | 印次: 2 |
| ISBN號:9787518046737 | 商品類型:圖書 | 版次: 2 |
《一針一綫:貴州苗族服飾手工藝(第2版)》是應廣大讀者強烈要求修訂而成。《一針一綫:貴州苗族服飾手工藝》第1版於2011年12月正式麵世以來,一直受到廣大讀者尤其是民族服飾研究人員及服飾手工藝愛好者的熱愛與追捧,齣版一年後即售罄,廣大讀者一直無法找到閤適的圖書,強烈呼籲齣版社重印或再版。為滿足廣大讀者的強烈需求,中國紡織齣版社經與作者鳥丸知子博士和譯者蔣玉鞦老師多次溝通,在《一針一綫》第1版的基礎之上,修正書中少量不妥之處,重新齣版《一針一綫:貴州苗族服飾手工藝》第2版,以饗讀者。
苗族人沒有文字,但卻懂得靠圖騰、刺綉來傳承曆史文化。她們靈活地從大自然取材,常心存感恩而祈禱;母親一針一綫、鍥而不捨地為子女和傢人縫製服裝服飾,如此精緻的手工刺綉,除瞭藝術價值外,更洋溢著濃濃的愛與人情味。來自日本的獨立學者鳥丸知子,受母親的精誠所感染,被苗族人民的創造精神所觸動,二人翻山越嶺,走遍中國貴州各大小苗寨,記錄苗族民間服飾手工藝近三十年,著成《一針一綫:貴州苗族服飾手工藝(第2版)》不僅畫齣瞭苗族人色彩斑斕的生活故事,展現瞭苗族人民豐富的文化底蘊,更是由錶及裏地完美呈現瞭苗族人民齣神入化的傳統技藝,希望藉此能為中國古老的織布、蠟染、刺綉、挑花等民間手工藝的代代相傳和進一步發展做齣一份貢獻。
作為一個對手工藝曆史有著長期關注的業餘愛好者,我深知這類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是多麼浩大而艱辛。這本書體現齣一種近乎嚴苛的學術態度,它不滿足於錶麵現象的羅列,而是試圖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我非常欣賞作者在描述工藝流程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尊重和細緻,那種對勞動過程的體諒,使得我們這些後學者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每一件作品背後凝聚的時間和心血。特彆是書中對於一些已經消亡或瀕臨失傳的特定針法和圖案寓意的考證,非常紮實有力。這絕不是一本速成的齣版物,它必然是傾注瞭大量田野調查和文獻梳理的成果,是真正熱愛這片土地和這門技藝的人纔能完成的工作。
評分從一個純粹的藝術鑒賞角度來看,這套書在視覺呈現上達到瞭很高的水準。印刷質量相當齣色,色彩還原度極高,即便是照片中那些極其細微的珠片和絨球的質感,都能被清晰地捕捉下來。我過去對少數民族工藝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漂亮”這個層麵,但這本書讓我開始思考“如何設計”和“為何如此設計”。例如,書中對苗族傳統染色工藝中,如何利用植物提取齣如此穩定且富有生命力的色彩的描述,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都感到震撼。它不僅僅是關於“美”的記錄,更是一部關於“材料科學”和“審美哲學”的無聲教材。這本書的版式設計也很有品位,留白得當,讓那些繁復的圖案有瞭喘息的空間,使得整體閱讀體驗非常舒暢。
評分這套苗族服飾的圖集,光是翻閱圖冊就能感受到那種撲麵而來的曆史厚重感。每一頁的紋樣,無論是精細到難以置信的刺綉,還是那些看似隨意的幾何圖案,背後都蘊含著一個傢族或一個村寨的故事。我尤其喜歡其中對於色彩運用的講解,那種靛藍與硃紅、金綫的碰撞,絕不是現代設計中可以隨意模仿齣來的,它帶著泥土的芬芳和歲月的沉澱。特彆是那些關於銀飾的部分,光是看圖片,那種光澤和復雜的鑄造工藝就已經令人嘆為觀止瞭。不得不說,能將這些幾近失傳的技藝如此係統地整理齣來,真的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對於我們這些對外來文化抱有敬畏之心的旁觀者來說,這簡直就是一本打開貴州深山寶庫的鑰匙,讓我得以窺見那份埋藏在針腳裏的民族靈魂。
評分老實說,我原本以為這種專注於特定地域手工藝的書籍會顯得有些枯燥,無非是圖錄和簡單的文字說明堆砌。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巧妙,它沒有將服飾僅僅視為物件來展示,而是將其作為一種活態的文化載體來探討。書中對於不同支係苗族在不同場閤下服飾的細微差彆進行瞭詳盡的對比,比如婚嫁服與祭祀服之間的禁忌和講究,這種深入到日常儀式層麵的挖掘,遠超齣瞭我最初的期待。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挑花和盤花工藝的章節,那些復雜的結扣和重復的圖案,我嘗試著去理解其中蘊含的“密碼”,仿佛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閱讀過程中,我常常停下來,對著圖片反復端詳,想象著織布機上經緯交錯的場景,感受那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匠人精神。
評分這本書對我的啓發遠不止於服飾本身,它更像是一扇通往一個更慢、更注重傳承的社會形態的窗口。當我看到書中關於苗族服飾在不同人生階段的象徵意義時,我開始反思現代社會中,服裝的符號功能是如何被消解和稀釋的。那裏的每一條縫綫、每一個銀墜,都在講述著齣生、成人、婚姻乃至死亡的生命敘事,這種強烈的“身份標識”和“文化記憶”的功能,在如今的快時尚浪潮中是完全缺失的。因此,這本書對我來說,既是珍貴的文化檔案,也是對當代生活方式的一種溫柔的、帶有詩意的批判與提醒。它讓人明白,真正的奢華,或許不在於價格標簽,而在於其背後所承載的無可替代的曆史與情感重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