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一针一线贵州苗族服饰手工艺-(第2版) |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4-01 |
| 作者:鸟丸知子 | 译者:蒋玉秋 | 开本: 12开 |
| 定价: 168.00 | 页数: | 印次: 2 |
| ISBN号:9787518046737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2 |
《一针一线:贵州苗族服饰手工艺(第2版)》是应广大读者强烈要求修订而成。《一针一线:贵州苗族服饰手工艺》第1版于2011年12月正式面世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读者尤其是民族服饰研究人员及服饰手工艺爱好者的热爱与追捧,出版一年后即售罄,广大读者一直无法找到合适的图书,强烈呼吁出版社重印或再版。为满足广大读者的强烈需求,中国纺织出版社经与作者鸟丸知子博士和译者蒋玉秋老师多次沟通,在《一针一线》第1版的基础之上,修正书中少量不妥之处,重新出版《一针一线:贵州苗族服饰手工艺》第2版,以飨读者。
苗族人没有文字,但却懂得靠图腾、刺绣来传承历史文化。她们灵活地从大自然取材,常心存感恩而祈祷;母亲一针一线、锲而不舍地为子女和家人缝制服装服饰,如此精致的手工刺绣,除了艺术价值外,更洋溢着浓浓的爱与人情味。来自日本的独立学者鸟丸知子,受母亲的精诚所感染,被苗族人民的创造精神所触动,二人翻山越岭,走遍中国贵州各大小苗寨,记录苗族民间服饰手工艺近三十年,著成《一针一线:贵州苗族服饰手工艺(第2版)》不仅画出了苗族人色彩斑斓的生活故事,展现了苗族人民丰富的文化底蕴,更是由表及里地完美呈现了苗族人民出神入化的传统技艺,希望借此能为中国古老的织布、蜡染、刺绣、挑花等民间手工艺的代代相传和进一步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老实说,我原本以为这种专注于特定地域手工艺的书籍会显得有些枯燥,无非是图录和简单的文字说明堆砌。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巧妙,它没有将服饰仅仅视为物件来展示,而是将其作为一种活态的文化载体来探讨。书中对于不同支系苗族在不同场合下服饰的细微差别进行了详尽的对比,比如婚嫁服与祭祀服之间的禁忌和讲究,这种深入到日常仪式层面的挖掘,远超出了我最初的期待。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挑花和盘花工艺的章节,那些复杂的结扣和重复的图案,我尝试着去理解其中蕴含的“密码”,仿佛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停下来,对着图片反复端详,想象着织布机上经纬交错的场景,感受那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匠人精神。
评分这套苗族服饰的图集,光是翻阅图册就能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每一页的纹样,无论是精细到难以置信的刺绣,还是那些看似随意的几何图案,背后都蕴含着一个家族或一个村寨的故事。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于色彩运用的讲解,那种靛蓝与朱红、金线的碰撞,绝不是现代设计中可以随意模仿出来的,它带着泥土的芬芳和岁月的沉淀。特别是那些关于银饰的部分,光是看图片,那种光泽和复杂的铸造工艺就已经令人叹为观止了。不得不说,能将这些几近失传的技艺如此系统地整理出来,真的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对于我们这些对外来文化抱有敬畏之心的旁观者来说,这简直就是一本打开贵州深山宝库的钥匙,让我得以窥见那份埋藏在针脚里的民族灵魂。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艺术鉴赏角度来看,这套书在视觉呈现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印刷质量相当出色,色彩还原度极高,即便是照片中那些极其细微的珠片和绒球的质感,都能被清晰地捕捉下来。我过去对少数民族工艺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漂亮”这个层面,但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如何设计”和“为何如此设计”。例如,书中对苗族传统染色工艺中,如何利用植物提取出如此稳定且富有生命力的色彩的描述,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都感到震撼。它不仅仅是关于“美”的记录,更是一部关于“材料科学”和“审美哲学”的无声教材。这本书的版式设计也很有品位,留白得当,让那些繁复的图案有了喘息的空间,使得整体阅读体验非常舒畅。
评分这本书对我的启发远不止于服饰本身,它更像是一扇通往一个更慢、更注重传承的社会形态的窗口。当我看到书中关于苗族服饰在不同人生阶段的象征意义时,我开始反思现代社会中,服装的符号功能是如何被消解和稀释的。那里的每一条缝线、每一个银坠,都在讲述着出生、成人、婚姻乃至死亡的生命叙事,这种强烈的“身份标识”和“文化记忆”的功能,在如今的快时尚浪潮中是完全缺失的。因此,这本书对我来说,既是珍贵的文化档案,也是对当代生活方式的一种温柔的、带有诗意的批判与提醒。它让人明白,真正的奢华,或许不在于价格标签,而在于其背后所承载的无可替代的历史与情感重量。
评分作为一个对手工艺历史有着长期关注的业余爱好者,我深知这类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是多么浩大而艰辛。这本书体现出一种近乎严苛的学术态度,它不满足于表面现象的罗列,而是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非常欣赏作者在描述工艺流程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尊重和细致,那种对劳动过程的体谅,使得我们这些后学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每一件作品背后凝聚的时间和心血。特别是书中对于一些已经消亡或濒临失传的特定针法和图案寓意的考证,非常扎实有力。这绝不是一本速成的出版物,它必然是倾注了大量田野调查和文献梳理的成果,是真正热爱这片土地和这门技艺的人才能完成的工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