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現代電子工藝實訓教程
定價:29.00元
作者:姚有峰
齣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31203516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目錄
作者介紹
姚有峰皖西學院高級實驗師曾編寫:1.編寫《電路與電工技術實驗》教材,中國科技技術大學齣版社齣版,2008年8月;
文摘
序言
這本號稱“現代”的教材,真的讓我這個剛踏入這個領域的學生感到前路漫漫,因為它似乎完全跳過瞭我們最需要瞭解的基礎部分,直奔那些高精尖的、需要多年經驗纔能消化的技術去瞭。我花瞭大量時間試圖在書裏找到關於基本電路原理、元器件選型規範,甚至是PCB設計軟件操作的詳細圖文步驟,結果卻大失所望。它更像是一本麵嚮資深工程師的“技術要點速查手冊”,充斥著大量的專業術語和復雜的公式推導,但對於如何將這些理論付諸實踐,如何從一塊空白的闆子一步步做齣成品,卻著墨甚少。例如,講到SMD貼裝時,僅僅提到瞭迴流焊爐的溫度麯綫設定,卻完全沒有提及如何根據不同元件的特性去微調麯綫,或者在齣現虛焊、假焊等常見問題時,我們該如何用顯微鏡去排查和修復。這種“高屋建瓴”的寫法,雖然顯得專業,但對於我們這些急需通過實訓建立動手能力的初學者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的“炭”,而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火”。我希望看到的是,如何用最基礎的工具,解決最常見的問題,而不是直接把我們丟到全自動化的産綫上去麵對那些我連名字都叫不全的設備。這本書的定位,顯然和“實訓教程”這個名字存在著巨大的偏差,它更像是一份需要搭配其他基礎讀物纔能勉強理解的參考資料集。
評分這本書在軟件工具和行業標準的應用方麵,顯得相當滯後和模糊。在討論現代電子製造時,我們都知道諸如IPC標準、CAD/CAM軟件的版本迭代是多麼重要。然而,這本書引用的許多工藝參數和設計規範,似乎停留在多年前的行業基準上,缺乏對最新技術,例如無鉛焊料在不同波峰焊工藝下的具體錶現差異,或者最新的ESD防護要求等前沿內容的更新。更令人擔憂的是,對於當前工業界普遍使用的EDA工具的操作界麵和常用腳本語言的支持力度非常小。例如,它提到瞭如何進行阻抗控製設計,但對於如何用主流的PCB設計軟件(比如Altium Designer或Cadence Allegro)來實現這些約束條件,書中隻給齣瞭一個名詞解釋,完全沒有提供相應的菜單路徑或操作截圖。這使得我們學到的知識點即便在理論上成立,也無法有效地轉化為在實際設計軟件中能夠執行的指令,使得“實訓”的成果大打摺扣。
評分從排版和內容的組織邏輯來看,這本書的結構設計似乎更偏嚮理論的體係化構建,而非麵嚮工程實踐的流程化推進。我翻閱瞭關於“錶麵貼裝技術(SMT)”的那一章,發現它將內容劃分得極為細碎,一會兒講材料科學中的樹脂固化特性,一會兒又插入一段關於可靠性測試標準的引用,最後纔勉強談到貼片機的參數配置。這種交叉引用的方式,雖然在學術理論上可能具有嚴謹性,但在實際的實訓場景中,卻是極大的乾擾。一個想學習如何調試貼片機的操作員,不需要先去深究環氧樹脂的分子結構變化,他需要的是一個清晰的“如果X發生,則調整Y參數”的故障排除路徑。這本書似乎混淆瞭“技術原理闡述”與“工藝操作指導”的界限。它在深度上有所建樹,但在廣度和實操性上卻顯得力不從心,仿佛作者認為所有讀者都已經具備瞭紮實的電子工程背景,可以直接跳過中間那些繁瑣但必要的、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
評分閱讀體驗方麵,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讓我感到一種疏離感。它采用瞭非常正式、學術化的書麵語,句式冗長且信息密度過高,缺乏現代教材應有的親和力與引導性。例如,在解釋一個相對簡單的測試流程時,它會用一長串從句來描述整個背景和前提條件,而不是使用清晰的列錶或分步說明來提綱挈領。這迫使讀者需要不斷地倒迴去重讀句子,纔能捕捉到核心的操作步驟。對於需要快速掌握技能的實訓目的而言,這種閱讀負擔是沉重的。此外,全書的插圖質量和數量也嚴重不足,很多關鍵的結構圖、裝配圖甚至是測試儀器的接綫圖都缺失瞭清晰的彩色標注或高質量的矢量圖,導緻許多復雜的物理結構或連接關係,僅僅依靠文字描述難以想象。總而言之,這本書更像是為一位已經熟知領域細節的研究人員準備的內部報告匯編,而非一本旨在培養動手能力的“教程”。
評分我原以為一本“實訓教程”會提供大量詳盡的、手把手的操作指導,畢竟實訓的精髓就在於“做中學”。然而,這本書在“實訓”這兩個字上的錶現,實在是讓人提不起勁來。它羅列瞭許多項目,比如某個復雜的傳感器模塊的集成,但是對於每一個步驟的上下文邏輯和操作細節,描述得極其簡略和跳躍。比如,當講解如何進行波峰焊時,書中隻是簡單地提到“設置助焊劑噴塗壓力和預熱溫度”,但對於不同類型助焊劑的兼容性、焊接角度的選擇,以及最關鍵的,如何清潔焊後殘留物以避免長期腐蝕,這些實訓中至關重要的環節,都被一筆帶過,仿佛這些都是我們理所當然應該知道的“常識”。更讓我感到睏惑的是,許多流程圖的繪製極其潦草,缺乏必要的流程節點注釋,導緻我常常需要在不同的章節之間反復跳躍,試圖拼湊齣一個完整的操作序列。這哪裏是教程,分明是一份缺乏必要標注和引導的實驗大綱,對於需要依賴清晰指導來建立操作規範的學生來說,這種缺失信息的敘述方式,極大地增加瞭試錯成本,並且培養不齣嚴謹的工藝習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