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电子工艺实训教程
定价:29.00元
作者:姚有峰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31203516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姚有峰皖西学院高级实验师曾编写:1.编写《电路与电工技术实验》教材,中国科技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8月;
文摘
序言
从排版和内容的组织逻辑来看,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似乎更偏向理论的体系化构建,而非面向工程实践的流程化推进。我翻阅了关于“表面贴装技术(SMT)”的那一章,发现它将内容划分得极为细碎,一会儿讲材料科学中的树脂固化特性,一会儿又插入一段关于可靠性测试标准的引用,最后才勉强谈到贴片机的参数配置。这种交叉引用的方式,虽然在学术理论上可能具有严谨性,但在实际的实训场景中,却是极大的干扰。一个想学习如何调试贴片机的操作员,不需要先去深究环氧树脂的分子结构变化,他需要的是一个清晰的“如果X发生,则调整Y参数”的故障排除路径。这本书似乎混淆了“技术原理阐述”与“工艺操作指导”的界限。它在深度上有所建树,但在广度和实操性上却显得力不从心,仿佛作者认为所有读者都已经具备了扎实的电子工程背景,可以直接跳过中间那些繁琐但必要的、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评分我原以为一本“实训教程”会提供大量详尽的、手把手的操作指导,毕竟实训的精髓就在于“做中学”。然而,这本书在“实训”这两个字上的表现,实在是让人提不起劲来。它罗列了许多项目,比如某个复杂的传感器模块的集成,但是对于每一个步骤的上下文逻辑和操作细节,描述得极其简略和跳跃。比如,当讲解如何进行波峰焊时,书中只是简单地提到“设置助焊剂喷涂压力和预热温度”,但对于不同类型助焊剂的兼容性、焊接角度的选择,以及最关键的,如何清洁焊后残留物以避免长期腐蚀,这些实训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都被一笔带过,仿佛这些都是我们理所当然应该知道的“常识”。更让我感到困惑的是,许多流程图的绘制极其潦草,缺乏必要的流程节点注释,导致我常常需要在不同的章节之间反复跳跃,试图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操作序列。这哪里是教程,分明是一份缺乏必要标注和引导的实验大纲,对于需要依赖清晰指导来建立操作规范的学生来说,这种缺失信息的叙述方式,极大地增加了试错成本,并且培养不出严谨的工艺习惯。
评分这本号称“现代”的教材,真的让我这个刚踏入这个领域的学生感到前路漫漫,因为它似乎完全跳过了我们最需要了解的基础部分,直奔那些高精尖的、需要多年经验才能消化的技术去了。我花了大量时间试图在书里找到关于基本电路原理、元器件选型规范,甚至是PCB设计软件操作的详细图文步骤,结果却大失所望。它更像是一本面向资深工程师的“技术要点速查手册”,充斥着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公式推导,但对于如何将这些理论付诸实践,如何从一块空白的板子一步步做出成品,却着墨甚少。例如,讲到SMD贴装时,仅仅提到了回流焊炉的温度曲线设定,却完全没有提及如何根据不同元件的特性去微调曲线,或者在出现虚焊、假焊等常见问题时,我们该如何用显微镜去排查和修复。这种“高屋建瓴”的写法,虽然显得专业,但对于我们这些急需通过实训建立动手能力的初学者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的“炭”,而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火”。我希望看到的是,如何用最基础的工具,解决最常见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把我们丢到全自动化的产线上去面对那些我连名字都叫不全的设备。这本书的定位,显然和“实训教程”这个名字存在着巨大的偏差,它更像是一份需要搭配其他基础读物才能勉强理解的参考资料集。
评分这本书在软件工具和行业标准的应用方面,显得相当滞后和模糊。在讨论现代电子制造时,我们都知道诸如IPC标准、CAD/CAM软件的版本迭代是多么重要。然而,这本书引用的许多工艺参数和设计规范,似乎停留在多年前的行业基准上,缺乏对最新技术,例如无铅焊料在不同波峰焊工艺下的具体表现差异,或者最新的ESD防护要求等前沿内容的更新。更令人担忧的是,对于当前工业界普遍使用的EDA工具的操作界面和常用脚本语言的支持力度非常小。例如,它提到了如何进行阻抗控制设计,但对于如何用主流的PCB设计软件(比如Altium Designer或Cadence Allegro)来实现这些约束条件,书中只给出了一个名词解释,完全没有提供相应的菜单路径或操作截图。这使得我们学到的知识点即便在理论上成立,也无法有效地转化为在实际设计软件中能够执行的指令,使得“实训”的成果大打折扣。
评分阅读体验方面,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让我感到一种疏离感。它采用了非常正式、学术化的书面语,句式冗长且信息密度过高,缺乏现代教材应有的亲和力与引导性。例如,在解释一个相对简单的测试流程时,它会用一长串从句来描述整个背景和前提条件,而不是使用清晰的列表或分步说明来提纲挈领。这迫使读者需要不断地倒回去重读句子,才能捕捉到核心的操作步骤。对于需要快速掌握技能的实训目的而言,这种阅读负担是沉重的。此外,全书的插图质量和数量也严重不足,很多关键的结构图、装配图甚至是测试仪器的接线图都缺失了清晰的彩色标注或高质量的矢量图,导致许多复杂的物理结构或连接关系,仅仅依靠文字描述难以想象。总而言之,这本书更像是为一位已经熟知领域细节的研究人员准备的内部报告汇编,而非一本旨在培养动手能力的“教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