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曆代鞋履研究與鑒賞
:62.00元
售價:42.2元,便宜19.8元,摺扣68
作者:駱崇騏
齣版社:東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811111873
字數:314000
頁碼:20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681kg
編輯推薦
“二十年磨一劍”。《中國曆代鞋履研究與鑒賞》是作者耗費20年心血撰寫的我國**部以圖文並茂的真實史料為基礎,完整地研究中國鞋史的學術性著作。本書的齣版填補瞭我國鞋史學的空白,開創瞭中國鞋史學的研究領域。
內容提要
本書從政治、軍事、宗教、文化、藝術、規製、禮儀和習俗等不同角度係統地闡述瞭我國各朝代、各民族、各地區鞋履文化的流變。內容包括文字部分和圖文部分二方麵,文字部分以商代以來的文獻資料(含甲骨文及金文)和文藝作品為基礎進行探討,圖文部分均以史實為依據,即以曆代齣土或傳世實物和曆代藝術品(包括古畫古俑等)為依據,以求鞋履考證的真實性。
本書文字部分以商代以來的文獻資料和文藝作品為基礎進行探討,某些古代鞋履雖然未曾留下實物和圖像,但在文字史料中卻有過描述,為我們完整地研究鞋履形製、規製和工藝材料等提供瞭彌補性的輔證。
目錄
作者介紹
駱崇騏(戶籍名駱崇麒,筆名:二馬拉山)1945年生於廣州,幼時隨傢移居上海。父母齣身貴族和富商。“”前,擔任(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現閤並為國防大學)團委委員兼警衛分隊團支部副書記。曾從事翻譯、編輯和記者職業,20世紀80年代後專職從事中國鞋業科技情報工作
文摘
序言
這本書雖然我還沒來得及仔細研讀,但從目錄和扉頁的介紹來看,就已經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服飾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而鞋履作為服飾中一個重要且常常被忽略的部分,它的曆史變遷、製作工藝、以及所承載的文化內涵,都蘊含著無窮的魅力。想象一下,從遠古的草鞋到秦漢的襆頭鞋,再到唐代的步搖鞋,直至明清的綉花鞋,每一款鞋子都仿佛在訴說著一個時代的風貌,摺射齣當時的社會等級、審美趣味、甚至是人們的生活習慣。我特彆好奇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不同朝代鞋履材質的選擇,例如皮革、絲綢、麻布等,以及它們是如何在技術和藝術上達到巔峰的。而且,書中“研究與鑒賞”的結閤,也讓我預感到它不僅僅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著作,更是一本能夠帶領讀者進入曆史長河,用視覺和感官去體會古代生活之美的指南。我希望能從中學習到如何辨彆古代鞋履的真僞,瞭解不同時期工藝的特點,甚至可能觸及到一些與鞋履相關的禮儀和風俗。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準備帶我穿越時空,去探尋那些被時光塵封的足跡。
評分翻開這本書的瞬間,我就被它嚴謹而又充滿魅力的標題所吸引:“中國曆代鞋履研究與鑒賞”。雖然我並非專業的曆史學傢或考古學傢,但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熱情,尤其是那些能夠展現時代風貌的細節,總能讓我著迷。鞋履,作為與人體最親密的服飾之一,它所承載的信息量是巨大的。我期望書中能夠係統地梳理從遠古時期到近代的中國鞋履發展脈絡,詳細介紹不同朝代鞋履的形製、材質、色彩、紋飾以及穿著場閤的演變。我尤其好奇,書中是否會對一些具有代錶性的鞋履進行深入的分析,比如漢代的“舄”,唐代的“儐”,宋代的“履”,明代的“靴”,以及清代的“旗鞋”等等,它們各自的特點是什麼?在工藝上又有哪些獨到之處?“鑒賞”的提法,更是讓我看到瞭這本書的實用價值。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鑒彆古代鞋履真僞的技巧,包括對材質、工藝、款式的分析,甚至是輔助鑒定的方法。這本書,就像一位技藝高超的匠人,正在嚮我展示他如何用雙眼和雙手,去觸摸曆史,去理解那些沉默的物件所蘊含的生命力。
評分讀到這本書的簡介,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各種各樣生動的畫麵。作為一個對中國古代美學情有獨鍾的人,我一直認為,鞋子不僅僅是保護雙腳的工具,更是個人身份、社會地位乃至精神追求的一種象徵。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描繪不同時期士人、仕女、甚至是市井百姓所穿著的鞋履,它們的設計上會有怎樣的差異?是繁復精緻,還是樸素實用?書中會不會有詳細的插圖,能夠清晰地展現不同鞋履的結構、紋飾和色彩?我特彆想知道,在古代,鞋子的製作流程是怎樣的?是否像絲綢、瓷器一樣,有著精湛的手工技藝和嚴謹的製作標準?這本書的“鑒賞”部分,更是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希望它能教會我如何從一雙鞋子中讀齣它的年代、它的價值、甚至是它背後可能隱藏的故事。例如,鞋麵上的一朵刺綉,它可能代錶著某種吉祥的寓意;鞋底的材質,可能反映瞭主人的生活環境;甚至是鞋子的磨損程度,都能講述一段生活化的曆史。這本書,無疑是一扇通往古代生活細節的窗戶,我迫不及待地想透過它,去發現那些被忽略卻同樣精彩的文化密碼。
評分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一種久違的探索欲便油然而生。我一直認為,任何一件物品,隻要它存在於曆史的長河中,就必然會留下一抹獨特的印記。而鞋履,這看似平凡的物品,卻往往是衡量一個時代社會風貌、經濟發展、審美取嚮的絕佳標尺。我迫切地想知道,書中是否會從考古發現、傳世文獻、繪畫作品等多個維度,去還原不同朝代鞋履的真實麵貌。想象一下,通過書中的文字和圖片,我能夠看到秦漢時期粗獷有力的皮靴,唐代開放包容的絲綢綉鞋,宋代精巧內斂的裹足鞋,乃至明清時期華麗繁復的官靴和鳳頭鞋。這些鞋履,不僅僅是服飾,更是當時社會等級製度、民族融閤、對外交流的物質載體。而“鑒賞”二字,則暗示瞭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我希望書中能夠講解如何從一雙古代鞋履上辨彆齣其價值,如何理解其背後的工藝水平和文化內涵,甚至是如何去收藏和保護這些珍貴的曆史遺物。這本書,無疑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旅程,帶領我用全新的視角去審視那些被遺忘的細節,去感受曆史的溫度。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瞬間觸動瞭我內心深處對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好奇。我一直覺得,鞋履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非常迷人的載體,它們默默地陪伴著一代又一代人的足跡,承載著無數的故事和時代的變遷。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像抽絲剝繭一般,為我們揭示中國曆代鞋履的演變軌跡,從最早的原始蔽足之物,到後來日益精美、功能各異的鞋款。我希望能夠瞭解到不同時期鞋履的製作工藝、材質選擇,以及它們所反映的社會階層、審美偏好和地域文化差異。例如,我想知道唐代鞋履的華麗是否與當時開放包容的社會風氣有關?宋代鞋履的細膩是否體現瞭文人階層的雅緻?明清時期鞋履的復雜工藝又透露齣怎樣的時代特徵?“研究與鑒賞”的結閤,更是讓我看到瞭這本書的實用價值。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鑒賞古代鞋履的方法和標準,比如如何從鞋子的廓形、紋飾、材質、做工等方麵去判斷其年代和價值,甚至是如何去區分真僞。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準備帶領我走進一個充滿曆史韻味的鞋履世界,去發現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和故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