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女修养(附CD-ROM一张)——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世纪文库
定价:22.00元
作者:王红著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3-01
ISBN:97872150529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塑造大学生文化品位、优美格调;提升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水平和层次。学界名家叶嘉莹、范曾担纲总顾问,倾力打造文化素质教育多媒体精品教材。
内容提要
本套教材从提高具有中等文化程序以上的非专业成年人的文化素质角度出发,安排知识内容和难易程序。具体来说,这套教材不是为专业学习者写的,而是为非专业人员提高和加强自己的文化素质修养而写的。本套教材以人文社科方面的内容为主,同时适当兼顾自然科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大体上分为三个系列:一是通识概览类,主要系统介绍某一知识领域的基本轮廓;二是分析鉴赏类,主要对中外名篇进行分析鉴赏;三是操作技能类,主要介绍某些知识领域的技能技巧。
目录
前言
章 女性风范——优雅的气质、风度和举止
节风度翩翩来自内在气质
第二节文雅端庄的女性风度
第三节优雅的姿态和举止体现着女性魅力
第二章 女性社交的要求——规范的礼仪
节礼仪总论
第二节见面礼仪
第三节访送礼仪
第四节交谈礼仪
第五节体态礼仪
第六节餐桌礼仪
第七节其他礼仪
第三章 塑造女性美的身姿——健美的形体
节女性健美的标准
第二节健身塑造美好身材
第三节减肥还你苗条身姿
第四章 富有活力的仪表——恰当的美容
节冰清玉洁的护肤美容
第二节讲究化妆的技巧
第三节如何打扮你自己
第四节因人因场合而异的化妆法
第五节风格各异的季节妆
第五章 梳出女性风采——适度的美发
节美发常识
第二节概据脸型选择发型
第三节根据身材选择发型
第四节根据职业选择发型
第五节根据场合梳理发型
第六节根据服装选择发型
第七节发式与季式要搭配
第六章 女性魅力的体现——得体的服饰
节提高服饰美学修养
第二节掌握服饰美学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不同体型的着装
第四节不同场合的着装
第五节画龙点睛的映衬——配饰美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可以说是相当的“学院派”和“系统化”。它不像现在很多畅销书那样喜欢用碎片化的章节或者新潮的案例来吸引眼球,而是采取了一种非常扎实、层层递进的逻辑主线。从最基础的“自我认知”和“仪态培养”开始,逐步深入到“人际交往的艺术”和“时间管理的技巧”,最后落脚到“精神世界的构建”。这种递进关系的设计非常严谨,就像是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量身定做的一份成长蓝图,确保了知识点的吸收是建立在坚实基础之上的,不会让人产生学了也白学的感觉。每一个章节的结尾,都会有一个小结或者思考题,虽然现在看起来略显刻板,但在当时,这无疑是引导读者进行内化吸收的有效手段,它强迫你停下来,而不是囫囵吞枣地翻过去。整体阅读下来,能感受到作者在编撰过程中,对“文化素质”这个宏大命题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拆解和重构。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总体上是沉稳、厚重且富有教育感的。作者的措辞选择非常审慎,避免了过于花哨的辞藻,力求用最清晰、最不带感情色彩的方式去阐述道理,这非常符合“文化素质教育”的定位,它强调的是一种理性的自我塑造,而非情绪化的跟风模仿。文字的节奏感很慢,每一句话都像是在精心雕琢,读起来需要一定的耐心和专注力,它几乎不容许你在阅读时分心去刷手机或者处理其他杂务。这种慢节奏,恰恰是现代社会稀缺的一种体验——它强迫你沉浸,强迫你进行慢思考。对于习惯了短平快信息的年轻一代来说,这可能是一种挑战,但坚持读完后,你会发现思维的清晰度确实有所提升,仿佛经过了一次精神上的“排毒”和“重置”,为后续更复杂的知识和信息摄入,提供了更稳定、更宽广的认知平台。
评分阅读过程中,最大的感触是那种“时代印记”所带来的冲击。书中的许多案例和引用的观点,明显带着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和价值取向。比如对于“得体”的定义,放在今天的语境下看,可能略显保守和刻板,但在那个强调集体规范和初级社会化的年代,这种规范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它反映了彼时社会对“合格大学生”的期待画像,那种对谦逊、内敛和对知识的敬畏,是如今快速迭代的社会文化中逐渐稀释掉的一部分。这种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学习如何“养护”自己的文化素养,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去理解前辈们是如何定义和追求“优秀”的。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快速适应新环境的“速成手册”,而更像是一本帮助你打好地基的“工具书”,虽然地基的样式可能有些老旧,但它的稳定性和承重力是毋庸置疑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说实话,第一眼看到就觉得挺有年代感的。封面那种淡淡的米黄色调,配上那个时代特有的字体排版,一下子就把人拉回了上世纪末或者本世纪初的那种氛围。摸上去纸张的质感也比较扎实,不是现在那种轻飘飘的铜版纸,更有“书”的味道。内页的印刷清晰度尚可,但毕竟是那个时候的技术,有些插图或者示意图的锐利度就没法和现在的激光印刷相比了,带着一种微微的柔和感,反而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温馨。随附的CD-ROM,虽然现在来看可能已经有些“古董”的意味了,但它象征着那个时代对多媒体学习的尝试和重视,光是看到那个小小的光盘壳子,就能联想到当时教材制作者的良苦用心,希望用这种新兴技术来辅助阅读和理解。我特意找了个老式电脑的驱动试了下,虽然里面的内容如今大多可以在网络上找到更丰富的版本,但那种“原汁原味”的体验是无可替代的,它记录了一段特定时期文化教育的侧影,比单纯的内容本身更有价值,让人感叹技术更迭的速度之快。
评分如果从纯粹的“可操作性”角度来审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是两面的。一方面,它提供的很多底层逻辑和心理学基础是永恒的,比如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挫折,这些“内功心法”是跨越时代的。另一方面,书中关于具体技能的描述,例如某些社交礼仪的细节处理,或者针对特定场合的着装建议,在今天看来,确实显得有些滞后甚至有些脱节。这很正常,毕竟文化实践总是在快速变化的。但有趣的是,这种“滞后”反而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它让你意识到,真正的“文化素质”不在于模仿书中的每一个僵硬的动作,而在于理解这些规则背后的精神内核——尊重他人、自律自爱。因此,它更像是一本“教科书式”的理论指导,需要读者自己去用当下的生活经验进行“翻译”和“现代化”的二次开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