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许昌小麦
定价:48.00元
作者:陈玉忠,许均昌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11631879
字数:
页码:26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许昌小麦》从许昌小麦生产概况、小麦生长发育特点和规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小麦品种利用和发展,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全方位论述了小麦生产相关问题,是一部涵盖了多学科内容的科学著述,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用价值。《许昌小麦》可以作为教育、科研、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指导小麦生产的工具书.直接用于指导生产。《许昌小麦》凝聚了许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科技工作者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是他们长期以来生产科研实践的全面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必将对许昌小麦生产及科研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目录
章 许昌小麦概况
节 许昌小麦生产发展概况
第二节 许昌小麦在全国全省小麦生产上的比较地位
第三节 许昌小麦栽培技术发展阶段
第四节 许昌小麦育种
第五节 许昌小麦种子生产
第二章 小麦生长发育与气候
节 许昌小麦生育期间的气候特点
第二节 小麦生长需要的环境条件
第三节 田间小气候
第四节 小麦的有效积温在生产上的应用
第五节 小麦各生育期的高、低、适温度
第六节 光照对小麦的影响
第七节 降水量与土壤墒情的关系
第三章 小麦生长发育与土壤
节 土壤肥力及等级划分
第二节 土壤结构
第三节 土壤有机质
第四节 土壤的pH值
第五节 适合许昌小麦高产的土壤条件
第四章 小麦生长发育与养分
节 小麦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
第二节 氮、磷、钾对小麦生长的作用
第三节 养分归还学说
第四节 小养分律
第五节 同等重要律
第六节 不可代替律
第七节 报酬递减律
第八节 小麦科学施肥的原则
第九节 许昌小麦肥料利用率及增产效果
第十节 增施有机肥对小麦生长的好处
第十一节 小麦的配方施肥
第十二节 小麦施肥量的确定
第十三节 许昌小麦施肥指标体系
第十四节 常用肥料的含量及购买注意事项
第五章 小麦生长发育与水分
节 水在小麦生产中的作用
第二节 许昌小麦的需水特点
第三节 小麦的耗水系数
第四节 小麦产量与耗水量的关系
第五节 土壤的持水量与含水量
第六节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第七节 小麦的需水临界期与水分萎蔫系数
第八节 小麦各个生育期的适宜土壤含水量指标
第六章 许昌小麦生长发育特点及规律
节 小麦的一生及其生长期
第二节 小麦种子萌发与出苗
第三节 小麦根系及功能
第四节 小麦叶片生长和消亡的规律
第五节 小麦分蘖成穗规律
第六节 小麦茎秆生长的特点
第七节 许昌小麦幼穗分化规律
第八节 许昌小麦籽粒灌浆及成熟规律
第九节 小麦不同生育期合理的群体结构
第七章 许昌小麦各生长期的特点与管理目标
节 小麦生长前期的生长发育特点和管理目标
第二节 小麦生长中期的生育特点与管理目标
第三节 小麦生长后期的生育特点与管理目标
第八章 小麦施肥
节 小麦底肥
第二节 小麦缓控释肥
第三节 小麦种肥
第四节 小麦追肥
第五节 小麦微肥
第九章 小麦灌溉
节 浇好小麦关键水
第二节 不提倡浇麦黄水
第十章 整地与播种
节 精细整地
第二节 播种期
第三节 播种量
第十一章 许昌小麦病虫草害发生与防治
节 小麦非传染性病害和传染性病害的区别
第二节 小麦传染性病害病原物种类
第三节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第四节 根据对小麦害虫的作用方式杀虫剂的分类
第五节 许昌小麦田问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第六节 许昌小麦地下主要害虫的种类、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第七节 许昌小麦地上部的主要害虫的种类、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第八节 许昌小麦田间主要杂草、特性及防治
第九节 小麦缺乏大量元素的症状及防治
第十节 小麦缺乏微量元素的症状及防治
第十二章 许昌小麦自然灾害及应变管理技术
节 许昌小麦冬季苗期冻害的预防和补救
第二节 小麦春季晚霜冻害发生的原因及预防
第三节 小麦干旱及预防措施
第四节 干热风灾害性天气的指标、类型和预防
第五节 小麦倒伏原因及预防
第六节 许昌小麦雹灾预防及补救措施
第十三章 许昌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节 平原灌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第二节 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第三节 优质强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第四节 无公害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第十四章 许昌小麦品种利用与发展
节 小麦品种分类
第二节 正确认识小麦良种
第三节 小麦良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第四节 小麦引种的一般规律
第五节 小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其测定
第六节 小麦原种、大田用种的标准
第七节 许昌市近年来小麦品种布局情况
第八节 许昌市近年来主推小麦品种的特征特性
第九节 小麦种子基地建设
第十节 怎样种好种子田
第十一节 购买小麦种子应注意的事项
第十二节 小麦优良品种的合理利用
第十五章 许昌小麦储藏
节 小麦储藏的意义
第二节 储藏对小麦养分的影响
第三节 小麦储藏的方法
第四节 小麦储藏中害虫及霉变的发生与防治
第十六章 小麦试验研究
节 小麦栽培试验的意义、应当遵循的原则
第二节 小麦田间试验的方式
第三节 小麦栽培试验
第四节 目前应当加强小麦栽培试验研究的主要方面
第五节 小麦试验的设计与记载
第六节 小麦个体与群体苗情的调查
第七节 小麦栽培试验通常记载的项目及标准
第八节 小麦栽培试验结果的分析
第九节 撰写小麦试验总结(论文)的要求
第十七章 常见小麦病虫害防治术语
第十八章 常见农业名词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许昌小麦》:
一、小麦春季苗情诊断的指标
返青至拔节期壮苗指标:返青早,叶色青绿,春生分蘖少(每亩不超过10万),根系发达(20条左右),群体生长整齐,群体头数为预计成穗数的1.5倍左右。适宜的叶面积系数返青期为2、起身期为3、拔节期为4。
返青至拔节期弱苗指标:返青后叶色变黄,空心蘖出现得早,群体头数不足,为预计成穗数的1.2倍,起身期叶面积系数小于3。
返青至拔节期旺苗指标:叶色黑绿,起身后仍在继续分蘖,群体头数超过预计成穗数的2倍.叶面积系数大于4。
拔节至孕穗期壮苗指标:叶色青绿,两极分化快,孕穗时群体头数已接近预计成穗数,叶面积系数6—7。
拔节至孕穗期弱苗指标:叶色小而发黄,两极分化过早结束,叶面积系数在孕穗时小于5。
拔节至孕穗期旺苗指标:叶色黑绿,叶片宽大下披,两极分化迟迟不开始。孕穗时叶面积系数大于7~8。
二、春季根据小麦苗情对应水肥管理措施
对弱苗,要以促为主,促苗早发,促冬蘖成穗,促小花分化,应针对形成弱苗的原因区别对待。因水肥不足造成的弱苗以及未施底肥的小麦田,应在起身前追肥浇水;板结麦田弱苗,返青时及时中耕,松土保墒,提高地温,促早发快长。但浇水的时间不能过早,若浇水过早,会降低地温,抑制麦苗生长。
对旺苗,要以控为主,控新蘖滋生、控小蘖生长、控茎叶徒长,促幼穗发育。在返青后,深中耕断根,在起身初期进行化控,严重旺长的麦田,在起身期,到拔节后两极分化明显时,再酌情追肥浇水。要避免起身前浇水,否则会推迟两极分化,引起徒长倒伏。
对壮苗,要先控后促,促控结合,处理好早发和稳长的矛盾,加速两极分化,提高成穗率、成大穗。在返青至起身期,控制肥水,只中耕松土灭草。到拔节后两极分化开始时,再酌情追肥浇水。但浇水的时间不能过晚,因为拔节以后到孕穗期,是小麦需水量敏感的时期,特别是幼穗分化的药隔至四分体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如果缺水,将造成大量小花退化,严重影响结实率。
三、小麦化控防倒技术
小麦化控防倒技术就是利用化学物质预防小麦倒伏。对生长偏旺、植株偏高、中后期有潜在倒伏危险的麦田喷洒化学调节剂类物质,如多效唑、、壮丰安等,控制生长过快、抑制基部茎节伸长、适度降低株高,茎秆粗壮,植株重心降低,增强抗倒伏能力。施用化控防倒技术,必须严格操作技术标准。一要严格按照不同化学调节剂规定的浓度和数量标准施用,切勿超量。二要严格施用时间。春季化控应在起身期后、拔节期前进行,若拔节期以后施用,基部节间已经伸长了,起不到防止倒伏的作用,同时,还会造成上部节间伸长被抑制,不利于高产。三要用足水量,喷洒均匀。每亩用水量不低于50kg,匀速行走喷洒,避免药效不均匀,造成植株高低不整齐。
四、预防春季晚霜冻害
预防和减轻晚霜冻害的好办法是霜前浇水。一般情况下,只要地皮不干,早晨在叶尖上有绿豆大小的“露水珠”,晚霜冻害即可避免或减轻。浇水的时间,应在晚霜来临前2~3天进行。
五、小麦生长中期病虫害的防治
根据长期小麦生产实践.在许昌小麦生长的中期,即返青起身至抽穗期,应当搞好小麦蚜虫、红蜘蛛、黏虫、吸浆虫以及白粉病、条锈病、纹枯病的防治。此时应以化学防治为主。
……
序言
作为一个对农业科技发展稍有了解的普通读者,我对“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品的书籍向来是抱有很高的期望的。这家出版社的名字本身就意味着严谨、专业和前沿。当这本书的名字出现在目录中时,我立刻联想到的是那些可能包含着最新育种技术、栽培管理经验、病虫害防治策略的深度解读。我预想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许昌小麦的种植历史、品种演变,以及在现代农业科技背景下的创新和发展。我希望能从中看到那些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的钻研,他们在田间地头的实践,以及他们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切实可行的生产力,最终体现在许昌这片沃土上。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现代农业科技进步的缩影,它可能不仅仅局限于许昌的小麦,更是通过许昌小麦这个具体的研究对象,来展现中国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探索与成就。我期待它能提供详实的数据、科学的论证,以及具有指导意义的实践案例,让读者在理解许昌小麦独特性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农业科技的强大生命力。
评分当我看到《许昌小麦》这本书时,我首先联想到的画面是农家书屋里,一位老农戴着老花镜,认真地翻阅着书页,时不时地在本子上做着笔记。这本书,似乎就是为那样一群深深根植于土地、将一生都奉献给耕作的人们量身定制的。我猜测,这本书的内容或许会用一种非常接地气、贴近实际生产生活的方式,来讲述许昌小麦的故事。它可能不会充斥着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会用那些老农们都能听懂、都能用在田间地头的语言,来介绍如何选种、如何施肥、如何抗旱防涝、如何应对突发的病虫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传递出那种代代相传的农耕智慧,以及新时代农民们学习新知识、拥抱新技术的积极心态。它可能不仅仅是关于小麦本身,更是关于如何让这片土地上的庄稼长得更好,如何让农民的生活过得更富足。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种情怀的寄托,是对那份朴实而伟大的劳动的致敬,是对中国农业发展脉络的追溯。
评分拿起《许昌小麦》这本书,我首先联想到的便是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画面:金色的麦浪在广袤的原野上起伏,空气中弥漫着谷物的清香。作为一名对农业发展趋势以及地方特色农产品抱有极大关注的读者,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许昌小麦的独特魅力。我预想,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可能会远超我的想象,它或许会从许昌小麦的品种起源、基因特性入手,深入剖析其在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以及它如何凭借优良的品质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同时,我更希望它能够触及到许昌小麦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例如,它在食品加工、生物能源等领域的潜力,以及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来进一步提升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本关于“许昌味道”的百科全书,它不仅会让我了解一种作物,更会让我领略到许昌这片土地孕育出的非凡品质和发展活力。
评分我一直认为,地域特色农产品背后,往往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而《许昌小麦》这个书名,立刻勾起了我对许昌这片土地以及它所孕育的农产品的浓厚兴趣。我设想,这本书或许不仅仅会停留在对小麦品种的介绍,更会深入挖掘许昌小麦在当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比如,它可能会讲述许昌小麦如何成为当地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如何影响了当地的饮食文化,甚至可能牵扯到一些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或传说。我期待它能够像一本地方志一样,用一种更为宏观和人文的视角,来展现许昌小麦的多重面向。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种农作物,更是关于一个地区、一群人民与土地之间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生动写照。我希望它能让我感受到许昌人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以及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创造的独特价值。
评分许昌小麦,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土地气息和历史的厚重感。作为一名在城市里长大,但对家乡土地有着深厚情结的人,我一直对那些能代表地方特色、承载地方记忆的书籍充满好奇。当我在书店的角落里偶然看到这本书时,第一眼就被它朴实而有力的书名吸引住了。我仿佛已经看到了中原大地上,那一片片金黄色的麦浪在风中摇曳,听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汗水与希望交织的声音。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作物栽培的书,它更像是一扇窗口,让我得以窥探许昌这片土地的脉搏,感受那份与土地共生的古老智慧。我期待它能带我走进那片承载着无数故事的麦田,去了解它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农作物,更是许昌人民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他们勤劳与智慧的结晶。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给远在他乡的游子,递过来一份来自故土的问候,让我能在文字中再次触摸到那片魂牵梦绕的土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