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视野下的奥林匹克运动

国际关系视野下的奥林匹克运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陶颖 著
图书标签:
  • 奥林匹克运动
  • 国际关系
  • 体育政治
  • 地缘政治
  • 文化交流
  • 全球化
  • 软实力
  • 国际组织
  • 体育外交
  • 奥运会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5886780
商品编码:2974226825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9-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国际关系视野下的奥林匹克运动

定价:18.00元

作者:陶颖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2-01

ISBN:978750588678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从展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发展全貌入手,以此为线索,从国际关系学的角度,分析并疏理了这一过程中,不同国际环境和历史背景下奥林匹克运动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以及国际关系发展变化对奥林匹克运动产生的重大影响。虽然奥林匹克运动与各式各样的问题相关,但主要和重要的问题都处于国际关系之中,这也是本研究的独特和关键之所在。通过对奥林匹克运动与国际关系之间的相互问题及影响的探究,可以加深对当代奥林匹克运动和国际关系发展趋势的了解与认识。

目录


绪论
章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概貌
 节 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奥林匹克运动体系
 第三节 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取向
第二章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复兴与早期发展
 节 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
 第二节 艰难发展与战争创伤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第三节 被扭曲的奥运会——1936年柏林奥运会
 第四节  奥运会的中断与恢复
第三章 冷战时期的奥林匹克运动
节 奥林匹克运动中的美苏对抗
第二节 部分其他国家与奥林匹克运动
第三节 20世纪50~70年代的奥运会
第四节 南非与奥林匹克运动
第五节 莫斯科奥运会
第六节 汉城奥运会与韩国的政治变迁
第四章 后冷战时期的奥林匹克运动
节 东欧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及奥林匹克运动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的两届奥运会
第三节 进人21世纪的奥林匹克运动
第五章 奥林匹克运动的国际关系学分析
节 奥林匹克运动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二节 国际关系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
第三节 奥林匹克运动的国际组织视角分析
第六章  国际关系视野下的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
节 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渊源
第二节 北京奥运会的国际关系解读
结论

作者介绍


陶颖,博士,云南财经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和国际关系方向的教学与研究。曾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近年来的主要研究包括:著作,《启示录》(2005年);论文,“Developing ecotourism in Yunnan:Thekeyrole of education in achie

文摘


序言



《运动、政治与全球舞台:一部奥林匹克现代史》 内容简介: 本书《运动、政治与全球舞台:一部奥林匹克现代史》并非一部关于国际关系如何塑造奥林匹克运动的书,而是致力于深入剖析奥林匹克运动本身在漫长而复杂的现代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以及它如何与全球政治、社会思潮、经济发展乃至文化变迁相互激化、相互影响。我们不探讨“如果国际关系如何如何,奥林匹克运动会怎样”的设想,而是聚焦于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种文化载体、一种政治工具,在历史洪流中留下的真实印记。 本书以时间为轴线,从1896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雅典复兴的那一刻起,逐一梳理了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关键事件、核心议题和深远影响。我们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力求通过对史料的细致解读和深入分析,呈现奥林匹克运动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所作出的抉择,以及这些抉择如何塑造了它今天的面貌。 第一章:复兴的火种与初生的悸动 (1896-1914) 我们将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皮埃尔·德·顾拜旦的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开始。回顾那个时代,民族主义的兴起、殖民主义的扩张以及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共同构成了奥林匹克运动诞生的宏大背景。本章将详细考察顾拜旦的教育理念如何与体育相结合,以及他如何试图通过一场超越国家界限的体育盛会,来“促进理解与和平”。我们将探究早期奥林匹克运动的规模、参与国家以及所面临的诸多困难,例如资金的匮乏、赛事的组织混乱以及公众的冷漠。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即便是在其萌芽阶段,体育竞技也并非完全脱离政治的泥淖。例如,某些国家将其视为展示国家实力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平台,而一些社会评论家则担忧其可能加剧国家间的竞争。 第二章:战争的阴影与断裂的节奏 (1914-1936)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彻底打断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进程,使其首次遭遇了生存危机。本章将详细分析战争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从赛事的取消到各国代表团的缺席。战后,凡尔赛条约的签订以及国际联盟的成立,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复苏提供了新的契机,但也带来了新的政治考量。我们将深入探讨战后初期,奥林匹克运动如何在分裂的世界中寻求重建,以及一些新兴国家如何利用奥林匹克运动来提升其国际地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1936年柏林奥运会在纳粹德国的举办,成为了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上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节点。本章将详细剖析纳粹政权如何试图将奥运会转化为其政治宣传的工具,利用其展示“雅利安人种”的优越性,并试图以此来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可。我们将审视运动员、官员以及媒体在这一历史时刻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由此引发的伦理困境和深刻反思。 第三章:冷战的擂台与意识形态的较量 (1948-1989)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并未迎来全球和平,反而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对峙。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项全球性的盛会,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两大阵营意识形态较量的舞台。本章将详尽地考察冷战时期,奥林匹克运动如何成为美苏两大国及其盟友展示国家实力、推广各自政治制度的“无声战场”。我们将分析运动员在国家机器中的角色,例如“国家运动员”制度的出现,以及如何通过训练和管理来服务于国家的政治目标。同时,我们也关注冷战对奥运会产生的直接影响,例如抵制事件的发生,如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抵制,这些事件深刻地暴露了政治冲突对体育精神的侵蚀。本章还将探讨,在意识形态的对垒中,奥林匹克运动如何努力维系其“和平”的理想,以及那些试图在政治漩涡中保持独立的运动员和体育组织所经历的挣扎。 第四章:商业化的浪潮与全球化的脉搏 (1980年代至今) 进入20世纪80年代,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商业化浪潮席卷而来,奥林匹克运动也未能置身事外。本章将深入分析商业化对奥林匹克运动产生的深远影响。我们将考察电视转播权、商业赞助以及商品化如何改变了奥运会的运作模式,使其成为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同时,我们也将探讨全球化进程如何进一步拓展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参与范围,吸引了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然而,商业化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对体育精神的冲击、运动员的过度商业化以及围绕巨额经济利益产生的腐败问题。本章还将关注奥林匹克运动在后冷战时代所面临的新课题,例如恐怖主义的威胁、环境的可持续性问题、以及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维护其包容性和多样性。我们将审视奥林匹克运动如何应对这些复杂挑战,并探讨其在当今世界中的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五章:文化熔炉与社会镜像 超越政治与经济的视角,本章将从文化和社会层面,审视奥林匹克运动的独特价值。我们将探究奥林匹克运动如何成为不同文化交流的平台,不同民族的体育文化如何在奥运会这个舞台上相互碰撞、相互借鉴。本章将分析奥运会如何通过其仪式、符号以及运动员的故事,传递普世价值观,例如拼搏、友谊、尊重等。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奥林匹克运动并非完美无瑕,它也折射出社会现实的方方面面,例如性别平等问题、种族歧视问题、残疾人权利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我们将深入探讨奥林匹克运动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它在解决社会问题上所面临的局限性。 结论:不息的火炬与未竟的理想 本书的结论部分并非对奥林匹克运动进行简单的总结,而是试图在梳理了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将重申,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是一种人类对于超越自我的不懈追求,一种对和平与理解的持久向往。尽管它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无数次的挑战和考验,尽管它曾被政治阴影笼罩,被商业利益裹挟,但其所蕴含的积极意义和精神价值,依然在不断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我们将探讨,在日益复杂和多变的当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其“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理念,如何在维护其纯洁性和独立性的同时,更好地回应时代的需求,继续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点亮那不息的火炬。 总而言之,《运动、政治与全球舞台:一部奥林匹克现代史》将是一部详尽梳理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脉络,深刻剖析其与时代背景相互作用的史学著作。它将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去理解这项伟大的体育赛事如何在人类历史的长卷中,书写下属于自己的独特篇章,并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以为奥运会只是关于公平竞争、超越自我、以及世界和平的理想化产物,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并没有回避奥运会历史中那些不那么光彩的篇章,反而深入剖析了在政治动荡时期,奥运会是如何被利用、被操纵,甚至成为冲突的牺牲品的。从早期抵制运动的起源,到冷战时期政治色彩浓厚的奥运会,再到如今全球化背景下,奥运会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作者都以极其严谨的考证和精妙的分析,向我们展示了体育与政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奥运会作为一种“和平符号”的论述,这其中蕴含的却是巨大的矛盾。一方面,奥运会确实能够短暂地凝聚全球目光,促进交流;另一方面,它又是国家间展示实力、争夺话语权的场所,有时甚至会加剧紧张关系。这本书让我明白,奥运会并非独立于政治而存在,它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载体,承载着国家利益、民族情感,以及各种复杂的国际关系。这种对奥运会“阴暗面”的揭示,并非出于恶意,而是为了让我们更真实地理解这项运动的复杂性,以及它在塑造世界格局中所扮演的角色。

评分

对于我这样的体育迷来说,最初拿到这本书时,我期待的是能够了解更多关于奥运会历史上的经典赛事、传奇人物,以及那些振奋人心的故事。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却远远超出了我的预设。它并非一本传统的体育史,也不是一本奥运赛事的年鉴,而更像是一部关于“奥林匹克运动如何成为国际政治的放大镜”的深度研究。作者以一种极其冷静和批判性的态度,解构了奥运会作为一项全球性活动的政治意涵。我看到了国家如何在奥运会中扮演“幕后推手”,如何利用赛事来提升国际影响力,甚至如何借此来处理国内的政治问题。书中对于“奥运会中的国家利益”的分析,让我明白了每一次申办、每一次参赛背后,都可能隐藏着复杂的政治算计。我尤其被书中对“奥运会与国家认同”之间关系的探讨所吸引。它揭示了在奥运会这个平台上,国家如何通过体育来凝聚国民,塑造民族精神,并在国际舞台上宣示自己的存在。这种对体育背后政治逻辑的深刻剖析,让我看到了一个与我以往认知截然不同的奥运会,一个充满权力博弈、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较量的复杂舞台。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宏大叙事体验,它以一种非常“局外人”的视角,审视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性意义。与其说它是一本关于体育的书,不如说它是一本关于人类社会如何通过大型国际活动来构建集体认同、处理分歧、以及展示国家力量的案例研究。作者并没有沉溺于具体的比赛细节,而是将目光聚焦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制度性”层面。我看到了奥运会如何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而演变,如何从最初的民族主义象征,逐渐演变为全球合作的平台,又如何在后冷战时代面临新的挑战。书中对于“国家”这个概念在奥运语境下的多重解读,让我耳目一新。国家不仅仅是以参赛队伍的形式出现,更是在申办城市的选择、比赛规则的制定、甚至是争议事件的处理过程中,都充满了国家间的互动与角力。这种从宏观层面解析奥运会,将体育事件上升到国家战略、国际关系理论高度的写法,确实是市面上非常少见的。它让我们明白,奥运会不仅仅是运动员的舞台,更是国家形象的“超级碗”,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晴雨表”,其背后牵扯的利益和力量博弈,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确实相当独特,它没有落入俗套地去描绘奥运会的辉煌赛事、激动人心的时刻,或是那些为国争光的英雄壮举。相反,它像一位资深的政治学者,将奥林匹克运动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脉动都置于广阔的国际关系大背景下去审视。当我翻开它,我并没有看到运动员的汗水和奖牌的闪耀,而是看到了国家间的角力,看到了意识形态的较量,看到了经济利益的博弈,甚至看到了冷战时期东西方阵营的隔空喊话如何通过奥运会的舞台来传递。作者巧妙地将体育赛事与大国政治、地缘战略、外交谈判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概念编织在一起,揭示出体育背后那股涌动的暗流。我尤其被其中关于奥运会如何被用作国家软实力展示工具的论述所吸引,那不仅仅是举办一场盛会,更是国家形象的塑造、文化输出的尝试,以及在国际舞台上争取话语权的重要手段。读完之后,我对奥运会的认知不再仅仅停留在体育竞技层面,而是看到了一种复杂而深刻的国际政治游戏,它以一种看似纯粹的体育外衣,掩盖着人类社会最本质的权力争夺与合作博弈。这种深刻的洞察力,让我对这项全球性盛事有了全新的理解,也对人类社会本身的运作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

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学术化,但却不失阅读的趣味性。作者并没有采用流水账式的叙述,而是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脉络,巧妙地穿插在对国际关系理论的探讨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大型的国际关系实验室,而奥运会就是那个被精心解剖的样本。书中关于“奥运会作为一种国际社会模型”的论述,让我印象深刻。作者指出,奥运会所展示的理想主义,在现实世界中却常常被国家利益、民族主义以及地缘政治所侵蚀。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张力,贯穿了整个奥运史。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奥运会与国际政治互动模式的细致梳理。例如,作者如何分析冷战时期奥运会成为了东西方意识形态较量的“代理战场”,又如何在后冷战时代,奥运会逐渐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符号。这种穿越时空的分析,让我得以窥见奥林匹克运动背后那股强大的驱动力——如何通过一项全球性赛事,来折射和影响着世界政治的走向。总而言之,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硬核”的分析视角,让我对奥运会的理解,从体育竞技,升华到了对国际社会运作机制的洞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