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文學史(上下)
定價:114.00元
作者:鄭振鐸
齣版社:江西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7050021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次將被人輕視的“俗文學”寫進《中國文學史》,進而為“俗文學”正名,可謂是“,後啓來者”。★《中國文學史》的材料的豐富,在過去的中國文學史著作中,是頗有特色的。書內有關文學的史料、著作,搜集很多,這對於研究文學的人,也是有幫助的。
內容提要
此書是鄭振鐸先生在北平燕京大學任教期間完成的作品,這是繼他的世界文學史巨著《文學大綱》(1927年4月上海商務印書館齣版)之後的又一部弘篇巨著。在書中,作者將中國文學分為古代、中世、近代三個時期,各個時期又分彆就一個文學運動、一種文體或者一個文學流派的興衰起落來分章論述。同時,作者以三分之一的篇幅,把曆來不為文人雅士們所重視的彈詞、寶捲、小說、戲麯等被“正統文學”視為不登大雅之堂的所謂“俗文學”寫進瞭文學史,以他獨到的見解,為“俗文學”正瞭名,不僅填補瞭我國文學史的空白,並為“俗文學”爭得瞭文學殿堂中的應有席位,堪稱為“”之壯舉。書一經問世,便在社會上激起瞭強烈反響。
目錄
目錄緒論 001上捲 古代文學古代文學鳥瞰 002 章文字的起源 007 第二章古的記載 013 第三章詩經與楚辭 020 第四章先秦的散文 046 第五章秦與漢初文學 056 第六章辭賦時代 063 第七章五言詩的産生 069 第八章漢代的曆史傢與哲學傢 084 第九章建安時代 092 第十章魏與西晉的詩人 101 第十一章玄談與其反響 113 第十二章中捲 中世文學中世紀文學鳥瞰 120 第十三章南渡及宋的詩人們 126 第十四章佛教文學的輸入 137 第十五章新樂府辭 143 第十六章齊梁詩人 149 第十七章批評文學的發端 159 第十八章故事集與笑談集 163 第十九章六朝的辭賦 167 第二十章六朝的散文 171 第二十一章北朝的文學 189 第二十二章隋及唐初文學 199 第二十三章律詩的起來 214 第二十四章開元天寶時代 227 第二十五章杜甫 242 第二十六章韓愈與白居易 256 第二十七章古文運動 269 第二十八章傳奇文的興起 277 第二十九章李商隱與溫庭筠 288 第三十章詞的起來 305 第三十一章五代文學 312 第三十二章變文的齣現 327 第三十三章西昆體及其 338 第三十四章北宋詞人 347 第三十五章江西詩派 373 第三十六章古文運動的第二幕 382 第三十七章鼓子詞與諸宮調 386 第三十八章話本的産生 401 第三十九章戲文的起來 414 第四十章南宋詞人 425 第四十一章南宋詩人 443 第四十二章批評文學的復活 448 第四十三章南宋散文與語錄 454 第四十四章遼金文學 460 第四十五章雜劇的鼎盛 465 第四十六章戲文的進展 508 第四十七章講史與英雄傳奇 521 第四十八章散麯作傢們 543 第四十九章元及明初的詩詞 560 第五十章元及明初的散文 567 第五十一章明初的戲麯作傢們 572 第五十二章散麯的進展 589 第五十三章批評文學的進展 604 第五十四章擬古運動的發生 610 第五十五章下捲:近代文學近代文學鳥瞰 618 第五十六章昆腔的起來 624 第五十七章瀋璟與湯顯祖 638 第五十八章南雜劇的齣現 662 第五十九章長篇小說的進展 677 第六十章擬古運動第二期 691 第六十一章公安派與竟陵派 698 第六十二章嘉隆後的散麯作傢們 711 第六十三章阮大铖與李玉 739 第六十四章
作者介紹
鄭振鐸(1898~1958年),我國現代作傢、文學評論傢、文學史傢、藝術史傢,同時也是現代傑齣的愛國主義者和社會活動傢,又是外聞名的收藏傢、訓詁傢。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說集《傢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雜記》、專著《文學大綱》、《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中國俗文學史》等。
文摘
序言
老實說,在拿到這套《中國文學史》之前,我對中國古代文學的印象還停留在一些碎片化的知識點上,總覺得過於枯燥和遙遠。但鄭振鐸先生的這部大著,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他沒有簡單地堆砌史料,而是將文學作品置於其産生的社會背景中,深入淺齣地分析其産生的動因和影響。比如,對於唐代詩歌的繁榮,作者不僅分析瞭盛唐的開放與自信,還探討瞭科舉製度對詩人生計的影響,以及佛教、道教對詩歌意境的滲透。這種宏觀與微觀相結閤的視角,使得文學史的敘述不再是平麵的陳列,而是立體的、充滿生命力的。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文學批評史的梳理,那些曆代文論大傢對文學的見解,既有時代的烙印,又閃爍著超越時空的智慧。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個在曆史長河中漫步的旅人,每到一個節點,都能看到文學之花是如何在時代的土壤中綻放,又如何影響著後世。
評分這套《中國文學史》如同一幅徐徐展開的壯麗畫捲,讓我沉浸在中國古代文人心海的波瀾壯闊之中。從先秦諸子百傢的爭鳴,到漢魏六朝的駢儷風華,再到唐詩宋詞的巔峰對決,每一段曆史時期都被賦予瞭生動的生命力。作者鄭振鐸先生以其深厚的學養和細膩的筆觸,不僅梳理瞭文學流派的演變、重要作傢的生平與創作,更著力於揭示文學與社會、政治、思想的深層聯係。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聽到屈原《離騷》的激越悲歌,感受到李白“飛流直下三韆尺”的豪情,品味到蘇軾“但願人長久,韆裏共嬋娟”的曠達。書中的許多觀點和論述,都極具啓發性,引導我跳齣簡單的作品鑒賞,去理解文學在曆史長河中的作用與價值。那些鮮活的文學人物,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纔情抱負,都通過文字躍然紙上,讓我在曆史的長河中找到瞭情感的共鳴。這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次深入中國文化靈魂的旅行,每一次翻閱,都能發現新的驚喜和領悟。
評分這套《中國文學史》如同一個巨大的寶藏,讓我得以窺見中國文學璀璨奪目的星空。鄭振鐸先生的筆力雄厚,敘述流暢,即便涉及到復雜的文學現象和理論,也能化繁為簡,娓娓道來。我受益於書中對於文學思潮的深入剖析,比如從魏晉玄學的興起如何影響瞭當時的文學創作,到宋代理學對詞風的塑造,再到明清小說中市民階層的崛起與文學錶現。書中的例子信手拈來,論證嚴謹,邏輯清晰,讓我對中國文學的發展脈絡有瞭係統而深刻的理解。尤其是在讀到明清小說部分時,那些耳熟能詳的作品,在作者的解讀下,展現齣瞭更豐富的社會內涵和藝術價值。那些看似簡單的故事情節,背後卻蘊含著復雜的社會矛盾和人情世故,令人拍案叫絕。這套書不僅提升瞭我的文學鑒賞能力,更拓寬瞭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維度。
評分坦白講,一開始我抱著一種“大概瞭解一下”的心態去翻閱這套《中國文學史》,但很快就被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所吸引。鄭振鐸先生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他善於從宏觀的曆史進程中提煉齣文學發展的關鍵節點,然後深入挖掘其中的細節。書中對於不同文學體裁的演變,例如詩經的質樸、楚辭的浪漫、唐詩的雄渾、宋詞的婉約、元麯的通俗,以及明清小說的世情百態,都進行瞭詳盡而精彩的闡述。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分析文學作品時,不僅僅停留在文本層麵,而是將其置於當時的曆史、哲學、社會風俗等大背景下進行解讀,使得文學作品的意義更加豐滿和深刻。每一次閱讀,都像是與古人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他們的思想、情感,他們的生活,都在字裏行間鮮活地呈現齣來。這套書不僅是學習中國文學的絕佳入門讀物,更是深入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途徑。
評分這套《中國文學史》以其宏大的視野和嚴謹的治學態度,為我打開瞭認識中國文學的全新窗口。鄭振鐸先生的文字功底可見一斑,他能夠將浩如煙海的文學史料梳理得井井有條,並且賦予其生命力。書中對於各個時期文學的代錶人物、重要作品、流派特點以及藝術成就,都進行瞭深入淺齣的論述。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文學現象時,並沒有固步自封,而是能夠藉鑒其他學科的理論,從而對文學作品進行更加多元和深刻的解讀。例如,在討論明清小說時,作者能夠聯係當時的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遷,來解釋小說題材的豐富和人物形象的多樣化。這樣的分析方式,讓我對中國文學的理解不再局限於錶麵的文字,而是能夠觸及到其深層的文化根源和社會肌理。這套書不僅是一本權威的文學史著作,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讓我對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有瞭更深厚的敬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