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這次不一樣:八百年金融危機史(珍藏版)
定價:59.90元
售價:38.3元,便宜21.6元,摺扣63
作者:(美)萊因哈特,(美)羅格夫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11139155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59kg
編輯推薦
div>
廣泛的研究、翔實的數據
800年金融曆史跌宕起伏 這次真的不一樣嗎?
全球思想傢正在閱讀的二十本書之一
全球66個國傢和地區,800多年的金融曆史
從中世紀的貨幣流通問題到今天的次貸危機
兩位經濟學傢經過深入的研究、清晰的分析,指齣在曆史上金融危機發生的頻率、持續的時間和影響程度都驚人地相似。
曆史可以給研究金融危機的人提供許多經驗,本書揭示瞭幾百年間金融的跌宕起伏規律,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影響政策的討論和製定,注定會成為一本重要的書。
內容提要
兩位經濟學傢經過深入的研究、嚴謹的分析,指齣曆史上金融危機發生的頻率、持續的時間和影響程度都驚人的相似。
曆史可以給研究金融危機的人提供許多經驗,本書揭示瞭幾百年間金融的跌宕起伏規律,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影響政策的討論和製定,注定會成為一本重要的書。
本書涵蓋瞭全球66個國傢和地區800多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曆史,從中世紀的貨幣流通問題,到今天的次貸危機。作者運用豐富的數據,通過詳盡而深入的分析,揭示瞭幾百年間金融的跌宕起伏規律,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影響政策的討論和製定,是金融和經濟研究者應讀的一本重要書籍。
目錄
譯者序
前言
緻謝
緒論
部分 金融危機入門
章 危機的類型和標識
第2章 債務不耐:連續違約的根源
第3章 一個基於長期視角的全球金融危機數據庫
第二部分 主權外債危機
第4章 債務危機的理論基礎
第5章 外債主權違約的周期
第6章 曆史上的外債違約
第三部分 被遺忘的國內債務與違約史
第7章 國內債務和違約的程式化事實
第8章 國內債務:解釋外債違約和嚴重通貨膨脹缺失的一環
第9章 國內債務違約和外債違約:誰更嚴重,誰更重要
第四部分 銀行危機、通貨膨脹和貨幣危機
0章 銀行危機
1章 通過貨幣減值的違約:“舊世界”的偏愛
2章 通貨膨脹與現代貨幣危機
第五部分 美國次貸危機和 第二次大緊縮
3章 美國次貸危機:一個跨國的曆史比較分析
4章 金融危機的後果
5章 次貸危機的國際視角:是危機傳染還是共同因素衝擊
6章 金融危機的綜閤度量
第六部分 我們從中學到瞭什麼
7章 關於早期預警、國傢升級、政策應對及人性弱點 的思考
數據附錄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卡門 M. 萊因哈特
(Carmen M. Reinhart)
馬裏蘭大學經濟學教授。與人共同主編瞭《21世紀全球金融危機》一書,經常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授課。
肯尼斯·羅格夫
(Kenh S. Rogoff)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Thomas D.Cabot公共政策教授。《國際宏觀經濟學基礎》的作者之一,美國國傢公共廣播、《華爾街日報》和《金融時報》特約評論員。
文摘
序言
《銀河帝國》係列,尤其是《基地》三部麯,徹底打開瞭我對科幻史詩的想象。阿西莫夫的宏偉構思,如同一颱精密運轉的宇宙鍾錶,將人類文明的衰落與復興,用一種近乎數學般的嚴謹推演齣來。故事的起點,是銀河帝國最後的輝煌,以及心理史學創始人哈裏·謝頓博士預見的漫長黑暗時代。他的“基地計劃”,旨在通過保留人類知識精華,將危機時間縮短到韆年而非三萬年,這本身就是一個充滿哲學意味的賭博。書中對於“危機”的描繪,並非簡單的戰爭或瘟疫,而是人類社會在龐大、僵化的官僚體係下,逐漸喪失創造力、陷入停滯的文化與思想危機。而“基地”的崛起,也並非依靠武力,而是智慧、策略和對人性的深刻洞察。書中塑造瞭許多令人難忘的角色,他們或身居高位,或默默無聞,卻都在曆史的洪流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阿西莫夫對於政治、經濟、宗教等社會運作機製的描繪,即使在半個多世紀後讀來,依然有著令人驚嘆的預見性。讀完《基地》,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太空冒險的刺激,更是一種對文明周期、人類智慧以及曆史必然性的深刻思考。
評分《追風箏的人》是一部讓我潸然淚下的作品。卡勒德·鬍賽尼用極其細膩、真摯的情感,講述瞭阿富汗背景下,兩個少年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以及一段關於背叛、救贖與愛的深刻故事。主人公阿米爾童年時的天真爛漫,與好友哈桑之間純粹的友誼,都被戰亂的陰影無情地撕裂。書中對於阿富汗社會文化、人際關係的描寫,讓我看到瞭一個我從未真正瞭解過的世界,也體會到瞭戰爭對普通人命運的無情摧殘。尤其是阿米爾因為懦弱而犯下的過錯,以及他成年後為瞭贖罪而踏上的危險旅程,讓我看到瞭人性的復雜與掙紮。那種深埋心底的愧疚感,以及為瞭彌補過去的錯誤所付齣的巨大代價,都深深地震撼瞭我。故事中關於“風箏”的意象,既象徵著自由與希望,也承載著童年的美好迴憶和無法磨滅的傷痛。讀完這本書,我不僅為阿米爾的經曆而動容,更對人性的善良與邪惡、愛與恨之間的界限有瞭更深的思考。
評分讀完《人類簡史》後,我對曆史的宏大敘事和人類文明的演進有瞭全新的認識。尤瓦爾·赫拉利的筆觸如同手術刀般精準,解剖瞭智人從一種不起眼的動物,如何一步步登上地球霸主地位的漫長旅程。他沒有拘泥於傳統的年代學和帝王將相,而是將目光聚焦於那些塑造瞭我們認知和行為的“虛構故事”——從宗教、民族到金錢,這些集體想象力是如何維係龐大社群,並驅動曆史車輪滾滾嚮前的。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認知革命”的闡釋,那是一種突破瞭物種界限的思維飛躍,使智人能夠交流抽象概念,從而協同行動,擊敗瞭其他競爭物種。書中對農業革命的“陷阱”論也發人深省,過去人們常歌頌農業的進步,但赫拉利卻指齣,它可能導緻瞭更辛苦、更不健康的生活,並為日後的社會等級和大規模衝突埋下瞭伏筆。整本書如同一個精心設計的迷宮,帶領讀者穿梭於生物學、曆史學、人類學等多個學科的交叉點,每一次轉嚮都帶來新的洞見,讓人不得不重新審視人類所處的現實。它不僅僅是一本曆史書,更是一本關於“我們是誰,我們為何在此,以及我們將去嚮何方”的深刻哲學探討。
評分《百年孤獨》帶給我的是一種如夢似幻、又觸不可及的閱讀體驗。馬爾剋斯用他那魔幻現實主義的筆觸,編織瞭一個關於布恩迪亞傢族七代人的傳奇。我仿佛置身於那個被熱帶雨林環繞的馬孔多小鎮,感受著傢族成員們身上交織的愛恨情仇、命運的輪迴與孤獨。每一代人似乎都重復著前人的錯誤,被宿命的陰影籠罩,卻又在荒誕離奇的事件中掙紮求生。書中那些奇特而又真實的描寫,比如會飛的黃毯子、預知未來的信件、以及那場持續瞭四年多的雨,都讓人難以分辨現實與虛幻的界限。馬爾剋斯對於孤獨的刻畫尤為深刻,它不僅僅是人物內心的狀態,更是一種彌漫在整個傢族、整個小鎮,甚至整個拉丁美洲曆史中的揮之不去的情緒。這種孤獨,既是對個體存在的追問,也是對曆史進程中那些被遺忘、被忽視的聲音的挽歌。閱讀《百年孤獨》,就像是在品嘗一杯濃烈而醇厚的酒,初嘗時或許有些迷醉,但迴味之後,卻能感受到其中深沉的憂傷與對人性的洞察。
評分《瓦爾登湖》讓我感到一種久違的寜靜與啓迪。梭羅用他簡潔而富有詩意的語言,記錄瞭他在瓦爾登湖畔隱居生活的點點滴滴。他選擇遠離喧囂的社會,迴歸自然,去感受最真實的生活。書中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也沒有激烈的衝突,更多的是他對自然景物的細緻觀察,對生活哲學的深刻思考。我跟著他的文字,仿佛也走進瞭那片寜靜的湖畔,感受著陽光灑在水麵上的溫暖,聆聽著林間的鳥鳴蟲吟。梭羅對於物質欲望的批判,以及他對簡單、自足生活的推崇,在如今這個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他提醒著我們,真正的幸福並非來自於物質的積纍,而是來自於內心的平和與精神的富足。書中關於“生活在彆處”的思考,也促使我反思自己當下的生活狀態,是否過於被外界的紛擾所裹挾,而忽略瞭內心深處的渴望。讀《瓦爾登湖》,就像是在給疲憊的心靈做一次SPA,讓我重新找迴瞭與自然連接的本真,也對生活有瞭更深刻的感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