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克绍医学全集 李克绍医论医话(第二版) | ||
| 定价 | 49.00 | |
| 出版社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
| 版次 | 2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5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李克绍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269 | |
| 字数 | 249000 | |
| ISBN编码 | 9787521400441 | |
这本《李克绍医学全集》的第二版,光是看到书名就让人对这位医学大家充满了敬意。我本身就是一个常年与中医打交道的临床工作者,深知在浩如烟海的古籍和现代研究之间,如何提炼出真正有指导意义的精髓。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非常大气,体现了出版社对这位名家的尊重。我翻阅了一些篇章,尤其是那些关于辨证论治的论述,感觉就像是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在耳边娓娓道来,那种深入骨髓的洞察力,不是靠书本知识堆砌就能达到的。它不像有些当代医著那样过度依赖复杂的理论模型,而是直指病机,回归到对“人”的整体把握上。李老的医话部分尤其精彩,那些看似随口拈来的经验之谈,实则蕴含着深厚的临床智慧,常常能在我遇到棘手病例时,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切入点。这种行文风格,既有大家风范,又不失亲切感,读起来丝毫没有晦涩难懂之感,更像是在进行一场高质量的学术对话。
评分作为一名偏爱古典文学的医学爱好者,我对书籍的语言质感要求很高。这套全集的行文,继承了老一辈医学家那种既有文采又极度严谨的风格,读起来非常舒服。它没有过多现代白话文的冗余和口水话,每一句话都经过了推敲,信息密度非常高。特别是其中涉及到的古方运用和剂量调整的论述,简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方剂应用手册”。我注意到,李老在引用古籍时,往往会加上自己独到的注解和现代意义的阐释,使得那些陈旧的方剂瞬间焕发出生机。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能紧跟时代脉搏的医者来说,提供了绝佳的范例。它让我体会到,真正的学术深度,是能让古老的智慧在当下依然熠熠生辉。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对“医话”情有独钟的读者。很多时候,教科书上的条条框框固然重要,但真正让人功力大增的,往往是那些大师们在实际操作中总结出来的“窍门”和“悟道”。这本《李克绍医论医话(第二版)》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它不是那种故作高深的学术论文集,而是非常实在地记录了李老对于疑难杂症的思考过程。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谈论脾胃虚弱时,不再仅仅停留在补气健脾的层面,而是深入到“气机升降”的哲学高度去理解病理。这种跨越了简单功能描述的思辨,极大地拓宽了我对中医“整体观”的理解。每读一段,都会忍不住停下来,拿出自己的病案来对比印证,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其他理论书籍很难给予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将“术”提升到了“道”的层面。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编纂体例给予高度评价。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收集和汇编了李老的著作,更像是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整理和挖掘工作。从目录的设置就可以看出,编者非常用心,将李老的思想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方便读者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和回顾。特别是关于特定病种的论治章节,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让人很容易把握住李老的诊疗思路主线。对于初学者而言,这套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入门路径,它既有理论基础的夯实,又有大量临床经验的支撑,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对于我这样的资深读者来说,它更像是一份珍贵的参考工具书,随时翻阅,总能从中找到被自己遗忘或忽略的细节,并在与自己实践的碰撞中,激发出新的临床火花。
评分我最近正在系统地整理自己对温病学派的认识,无意中发现了这套《李克绍医学全集》。我尤其关注其中关于热病传变规律的论述。与传统的《温病条辨》侧重于外感病的阶段性描述不同,李老的观点似乎更加强调个体差异性和体质的内在反应。阅读这些篇章时,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上世纪中叶的临床现场,亲眼见证了李老如何根据病人的脉证、舌象,灵活运用辛凉、辛寒乃至透达等不同法门。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书中对“余邪未尽”的论述,精辟地指出了许多现代医学容易忽视的亚健康状态和迁延性病程的根源。对于我们这些在现代医疗体系中摸索的老中医来说,这不仅仅是一部典籍,更像是一份充满生命力的临床指南,它教会我们如何在标准化的治疗方案中,重新找回“因人制宜”的王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